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恢是南宋时期的官员,担任刑部尚书,以廉洁著称,同时他也是一名文学评论家,自幼聪慧好学,后在嘉定十三年中进士,不断升迁,官至资政殿的学士,后去世,追谥为文肃!
包恢
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人。刑部尚书。包恢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包扬、伯父包约、叔父包逊一起先求学于陆九渊,后又从朱熹游学。包恢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经熟史。
个人生平
嘉定十三年(1220年)中进士。初任金溪、光泽主簿,建宁府学教授,监府翼军,招募地方豪绅成立武装,讨平唐石之乱有功,改任沿海制置司干官、宗正寺主簿、台州、临安府通判、台州知府。由广东转运使升大理寺卿,提点浙西刑狱,不久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转运使。
景定初(1260年),任礼部侍郎、中书舍人,改任刑部侍郎、华文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兼发运。此时有劣绅强夺民田,反诬士民抗租。包恢上疏陈明始末,使豪强得到惩治,田归原主。
咸淳二年(1266年)五月,升为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
咸淳四年(1268年),为资政殿学士。时年87岁,临终时告诫亲人要节俭办丧。度宗闻其遗表,甚为叹息,将他比作程颢、程颐,赠少保、谥“文肃”,并送银绢五百资办丧事。
包恢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羽觞随曲水,佳气溢双清。
真贤瑞世,恰与真圣日同生。
出侍红云一朵,出按皇华六辔,特地福吾闽。
底是长生箓,八郡咏歌声。
奏天子,倾义廪,济饥民。
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
却恐紫泥有诏,社稷重臣事业,非晚觐严宸。
来岁这般节,宣劝玉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