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多少神奇美妙哇!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将来到,让我们看看春天的森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吧!这本《森林报》就可以看见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哦!
3月21日春分,真正的春天要来了!三月的太阳,让积雪松软,一根根小冰柱都从屋檐上掉下来,我想:小冰柱是想从屋顶下来去旅游了吧。等到冬天,它才会回来。水面融化了,麻雀纷纷飞来,一头扎进水里,兴高采烈,玩弄的多开心。如果,我也能像它们一样,自由自在的游泳该多好啊!
人们还会在那一天里做“一烤云雀”吃,但不用担心,因为只是用面包做成鸟的形状。那一天里,孩子们还会打开鸟笼一一放飞鸟儿。多善良的人们,单纯、可爱的孩子。世界真美好!
秃鼻乌鸦,在冰雪消融的土地上出现---它们刚从遥远的南方飞过。最先到达的是体质强健的家伙,它们在刨着冰的地面。田野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兔妈妈就已经生下自己的宝宝了。我想这是多么伟大的事啊!它们好奇怪走来走去,跑到妈妈身边吃饱后,在树丛中躲起来,妈妈走了,三天过去了,兔妈妈还不回来?我想:它是把宝宝忘了吧,怎么这么不负责啊?瞧,一位兔阿姨走过来,宝宝们可不管,央求兔阿姨喂它,兔阿姨真的站住了。“来快吃吧!”怎么回事?原来,兔妈妈们早就说好了,所有兔宝宝都是大家的,见到哪只,不管是谁家的都会给它们喂奶吃,看到这里,我想,兔子们真团结,又有爱啊!
大母熊也陆续醒来了,紧跟在它后面的两只小熊,又蹦又跳,它们饿得慌,什么枯草,桨桨果,树根都吃下去了。
春天里的森林原来是多么生机勃勃呀!万物复苏,又能听到知了的叫声。我爱《森林报》,它让我看见动物们的团结,感受到了温暖的动物世界!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这个学期,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美德少年文学故事丛书《奔跑的幸福》这本书。读了这本书,中间的每一个故事都感动着我。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有坚强勇敢的江奇,喜爱阅读却被病魔折磨的徐逸焜,小机灵鬼朱宇丹,拼命三郎冯佳杰……我特别要为你们介绍以下两个人物的故事。
江奇右手天生就是一团肉疙瘩,但他毫不气馁,克服重重困难,在学校运动会上的跑步比赛中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学习上,他学用左手写字、画画;在生活中,用左手骑自行车。为了准备跳绳比赛,他还把绳子绕在小臂上跳绳,结果他的残掌上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江奇的右手虽然是一团肉疙瘩,但他的手里却握着一颗坚强的心。我们也要学习他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握着一颗坚强的心。
北风呼啸,汪明慈上身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绒线衫和一件校服,下面只有一条单裤。这是因为他家贫穷,只有靠跑步的方式来取暖。老师发现后,给他送去了过冬的衣服。老师的关怀激励着汪明慈,他的学习成绩渐渐往上攀登。告诉我们不要为暂时的困难和贫穷阻挡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同时还要知道感恩。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每一朵花都要为生命怒放。他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成功事迹的背后到底要有多少辛酸?而让我们能走过这些辛酸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它会有如此创世纪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走向成功呢?然而现在我知道了。让我知道这些的也不是拥有着高智商的人类,它仅是一本书罢了,可这本书却是五千年的精品,一个时代的见证,伟大作家吴承恩写出的一本永散光芒的《西游记》。
本书住要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了西方天竺寺取得真经而又返回东土造福万名群众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他们五个在书中各具特点,就先从唐僧说起吧!在书中我们总能看到唐僧那无原则的讲究慈悲,贤愚不辨,头脑过于迂腐的一面。可他那在无数艰难险阻中,好不动摇的取经信念与坚持自己的信仰的精神不得不让我敬佩。孙悟空可算是此书中的灵魂人物了,在书中他以正义,乐观,勇敢,忠诚,怀着一心取经的信念出现在读者眼前。这个人,神,猴合一的人物生动点缀出了《西游记》一书所要表达的真意:“压迫者要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要铲除世界上一切黑暗!”再说猪八戒,他是一个十分忠诚,对师傅一心一意的形象。被孙悟空收伏后一心想着修成正果往西天拜佛求经,十万八千里的路程尽管经常与孙悟空发生口角,却依然是孙悟空降魔时一个必不可少的.帮手。沙和尚在本书中描写的较少,可却是《西游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实,在一路上对师傅忠心耿耿,心中怀着修成正果的信仰保护唐僧西去。白龙马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形象,为早日修成正果不惜将“龙体”变为“马身”托唐僧西去。看得出来,五人人物虽各有特点,可是心中的信念与信仰是一样的,相貌不一,可一心向佛,一心向善的心态是一样的。而正是因为这同样的信仰与信念,让他们经十四年的春秋后终取真经,修成正果,这无不是一种伟大的表现,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真假美猴王这一回让我读后十分感动:“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妖怪变成人来害他,那孙悟空火眼金睛知是妖怪便当头一棒,可妖怪灵魂一出,只剩个尸体,唐僧见便赶孙悟空走,而后六耳弥猴假装美猴王打伤唐僧,最后真相大白,唐僧与猴王相抱,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是多么深的师徒之情啊!
《西游记》这本书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回神,它其实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它还是在传递一种要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一心向善的精神,可如果我们要胜利,要成功,那就要做到心中要有一个不屈的信念,如果没有信念,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而这也是《西游记》告诉我的成功秘诀,信念占于成功的80%。所以只要有了信念,才会找到目标,也只当有了目标,才会有光芒照射那成功的路程,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成功也不能是别人给你铺好了路任你走,因为这样即使多年以后你拥有了一切也没什么好骄傲的,因为你的成功是一个空弹,外表吓人可内心却无尽空虚。当然,成功与不一定再努力后出现,《西游记》结局是美满的,而过程是艰辛的,那些付出很多却没有成功的朋友也不要抱怨路漫长且走的艰辛困难,这个冬天过去了,春天没有来,那就再等一个冬天,直到春天来了为止。只要付出了,不要担心成功不会来,也许只是时机未到,可能在下一刻,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往前闯一步,便会海阔天空,找到成功的影子。
《西游记》有结局,而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尽头!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我近期看的对幼儿教育有独到见解的一本书。这本通过讲述作者自己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为大家呈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引发了大家对现代教育模式新的探讨。为什么一个6岁大的一年级小朋友,在老师眼中看作是特殊的甚至是另类的学生小豆豆,仅仅上学3个月后被退学了。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在“巴学园”中度过了一个有着许多新奇、许多精彩、许多亲切、许多幸福的童年,从而影响了现已成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黑柳彻子,也就是本书作者的一生。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小豆豆也有一个博爱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在对书中这两位人物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从拥有智慧和仁慈的小豆豆母亲和拥有思想和宽厚的小林校长身上我们看到了赏识教育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需要肯定,每个学生也都值得肯定。也许他爱吵爱闹,不遵守规则,但是他的另一面也许很热情,乐于助人;也许他喜欢津津计较,跟老师也不是那么配合,但是他的另一面也许很遵守原则,诚实守信;也许他很霸道,跟同学关系很紧张,但是他也可能是最勇于承担责任
和解决难题的人;也许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但是他可能是最能体谅和包容别人的人。这就是性格的魅力。每个孩子都有着值得肯定的一面,我们不能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孩子,在给予他们知识的同时,还要运用智慧因材施教,尊重他、鼓励他,引导他们去体现自身的价值。
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变得积极,学生更是如此。一些表现不好的小朋友,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这样的孩子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且不容忽视的。
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蕴藏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呈现着独一无二的性格。因此,老师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全面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要经常细致的观察和沟通,通过种种途径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孩子,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课堂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在课堂上提倡善用、多用精彩的课堂用语,时刻提醒自己不说带有侮辱性的伤害孩子自尊和自信的话。教师的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对幼儿课堂表现的评价语,多用鼓励性的话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赏识学生就要坚信他们身上是有优点的,多鼓励他们,不挖苦他们。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孩子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这样一来,孩子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
赏识教育不应该是刻意的,而应该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自然而贴心的。赏识他人除了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之外,一个温柔、慈爱的动作,也是一种赏识,对于孩子们,我们可以疼爱地抚摸一下他的头,可以友好地轻拍一下他的肩或背。一个饱含爱意、赞许的眼神,也是一种赏识,当孩子在课堂上有一个精彩的发言,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投以赞许的目光。一个和蔼可亲的微笑,也是一种赏识。当孩子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时,老师的微笑会让孩子的心田感到
无比的温暖??老师们认识到赏识教育无处不在,要做一个有心人。
同时,在赏识教育中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优点;夸奖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幼儿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包容,更是一种激励。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书中还介绍到了许多小豆豆的同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在巴学园这所仅有四五十个学生的小学中,竟有许多的怪孩子,甚至包括几个患有小儿麻痹症或者其它残疾的孩子。几十年过后,这些孩子除了几个患病早逝之外,其他都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快乐的生活着。教育这些怪孩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这位令人尊敬的校长,他从来不说"大家要帮助他们"之类,令怪孩子们丧气的话,而只是说:"要在一起啊,大家做事要在一起啊。"自始自终,在小林校长心目中,这些孩子都是和普通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尊重,同样保护了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不论是在游泳池游泳的时候,还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为了给一个残疾的孩子信心,竟为他开了一个全校性的运动会。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所以,几乎每一项比赛,他都是冠军。可想而知,这次难忘的经历会给这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多大的鼓舞,对他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每个人都有爸爸,但你听说过会飞的爸爸吗?没错,本书当中就有这样一位父亲,但他飞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为了女儿。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英国泰恩河边的小镇上,噗噗先生拿着大喇叭在大街上高喊:飞人大赛报名啦!小镇为此热闹非凡,连深居简出的莉齐爸爸也受了感染,开始做梦:假如他赢得了大赛,名扬天下,女儿肯定会为他感到骄傲!于是,爸爸收集了很多美丽的羽毛,做成一对漂亮的翅膀,还学鸟叫、吃虫子,以为这样就能飞起来。这实在是太荒唐了!多琳姨妈为此气得发疯,明特班主任也不禁担忧,连见多识广的噗噗先生也频频摇头……只有女儿莉齐始终陪伴在爸爸身边。信念、希望和爱,这些真的能让爸爸飞起来吗?
答案令人失望,爸爸并没有飞起来,但他没有失望,而他的女儿也没有沮丧。相反,他们依旧过着快乐的生活。
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虽然他没有像别的父亲一样走遍千山万水,只为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但他依旧给了女儿一个温暖的家,在他的老婆去世之后,他独自一人挑起照顾女儿的重任。为了给女儿一个舒适的家,他不惜做出一系列荒唐的事情:吃苍蝇、学鸟叫、搭鸟巢……在这些"傻事"的背后,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所付出的艰辛,是一颗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纵然这令常人无法理解,纵然这会使他遭到旁人的歧视,但他并没有放弃。尽管他没有成功,但他赢得了女儿对他的爱,这就是一个父亲的全部,这也是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