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这个名字起的很平常,但它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当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也在想如果奶奶还在世,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的奶奶是个慈祥善良,心思细密的人。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吃鸡蛋,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鸡蛋。奶奶每次都给我煮两个鸡蛋,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吃。经常会说:沛涵,多吃点,多吃一个鸡蛋,就长高一厘米。那时我每次都听奶奶的话,多吃一个鸡蛋慢慢的长大了,鸡蛋吃腻了,就再也不吃鸡蛋了,想一想都不舒服。
过了几年,爸爸考到了北京来实习,把我和妈妈也带了过来。没过多久,奶奶也跟来了,我问奶奶:奶奶怎么来了呀?现在我的小妞妞在这儿呀。她笑眯眯地说。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总是笑盈盈的。直到奶奶因为干活太多了,累倒了。医生说病的很严重,要住院。经过我们的百般劝说,她终于抛开了经济问题,答应住院。可没过多久,放学时间她又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您怎么来了?是奶奶的病好了吗?奶奶又是笑盈盈地说:我的病好了,你爸爸妈妈还要上班,太累了,奶奶总想在放学的时候看到你笑眯眯的,蹦蹦跳跳的出来。被爸妈发现后,又送回到医院去。走前还不忘对他们说:早上记得煮粥喝,别因为时间太急了,忘了做老带孩子出去吃,对身体没好处。
三年前,奶奶实在经不住病魔的袭击,安详的走了。那一天,全村的人都来给她送行
如果在梦中,我会梦到奶奶牵着我的手,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她曾经生活过的村子里散步。
早晨,伴着爸爸妈妈轮番叫我起床的轰炸声中,我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穿好的衣服,我拖着略带困意的身体走出了家门。
走在每日散步的小路上,小路很平整但并不曲折,带着些优美转变,小路上铺着红、青两色的石砖,小路上的人并不多,有时甚至很难看到行人。
小路的两边都是草地,草地地上小草长得的稀稀疏疏,小草并不高,只有大约一寸左右,并不是翠绿色的,甚至在叶边还有些略微的泛黄,在土地的中间还有大片的草地中裸露出了棕褐色的土壤,在路边还能看到随意堆放着割下来草沫,隐约还能听见割草机工作的声音,空气中还弥漫着草汁的香气,有些清香,但还带着涩涩的苦味。
在草地上长着几棵树,最多的就是金叶榆,外边新长出的叶子是金黄色的,里面的树叶是碧绿色的,整树看起来像自带佛光的仙树,还有结出种子各类树,长有大泡泡的栾树,长有长豆角状种子的梓树,长有小星星状的卫矛树,当然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树。
走在道路上,阵阵微风吹过,伴着早晨略微下降的气温,还真感觉有些冷呢!
接着向前走,大约二百米左右,就能看到淡紫色的小花,这花就是玉簪花。玉簪花的花形很小,是锥子的形状,所以并不像牡丹、玫瑰那样华丽,倒有些小清新的感觉呢!玉簪花的叶子长得有些像绿萝的叶子,但是不同于绿萝的是玉簪花的叶脉全部都是纵向生长的,这里的玉簪花似乎有此缺水,叶边都有些发黄。
在一幢建筑物的墙角一隅,还长着几朵牵牛花,这些花并不是很显眼,洁白的花瓣上长着些些紫色的花纹。牵牛花的白色带着几分病色,显得很是单薄。
静谧的早晨,小树、小草、小花,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还泛着些花与草的香气。
山川草木,泥墙黛瓦。究竟是什么在梦境里时隐时现?是自然的造化还是本心的感受让我看见落照里白帆点点的月夜的海,听闻那海潮如诉衷曲的絮语。
行走在中国的文化檐廊里,天空的白云貌似永久飘逸,覆成桥畔的垂柳给人无限的遐思。月总是出现在诗人的心腑里,坐久浑忘身世外,僧窗冻月夜深明,静穆的月夜不禁让人寒意顿起。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又被描摹成念乡的使者。诗人对月的无尽感怀使月的姿态丰富多彩,美渗透在诗人的笔下。朝阳下无意瞥见一枝带露的花,感觉着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而无所挂碍,便产生了无穷的不可言说之美。美还在同情里,美在同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中,美在同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中,美在同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中。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死生离合,喜笑悲啼。同情是一种情感的交融与共振,亦是美之所蕴含。罗素曾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他从对人类的同情中获得幸福的动力,但是同情更是可以移至山川草木,亭台瓦楼乃至万事万物,就像是虽然走进原野,发现花能解语,鸟亦知情,亦觉得山水云树,月色星光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这样,美就漫步在纯洁的同情之中。
再转阁游行于文学艺术境界之中,恍惚如乘上一叶小舟游荡在山水诗画中观摩亭岸垂柳,飞鸟掠痕。方士庶在《天墉庵随笔》里说山水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美,美在意境里。元代汤采真说: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山水成了书写情思的媒介,美虽在意境里但也要寄托在实物下,而也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意境的抒挥使美得以具化而又闪透着一种朦胧的色彩,就好比赞赏那树的苍翠遒劲,美被加于树之上,但意境里却闪透着一种基于树却高于树的朦胧之美。意境里所渲染的生命化,传神化,妙悟的体验才是给人心灵美感撞击的三大源泉。草之灵悟,花之妩艳,木之坚韧无不见诸于诗人构筑的意境之下,使得描摹的物象愈发鲜明活泼。
最后徜徉在艺术宝库的大殿里,美更是难以胜收。韩愈曾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与心,必以草书发之。不难看出,张旭的书法不但书法自己的感情,也表达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又似音乐,似舞蹈,又似优雅的建筑。书法家的一撇一捺,一转折一弯钩,都能再现其书写时的心境,比如某个弯钩出现裂点,颜色偏深,那想必是书法家心绪不宁,或为外物所扰,或为心内波澜;而有时笔画顺畅,一气呵成,遒劲有力,又能窥见其行云流水,舒畅感怀的闲境。再转至音乐节律,无不辐射出幻境之美,音乐使听者心中幻现出自然景象,因而丰富了音乐感受的内涵。虽未至心却已至,身不行而能梦绕山川,这都是一草一木栖神明的启示。其至微至妙难以名状,不亦是无穷无尽,清谷空幽的美吗?再之于园林建筑,横亘了设计者的笔法,承载了建筑者的希冀。或空间的空灵幽远之美,或内部装饰飞动奇玄之美。窗匾檐栏,山石水木遍布空间的精心布置,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无不蕴含着美的感受。
美的散步绝不是要飞到奇景妙物处参看,许多时候就是自己的一片内心,一点空灵的创造也会展现出奇绝的美妙。
读完《散步》后,我觉得这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文章,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让人充满了无限遐想与回味。爸爸背着母亲,妈妈背着儿子,两个人都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这句话十分有画面感,这幅关于家庭温馨的美好画面是我对文章印象最深的一幅图,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这篇文章中,有一个令主人公两难的场面,面对自己最慈爱的母亲要走大路,而自己最疼爱的孩子想走小路,可以说是肩负着重大的抉择,最后母亲放弃自己的选择听从孙子走小路,看似平常小事,却是尊老爱幼美德的体现,也表现出他们一家互相关怀,奶奶的选择是表达的是对孙子的爱,父亲背着母亲,妈妈背着儿子更是体现了爱的传承和责任。
当然,作为作者的儿子或许还体会不到这种爱,但是终究他会明白这种大爱无私美德,对比作者对母亲的孝顺,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又何尝不像文中作者的儿子呢?处处只为自己着想,父母为了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家还要操持家务,而我却连端上一杯水都做不到,这让我和作者比起来自愧不如。平时,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帮助家里做事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日子,有时还会发点小脾气,现在想想挺惭愧的。我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如今,我长大了,他们身体却越来越差,可我还没有为他们做过多少事情,爷爷奶奶每天像宝贝一样疼爱我,我是多么幸福!我也应该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人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无私的,父母的爱与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我们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茁壮成长,而父母也慢慢老了,如今,我要主动承担起孝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义务和责任,去报答这份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
小学的时候,作业很少,写完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出去散步,路灯发出的光照耀在我们身上,映出三个狭长的影子,左边的影子长长的,右边的影子短一点,中间的影子最短,天空中的星星与月亮静静的挂在天上,发出柔和的光,好像要见证完这三人的散步仪式似的。
回家时,小小的我想偷懒,就蹲在地上,耍赖说走不动了。这时,爸爸就会蹲下来,把他那宽大温暖的后背朝向我,我一下就跳了上去,爸爸晃了两下,慢慢的站了起来,缓缓的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到后来,我慢慢的长大了,再也不好意思偷懒让爸爸背着了。我还是会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灯下还是三个影子,只是中间的变成最长的。影子虽然长了,时光却仿佛一直没变。
这天我又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不小心给崴了脚,几乎是一瞬间疼痛就席卷了全身。我只好缩起一条腿,用小白兔的方式一蹦一跳的。
爸爸什么也没说,拍拍我的肩,蹲下身子,说了句:上来。我愣了一下,说:不要吧,爸爸。我很重的。爸爸一脸不屑:你爸我能背200斤。
真的不用,我可以走的。我试着两脚撑地,确实疼,我打算忍住。
别撑着了,妈妈说,别伤了骨头,让你爸背你吧,背不动你就下来。
我推脱不过,轻轻地趴在了爸爸的背上。爸爸稳稳地站起,仿佛我真的并不是一个百来十斤的大男孩,还是十几年前那个小小的爱撒娇的孩子。父亲的背,是稳稳的山,任他岁月流淌,山自岿然不动。
夕阳西下,一个父亲背着他的孩子,在夕阳的余晖下,向家的方向走去,显得格外伟大。
伏在父亲背上,我想,有一天,我也要做一座父亲这样的山。
以前,每次吃过晚饭,就会迫不及待跑去外面玩耍,就算是遛弯也好,那时候总是浑身充满了能量,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台加了电的小马达,总是停不下来的样子。可是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昔日的小伙伴都开始各忙自己的课业,或是在写作业,或者在复习,总之很少有时间再凑到一起玩耍。再后来,学业越发的沉重起来,我开始每天忙着写作业,复习,预习,等这一些都忙完了之后天早就黑了下来,又累又困也越来越懒得跑出去玩。
妈妈总是怕我学习太累,写作业时会时不时过来看一下我,就算什么也不说,放下一杯牛奶,或是切一些水果,让我知道,他们都在陪着我,就会觉得很安心,学习也很有动力。
以前,吃过晚饭,妈妈也会拉着我出去散散步,虽然很不情愿,还是跟她一起出去了。后来才明白,妈妈其实怕我学习太累,想要劳逸结合,才每天带我出去散心的。
再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情绪和心事,妈妈工作越来越忙碌,我们俩好像都忘记了这个习惯。直到前些天,看了一个讲关于亲情的小品,搞笑之余含义深刻。人们总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这世间最后悔的事情,可却忘了应该珍惜当下,好好陪伴父母。于是啊,换我开始拉着妈妈去散步了。
他们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