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很有韵味的苏州句子

2022-06-17 栏目:经典句子 

1、瘦西湖

2、去杭州绕不过西湖,来扬州绕不过瘦西湖哦!

3、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作者:白居易)

4、苏州评话的“说法”改革,评话界曾经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评话要姓“评”,要以说为主,要讲究语言的通俗、生动、风趣,有时代色彩。一种认为,要以演为主,要充分运用各种书坛上的艺术手段:如说、噱、演、手面、角色开打、方言、八技,以及扇子、醒木、手帕、茶壶、茶杯、话筒等。要立得多,坐得少;演得多,表得少;动得多,静得少。这两种改革意见,经过实践,大体形成了两种新的“说法”特色:  一种是在评话表演中加“情”的因素,做到“情”、“劲”交融。评话演员杨玉麟创作《清代三侠>,在矛盾冲突中以韵白、官白、表演、角色的行动等着重抒发人的感情,再有意识地安排“小卖”,书说得轻松活跃、别开生面。杨玉麟总结:“大书要有情,关键刻画人,内容合情理,然后再用劲。”  一种是根据听众新的审美心理,革新“说法”,老书新说,常说常新。金声伯在说《包公》传统书目时,保持和发展“戏派”评话表演艺术,说、演并重。用生活化的语言和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穿插,通俗生动地使传统书目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善于抓现场“小卖”因素,使听众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传统节目苏州评话的传统节目约有五十多部,其中包括讲史性的《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俗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侠义性的《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俗称“短打书”,此外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记录了《三国》、《水浒》、《岳传》3部长篇书目,整理出版了曹汉昌的《岳传》、张国良的前后《三国》12册、潘伯英的《张汶祥刺马》和部分折子书。苏州评话的节目形态多属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演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通常一部书能连说月余,长的可达一年半载。其艺术表现以单线顺叙为主,用“未来先说、过去重提”的方法进行前后呼应,同时用不断设置“关子”的办法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编演了一批新书目,重要的有《江南红》、《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了一些中短篇节目。近些年来,苏州评话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急需加以扶持和保护。

5、唐耿良评话演员。江苏苏州人。1933年师从唐再良习《三国》,一年后在江浙一带演出。1944年进入上海,不久渐有影响,成为蜚声书坛“七煞档”之一。1950年编演长篇评话《太平天国》。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任副团长。为协助组织及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同年,随团赴安徽治淮工地进行文艺宣传。1952年参加创作中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之后编演短篇评话《黄继光》、《张积慧》。1955年前后,又编演短篇评话《王崇伦》、《朱润余》等,此后还先后与人合作编写了中篇《王孝和》、《冲山之围》、《白求恩大夫》、《焦裕禄》及《如此亲家》等。说表以流畅晓达,剖析周到,事理分明为特点,并善于顺应潮流,结合时事,对比映衬,使书情富有新意。其演出本《三国·群英会》经整理,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历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及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今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代表作品:《太平天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黄继光》、《张积慧》、《王崇伦》、《朱润余》、《王孝和》、《冲山之围》、《白求恩大夫》、《焦裕禄》、《如此亲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评话书目苏州评话苏州评话的传统书目,约50多部。一类说历史故事,属讲史类,如《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为“长靠书”,又称“着甲”一类是“短打书”,讲英雄好汉、义士侠客的故事,如《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苏州评话都是讲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能连说几个月,长的可达一年半载。这种长篇连说的特点,形成了评话特殊的结构手法。单线顺叙,用未来先说、过去重谈的方法前后呼应。用“关子”来制造悬念,以吸引听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创作、改编了一批新书目,如《江南红》、《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一些中、短篇作品。

6、满是烟火的市井气息也属于平江路,曲水人家的洒扫忙碌,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才是苏城文化中最为绵长久远的烙印。雅俗错落的罅隙里,炊烟与书香一并混杂着记忆,共同诉说着苏城的旧时光。

7、苏州评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兼融叙事和代言为一体。叙事为说书人以第三人称之表叙,代言为书中人物用第一人称的表演,称为“起脚色”。评话多为一人独说(单档),偶亦有两人为双档的。演出注重说噱,并对人物事件评点议论,以史料时事穿插印证。评话的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风”。这种动作和表情,也分说书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由说书人用近似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来讲话,叫做“起角色”。起角色是对故事中人物的模仿,而不是演员以故事中人物的面目出现,“登场面依然我”。说书人在书台上,始终是以演员身份出现的。这和戏剧的表演,也有质的不同。评话的演出,因演员的说法、语言、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有的演员说法严谨,语言经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叫作“方口”。有的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心变化,叫作“活口”。有的演员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为“一口干”或“快口”。相反,则为“慢口”。有的演员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则为“平说”。有的以起某个角色见长,如有“活关公”、“活周瑜”、“活鲁智深”等美称。

8、诗中的枕河人家、小桥水巷、绮罗菱藕、渔船夜市……满足了人们对于苏州平江路所有的想象,是极具画面感的梦里水乡。这白墙黑瓦间,斑驳了多少静幽岁月:是吴侬细语的渔歌唱晚,是青石铺就的悠长街道,若能偶遇一场春雨,映衬行人手中的花纸伞,便是上天挥毫泼墨下的烟雨江南。

9、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

10、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如今的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12、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

13、引子是说书人的书情介绍或点题。韵白是韵文的表或白,或铺叙情节,或总结前段书情。

14、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阳历四月中下旬,是扬州最热闹的旅游季,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而瘦西湖,正是如织游客的中心。白塔、五亭桥、二十四桥,都是你不可错过的风景。

15、鸡爪鱿鱼、苏妃奶酪、麻辣土豆、铁板豆腐、玫瑰饼、糖葫芦、老酸奶、桂花糕、冰淇淋、酸梅汤……属于舌尖上的美味。

16、评弹昆曲、书店咖啡、创意礼品、特色糕点……是属于平江路的悠闲时光!和人群一起走走停停,左手饮料右手美食,脚踏青石板,眼观俏江南,别有一番风味。

1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者:林逋)

18、苏州评话是苏州地方曲艺之一,同弹词合称为评弹,弹词区别于评话是演出过程中通过三弦琵琶伴奏出现唱段,以唱段表達故事情節的進展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展示,评话的表達直接通过口述或赋赞,二者都属口头艺术,评话(称大书)取材大都是江湖恩怨和帝王将相,而弹词(称小书)大都描绘的才子佳人感情故事,所以小书讲究说噱弹唱,讲的是情。大讲究的是说做(表现)口技渗入笑料(噱),需要的是劲,二者共同之处都是通过口头演绎的故事,将人物刻划维妙维肖,填補舞台剧不能表達的缺憾,是苏州地方文化一绝。

19、你好,这个问题,我回答一下。

20、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贺铸)

21、苏州评话很注重噱,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矛盾展开中产生的喜剧因素,叫“肉里噱”。用作比仿、衬托、借喻和解释性的穿插,叫“外插花”。与此相类似,用只言片语来引起听众的笑声,叫“小卖”。

22、第一人称语言称表,第三人称语言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只说不唱。但也有用作念诵的一小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赋赞用以描景、状物和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挂口是人物的自我介绍。

23、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这就和戏剧的语言有质的区别。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

24、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苏州评话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书人的口吻来统领叙述,中间插入第一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进行摹学。摹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举止叫做“起角色”,第三人称的说演称“表”,第一人称的说演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也有用作念诵表演的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表演注重制造喜剧性的噱头,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又因演员在语言运用和“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如说演严谨,语言表达基本固定,叫做“方口”;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为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时变化,叫做“活口”;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叫做“快口”,相反则为“慢口”;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称为“平说”。其艺术上的发达为同类说书形式所少有。

25、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是一条傍河小路,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南眺网师园,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

26、陆耀良,评话演员。江苏苏州人。读过10年私塾。幼时为玄妙观大殿后露天书场之常客,又长期聆听评话名家演出,熟悉评弹各家艺术。17岁拜何(绶良)派《三国》传人汪如云为师,同年登台,在江浙城镇演出。1944 年至上海“汇泉楼”演出,颇获好评。1951年再次至沪,与顾又良拼档,任上手,开讲《将相和》。1953年,又与黄(异庵)杨(振雄)档越做,走红一时。1958年入红旗评弹队,1960 年进长征评弹团,“文革”中转业。1979年重返书坛,入上海新长征评弹团,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擅说表,说法轻松幽默,用语雅而不俗。又以节奏快,口齿清,顺势贯气为特点,称为“小走马”。起脚色求神似不求形似,以语气、眼神和表情的配合来表现脚色的身份和性格,并吸收京剧马连良飘洒俊逸的动作身段,形成洒脱舒展的表演风格。勤阅读,将史志、通鉴和民间传说中的知识融入书中,使何派《三国》细腻风趣的特色得以继承发扬。又将传统书中的表现手法运用于新编长篇《将相和》及《林海雪原》广受好评。2012年12月,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陆耀良先生仙逝,享年94岁。

27、“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张继

怦然心动浪漫短句子 带有怦然心动的短语 描写公鸡啼叫的句子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