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萧纲的《采莲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古诗翻译
落日映照在水边的礁石上,采莲女沐浴在余晖中。
风起时湖面划动很困难,莲子太多采了也不见稀少。
木桨摇动,时而有荷花瓣落下,小船慢慢移动旁边偶有白鹭飞过。
荷丝绕上采莲人手腕,菱角会牵扯着衣襟。
古诗解释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傍:依附。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古诗作者介绍
萧纲 :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萧纲《采莲曲》
出自南北朝萧纲的《蜀道难·其二》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萧纲《采莲曲》
出自南北朝萧纲的《采莲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出自南北朝萧纲的《采莲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出自南北朝萧纲的《蜀道难·其二》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娈童诗
夜听妓诗
咏内人昼眠诗
咏舞诗二首 其二
纳凉诗
十空诗六首 其四 如梦
咏舞诗二首 其一
咏萤诗
春江曲
咏云诗
雪里觅梅花诗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诗
夜望单飞雁诗
乐府三首 其二 艳歌篇十八韵
仙客诗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
咏蛱蝶诗
雨后诗
美人晨妆诗
赋咏枣诗
咏朝日诗
晚日后堂诗
被幽述志诗
陇西行三首 其三
采桑
咏初桃诗
咏蜂诗
侍游新亭应令诗
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