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鼎铨是明末的抗清英雄,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品格高尚,为东林党人岁推崇,明朝灭亡后,投奔隆武帝,隆武帝被俘后,跟随永历帝,从事抗清活动,不久被清军所捕,从容就义!
傅鼎铨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出生,字维源,号聿庵,后改号复庵。明代金溪人。20岁补弟子员。岁大水,民多饥馑,鼎铨卖产救之,捐资修建学校,受到乡人赞扬。
崇祯六年(1633年)举于乡。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因志行高洁,言论傥直,敢于针砭时弊、为东林党人推崇。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以后,边境不断遭受满清威胁。为此,帝集大臣议。鼎铨疏言广开言路、选贤任能、富国强兵等,言辞激烈,崇祯恶之,去职。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鼎铨南返,归就南明唐王,领知府衔赴赣州军。赣州沦陷后,又在家乡举兵声援南昌金声桓反清。南明永明王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金声桓反清失败后,他又往返于张自盛、曹大镐军中,继续从事抗清活动。
顺治八年(1651年),途径广信张村,为清军所俘,解至南昌,百般审讯、拒不投降,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