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廷式是晚清时期的词人和思想家,出生于官宦之家,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是帝党的主要人物,在甲午战争期间,坚持主战,反对议和,后积极从事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家,戊戌政变后前往日本,后病逝于家乡!
文廷式
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幼年就在家塾就读,人极聪慧,有书文过目即能背诵之才。
同治十一年(1872年)受业于广东名儒陈沛之门下,文华得以猛进,为菊坡精舍高材生
光绪八年(1882年)以附监生领顺天乡荐,中试举三名举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保和殿大考翰林,巨得翁同和与汪鸣銮援手,年仅三十九岁的文廷式考取内阁中书第一名。
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考,光绪帝亲拔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
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与陈炽等出面赞助康有为,倡立强学会于北京。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遭李鸿章姻亲御史杨崇伊参劾,被革职驱逐出京。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清廷密电访拿,遂出走日本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回国,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沪上名流,参加唐才常在张园召开的“国会”。
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文廷式终因壮志难酬,抑郁苦闷,在萍乡城花庙前的家中与世长辞,年仅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