高中作文网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例(12篇)

时间: 2024-03-14 栏目:公文范文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7-4;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32-01

目前,国内众多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始着手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但是,这项专业的开办时间并不长,医学院校之间也并没有成功、成熟的经验可以学习和交流,只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和不断试验,因此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毕竟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

1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职业适应能力缺乏的原因

通过我们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及其培养进行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众多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对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表示不满意,这不仅包括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就连目前在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也对自己职业适应能力培养表示不满,并对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所能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表示堪忧。根据调查的结果以及总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就人才培养上的脱节比较严重。尽管目前在教育系统中对医疗卫生专业的学生实践实习比较重视,但是也多是采用推荐实习或者是自主实习的方式进行,并且参与实习的也多是临床、护理专业的学生,管理类学生的实习机会不仅很少而且并没有实质性的实习方案可以采用。

其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办的时间并不长,人才培养的机制或者是模式并无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而在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的相关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教学的水平不高,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难以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

最后,社会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极度缺乏,也是我们在教育和培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可以追寻。自完全纳入经济体制管理之后,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就不高,各级医疗机构也是正在处于探索的阶段,医疗机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乏以及行政管理的多年影响,也严重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职业适应能力强的在职工作人员极度缺乏,这也使得培养工作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借鉴。

2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措施分析

通过我们对管理人才职业适应能力缺乏原因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来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高效培养措施来提高人才职业适应能力的水平。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2.1.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运用大量的案例将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全面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学生的思维和事业带到现实的管理工作中来,引导学生对现实存在的问题、现象以及管理方案、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和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案例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来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同时还应当考虑案例与知识点、理论的结合性,切实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应该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急功冒进,也不宜杂乱无序,否则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1.2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大实践培养的力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实验室软件模拟以及专业实习两种方式。实验室软件模拟主要是利用卫生机构使用的软件,通过让学生操作这些功能比较相近的软件来完成实践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与此同时,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的操作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实务处理能力。此外,我们鼓励或者是组织学生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实习,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感悟所学的知识,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

2.2培养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的意识

目前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情商水平以及人格魅力等等,也就是说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着国民健康以及人们生命安全的基础事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提高他们在以后工作中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负责任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的措施,教师或者是学校应该支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志愿活动中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比如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实施慰问或者是做义工,在社区里担任咨询工作,帮助居民了解医疗相关法律和日常就医常识等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了解社会也能承担起祖国公民应尽的责任。

2.2.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在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就应该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执行这些基本行为,以保证管理工作有计划、协调、有组织、有目的的科学实施。在这些工作中,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具体的做法是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各阶层,培养他们敢于开口、善于思考、礼貌待人的基本能力。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开设人际交往、沟通课程。

2.2.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采取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措施我们可以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等职业素质延伸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通过活动或者是游戏进行小组分工、实施团队协作,一道成目标的培养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职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此外教师还应该言传身教做好学生们的榜样,也可以用一些卫生事业工作人员的真人真事对他们进行启发。

总结:关于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与探讨。旨在与教育界同仁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相关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人才的高水平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叶正平.对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1篇2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离休干部(含地市职退休干部)在保健疗养期间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突发急病事故等突发性事件。

二、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控制危险点和危险源,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2.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地市职离退休干部的保健疗养,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干部保健办共同负责组织实施;地市级及享受地市级两项待遇的离休干部,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与市委老干部局共同组织实施;其他离休干部由市委老干部局统筹安排,并在其指导下由单位配合疗养院组织实施,或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与市委老干部局共同商定组织实施。

具体保健疗养的组织实施由疗养院负责。疗养期间来回接送与参观考察活动的汽车,原则上由疗养院安排。各疗养院应选配车况好的车辆、驾驶技术过硬的司机并派医务人员随车确保安全。离休干部在疗养期间一般不得请假,有特殊情况,经同意后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负责安排接送。在保健疗养期间,院方应认真做好离休干部的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安全意识。

3.严格把关,从严审核的原则。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保健疗养的条件严格把关,对身体状况不符合疗养条件的离休干部,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老干部局要对各单位所报的疗养人员严格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一律退回。离休干部的陪同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要在生活、起居、活动等方面照顾好离休干部。

4.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的原则。各级各部门遇到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妥善处理。首先依靠现有的条件及时处理,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⑴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副组长:市委老干部局各位副局长

成员:市委老干部局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各疗养院主要领导

⑵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

应急处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老干部局综合二处内。市委老干部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职能处室的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主任,其他各有关处室人员为成员。

2.职责

⑴应急处理小组职责。负责应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接受事故的报告,并根据情节迅速向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和求援;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赶赴事故现场,按照预案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实施预案中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稳定工作、善后处理及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⑵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发生重大事件后的救助实施;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安排送往就近就地医院(最低二甲以上医院)抢救、排危,并安排专人全程陪同;根据需要通知病人家属、单位等有关人员到场,做好各项应急处理服务工作,并将发生的情况及时报上级有关领导;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台账,做好归档工作。

⑶疗养院职责。各疗养院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单位),必须落实安全措施。要实行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疗养期间,疗养院的医生应每天进行查房,了解离休干部的健康状况,发现不适等情况应及时诊疗处理;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通报带队人及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并按相应程序进行处理。要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加强车辆管理,确保车况良好,行车安全。

⑷第一现场责任人职责。当发生事故(事件)后,现场第一发现人即为第一现场责任人,要按照有关预案迅速实施先期处理,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同时,要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各类事故(事件)应急措施

(一)交通事故应急措施

1.交通事故是指保健疗养(参观)途中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2.发生人员伤亡的,第一责任人应及时电话通知“120”,及时组织抢救处理。同时将发生事故(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简要经过,初步判断事故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等情况报告应急处理小组。

3.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接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救治。

4.发生交通伤亡事故后,应急处理小组应会同交警、卫生等部门做好事故处理、抢救等工作。

5.发生老干部重大交通伤亡事故的,要报告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省委老干部局主要领导。

6.一般的交通碰擦事故,应在60分钟内报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如有老干部受伤,办公室应组织医疗人员及时治疗。

7.会同、离休干部管理单位等做好老干部及家属的工作。

(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集体食物中毒应当即报告应急处理小组;发生严重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慰问、救治、调查事故原因。

2.发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进食过某种同样食物后,短时间内多数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乏力、发热、抽搐等相似症状)时,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或直接送医院诊治。

3.及时向市卫生部门、防疫中心和应急处理小组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名称、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

4.保护好中毒现场,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对原料、工具、设备、食品样品封存,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同时对病人的呕吐物、腹泻物实施留样备验。

5.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人员名单,并检查身体状况。

6.根据情况及时告知病人家属与单位,并做好家属的工作。

7.积极配合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三)突发急病事故等伤害事件应急措施

1.老干部在疗养期间突感身体不适,应当立即向值班医生报告,并由医生采取相应的救治处理。如医生认为有必要送医院救治的,应迅速拨打“120”,疗养院派一名医生随工作人员一起陪同到医院。

2.离休干部在疗养期间突发重病,工作人员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拨打“120”将病人在第一时间送往离疗养院最近的市级二甲医院,尽一切力量抢救病人生命。应急处理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应该按事故发生程度通知有关人员到场,妥善处理。

3.疗养期间离休干部突发急病遭遇不幸的,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接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组成工作小组负责调查原因、善后处理、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手术、抢救治疗计划实施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工作性质与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资料显示[2],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医院自身管理问题、环境问题等。本文对当今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做了调查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危险事件发生。

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原因

1.1手术室的人力资源不稳定近年来,护士流动性大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讨论题之一,护士离职现象严重,较高的离职率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衔接[3]。我院手术室从2008年~2014年离职人员有5名,部分竞聘到上级医院,部分更换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发展,增加了医院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场所,护士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工作速度快,经常遇到急重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常处于应激状态下,无论从责任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性伤害[4]。调查发现[5],较低的收人、较大的工作压力、专业发展受限及工作环境差是手术室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因人力资源不稳定将直接导致手术室护理质量下降和风险性增加。

1.2护士工作满意度低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护理队伍稳定及患者满意度有密切关系。不少研究者在该领域作了大量研究,李一明[6]等研究表明,护士满意度为一般水平,刘爱琴[7]等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基层医院随着发展手术量不断加大,一般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的比例应为3∶1,但目前多数医院达不到这个标准,繁忙的手术任务使护士超负荷的工作,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直接、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从而增加护理风险性的发生。

1.3绩效考核的运用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越来越引起医院经营管理层的重视。手术室常为外科系统工作的"瓶颈",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全院及相关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和床位周转次数等重要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8]。在基层医院中,绝大多数手术室没有进入单独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仍处于"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例如我院手术室护士的绩效与外科护士相同。在医院中手术室护士与同等教育、技术水平的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与"三甲"医院同专业护士相比收入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护士心理上的不平衡,没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投入工作中。

1.4专科护士的缺乏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专业化及微创技术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的应用,对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和专科配合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管理者往往存在着着重医轻护思想,在基层医院常见的是送专科医生进行相关手术的进修学习,如关节置换以及腹腔、关节镜、鼻内镜、经皮肾镜等微创手术,而手术护士则因各种原因无法与医生一起系统学习相关手术配合,对台上、台下配合流程,患者术中护理,仪器使用操作、灭菌供应、保养的流程、规范、理念有很大的缺陷。

2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2.1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压力源总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关系[9]。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基层手术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人力配制,改善工作环境,减轻了工作压力和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人性化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增加护士心理正能量,帮助新护士确立职业核心价值观,提高职业认同感。

2.2实施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富有实效、充分量化、便于操作的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考核制度。不少研究者在该领域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如孙瑞敏[10]等,提高护士的自我约束力及竞争意识,使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促进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加强了护理质量控制,促进护理质量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2.3有计划的培养专科护士手术室的专业特色决定了护理人才专业化培养的重要性[11]。有调查显示[12],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使得护士多方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专科培训,护士在学、做、教的训练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护理工作的多个环节得到加强。基层医院也要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专科、特色教学,加强护理专业化骨干的培养,有效提升护理水平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3结果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手术室实施绩效管理,有效降低了护士的离职率,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有计划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培训,有效的控制、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4讨论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手术室作为高风险的医疗场所之一,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13]。当今基层医院手术室除了常见的风险因素外,突出的还有人力资源不稳定、护士工作满意度、绩效考核的运用、专科护士的缺乏等,重视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做好防范措施,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真正减少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2]田利平.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养生,2015,08:286.

[3]陈梓姗汕头市护士离职原因调查[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07.

[4]林红玉,孙永红,崔莉清.肿瘤专科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现状讨论[J].新疆医学,2012,4:110.

[5]梁姣,王晓娟.手术室护士离职原因的探讨与分析[J].新疆医学,2013,43(02):129-130.

[6]李一明,余红梅,冯荣梅,等.中山大学大型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2):110-112.

[7]刘爱琴,骆惠玉,王丁兰.同工同酬对合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61-762.

[8]闫艳丽,张敏.手术室量化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12):55-56.

[9]张瑞雪,张利峰,陈梅仙,等.新入职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9-12.

[10]孙瑞敏,王建英.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方案的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259-261.

[11]蓝飞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J].当代护士(中旬版),2015,02:16-18.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4

[关键词]老年人尿路感染;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126-02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阶段[1]。2007年7月~2010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7例老年UTI患者,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37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62.9岁;均有慢性反复尿路感染史。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①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ml。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5个/HP。③有尿路刺激征、发热等症状,若无尿路刺激征,2次以上尿细菌培养出相同菌株,且菌落数≥10/HP[2]。

1.2.2中医辨证冷淋:小便淋沥不爽,尿道涩痛,溺时寒战,畏寒肢冷,喜暖,小便色清,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1.3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予以碱化尿液,并依据尿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中药给予《医灯续焰》肉苁蓉丸加减,药物组成:肉苁蓉30g,熟地黄15g,牛膝10g,山药15g,黄芪20g,官桂5g,槟榔10g,附子9g,细辛3g,炙甘草6g,干姜10g,小茴香10g。上药用清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1.4临床护理

1.4.1基础护理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其有足够的睡眠。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括约肌松驰,故应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功能训练,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松驰的尿道括约肌收缩力增强,以降低UTI的发生率。②指导患者多喝水、多排尿,每日进水量在2500ml左右,排尿次数以2~3h排尿1次为宜,每日总尿量保持在每日1500ml以上。③选择吸湿性强的内裤,每晚睡前用温开水清洗会,并保持会的干燥。

1.4.2心理护理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情绪不稳定,又因UTI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致使老年患者产生急躁、焦虑,优郁、沮丧等心理,护士应针对这些特征,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本病的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4.3饮食护理在治疗期间,宜摄入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肥甘厚味、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1.4.4病情观察定时监测体温、观察尿液的变化,注意腰痛、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尿路刺激征等的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

1.5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尿细菌培养连续3次为阴性;②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有改善,尿细菌培养偶为阳性,但细菌<105/ml;③无效:临床症状及尿常规均无改善,尿细菌培养仍是阳性[3]。

2结果

本组37例患者,经过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23例(62.16%),好转11例(29.73%),无效3例(8.11%),总有效率为91.89%。

3讨论

UTI是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4]。老年人UTI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功能减退、泌尿系统疾患、饮水量不足及医源性操作等有关[5]。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以老年女性最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淋证”范畴,淋证有数种,如《诸病源候论》中即将淋证分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血淋、寒淋(冷淋)7种,并各描述其不同证候特点和病机要点。冷淋是由肾气虚弱,下焦受冷气,入胞与正气交争,寒气胜而成淋。在治疗上西医以尿培养+药敏实验为依据,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为主为主,中医则以辨证论治为主。笔者采用《医灯续焰》肉苁蓉丸加减,该方中附子、官桂、细辛、干姜、小茴香温肾祛寒,肉苁蓉、熟地黄、牛膝温补肾阳,山药、黄芪槟榔益气通淋,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肾阳,祛寒通淋之功。

在护理方面,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有关UTI的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保持尿路通畅是关键[6];其次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也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降低本病的复发率;最后,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并配合正确的护理措施,治疗老年人UTI,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7.

[2]李节.老年人尿路感染52例病因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8):1984.

[3]李晓霞.中成药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女性尿路感染2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48.

[4]赵冬梅.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25.

[5]李能,张爱华.老年人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5):72.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5

(一)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保证公民权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年月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劳教工作创建多年来,虽然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保证公民权利方面确实不够。

⒈劳动教养对象的随意性

某些公安机关的少数执法人员缺乏尊重公民基本人权的意识,随意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在执法中,将一些不能及时侦破的疑难、复杂案件和共同犯罪中主、从犯抓捕时间不一致的犯罪嫌疑人,先暂时报送劳动教养,由劳教所“代行关押”,以期解决羁押期与案件侦破时间的矛盾,从而造成“以教代刑”现象的发生,结果是把一些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送进了劳教所。①

⒉决定劳动教养缺乏严肃的法律程序、法律监督

劳动教养制度名义上是由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行使劳动教养决定权,实际上由公安机关内的法制机构独家行使处罚权,可以不经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少数执法人员利用劳教这一手段随意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劳动教养决定作出后,被处罚人往往无处申诉和辩解,《行政诉讼法》施行后,被处罚人不服劳动教养决定,虽可以向法院,但不停止执行,严重侵犯了公民人身权利。②

⒊执行手段与监狱罪犯十分相似

长期以来,劳教场所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一直沿袭狱政的管理模式,没有从两者的性质上加以区分,都是奉行“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的思想,重视严格管理,忽略区别对待。除了在同等条件下,奖惩有所区别外,其他方面的处遇均差别不大,对劳教人员在所区范围内的人身自由权限制很大,重视管理的处罚性,忽略管理的教育性。有人就说劳教所是“二劳改”。

(二)从协调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年月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年月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年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规定》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办法》属于行政规章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相互矛盾的冲突。

⒈与《宪法》的冲突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版权所有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劳动教养制度规定的是属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点与《宪法》精神有冲突。

⒉与《行政处罚法》的冲突

年月日实施的《行政处罚法》第九、十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只能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依据的《决定》、《规定》、《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及规章,不属于法律,这样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与《行政处罚法》存在法律冲突。

⒊与《立法法》的冲突

年月日施行的《立法法》第八条、条九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决定》、《规定》作为行政法规,制定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就与《立法法》第八、九条规定有冲突。

(三)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劳教工作创建多年来,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改造了一大批违法犯罪人员。在阶段,劳动教养制度几乎被废除,失去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近几年,劳教场所围绕提高教育矫治这个中心,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转化了一大批×××、吸毒等类型劳教人员。但是在劳教人员解教后,社会帮教衔接工作脱节,社区环境恶劣,缺乏可持续教育改造的环境,教育改造效果降低。衡量教育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教人员解教释放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高低,根据年对山东、云南、广东、浙江等省区个劳教场所的调查,多进宫劳教人员占劳教人员总数的平均比例为③。据近期吸毒型劳教人员复吸及其它违法行为的调查,重新违法率高达以上。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有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衡量劳动教养的成绩不仅仅是收容了多少违法人员,更应该是教育矫治了多少违法人员,使他们不再重新违法犯罪,要全面地看劳动教养对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发生起到的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相互协调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必须要进行重大的改革,重新制定一部系统的、完善的、合理的新型法律制度以适应社会新的形势。在去年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川代表团的段维义、湖北代表团的郭生练等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劳动教养立法》和《关于制定相关法律,改革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他们认为,我国劳动教养方面的法规混乱,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涉及劳动教养的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期限和管理方式等问题。需要改革劳教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的要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法制建设全面系统化的观念,扩大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涉及范围,放宽视野,确定立法目标;把以人为本和以宪为纲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证实立法依据,夯实立法基础;以协调互补和系统层次论的观念,争取“三分天下”的格局,高屋建瓴,明确法律地位;以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全面审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扩大立法范围,确定立法目标

劳教立法问题是我国法制化进程中必遇的问题,劳教立法是我们党依法治国,我们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去年月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报告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时,专门谈到了劳动教养立法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年批准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建立的,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预防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建议,以规范行政强制教育措施,笔者认为劳教立法问题不能就单一的劳教问题进行立法,应扩大劳教立法问题的波及面,全面地看待劳教立法的范围,应将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多种措施一并纳入其中,如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求助(收容遣送)、工读教育、社会帮教等教育矫正措施;涉及到公民权利保护的孤儿院、养老院、精神病院等保护措施;对乞丐、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的救济性管理措施;还有保护公民健康的强制医疗措施,如“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治疗等等,也就是将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统一归类到司法处分中,以国家司法权的身份管理社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即“大司法”观念。消除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弥补在法律构架上存在的明显漏洞。同时要有超前意识,不要等出了“孙志刚事件”才修改收容遣送措施,出了“非典”才发现社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太落后,使得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滞后于社会发展,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回顾历史,劳动教养以及其他几种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措施的打击对象虽经几次变动,但其根本目的没有变,那就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我们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点上,扩大现有劳教立法问题的讨论范围,我们以前讨论的劳教立法问题实质只是社会文明进步立法下的一个分课题。同时考虑将我们执政党的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即把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措施法律化,因此劳教立法问题的目标应是创立一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法性质的法律。根据我们当前情况建立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的目标应是对那些严重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或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和保护性文明救济,将其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时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人员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所以本人认为劳动教养立法后应作为一部独立的部门法,可定名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暂定名称)。在这部法律中还应包括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和执行性质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

(二)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夯实立法基础

根据我国现实状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法律体系,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在所有法律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国家机关、党派、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社会文明进步法》就从社会文明教育和社会文明保护两重角度看寻找未来劳教制度立法的依据。一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权利、公民享有健康权利和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的角度来看,对于那处于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无法生活的公民来说,他们有权利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政府应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应向公民提供社会保护救济,其实我们政府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只不过没有将其法律化,如公安部门的工读学校、收容救助(收容遣送站),民政部门的孤儿院、养老院,医疗部门的精神病院。二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义务、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虽有生活保障,但长期畸形消耗社会资源的,长期制造社会矛盾的,破坏社会文明进步的公民,政府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公民采取教育性文明矫治措施,如司法部门的劳教所,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所、看守所,民政部门办理的自愿戒毒所。

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设计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创立的目的是要取消《刑法》与《行政处罚法》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或非行政措施,包括所有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如目前政府部门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办公室、禁毒办、扫黄打非办公室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法律化的执法机构,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所以《社会文明进步法》是以《宪法》为立法依据的法律层次的法律制度。

(三)协调互补,层次分明,争取“三分天下”,明确法律地位

目前,法学界对劳动教养的法律地位主要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教养应纳入刑事处罚。由上述观点可知,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消除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在法律构架上与《刑法》、《行政法》是协调互补,并列存在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讨论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应纳入行政处罚系统里,还是应归刑罚处罚体系,而是应按行政处分、司法处分、刑罚处分三级层次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应属司法处分,如果要让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有一个合理的存在空间,势必要适当调整《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另可被判刑一年有期徒刑,也不愿判三年劳教”④的情况。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整我国的法律制度呢?我们仍应以宪法为根本,以被处分人的社会危害性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为依据,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应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以限制人身自由时间的长短分为:行政拘留行政处分,最高不超过天。文明矫治处罚司法处分,封闭执行期限大于天,低于年含年(据全国劳教场所统计劳教收容执行的实际平均期限为个月)。判刑处罚刑事处分,执行徒刑期限仍以年为底线的。相应地取消或修改《刑法》中的管制(上限为年,下限仅个月)、拘役(上限个月,下限仅个月)和部分低于年的有期徒刑。为了防止多次重复犯罪的发生应对多次违法人员进行罪错累加处罚。

文明救济措施和文明医疗措施都是以人为本的保护性措施,因而文明救济措施保护期以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文明医疗措施保护期以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虽然对人身自由作出了限制,但这些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最根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生命权,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权和身体健康权,所以有必要将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纳入“大司法”处分中,对其人身自由作出一定的限制。

(四)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实现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

某些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权问题,特别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指责,主要还集中在劳动教养审批程序上。现行的劳动教养决定权,由公安部门一家行使处罚权,无须经过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与《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精神相违背,所以今后的《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必须司法化。在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中将适用范围应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扩大至全体公民。对于批审程序应按“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享有法律监督权”的原则将现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改为由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人民检察院提讼,人民法院审判的司法程序。根据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必须对《社会文明进步法》判罚的条款、期限具体化。制定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

执行模式,以有利于被矫治和保护对象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为宗旨。要制定执行性质的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主要是执行一些保护公民权利的救济和医疗措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社会文明教育法》主要执行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和矫治等强制措施。

《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设立,从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到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再到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组成一套完整的司法处分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根本基石。

三、以科学发展观设计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确定之后,制定怎样的设计方案呢?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方案也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对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作出一套全面、协调、相对稳定的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理论的推敲,笔者设计的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方案如下:

一《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

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要明确:法律名称、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期限、具体条款等基本内容。

⒈法律名称:我们制定这一部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所以以《社会文明进步法》这一名称较妥当。相应地程序性的诉讼法叫《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叫《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

⒉适用范围: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中国公民。(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和居住国外的中国公民,居住中国的外国公民)

⒊适用对象:对那些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违法行为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简称文明矫治)。

对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保护性文明救济(简称文明救济)。

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中国公民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简称文明医疗)。

⒋适用期限:文明矫治措施,封闭执行期限以大于天,低于年含年为宜,开放执行期限以—年为宜(针对戒毒人员的文明矫治设立开放执行)。

文明救济措施保护以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

文明医疗措施保护以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

⒌具体条款:需要结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措施的适用情况,将具体行为综合分析,逐条逐款地明列出来,形式内容与现有的《刑法》类似,有些方面可参照《刑法》的制定。

具体条款的制定还可根据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一些有苗头的、局部地区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如办假证问题。

(二)《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性诉讼部分

基于程序司法化和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社会文明进步法》要制定程序性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其适用程序模式应为:由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或公民提出申请或举报,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取证,人民检察院负责与监督,人民法院负责审判裁决,文明矫治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文明保护由民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⒈申请: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和公民。

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部门或公民有权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对违反《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行为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或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

⒉侦察:公安部门。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享有调查取证和侦察的权利。在办理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时,由公安机关负责案件事实的调查,并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报申请人民检察院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是较为妥当的。具体程序可以设计为: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对举报的案件进行调取证,认为违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应当写出《文明矫治意见书》、《文明救济意见书》、《文明医疗意见书》,连同案件有关卷宗移送基层人民检察院。

⒊:检察院。

检察院负责审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审核,对认为行为人应处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批裁定)。

⒋审判:法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请裁定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负责审判裁决。决定是否执行教育性文明矫治、保护性文明救济和保护性文明医疗。

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由人民法院由基层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具体审理程序的设计,应当兼顾公正与效率。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的意见。在作出裁判时,除当事人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个人、家庭情况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社会危险性。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的确定,应当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确定封闭执行期限和开放执行期限。

⒌执行:司法、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

文明矫治由司法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救济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医疗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⒍监督与评估: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进行监督,目的是保证公正地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具体监督活动表现为:审查公安机关拟移送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对公安机关的不当决定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第一审未生效裁判,认为有错误的,按照上诉审提出抗诉;对人民法院已生效裁判认为存在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受理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申诉;监督对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人员的管理,审查延长或缩短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所外就医、清理和提前开放是否合法等。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效果还要进行评估,客观地评价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社会效果,保证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实现的社会效益最大化,避免某些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追求本单位、本部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执行性实施部分

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和《文明进步诉讼法》审判结果的执行分为: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手段,基于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文明矫治应由司法部执行;文明救济应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文明医疗应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为确保这三种措施的有效执行,要制定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来保证执行。根据性质的不同,确定执行方式和限制人身自由方面的要求。

⒈《文明教育矫治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司法行政机关(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机关)。具体文明矫治措施由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的矫治机构(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所和戒毒所)负责实施。在《文明教育矫治法》中,确立与文明矫治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封闭式和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隔绝的封闭式文明矫治所和与社会环境相一致的开放式文明矫治所,封闭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封闭执行期的执行,开放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开放执行期的执行。保障其与外界联络的权利,与其亲友会见的权利。对于执行期间的行为矫治、教育培训、所外执行、延期或减期、所外就医、提前开放等问题。目前已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的《违法行为矫治法》和我们所说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⒉《文明文明救济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具体文明救济措施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救助机构(类同于现有的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收容救助站、工读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救济法》中,确立与文明保护救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救济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救济期间的监护权代管、义务劳动、教育学习、医疗、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⒊《文明文明医疗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具体文明医疗措施由卫生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医疗机构(类同于现有的“非典”收容医院、艾滋病医院、精神病院、自愿戒毒所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医疗法》中,确立与文明医疗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医疗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有医疗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医疗期间的监护权代管、医疗、学习、娱乐、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四、以科学发展观推广《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基本的要求是发展,首先是发展,如果没有发展,就更谈不上科学。其次是科学,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发展。随着《宪法》、《刑法》、《刑事诉讼》的修订与完善,《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重新立法问题目前已经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实践是检验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唯一版权所有标准。《社会文明进步法》设计得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只有付诸于实践,让实践来证明。《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是一场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所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管理行为司法化的过程,是依法行政的根本措施。《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模式,我们不妨借鉴上世纪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采取设立特别行政市区(如同设立经济特区)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推广(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建立特区模式,等特区模式逐步完善后,再进行大范围试行,如部分开放省市区试行,在实践的摸索中前进,等试点省市区的模式成熟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从特别行政市区特别行政省区全国的推广模式可以使因《社会文明进步法》实施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坚持科学实验的思想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根本途径。几种观点理论的争辩不如设计几套试点方案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如果不敢实践,不敢付诸实践行动,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使设计得再完善、再科学、再完美无缺,也就是空纸一张,毫无意义。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R37-4

一、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其中的医学微生物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对于教师而言,各类微生物致病性属于重要内容,更是需要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而且这种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就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巩固理论知识。但是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目前的实验教学并未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分析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二、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从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不匹配;各大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师资人数及实验教学模式都没有跟上学生人数增长。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师资人数及实验室数量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各种弊端日渐突出,而且除开培养精英为目标的小班外,绝大多数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现实中带教教师当场演示实验,而学生且团团围观,大多数学生仅仅只看到教师在操作,根本不能够领悟到教师操作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无法正常观看,实际操作中就会犯下各种错误。例如一些学生用手直接握住接种针上取菌部位,而菌种管被摔碎后直接用双手收拾玻璃碎片,连手套都未佩戴,有一些学生甚至对准接种活菌培养基说话等等。同事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还会接触一些活的真菌、细菌等病原体,从生物安全角度来看,潜在巨大的危险性。所以实验教学过程中极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安全意识不强,存在隐患;实验教学的生物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国家也在出台相关手册与管理条例加强生物安全。虽然各级单位都在生物安全方面采取了防护措施与安全教育,但是实验教学中相关生物安全教育明显滞后。比如很多高校微生物实验课完成后,学生根本就不明白各类病原微生物具备的致病性等级,怎样防止操作中生物因子危害,乃至防止生物因子朝着实验室外的区域扩散都不清楚,无形中威胁了学生自身安全与生命健康,极有可能会污染周围环境。

(3)试验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合理性;现在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抗酸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及单染色发等各种基础性试验,操作简答、独立性强,但是对于基础性的学科而言,这些教学内容编排略显单薄,并且大多采用了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极难主动思考问题,只会机械的、被动的模仿教师操作,最终实验报告也是大同小异,所以实验成绩极难实现客观性与公平性。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自然也就不能够激发学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还需要结合高校实况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够得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标。

(1)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事实上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和能力,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还必须要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所以选择实验内容上就要重视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讲验证性实验朝着自主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方向拓展,增加实验的设计性与综合性,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比如分别培养和鉴定肠道致病菌,就应该讲标本采集和处理,微生物分离培养、生化、形态以及血清的鉴定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加强实验的自主性、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明确问题,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操作、思考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工具揭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和临床之间的联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所以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就要重视实验内容好临床知识之间的渗透与交叉。比如分离与鉴定病原菌的实验加强了学生认识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诊断;通过临床病例进行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讨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缺乏学生主动思考,而学生查询了大量的文献后就要设计实验,并提出实验措施,反复进行讨论与修改,最终确定了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查询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讨论问题加深了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基础上,能够启发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及拓展学生思路,增加了各类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不但能够满足基础教学要求,还能够兼顾临床知识,给今后学生临床学校奠定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设备投资;教师是施行实验教学改革之主力军,因此就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挖掘各个教师潜能,建立体系完善团队机制,培养教师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这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如今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专业知识就必要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因此教师就要加强对新理论及新成果的应用与吸收,就要及时提高新的研究进展。因此积极加强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加强实验室投资,只有确保了设施设备建设,才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对实验教学进行融合和改造,结合学校实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案及措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步伐,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手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邝玉,杨远,曾蔚,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思考[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1).

[2]李玉军,翟爱霞,张庆猛,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4).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1篇7

摘要

目的了解泰安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消毒管理。方法通过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监测。结果2014年从46家医疗机构中共采样608份,平均合格率为81.25%。不同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全部合格,诊疗用水合格率仅为32.63%。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差异无规律,总体上省市级医院合格率略高,乡镇卫生院偏低。结论泰安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不高,但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全部合格,应加强薄弱项目消毒管理。

关键词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监测

消毒卫生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各种消毒方法和制度实施效果及可行性的有效手段〔1〕。为了解泰安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状况,选择46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了消毒效果监测,掌握存在的问题,为医院消毒管理提供依据。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对象2014年,分层抽样监测泰安市所属不同级别医疗机构46家,21家省级和市直属医疗机构、7家县直医疗机构、10家乡镇卫生院及8家村卫生室,找出其消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2监测内容和方法选择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内镜、无菌物品、医院污水、压力蒸汽灭菌器和诊疗用水等为监测对象。按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规定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室内空气用自然沉降法采样,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用无菌棉拭子涂抹法采样,进行活菌计数培养;内镜用冲洗法采样,对采样液进行活菌计数培养;使用中消毒液和医疗用水直接取样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用生物监测法进行检测。

1.3结果判定标准依据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消毒质量基本监测结果2014年共采样608份,合格494份,平均合格率为81.25%。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和使用中消毒液全部合格;诊疗用水合格率最低,仅为32.63%;消化内镜合格率较低,为70.00%(表1)。

2.2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监测结果比较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结果差异无规律,总体上省市级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最高,乡镇卫生院监测最低(表2)。

2.3各类机构不同项目监测结果比较不同监测项目比较中,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无规律性变化,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合格率县级医院最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省市级医院最高,总体消毒合格率乡镇卫生院较低(表3)。

3讨论

结果显示,泰安市医院消毒及管理工作存在明显薄弱环节。不同监测项目间消毒质量差异较大,压力蒸汽灭菌器和无菌物品全部合格,但医务人员手和消化内镜合格率较低,医疗用水合格率最低。主要是由于医院诊疗用水供水水源普遍不合格,存在二次供水现象,储水设施消毒不彻底或不及时,采用的过滤设施没有定期更换或消毒。还有的医疗机构供水管路长期不处理也不更换,管腔内形成生物膜,导致管道清洗消毒困难。手卫生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少,消毒知识匮乏,硬件建设不足。乡镇医院物体表面消毒质量较差,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液使用和管理不规范。农村卫生室基本没有进行空气消毒,有的安装有紫外线灯,但陈旧老化、使用不规范或基本不使用。县区级医院某些消毒措施管理也存在问题,如医院污水合格率低,主要是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不到位,污水处理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及时。县区级医院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也较低,主要是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胃镜数量少,使用频率高,造成消毒时间不足〔2〕。医院感染管理是搞好医院消毒的重要环节〔3〕。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首先要抓好医务人员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消毒意识。各级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健全监督检测制度,加大消毒管理力度,保证医院消毒质量进一步提高〔4,5〕。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和强化落实消毒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消毒与感染控制基础设施配置,提供适宜的清洁、消毒和灭菌设施,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配备足量适宜的消毒剂和清洁剂,为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便捷、有利的条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促进其采取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同时加强监督考核,使医务人员按要求开展手卫生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慧萍,葛军.吴忠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7):627628.

〔2〕姜杰,孙楠,高丽.2012年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6):555556.

〔3〕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5100.

〔4〕吴彬.10年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071109.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转运措施

【Abstract】Objective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transitstrategy,reflectsthe"individual-oriented,comprehensivetreatment"ofspecificmeasure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of48cases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in120patientswithpre-shipmentdiagnosisandtreatmentinthehospital,120ofthetransitmeasures.Results48casesofhospitalpatientsweretransportedtosafetyfromthelowerlevelsthehigherhospitalonthewaynon-deterioratedcasesanddeaths.ConclusionStress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shouldbeacomprehensivetreatmentofthemaintrans-shipment,120doctorsshouldbestrengthenedwiththetransferoutofthehospitalandreceivedthehandoverofthehospitalinordertoensurecontinuityofpatientdiagnosisandtreatment,forthose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ultipleorganfailurepatients,wemustattachgreatimportancetoimprovethetreatmentlevel,effortstoreducethecasefatalityrate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

【Keywords】Severeacutepancreatitis;Transport;Measures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疗效差、转运困难,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死率可达15%-40%[1]。随着对该疾病病理生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转运的SAP患者48例,现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8例SAP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1.98岁。15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符合诊断标准[3]。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符合诊断标准[4]。长途转运18例,路程50-4300公里,平均248.75公里,转运时间为1小时11分钟至42小时,平均4小时30分钟。短途转运30例,路程3-20公里,平均8.85公里。转运时间为23分钟至1小时,平均40分钟。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在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转运措施及转运结果。

2结果

2.1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

48例患者中,长途转运的18例,均在县市级医院诊治了1-30天,平均9.67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省级医院治疗。短途转运的30例,24例因在二级医院诊治了7小时-5天,平均1.9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级医院治疗。6例在三乙医院诊治了1-3天,平均2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甲医院治疗。

2.2120转运措施

48例患者根据病情及转运情况给予:(1)禁食禁饮及持续胃肠减压。(2)持续吸氧:保证血氧饱和度>95%。(3)镇痛:疼痛剧烈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治疗。(4)制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5)抑制胰腺外分泌: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6)抗感染:选用头孢类+奎诺酮类+甲哨唑类等能够通过血胰屏障的广谱抗菌药物。(7)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8)激素治疗:对中毒症状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常规应用激素。(9)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0)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及能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保持尿量在1500-2500ml/天。合并ARDS者持续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此外,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腹部情况,心电监护、血糖检测等。

2.3转运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

3讨论

3.1SAP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SAP的病因较多,主要以胆结石、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为主。SAP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述清楚。其病程分为三期:(1)急性反应期:2周,常有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及脑病等主要并发症。(2)全身感染期:2周-2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3)残余感染期:2-3月,主要为全身营养不良,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残腔,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3.2SAP的诊断标准(1)腹膜炎体征明显,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2)血性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淀粉酶明显升高;(3)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胀及明显胰周浸润表现;(4)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具有以上2项即可诊断为SAP。

3.3SAP的治疗方法(1)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足量的晶体及胶体溶液抗休克是改善微循环的基本措施。(2)抑制胰腺分泌: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等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是治疗SAP的关键。(3)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及抗生素的应用:持速有效的胃肠减压,应用导泻剂,避免肠胀气和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尽早使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4)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能自身激活,还能促进更多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连锁和放大的反应,即所谓的瀑布效应。故拮抗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受到关注。(5)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EEN)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6)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为胆道紧急

减压、引流和去除梗阻,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此术还可预防SAP的发展。(7)腹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早期腹腔灌洗清除胰腺及胰周小碎块坏死组织、活化的酶及毒性渗液,有效终止SAP急性期内全身中毒反应。血液透析的疗效肯定,主要机制是促进各种炎性介质和毒素的清除。(8)诱导细胞凋亡:预先诱发细胞凋亡能防止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减少SAP的发生。(9)中药治疗:用通腑泻下、活血化瘀,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等方法。可通过胃管注入、灌肠、静脉滴注及外敷等途径给药。(10)SAP的手术治疗:当急性炎症过程平复并融合成所谓的机化性坏死的包裹状结构时,如存在难以缓解的腹痛、胃或十二指肠受外压而致顽固的恶心或呕吐,或全身中毒表现时,可经手术、内镜或放射方法清除坏死物[5]。

3.4SAP的转运措施

由于各医院对SAP救治水平存在差异及对治疗方案认识的不同,在不同医院的救治成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病死率在15%-40%。因此,为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采取如下的救治措施。(1)争取在确诊后1-2天内进行转运。(2)最好将其转运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的ICU病房进行治疗。(3)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4)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水平,努力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AlMoflehIA.Severeacutepancreatitis:pathogeneticaspectsandprognosticfactors.WorldJGastroenterol,2008,14(5):675-68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9

【关键词】外阴白斑;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6-01

外阴白斑是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症之一,其主要致病原因为内分泌紊乱、失调,免疫力低下等,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外阴白斑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色素明显减退、角化、色白、硬化、粗糙、增厚、溃疡、裂口,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严重影响正常性生活,必须及时入院接受正规治疗。本院2013年1月――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外阴白斑患者25例,临床效果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本院2013年1月――6月收治的外阴白斑患者50例,年龄7-76岁,平均(40.3±1.4)岁;儿童期6例,青春期后无性生活者8例,有性生活而未孕者19例,已婚经产妇17例;病程2个月-26年,平均(9.7±1.3)年;增生型19例,硬化苔藓型18例,混合型13例。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局部有疼痛感或灼热感,外阴轻度萎缩等为主。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年龄分布、病程、疾病类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健康教育、清淡饮食,对与局部感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并且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口服维生素A5万U,3次/d;口服维生素B110-15mg/次,3-4次/d。增生型营养不良者,给予乙烯雌酚软膏20g加肤轻松软膏10g涂抹于患处,3-4次/d;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者,给予5%黄体酮鱼肝油软膏10g涂抹患处,3-5次/d;混合型营养不良者,给予5%黄体酮鱼肝油软膏10g、雌激素肤轻松软膏20g交替涂抹于患处,25-30次/d。

观察组25例患者在单纯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主要包括口服汤药及中药蒸洗、坐浴。具体情况如下:①口服汤药的中药组方为:山药15g,寄生15g,菟丝子15g,熟地10g,仙茅10g,川断10g,丹皮10g,淫羊藿10g,山荑肉10g,云苓10g,肉桂3g,1剂/d,分2次煎服,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②中药蒸洗、坐浴的中药组方为:蛇床子15g,乌梅15g,地骨皮15g,野15g,百部15g,白藓皮15g,苦参15g,雄黄9g,大蒜5g,1d/剂,水煎先熏洗,后坐浴,以7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吴少祯[2]《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中的具体内容,具体情况如下:①痊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变区的皮肤黏膜颜色及弹性基本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瘙痒感,病变区皮肤的白色斑点逐渐变为较浅的粉红色或褐色,外阴皮肤弹性基本恢复;③有效:患者的外阴瘙痒明显减轻,病变区的范围略有缩小,皮肤黏膜颜色及弹性均有所好转;④无效:经过连续2个月以上的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处理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外,加用中医疗法的内服与外用,其根本目的是达到滋补肝肾、养血活血、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效果。在中药方剂中,川芎、当归、丹参、赤芍等中药材具有理想的养血活血功效,不但可以促进外位的血液循环,而且可以起到祛风、通络、止痒的效果。中药蒸洗、坐浴则主要是为了祛风止痒、清热利湿,使得患者的瘙痒感逐渐减轻。在中医治疗的同时,维生素A、维生素B1等药物的应用起到补充局部组织营养的作用,加速患者的新陈代谢,并促进色素的恢复。

在积极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于两组患者也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结合多数患者存在的担忧、恐惧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②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且掌握性生活的相关知识,这对于促进疾病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避免今后再次患病也是很好的预防;③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患处的蒸洗与坐浴,合理控制坐浴时间,避免造成患处感染。

综上所述,在外阴白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理想,加之精心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9.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10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评议的日程安排,评议州畜牧局工作调查组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国亮的带领下,于12月9日至12月18日,对州畜牧兽医局近两年来的工作,开展了评议调查。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及自身建设等内容,采取一听(听汇报)、二看(看现场)、三座谈(与干部职工、州人大代表等座谈)、四征求(征求州分管领导、纪检部门意见)的调查方法,对州畜牧兽医局的工作进行了评议调查。一是召开了州畜牧兽医局中层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二级单位负责人、县市畜牧兽医局长会议进行评议动员和测评;听取了州畜牧兽医局局长田凤培关于近两年来全州畜牧兽医工作的情况报告,并分别与参会人员进行个别座谈。二是在州直分别召开了与畜牧兽医工作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代表及恩施、宣恩两县市在州直工作的州人大代表座谈会议,进行座谈和测评,并走访和征求了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和州纪检部门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到恩施和宣恩两县市分别召开了州人大代表和分管领导会议,对州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工作进行了评议和测评。同时,又分别到两县市的畜牧、财政、卫生、环保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对州直对口局进行评议和测评。四是参观了恩施市华硒生态农副产品工业园和*种猪场的生产和建设情况。并于12月22日,听取了其他三个评议调查组对建始、*等6县市畜牧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介绍。现将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州畜牧兽局是州政府承担全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局,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等监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等。

20*年以来,全州畜牧业在遭受了生猪蓝耳病的入侵、特大冰雪灾害和生猪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州畜牧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快速发展,20*年全州畜牧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农业总产值的37%;预计20*年可望实现牧业总产值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445万头、6.9万头、45.2万只、111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7%、38%、22.8%、70.5%;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26.9%。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在依法履职,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科技兴牧,壮大畜牧产业。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州畜牧兽医局在全州结合实施相关项目,落实惠牧政策,从改造栏圈、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科学喂养等方面,引导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20*年以来,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建议州政府先后召开了四个专题现场会议。一是在来凤召开了生猪养殖大户发展现场会议;二是在恩施召开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模式推广和建设市场主体现场会;三是在巴东召开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四是在利川召开了标准化模式养殖现场会,推介该市建设万头养猪场和畜禽规模养殖的经验,研究和部署了相关工作。在标准化养殖方面,重点是结合本州实际,狠抓了小户连片型、小区连户型、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小区规模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州已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150”模式大户552户,山羊“1235”模式大户417户,林下养鸡模式大户1800户、“猪沼x”模式大户64011户、家庭牧场3019户。在规模养殖上,重点抓了生产大县、大乡、大村、大户的发展,预计今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县市可达4个,5-10万头的乡镇20个、5000-10000头的村500个、50-5000头的大户10000个。在栏圈改造方面,重点抓了现代化养猪场的建设,达到圈内温度可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全进全出。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全州已建成标准化的万头养猪场8个,千头以上的122个,500头以上的499户。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淘汰了劣质种猪1900头;狠抓了优化的多元杂交组合的推广;加强了“三群一站”的建设。

(二)狠抓“龙头”培植,发挥辐射作用。为了发展壮大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龙头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州及各县市畜牧部门,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我州办厂(场);二是帮助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四是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等,有力地促进了畜牧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如恩施市建成了九洲牧业公司、好又多华硒生态园、*种畜场、大旺牧业公司、翔盛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利川市多仁多公司年屠宰200万只家禽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土家牧业公司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已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逐步兴起,全州涌现牧业专业合作社80个。恩施市盛家坝乡桅杆堡牛交易市场,以翔盛牧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建设山地黄牛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形式,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三)狠抓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也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两年来,州畜牧兽医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积极给政府当参谋,强化各级政府动物防疫的措施和目标责任。二是对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三是加大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跟踪督办和检查。四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全力果断处置。如去年的生猪蓝耳病发生后,果断采取措施,各地严格按照处置规范进行防控,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疫情得以控制和扑灭,并受到省里的好评。由于20*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动手早、抓得实,实现了上半年零疫情、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防控目标。

(四)狠抓依法监管,切实履行职责。在贯彻实施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首先是加大了学习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抓了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学习贯彻。两年来,先后两次举办了有40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对乡镇技术人员和防检员普遍轮训了一次。第二,依法加大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一是狠抓了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抽样检查。20*年累计抽检兽药40批次,畜禽产品60余批次,合格率为95%;累计查处不合格蛋白饲料原料1.318吨、牛用浓缩饲料0.2吨、其他饲料16.38吨,涉案金额7.89万元;查处假劣注射液42963支、假劣兽药(粉剂、消毒液)5692公斤,涉案金额8.26万元;取缔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企业1个。从抽查的畜产品结果看,我州畜产品中未发现药物残留超标和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三是加快了无公害畜禽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工作。全州新增畜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16个。第三,加大了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州虽然已有12家肉类加工企业和21家饲料生产企业,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50万头和生产饲料6万吨。但多数规模不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如肉类加工企业,大都只是简单的屠宰和分割,未形成知名品牌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牧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草食畜牧业生产是我州的一大优势,虽然畜牧部门过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生猪的发展,草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动物防疫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经费不能保证工作的需要。一是州、县、乡三级均缺乏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尤其村级冷链设施断档;二是防疫收费从2009年起停收后,防疫注射经费急需落实;三是防疫应激死亡赔偿太低(50斤赔40元),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应急疫苗储备经费不落实。

(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全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十年州县市局未进一个新人,乡镇兽医人员50岁以上的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二是基层集体兽医人员待遇不落实,生活无保障,多数地方集体兽医养老保险未解决,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是我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手段。目前州及县市均没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场所和仪器设备,凡抽检均要送省里检测。

三、测评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测评情况。参加对州畜牧局工作测评的总人数为332人,满意票为3*票,占总测评人数的92.77%,基本满意23票,占6.89%,不满意3票,占0.8%。其中参评的州人大代表2*人,满意票188票,占90.4%,基本满意17票,占8.2%,不满意3票,占1.4%。

(二)总体评价。从评议调查总的情况看,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围绕产业兴州战略,突破性地发展畜牧产业。特别是在争取和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兴牧惠农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工作力度,创造了全州畜牧业发展“七超历史”的大好形势。二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自身建设。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好班子。他们按照州委“两提高、两满意”的要求,坚持从教育入手,按制度办事,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机关及系统形成了心齐、风正、干劲足的良好氛围。四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均能做到按时办理和回复,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畜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要做到有规划、有措施。要在解决饲草冬储上下功夫,在全州大力推广恩施市“1235”养羊模式和“12352”养牛模式。

(二)进一步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在形成产业链,即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上下功夫。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提高工艺水平、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上下力气。

(三)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把春秋两季普注和每月补针的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要争取投入,改善防疫工作的条件和手段;三是要研究解决生猪防疫应激死亡赔偿过低而影响防疫不到位的问题;四是防疫收费取消后,要向政府争取尽快解决防疫所需经费,以利“春防”工作顺利进行。

(四)严格执法,加大畜禽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要加大动物屠宰检疫、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和畜禽产品市场监管的力度。

(五)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兽医人员技能的培训,改变目前多数兽医只会医猪的现象。二是逐步解决畜牧兽医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积极妥善解决集体兽医养老保险的问题。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是护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而且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还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对患者提供安全护理是其神圣使命,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希望[1]。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外科病区护理这一角度,对其中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究。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外科病区所包括的若干科室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工作的档案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的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还对防范措施开展前后的并发症、医疗纠纷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1.2隐患分析

1.2.1医嘱不规范所致的隐患包括医生通过口头方式让护士调床,没有提供书面的调床医嘱,调床操作之后,仍旧按照原来床号开医嘱;医生床边查房过程中,停止患者吸氧,却没有补开医嘱;医生的换药操作,没有将其反应反映在医嘱上等。上述原因将会加大护理人员的收费难度,进而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或者有所抱怨。

1.2.2年轻护士及实习生隐患包括新入职护士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如无法做到"一针见血",导致患者方滋生不满情绪;护理人员工作繁杂,再加上心理压力大,导致部分护士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这一情况多见于年轻护士,具体表现是,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对患者病情发展未能给出积极的预判;部分护理人员法律观念不强,片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问题,而没有意识到可能的法律问题,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和能力,如不执行非抢救状态下的口头医嘱,然而部分护士没有做到这一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之后,没有及时签名或者执行时间的记录存在偏差,在危重患者抢救环节,没有做到及时而有效地记录,也就无法实时反应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等[2]。

1.2.3电脑因素包括电脑在设置上存在各种不合理,如医生输入了出院带药的医嘱,护理人员也进行了校对,然而药房电脑却没有相关显示;对于同一种药品,电脑给出不同的剂量、规格以及价格,甚至存在显示的问题。

1.2.4社会环境因素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待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又或者患上癌症等不治之症时,患者方有时无法直面这一残酷现实,将所有责任全部推给医护人员,甚至动辄提出经济赔偿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人们的不正确维权意识。

1.3防范措施

1.3.1加强医护沟通重视并做好和医生的沟通工作,保证各类医嘱的规范性,采取针对性的办法来纠正和避免医嘱不规范的存在。另外,护理人员应自觉抵制非抢救状态下的口头医嘱,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1.3.2重视并做好新人岗前培训工作由护士长带领新入职护理人员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病房规律,强调"三查七对"做法,重点讲解所在病区的特殊药物和典型药物的作用、禁忌以及用量用法等,如10%的氯化钾不允许用来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不允许用来肌肉注射等。带教过程中,最好采用"一对一带教"方式,向新人讲解"三查七对"制度,然后要求他们去实际执行,指出存在的不足,再要求他们去做,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从而落实新人岗前培训工作,让她们养成"三查七对"的良好职业习惯。

1.3.3与电脑房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电脑房工作人员进行积极沟通,从而减少电脑设置漏洞。如果是同种药品但属于不同规格,则需要予以明确标记,在电脑设置状态不正常时,责任护士有必要和责任查看电脑出院带药是否已经记账。如果没有记账,有责任提醒患者暂不结账。另外,责任护士应对患者用药信息,包括规格、剂量以及用法等,从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1.3.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应结合本病区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予以合理的、动态的安排,采用弹性排班制,要求护理人员随时候命。为护理人员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有效提升她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帮助她们树立按规操作的护理意识,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的积累,提升穿刺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其观察力以及应变能力,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并做好护理人员的法律教育工作,在适当时间组织他们系统学习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代表的相关法律及规范[3],让她们明确自身权责,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重视并做好护理安全教育,通过奖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来刺激护理人员认真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从而实现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实施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之后,外科病区护理工作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2.69%下降到实施后的4.23%,x2为7.453,t<0.05;医疗纠纷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59%下降到实施后的3.20%,,x2为10.463,t<0.05;护理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1.87%上升至是实施后的97.86%,,x2为8.867,t<0.05。

3讨论

在当今环境下,护理人员应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专业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如此才能为医院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在减少医疗纠纷的同时,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傅丽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应用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02:62-63.

医养结合的措施范文篇12

【关键词】优质服务;满意度;预防保健科;婴儿母亲

【中国分类号】R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549-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不仅关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关注服务水平的进步。近年来,卫生部尤其注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具体体现,因此,目前优质服务已普及到各级医院的临床。2009年至2011年我院预防保健科把优质服务的具体措施贯穿在婴儿首次来科室预防接种的全程中,提高了满意度。

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308例均为首次到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的母乳喂养的婴儿。孕周37~40周,出生体重3700~3900g,Apgar评分8~10分。母亲均为初为人母,平均年龄29±1.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42例,中专44例,大专以上207例。

2优质服务措施

2.1电子呼叫系统避免就诊时的拥挤及母亲站立等候的疲劳,利于母亲的休息。

2.2喂养指导向母亲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保证4-6个月充足的母乳喂养,6个月后及时添加辅食,避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预防新生儿喂奶发生溢奶措施(新生儿竖着抱起,并用手在新生儿背部拍两下,将吞入胃里的空气排出)。

2.3健康宣教通过墙报、宣传册及工作人员的一对一方式进行:①预防接种:按时完成基础疫苗的意义、暂时不宜接种疫苗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②早期发育:让家长多拥抱和抚摸及通过语言、唱歌、音乐与婴儿交流,以促进其智力发育及与父母的情感联系;④婴儿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强调家长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和更换衣服,预防呼吸道感染,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气管炎、肺炎)的要点。⑤预防小儿意外伤害;强调喂奶或喂药可能引起窒息潜在危险及简单的急救处理方法。⑥综合指导:孩子的哭闹原因分析,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人多聚集的地方,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以及大小便习惯。

2.4提供哺乳及母亲间交流环境哺乳便于母亲及时的抚慰婴儿;初为人母的母亲通过互相的交流提高育儿的经验,医务人员参与其中,以便更能提供科学的综合指导。

2.5协助照顾小孩、缴费使母亲真正感到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温暖,从而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6热线咨询电话将咨询联系方式告知家长,以便随时咨询。

3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在婴儿母亲结束来医院目的后,护士直接与母亲交谈,母亲对问卷理解后逐项填写,当场收回。凋查表内容见表1,答案设计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共发放问卷308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例,有效率100%。

4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婴儿母亲对护士态度及其健康宣教和便民措施满意度均为100%,对所提供的其他优质服务措施未出现不满意现象,见表1。

表1308份有效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5讨论

5.1预防保健对儿童的影响预防保健科是对健康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供防范疾病及健康成长所需知识的场所,它需要护理人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满足儿童及家属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因此,预防保健科的医务人员可以称得上是初为父母照顾宝宝的"老师"。

5.2优质服务的意义随着社会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健康观念的改变及医学服务理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医院预防保健科充分以健康专栏、标语、图片、咨询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集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婴儿保健知识,以达到家长主动配合医务工作者和增强家长为婴幼儿定期到医院保健的意识[1]的目的。另外,保健科设立的咨询电话,方便家长对育儿知识的咨询,缩短家长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为家长服务。

而为小孩及家属提供"情感"、"亲情服务"的服务[2-3]可达到宝宝父母与医务人员建立伙伴关系及提高满意度的目的。我院预防保健科通过热情温馨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处方、电话咨询、人性化的便民措施(哺乳及母亲间交流环境)、亲情式的协助照顾小孩等优质服务措施,使初为人母的宝宝母亲减轻了心理负担,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从而提高了母亲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6小结

总之,健康宣教、电话咨询、便民措施等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能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利于医院对社会的影响及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由于家属照顾宝宝、工作忙、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家长身心疲惫,各种负性情绪应运而生,因此多种形式(电话、信息、网络课堂)的健康宣教延伸到家庭(预防针温馨提醒、体检)及共同抚养健康宝宝、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是我们预防保健科日后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菊兰.健康教育在婴幼儿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9.

[2]刘静秋.如何建立新型护患关系[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173-174.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6篇)
  • 下一篇:运营部工作总结(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