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飞,意味着高度和力度作文1000字

时间: 2021-11-27 10:51; 作者: 第一作文 

重生

尘世原本浑浊。世人从幼年到垂暮,一路跌跌撞撞,时而头破血流,时而遍体鳞伤。在历经了人生苦痛之后,渐渐地破茧成蝶。

有人完成了蜕变,有人还停在原点。走向新生的人总是那么云淡风轻,毕竟这些是他们所承受过的。停滞不前的人埋怨周遭,责怪现实太过残酷,实则是不愿承认自身过错。一步错,步步错,万劫不复。

人性本恶,误落尘网的人可以自我调节,重获新生。然而总有一部分人不愿去改变,因为他们认定了此番必是徒劳无功。与其如此,倒不如浑浑噩噩活在记忆之中。

几乎无人不想得偿所愿,可是世人总是看重结局,而忽略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最终心有不甘,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谁也不会记得这世上曾经有他出现过,因为他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如愿以偿的人一辈子倒也潇洒快活,心中无杂念,自然不会受其拖累。

容得下,则一切安稳,容不下,则处处泥潭。人心有多大?谁也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答复,是不是所有人皆不愿服输?所以认为自己做的就必须是正确的,纵使问题本身就是荒谬。

习惯,有时可以助人一臂之力,有时,则让人陷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若是将唯我独尊当做一个习惯,结局便可想而知。其实,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其错可还是将错就错,不知悔改。若是任由其汪洋恣肆,他日必将酿成大祸。

有人迷途知返,有人冥顽不灵,偏偏这世上所有的果皆来自于当日种下的因。有的人一昧的固执,终适得其反。可终究是要醒悟的,不是吗?却为何总是不愿去发现其中的是非呢?习惯了安逸,习惯了错误,以至于最后幡然醒悟之时才痛心疾首。可这世上,哪里又有什么可以回头的路呢?

时光流逝,岁月辗转,然而总有一,些事物未被湮灭,原来被众人认定的那些所谓的铁证,不过只是浮云罢了,早已烟消云散。谁被灵魂救赎?谁又能得到救赎?真真假假又岂是一人一言便可定论?怎不是历经沧桑后而沉淀至今呢?

亲眼所见定为实?不然,有时事物的表面与其实质并不相符,然而世人的双眼却被这些光怪陆离的表面所欺瞒。最后丢失了最初的方向,不知归往何方?岂不痛哉?

只有常思己之过,方知孰是孰非,然,又有几人如此?

飞,意味着高度和力度

雄鹰,天空霸主,翱翔天际,飞是它的展望;

化蝶,丛林仙子,翩翩起舞,飞是它的步伐;

蜜蜂,林中工人,呼来即去,飞是它的劳动。

无论是飞湍瀑流争喧貀还是众鸟高飞尽都需助力。如飞可无所依托,转瞬即飞,便为笑谈。飞需助力,由内而外,内需力度,外需高度,里应外合,便可遨游世间,举手可摘星辰。

飞,意味着高度。

世间万物,生存之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想飞者,须有一定的高度。

泱泱大秦,暴政凌虐,四海为苦,金银珠宝,奢侈迤逦,灭秦之士,多又多也。先有陈胜吴广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旗举起,反秦革命,如火如荼。可惜可叹,以农民阶级为首起义者,见识短浅,无计无谋,失败告终;后有刘邦项羽,灭秦帝国,项王攻破咸阳,秦王子婴身死鹿台。可喜可贺,刘邦项羽,不为凡人,身伴贤才,勇谋兼施,终成大业!

高度的不同决定着飞的程度不同,想要飞而在天,高度足够,飞就亦然了。

飞,意味着力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想飞者,须有一定的力度。

曾记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曾记否?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曾记否?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南唐皇帝李煜,身份高贵,为一国之君,按理赢励精图治,勤于爱民,但他日日花前月下,风花雪月。手中实权不知用,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平顺天下,他志不在此,无力治国,无力爱民啊!终成亡国之帝。可惜了一个皇家空壳!可悲了一位千古词帝!

力度的大小也决定着风的程度的高低,飞儿在天,力度足够,飞就亦然了。

高度和力度的满足,让你飞翔,然而接下的你有如何抉择?

位高权重,能力具备,是为民除害,还是贪污受贿,满足自己的贪欲?你想成为大老虎那样身局要位,却不为百姓,贪污藏私,可恨可气!还是想成为流传千古,美名赞扬的优秀人士?我们飞翔之后,本心不可忘,为民为国,这样才对得起你的高度与力度,才是真正的飞翔!

我只想要往前飞,能飞多远也无所谓。飞,不在乎你飞的距离长短,只是证明了你的努力所达到的高度与力度,只要飞翔你就是最棒的!

想要飞吗?想证明你的高度与力度吗?那就勇敢的飞吧!

走出学海,放飞自己

过去中国人讨论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到底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中国教育也面临着双重选择的情况,到底是实行座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是让孩子从玩中学还是把他们关在家里埋头苦学,这些都是急于解决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中国按原本的教育模式不也出过很多出色的人吗?为什么突然想到要转变教育模式呢?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同了,不是只要成绩好,分数高就能受欢迎,而是要多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原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高智商,低能力的人。

前两年有一个叫张非的人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张非是个高考天才,第一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不会与别人交流而沉迷于电脑游戏,几天不到校上课,也不请假,也不参加考试,导致门门课都要补考,最后因为补考不过关被勒令退学。第二年他又参加了一届高考,以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这次他妈妈为了避免发生以前的事情,于是在北大附近陪读。就是这样,张非还是因为没有跟人交往的能力而开始封闭自己,不再去上课,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又被北大退学。可就是这样,第三年,第四年,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以很高的分数进入到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就这样他成为了焦点人物,也引起了教育界对孩子是否只要考高分就算成功的观念的一番讨论。

最近像张非这样的天才经常出现。前几年有一个天才儿童从小就上了北大少年班,10岁上大学,16,17岁已经开始工作了。有一次记者来论他,问他今天能这么成功是否很感谢他的妈妈,但他的回答让记者打跌眼镜,他说:我恨我的妈妈,她从小只让我学习,什么都不让我干,也不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弄的我现在智力超群,但生活,处事能力依然停留在少儿时代。我想也许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的学习方面是成功的,但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是失败的。

在这个以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时代里,这样只学习不玩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当孩子进入大学后,在那个迷你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这时候一个只会学习的人怎么才能生存下来?

虽然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是在这个不光要学习成绩的时代里,一定的社会能力,活动能力,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都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也许是任何老师都教不会的。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家长们,放出你们的孩子,让他们在人生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让他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增添自己的能力,这样他们以后会更成功!

观事有理

看待一个问题,一种事物都有其办法。首先我们应自据立场,以己出发,反省自己,从而辩证地看待问题和事物。这种方法类似于人生选择题的解法,它能使人走上正确的道路。

以前,有一位太太十分讨厌对门的另一位太太。因为对门太太的衣服总是洗不干净。这位太太就想:她怎么连衣服都洗不干净呢?后来这位太太的朋友发现了这个问题,原来是这位太太的窗户不干净。这便是由于看待问题没有自我反省而造成的。历史上的名医很少留下自己的医方。中国的神医扁鹊,也只在传说中有谈医理的书。神医华佗传说生前写过一本能使人起死回生的书。被人烧掉,顿足惋惜。

面对这种现象世人大都不了解甚至埋怨,以至于向神医地位发起挑战。宣称他们不留医方是因为他们医不如人。而明大理,懂医道的人会说这个问题便是立场不同造成的。因为医方固然可以救人,也可杀人。名医不让医方广为流传,不是嫌医方不善,而是忧用医方之人不善。医方是死的,各种病状深浅是活的,墨守药方不能尽医天下之病。用死方治活病,比病症本身更可怕。这也就不难解释,即使是在今天这样科技异常发达的今天,各种先进药物都标明,谨医师指导下使用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官瘾是在太深太重,汉重孝廉有埋儿刻书,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抬而有‘且来’‘然则’。官员官瘾大腐败也大。

今年随着习总书记上台。反腐之势如潮水携同暴风而过一般,厚、重、狠、快。对老百姓来说反腐方式及成效便成为我们看重的问题。

然则反腐纷繁复杂不是我一个学生能妄谈的。就拿高薪养廉来说,有人说:清时贪官和珅,他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其及贪所得财物相当于大清十年财政收入。如此庞大的财富都没将他变成清官,更何况现在还高薪养廉这薪高过大清十年收入?而又有人说:读遍中国《二十四史》反腐力度也没像现在这样大的。只要以严整的法则,监督再给予高薪满足其贪欲就能防止腐败。就像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再许以这只老虎以饱食就能让它安稳下来。

反腐众说纷纭上述观点便是看问题方式,角度不同。不管怎样我相信习总书记的反腐行为必将为人民带来福音。

正所谓处事有道,观事有理。在看待一个问题时还是应该遵守四部曲:自据立场,以己出发,反省自己,矛盾辩证。以一个明眼人看世界,以此奔赴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孤竹的诗

一夜狂风,老院里的孤竹竟倒了。

进入深秋以来,第一次起这么大的风。夜里昏黄的路灯被刮得摇摇晃晃,没有月光的牵挂,路上的行人被寒意无所顾及的包围。桌前的窗户剧烈的咳嗽着,晃着身子抱怨。若将它擦亮些,也许可以看到那枯黄消瘦的竹,昨夜的狂风中,这个从小陪伴我的诗人再也没能捡起枯槁的笔。

这是颗普通的毛竹,昔日种下它的人早不知搬到何处,院里奔跑的孩子和拖着板凳的老人步调仍如昨日,无人和我一样对这笔直的尸首敛眉轻叹。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幸有楼下人家在院子里栽的绿竹爬上我的阳台。搬一把椅子坐下,感觉绿意就在脚边蔓延开来,春天顺着裤脚攀上身,渗进每一寸骨头。我常常捧着书对着竹子朗读,风吹过来,却换成了他对我倾诉,倾诉小时候或长大后都无缘听懂的每一片叶子覆盖的故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和杜工部一样,我也喜欢下雨时观竹。无论霡霂细丝,盛夏倾盆,竹都会准时吟唱他写的诗。四周的青瓦和旧楼的雨刷上,雨声轻轻重重。他为我讲到了哪?是魏晋那身影难寻的七人,远古贤皇的两妃,还是扬州古怪张狂的大胡子?透过眼前这孤竹,我想看远一些,再看远一些,看到眼中只被绿色挤满,看到一片只有诗的竹林。有个学长跟我说过:人的一生应追求两种特质,通晓万物的哲和同化万物的诗。我想,在这样的一个个雨天里,幸有这竹做到了后者。尽管周围只有灰白肃穆的混凝土墙,他盛放的诗意都足以铺满我的世界。

古人给竹子取了很多名字,青士、郁离、明玕,没有一个适合眼前这竹。这竹像高门大户破落的院子,再安上一个华丽优美的名字只会徒增凄凉。可能是孤高所以更要坚强,他黄了又青,青了又黄,瘦削笔直的身子从未屈膝阿谀。每一次新搬来的人家都扬言要把他砍掉,可最终都不了了之。怕是不忍毁灭这固执的坚持吧,或是被爬升的高楼阻住视野的人们渴望这并不纯粹的绿?每到有月亮的晚上,竹子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直到被更亮的路灯吞噬。笔直的黑竹被截断了,而绿竹却仍在月光下沉默,把瘦削的身子埋进黑暗里。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在四周渐渐变灰,人心里的绿色逐渐消磨之时,幸而不须寒风白雪,也能看到孤竹的坚持。

我搬来板凳在阳台坐下,却没有绿色再爬上我的脚。若站起身来俯视,仍可以看到还未来得及被清理的倒下的诗人。抖落了半身枯叶的故事,他的身子愈发瘦了。

孤竹的诗终归于大地,而他的坚持终究有人铭记。幸好有你啊。我喃喃念道,转身进屋。而身后的秋雨好像又下了起来。

底色

底色,在美术学的范畴表示一幅画和艺术作品的背景色,后来便渐渐直接以背景代替它的含义,但殊不知底色又逐渐成了人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代名词。

美术课上,老师曾让我们以熟褐或群青起稿,作为底色,熟褐以红为基调,奠定了画面偏暖的走向;而群青恰恰相反。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直被人们称赞。但从画面整体来看,蒙娜丽莎的一袭黑衣与阴沉的背景让整幅画有一丝诡异的黑暗气息,但细细观察,人物皮肤与背景的黄色又属暖色,中和了画面的阴暗,使整幅画更加和谐,也将蒙娜丽莎呈现出一种高冷不可侵犯的女王气质。

相比之下,中国的戏曲脸谱或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定格的背景底色不同,脸谱是一个人物形象的体现,因此脸谱的颜色最能直接反映该人物性格特点,让观众一眼可知,如红脸关公,黑脸包拯,白脸曹操等等。

可现实社会,人们不可能把自己的底色画在脸上,但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自己的认识。比如我,我认为自己的底色是明亮的颜色,因为绿色是植物的普谝颜色,代表青少年应有的生机,活力。同时也是健康的体现,更是大自然的保护色。可换了我的同学对我的评价可能会变成橙色或红色,两者都代表着热情,可前者更偏活泼,跳跃,后者则更沉稳,是正义的颜色。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底色并不是单调的,就像一幅画一样,不是由一种颜色构成,需要许多不同颜色的合理搭配,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底色代表了一个人的品质,性格,这往往需要通过深刻的了解才能被感知,被感化,这也启示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外貌的丑陋并不影响内心的善良,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底色如人的性格,底色是一种精神,底色是一内在涵养,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为世俗所染,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绽放自己的个性,拥有属于自己美丽人生。

  • 上一篇:论“孝”作文800字
  • 下一篇:孝我不待作文800字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