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
《鬼》by叶文婷(六年级)
“没有人不怕鬼的。”我这样安慰自己。(诸葛评点:开头简洁明了,直接用自己的心情来开头,避免了繁琐的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完全用截取一个生活瞬间来开头。这是好开头。)
下午。被严严实实掩在窗帘下的七本恐怖小说已经散落在地上,封面完整地显露出来:无头白衣人、左上角盯着你的眼睛、玻璃碎片里映照出的挣扎的手掌……像极了真正凶杀案的现场。其中一本正被翻开了一半,但被丢到了地上,放开的那一面是“猫脸老太”和“玉米男孩”的故事。
我坐在墙角,呆了一会儿,闭紧眼睛,慢慢走过去。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拈起书,然后像躲避瘟疫似的飞快地把书丢回窗帘角落,然后又重复。那只眼睛盯得我发怵,那只手像是要抓我。身后好像有什么阴影笼罩着我,是什么东西? (诸葛评点:这么多的细节,足足用了200字,描写了一个字:怕。文章就是要这么写的,重点部分要精雕细刻,要浓墨重彩,次要的地方个把字交代一下就好。)
时间拉回到看书之前。(诸葛评点:这是过渡句,也是表示倒叙的手法。)
处在秋天,太阳不热烈,没有火红的晚霞。天很阴,很凉,是很浅的蓝色与灰色,云很淡薄。我是偶然翻开这本书,于是一直看到了近傍晚。我突然打了个寒战,想起家里没人。我去套了外衣,接着把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我呆坐在书桌前。(诸葛评点:用环境来衬托内心的害怕。)
我感觉身后有鬼!我不敢转身!(诸葛评点:两个“!”,标点也有表意作用)
我翻翻知乎,上面出现一条突兀的推荐:怕鬼怎么办?
有人说:我以前也怕鬼。但鬼的强弱不是靠怨气决定的吗?鬼要是把我吓死了,我的怨气会很强,那我会把鬼杀死。鬼不会傻到想弄死自己。所以我不怕。但是我不会被吓死啊!我只会精神衰弱。我也不会有很强的怨气,我会更怕。况且鬼怎么死?接下来的回答,有说人死后一年有灵魂,也有讲鬼故事的。我退出了。(诸葛评点:看了知乎,让自己更加害怕,作者描绘自己的胡思乱想,恰恰就是突出一个字:怕!)
后来不知怎的,模模糊糊,下午过去了,晚饭也吃好了。我几乎没弄清发生了什么,就到了晚上十点钟。家里多了一个人——妈妈。家里稍微有了光亮。
我躺在床上。自己睡觉,嗯,自己。我想。
我不敢正着睡,会有鬼压床。侧着睡也不行,身后有鬼。我整个人躲进被子里,缩成一团。我想着乱七八糟的东西:鬼压床的幻觉是真的吗?猫脸老太真的阴阳眼吗?鬼真的存在吗?我又自己回答:应该吧。真的吧。存在吧。边想着,我边缩紧。枕头已经不在了,但我不能去拿;脚掉出去了,必须缩回来,鬼会抓……我后悔着:明明已经藏好书了,不会再碰了。但为什么禁不住诱惑?它甚至没诱惑你!迷迷糊糊,我始终睡不着。一看钟,快十二点了。
关上灯,我又想起来:别人说过,不能一起来第一眼看到钟,因为“钟”意味着“终”。莫非我要死了?我听着自己强烈的心跳声。
妈妈已经睡觉了吧?灯都黑了。我能不能和她一起呢?不不不行,会被骂的。但……唉。没有人不怕鬼的。我安慰自己。别怕了。我抱紧自己。(诸葛评点:到这里,作者花尽了笔墨,写自己的“怕”,可谓淋漓尽致,纤毫毕现。而这样写的妙处,要看到结尾才明白。)
自己安慰自己终不是个好法子。于是我推开门,敲敲门,又推开门。妈妈在。“欸,你没睡觉?”我云淡风轻道,内里倒是狂喜。妈妈房间的灯还亮着,暖黄和白色交织组成的光着实令人感到温暖。纯白色的床,显得如晴光映雪般的美妙。
“我今天想你陪我睡。”
“哦,别滚来滚去就行。” 别的不说,我不怕了。这是一种久违的安全感,是我盼了一下午的答案。我侧躺着,想:你怎么知道我热衷于歪着睡?(诸葛评点:全文开始的怕,到后来的很怕,再后来几乎是绝望的怕……,最后,来到了妈妈身边,就不怕了。全文前面用了1000字在写怕,就是为了衬托自己因为有了妈妈而“不怕 ”。由此可知,母亲的“爱”得以显现。和传统写“爱”的文章比,有些孩子只知道写妈妈带我去看病,妈妈给我买新衣等等,此文不管是构思还是选材,都堪称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因此,诸葛老师推荐大家打印保存,读5遍,去体会这构思的魅力。写爱,而不言爱——此乃高妙之法也!)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