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良是夏县的老革命,出生于清末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在读书的时候,就接触进步思想,后加入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巩固革命根据地,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后在成都病逝!
刘忠良
1907年8月出生在山西省夏县西洋桥村普通的农民家庭
1933年参加普通文官考试并通过考试。
1931年,县财政在第五区初选时,他带领数千选民赶走了庇护国民党人员的区长。
1934年,他经堂兄刘忠保对其父的劝说后才继续在师范上学。
1936年3月,刘忠良在金长庚同志的领导下,积极宣传红军政策,刺探国民党的军情,连夜书写红军的布告,散发传单。
1936年10月上旬,上级任命刘忠良同志为保德县牺盟会文书。
1937年入党
1938年2月,刘忠良和孔繁珠同志转移到保德四区鹰村,组织了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938年4月8日,刘忠良同志奉命来偏关任县委部长。巩固偏关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1939年4月带领“决死纵队”18团第3营跟日军展开殊死的斗争。
1940年2月,上级任命刘忠良同志为偏关县县长,不到月余,行署又任命他为神,朔,偏三县忠心县长。
1941年5月,刘忠良任晋绥边区第二专署民政科长,9月任行署秘书兼民政科长。主要任务是保证部队供给。
1944年12月,他出席了晋绥边区召开的第四届劳动英雄会,会上他被评为甲等模范第一名,给他发了奖金,勋章。
1945年4月,任晋绥边区行署民教处干部科副科长,支部书记。
1947年4月,调任晋绥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主任。
1949年2月,任西北行政学院副院长兼分校校长,同年12月刘忠良随部队南下到川北,任行署副秘书长,支部书记。
1952年,任西南人事局人事部办公室主任。
1953年3月,任西南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业务处处长。
1954年4月,任川北行署副秘书长。
1955年1月4日任中共西南民族学院委员会副书记。八月任命他为副院长。
195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他负责四川藏区调查工作。
1978年6月17日刘忠良同志因积劳成疾,久治不愈在四川成都与世长辞,时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