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
相听轩
舍与得对立统一,“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善于舍弃是大智慧,而欲望则是痛苦的根源。
祥子曾以为小福子是他的太阳,却不曾想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光。如果祥子没有被大兵捉了去, 如果他没有被孙侦探骗了钱,没有上了虎妞的当,如果小福子没有自杀……早知如此,又何必呢?可是,人生哪来的这么多如果?就像祥子,一生颠簸,起起落落,像坐过山车一样。“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这个故事中,若说无罪,每个人都是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也不过是按照当时的社会习惯去思索着生活,或许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只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谁都有良知,可能只是这些良知被埋藏起来而显得麻木了;若说有罪,每个人都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就像一条连接紧密的链条,上面每一部分都环环相扣,谁也难逃罪责。这个问题,就像讨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一样,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说不出个究竟。
他把车当做自己的希望,甚至是信仰,他以为那是必能达到的梦想。但在那个时代,梦想也终归只能是梦想。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的祥子,却没能在人世间始终做个好人。命运从未偏袒过谁,祥子的厄运也只是旧中国的一隅,他可能只是在不对的时间出现在了不对的地点,孙侦探曾经轻蔑的对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了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了个臭虫。” 他最终还是向命运屈服了,被欲望扼住了咽喉,就无法再自由地呼吸;变成了生活的奴隶,就很难再摆脱挽轭。他举着那面旗,或两条挽联,不知最终是埋了谁的遗体。他的初心始于北平城里,也葬于这里。在舍与得中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原点。
北平上方笼罩着阴阴的天,迷蒙的雾霭挥之不去,又能有几处安息的魂灵?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