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
王鑫玲
母亲的手骨节嶙峋,粗大有力。每当我想起母亲那双手,总会不自觉地热泪盈眶……
北方的春末,正是播种的季节,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干旱,让农民无法使用播种机种玉米。为了不误农时,母亲只好去地里点种玉米。
母亲将铁楸插入土里,一只脚用力将铁楸往下踩,手和胳膊用力往上翻;挖开一个小洞,放入种子,再浇上一杯水。就这样费力地种下一窝玉米。然后进行下一窝……每一次用力,那根根青筋便会暴起。一块地种下来,这样单调的动作,重复、重复、不停地重复,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
休息的间歇,我抓起了母亲的手。
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颜色很深,手背上散落的斑点更增加了岁月的沧桑。凸起的根根青筋清晰地彰显着生活的付出。掌心的老茧,厚而结实。手指很粗,骨节外突。无名指怎么也直不起来。有几个指头上的指纹也快磨没了,这双手怎么看也不像是中年妇女的手。
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手应该是温润、细腻、白晰的,想不到……我的眼泪不由得流下来了。
抬起头,却发现母亲的脸上洒满了幸福的光芒。
“妈,咱能不能用播种机种啊?您看,您这累的,手……”
“孩子,播种机种的出苗怕有问题,咱这人工种,是累点,可是出苗多啊!再说了,春天辛苦些,秋天收获也就多一些!至于这手,就是为了劳动而长的!”
母亲的手啊!
老师评语:学会观察思考是写作的关键。这位同学能够从生活中观察母亲的手并把它放大特写,让我们从这一特写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细腻真实。描写母亲的手时,语句精炼,准确到位,情感自然流露。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引发读者的共鸣,值得称赞。
辅导老师:韩翠婧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