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十年后的自己
张书哲
亲爱的哲: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了吧,此时,你在哪所大学就读?学的又是什么专业呢?你年少时的愿望实现了吗?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最初的懵懂心愿是成为一名文博人。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幼的你第一次走进国家博物馆时,内心那种无可比拟的震撼,就好似一道来自远古的追光,朦胧而又强烈,恍若隔世……那次去国博的经历让你推开了文博的大门。
此后,你流连于各大博物场馆,青铜的古朴厚重,陶瓷的朗润园滑,书画的翰墨流芳,都让你让你惊叹不已。后来,你热衷于观看《国家宝藏》《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博节目,你追的“星”也是单霁翔、龚良等文博人。
基于对文博的热爱,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你还成为了南通博物苑的一名小小讲解员,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那时起,你就在心中埋下了一个小小心愿: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研究历史、传承文化的文博人。当时你的目标是考上妈妈的母校——南京大学的历史系。那么,十年后的你是否得偿所愿了呢?
少年的心总是善变的。慢慢的,你的心中又萌发了另一个心愿:成为一名法律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长版的寒假中,你接触到了罗翔老师的刑法法考课程,起初只是当相声在听,可渐渐地,你却入了迷。
法律并不只是冰冷的规则条款,从法条的字里行间,主讲老师的一字一句中,传递出正义的力量、智慧的凝聚和人性的包容。听老师讲课时,你的心中总会涌动着满满的使命感,以及对法治的敬畏和对正义朴素的向往。
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心生敬畏,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你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惩恶扬善的法律人,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添砖加瓦。
这时候,你的目标又变成了考上爸爸的母校——华东政法大学。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其实,无论你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有一个心愿永远不会改变: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所说的: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亲爱的哲,愿你在这十年间,乘风逐浪,只问自由,只问胜放,只问初心,只问敢勇,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祝
一切顺利!
十年前的自己
2020年5月20日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