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这边来作文 下水文3篇
无锡市中考下水作文——《风从这里来》
原创 於乐 俗世城事 俗世城事初看这次中考作文题,我的脑海中晃过的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闪过的是“白茶清欢相无事,等风等月也等你”,不禁莞尔一笑。
银杏叶上露华浓,映碧潭旁起微风。郎朗书声出帘栊,气象吞吐醒狮楼。在这个处处透着古朴与敦重的地方,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我遇到了诚毅笃实的前辈,闪闪发光的同龄人。借用贴吧里一个学生的原话,那就是——“这里没有不负责的老师,只有负责到让你受不了的老师”。第一缕晨曦照拂过侯老先生的雕像,一些匆忙的身影已经先于学生迈入早读课堂;四节课后的正午,鸟雀啾叽,总有声音叮嘱孩子多吃一点,吃饱一点;华灯初上,学校身后的主城中心商圈霓虹闪烁,一些教室和办公室的日光灯依旧发散着微黄,总有不知疲倦的面孔沐浴在光芒里,一如端正石伫立在阳光下。尽职尽责的风,就从这里来。
我遇到了可爱的学生。他们会周而复始地告诉我,“老师我们下次一定比这次考得好!”他们会在教师节给我准备惊喜,也会偷偷将我下班打球穿的鞋藏在落灰的柜子里;他们会在课上奋笔疾书地记笔记,也会在下课铃声响的一瞬间“嗷”一嗓子把刚刚讲的作文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会丢三落四把发下去的默写本弄“失踪”,也会在下雨天搬年级考卷时悄悄用袖子揩去上面的雨滴;他们会惹我发火动怒,旋即怂唧唧地表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们也会在一模二模考砸时主动来询问对策……可以说,我教的不是最好的孩子,但一定是最乖的孩子。师生融洽的风,就从这里来。
我遇到了别样的学校“周边”。二院旁有个做饼的大叔,把出炉的第一个热气腾腾的葱油饼塞给旁边的清洁工老伯,老伯执意给钱,“没事,您陪我唠嗑”,大叔憨憨一笑;中市桥上塘街小区门口有个卖萝卜丝饼的阿婆,在找零时总会用围裙擦净硬币上的油,然后笑眯眯地递给顾客;学前街菜场旁的胖胖炒货店,老板在并不宽敞的店面里腾出一片空地,用积木为牙牙学语的孩子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乐园。脉脉温情的风,就从这里来。
竞志楼前无闲人,紫藤廊下岁月痕。卷帙一捧天过午,银杏不语情自深。手机里播放着吴青峰的《起风了》,我感慨着这三年来的光阴流转,清风此间起,恰能长相忆。
风从这边来(我写2020年中考作文)
原创 薛汉忠
请以“风从这边来”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010年,我带着邱雨晴、张辉等同学到北京参加“叶圣陶杯”全国新作文大赛,来自北京、山东、河北、福建等地的老师找到我,说:“薛老师,我们用过你主编的北京龙门书局的书,也知道你的特点是下水作文。”这时候,我就会想起靖江县中的语文组长毛益群老师。他犹如一股春风引领我走上了下水作文之路。
我是1968年到靖江红光公社去插队的知识青年。后来,上调到县化肥厂当工人。1978年,《靖江文艺》同时发表了我的诗歌和毛益群老师的散文。1978年,我以同等学力考取大学。在去上学前,我去拜访毛老师,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毛益群老师说:“叶圣陶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你可以去努力实践。”毛老师是一个在江苏很有名气的语文老师,他手里出过江苏省语文状元,有很多学生都成了栋梁和精英。虽然毛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但他的鼓励和教诲却一直影响着我。
大学毕业后,受《山村女教师》这部电影的影响,我来到无锡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学校,这里的学生语文基础很差,有一些同学写的是压缩豆腐干。我叫学生要认真写,他们却说不会写,要叫我写给他们看。秉承参加过县文学创作组的底气,我很快就写出和他们同题的下水作文,并且贴在教室里。谁知道,第二天我再叫他们认真写,他们还是说不会写,理由是那个题目是我出的,在写作前,你已经思考了很多次。我就叫他们去找他们认为的难题目,让我当堂和他们一起写。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接受了我的语文教学,并且乐意与我一起写作文。1983年,我的第一届学生初中毕业,无锡师范招收122人,我的学生竟然进线28人。其他还有学生考取一中等名校。语文成绩也由前一年的平均不及格,跃为一个班均分70.8,一个班均分77。毛老师知道后,充分肯定了我的进步,并叫我坚持下水作文的探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尝到了写下水作文的甜头,我就一直坚持写下水作文,持之以恒,居然写了39年。我给学生讲,有三种打老虎的教练。一种是武松式的、真才实战类;一种是李忠式的、花拳绣腿类;还有一种是只会说空话,善于忽悠人的。如果让那些善于忽悠人的教练教你怎样才能打得死老虎,他会给你讲,你晚上要睡好觉,打老虎的棍子要结实,老酒尽量要多喝一点,这些理由似是而非,说了等于没说。
感谢毛老师给我带来下水作文的春风,使我能够尽快适应了语文教学,坚持在第一线执教语文。这么多年的下水作文实践,我有九名学生(邱雨晴、张辉、申屠涧桥、吴承贝尔、任婧雯、陈令祎、郑若冰、曹正韬、罗婧玥)被评为“叶圣陶杯”“文心雕龙杯”等新作文大赛“全国十佳小作家”,有六名学生出版个人的散文集,有的学生成了中考状元,江苏省高考高分获得者,有多名学生成了律师、作家、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我也受邀去北京、山东、河北、浙江、江西、本省的南京等地讲作文。写下水作文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让我获得了快乐。
只是我敬爱的毛益群老师——带来春风,引领我走上下水作文之路的人,却于1991年因为劳累过度,与我永别了,让我留下遗憾。1984年我获得团中央快乐的中队活动全国园丁奖,1987年,《人民教育》连续刊登我三篇文章,1989年我入选无锡市语文中心教研组(连续10年),我都没有来得及告诉毛老师,一直想再等一个成果去向毛老师汇报。谁知道,时不我待,空留遗憾!
毛益群老师是用叶圣陶理论,引领我走上下水作文之路的人。感谢他给我带来春风,带来春暖花开,带来娇艳的春色……
风从这里来(下水作文)
原创 小雨 鱼的眼睛
无锡2020年中考作文题——风从这边来。考场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用自己确实用得好的小技巧,注意点题,尽量写记叙文。
风从这边来
2020年,一些摄影爱好者在苏州同里举办摄影大赛,我欣然前往,能去见识一些摄影大咖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召唤我前往的还有“同里”这个深邃的名字。
我这一路上换了三种交通工具:
动车--到达苏州;
地铁--到达同里站;
共享单车--到达同里古镇。
大概世间的美景都藏在曲径通幽处,同里正是一个神奇的所在,你能看到幽幽古风从这边吹来。它会让你感叹:不虚此行。
来到古镇,找到一个临水的小客栈,推开雕花木窗,你能看到河面上三三两两的木船,船尾的船娘穿着碎花的布裙,有的船娘还带领着游客唱着悠扬的小调。
静坐窗前,沏一壶茶,闲看水中浮萍水草,待到水面如镜时用相机捕捉水里倒映的粉墙黛瓦。服务员送来一盅桂花圆子,看着那盅面的花纹,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这种时空的错乱反而带给人一种安适,大概我们在现代化的这条路上走得太远,渐渐迷失了自我。我想,人们总是会在世间的角角落落保留着这样的一份古朴,大概是想给我们的精神留一个归宿吧。
古镇里有很多的小街巷,最为出名的是明清街。街道两边的房子是明清建筑风格,街口的“明清遗风”匾额使街道的古风更浓。这里也是最热闹的街道。我想看看热闹背后的同里,于是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巷子。信步而行,这里虽然行人很少,但是还是有一些店铺在经营。有一些旧书店、古玩店,这些店铺倒是像一个个小小的博物馆,里面不需要讲解员,每一个的商品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我征得老板的同意,拍摄了他们的商品。当我正专注地在调整相机的焦距和景深时,一阵幽然的乐声把我吸引,是“埙”的声音!那段时间正在看贾平凹的《废都》,书中的文学青年周敏常常独自在城墙吹那悲凉的埙声。我也恶补了有关“埙”这种乐器的一些知识,找到一些用埙吹的曲子来听。深深地被它那绵绵不绝的声音所吸引。没想到在这里听到了它的声音。我寻声而去,在一家小小的乐器店里,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正专注地吹着,他完全沉浸其中,我也不忍心打扰,静静地听完,静静的离开。摄影大赛要的是照片,可惜我无法用二维的图片记录这段声音。埙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里就有“天之牖民,如埙如篪”。这埙声里吹出的不就是一种古风吗?
风从同里吹起,风里净是这深邃、玄妙的味道。我们这些从城市走来的人需要它带给的我们这种安适。
风从这边来
2012年,在桂花飘香的季节,我来到在师范大学攻读在职硕士。我很庆幸我来到这里,我喜欢这里随风而吹来的那股清香。
我们教育硕士一班,是个特殊的班级,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老师因为教育梦想走到一起。班级里面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家。我们心里有放不下的家人,也有放不下的梦想。这里有很多在教育这条充满荆棘路上,执着追求的人。他们也给了我在这条路坚守的动力和勇气。
这里有一股风,一股信念之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怎样去做一名老师。
我记得有一位年过50的女老师,她报考之前就已经患了乳腺癌,但是她还是参考了,而且以高分被录取。她来了之后情况越来越坏,我们很担心她的毕业论文是不是能够完成。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在图书馆奋笔疾书的背影,最后她是第一个完成毕业论文的,她说她怕自己来不及。我们还经常看到她去找老师讨论教育学中的一些概念。我记得学习“元认知”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没有弄明白,但是大多数人就会说:算了,这个也不太有可能用到。但是,她会很认真的去和老师讨论。我能掌握这个知识,还是在得益于她。其实,我们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的机会要比她多很多。
我们宿舍里面还有一位老师,她已经拥有高级职称。在我所工作的学校很多高级职称的老师都申请去教辅岗位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该有的都有了,不需要奋斗了。可是这位老师每天都会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刷一套高考题。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模拟题都被她收入囊中。我和她相比简直差远了,我之前觉得自己教了五、六年,自己储备的知识足够了。看来,我是多么的无知。她告诉我们:“你熟悉了高考考试方向之后,会让你的学生少走很多弯路,我们为那些学习负担那么重的学生多做一些,他们就会少做一些。”我想我和她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职称级别的差距。
有一位老师他在偏远山区任教,他说他们的生源非常有限。他每年暑假都要挨家挨户去动员学生上高中,那里很多学生考上了高中,却放弃学习的机会。他说:“当我看到那些学生被我动员来到学校上学,并且最终在高考中考得好成绩的时候,我感觉到非常欣慰。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些学生的命运,我这样做是值得的。”
在师范大学我结识了一些在教育战线上执着前行的人,他们告诉我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在这边吹起一股信念之风,在教育这个行业当中的一种正气之风。
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我相信我能把师范大学的那股风带到我能去的地方。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