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实与想象。
2、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3、学生表情诵读。
4、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说一说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6、交流学习成果。
7、[教学步骤]
8、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9、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10、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11、诗人的抱负如何含蓄地融合在写景的词句中?
12、[教学准备]
1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14、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5、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默读速度快。
16、诗歌的朗诵。
17、2课时
18、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大海是万物的母亲?这里的大海有没有特别的含义?
19、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范读。
21、师板书课题
22、课外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
观沧海教学设计322、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3、谈谈自己的理解。
24、学生自由读文。
25、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26、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7、理解诗歌内容。
28、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9、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0、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31、学生根据注释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32、在全面描绘大海风貌的基础上,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描写想象奇景的句子吧!
3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4、总结:
35、四、学写生字:
36、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37、理解并描述诗歌内容。
38、熟读并背诵诗歌。
39、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40、课件出示三幅画,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
41、过渡: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画。我们敬爱的叶圣陶爷爷却把风变成了诗。教师配乐读《我们知道》
42、老师这儿也有很多建议呢,同学们可以选自己刚才布置,也可从老师这儿选一题来做。
43、出示词语:
44、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45、拓展与延伸
46、[教学难点]
47、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48、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9、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50、猜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谜语-----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51、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52、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53、作业
54、抽生朗读。
55、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56、请你起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生读,课件随机出示)
57、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58、出示课内词语,齐读
59、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60、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61、七、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62、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63、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4、划出这些词语,找不到的问周围的同学。
6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66、第二课时
67、(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68、这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幻灯片5、补充如下。)
69、随堂练习: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70、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是谁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
71、整体感悟
72、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73、学生自读,识字、正音。
74、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开始共同研讨下列问题。
75、现在你们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呢?
76、丰富、奇特的想象。
77、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78、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79、如何理解这两句诗呢?日、月、星辰怎么能够同时出现在天空?
80、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81、[教学重点]
82、小结,朗读、背诵。
83、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8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85、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86、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吧。
87、三、再读课文:
88、诗人描写的这些景色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89、体味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90、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9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9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93、背景:
9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多读几遍。
95、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96、具体内容分析:(运用幻灯片打出诗文)
97、那么作者会不会还有不同的感受呢?
98、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99、课后练习:反复朗读诗文并完成课本74页练习一的第1题。
观沧海教学设计699、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100、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
101、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102、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103、一、复习导入:
104、准备多媒体教学。
105、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106、写作背景:(运用幻灯片打出)
107、出示问题:
10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9、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
110、研读课文
111、背诵全诗。
112、诗人在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113、交流。
114、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5、通过海水和山岛描写出海的辽阔和尊严的句子?
116、认识本文的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
117、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作者想象的景色及景物)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118、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小动物,都有谁呢?
119、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20、小组合作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正确?
121、师板书课题
122、第一课时
123、过渡:
124、引入学生所查课外资料,有关动物散热的知识。
125、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一幅“花的学校”。
126、小结:
127、引入背景
128、诗人观察景物时的立足点在哪里?
129、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30、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131、教师准备:有关作者泰戈尔的资料。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132、这首诗既描写了实在的景色,也描绘了诗人心中想象的奇特之景。诗人描写了哪些实在的景色?
133、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134、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135、哪些是作者真正“观”到的?
136、导入新课
137、出示句子:
138、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139、[教学时数]
140、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141、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动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142、体会本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开阔的意境。
14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布置什么作业呢?
144、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
145、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14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147、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148、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149、自由回答,说话练习: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150、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151、诗中的实景描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