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马兰阿姨、赵军叔叔和开心一起去巩义慈云山寺游玩。
从郑州上高速大约1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巩义市,听阿姨介绍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
终于到了慈云山寺了,我高兴地下了车,只见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恋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我随叔叔阿姨进入寺内,只见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讲解,我知道了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寺院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许多乌龟、金鱼和鲶鱼,有一只乌龟站在池塘中的一块木板上,两只腿翘着,好像在跳舞,真有意思。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内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我们要加以保护不能在上面随意刻画。
中午,叔叔带着我们去当地吃了一些特色小吃,吃完午饭,我们又驱车来到了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旅游景区。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纵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康百万家族,从明代到现代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康氏11世康惠的夫人是明朝皇族洛阳福王的女儿。
康氏家族发迹始于贩盐业,明朝时期,康家第六世祖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而明代已经允许私人介入贩盐业。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康家的船行六河(洛河、黄河、运河、泾河、渭河、沂河),后人说康家的船达3000条;他的土地商铺遍及附近鲁、陕、豫三省的八个县达18万亩,在1773年和1847年分别收到了来自清廷和同乡送给的良田千顷的牌匾,民间还有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顺口溜。
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分为寨上住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总建筑面积达64300平方米,是山西乔家大院的十九倍。
整个庄园可分为19个不同形式的建筑群。庄园北面建有寺沟和张沟两个住宅区,还有康家祠堂、福禄堂、戏楼等。两个住宅区分别有通往洛河渡口和孝义清代渡口的大道。庄园南方则设立有金谷寨、果园和林场。如今保存下来的庭院中,分布在张沟、寺沟区的是明代的楼院,而福禄堂区、龙窝综合住宅区、寨山主宅区、南大院区、栈房区、作坊区、祠堂、饲养、集贤庄、书院、戏楼等则是清代的建筑群。位于正中心位置的庄园主宅区,东边依次排列著作坊区、栈房区、南大院、花园、饲养区、菜园以及观音堂和石牌坊。
今天我们玩的可真高兴!
轮回的四季,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那里面也有无穷的乐趣。在这句话中让我体会到了四季的乐趣。然而我最喜欢云山的秋天。
云山的秋天,山上满山遍野都是黄叶子。树叶掉了,不是它不想遮挡风沙,而是要先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草枯萎了,不是他不想美化环境,而是要找自己的亲人;花掉瓣了,不是它不想散发发出香味,而是要积攒着自己的花蜜秋天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都去过冬了。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春仍是万物复苏,夏仍是百花争艳,秋仍是秋高气爽,冬仍是白雪茫茫。尤其是那秋高气爽的秋令人难以忘怀。
我喜欢北山公园的秋天。秋天清凉的晓风,飘来许多秋意,树上留着露珠,被风摇得点点滴滴下地来。要是说云山的秋天,你一定要来北山公园转转。地砖上铺着一层层厚厚的树叶,旁边的花都凋谢了,北山公园送走了夏的颜色,终于迎来了那金灿灿的颜色。一些老年人清晨起来,就去北山公园爬山。这里的景色是很美的,一片片金色的叶子落在你身上好似在告诉你秋天来了,请你经常来,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乐趣。
秋天是一个繁忙的季节。秋天,大雁南飞了,到南方去过冬,一些动物也准备过冬用的东西,过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冬天。农民伯伯开始收粮了,农民伯伯忙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这可使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有丰收的喜悦,真是一个难忘的季节。
秋天遍地都可以看见落叶,这些落叶我们可以做成粘贴画,这样秋天又是一个手工的季节。
我喜欢云山的秋天,是因为秋天才让我变得快乐。
我喜欢这一派丰收景象的秋天,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家乡的秋天!
盼望着,盼望着,呼啸的北风向我们奔来,冬天到了。
雪,是冬天的信使,每当他们从天空中跑下来时,便要向人们呼喊着:冬天来了!冬天来了!天空中乌云密布时,雪花们呼朋引伴地聚集在一起,有一些喜欢舞蹈,便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直到累了才落到地面上。而有些却跟赶集似的,争先恐后地落到地上。不一会儿,大地就成为粉妆玉砌的世界了,小孩子们都出来打雪仗,堆雪人,好一个热闹的场面。
冬天的山是非常美丽的,远远望去,那大雪覆盖下的山就像是一位位伫立着的白发老人。山上有的石头凸出来的多,雪没有盖到,像是给一大块白色的绸缎锦上添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走上山去,雪被风刮起,形成了一道道水波,原本就很美丽的山现在更加迷人。
冬天是舞动的,美丽的。
树在冬天里也有许多新花样。在我们学校里的唐漆树,树枝很多,交错在一起像是一顶巨大的保护伞,可是美好的东西经历不起磨难,北风一吹,树叶就投降了,纷纷逃到了地面上,现在的唐漆树已经成为了光杆司令。可是貌不惊人的松树呢?它们是坚强的,是不屈不挠的,他们的绿从春天一直到冬天一直没有屈服,傲然挺立在道路两边。即使是积雪压的他们的手臂折断,被风吹得他们的身体摇晃,它们从没有放弃,一直都在用象征着生命的绿与严寒抗衡。坚持不懈总是会赢的,我们是否要学习松树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呢?
冬天是粗犷的,豪迈的。
这,就是云山的冬天。
我一向是爱秋的,我更爱家乡的秋天。
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把秋天写的那么萧瑟可怕。我猜想如果他生活在我的家乡的话,他笔下的秋天一定是另一种况味、另一种色泽。
我的家乡是一个依偎在大山下的小村庄。秋天,道边的树叶儿偷偷地在自己身上涂上的眼影变得金黄金黄的。这眼影好像还是馨香型的,凉爽的秋风中带来阵阵清香,那是秋天的树独有的味道。秋风哪有那么萧瑟?在我看来它是四季风中最轻柔的。清晨,刚打开窗,风儿便与阳光一起挤了进来,不小心地碰到了未梳好的发丝,就这样,使得我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起来。
秋天的山换上了金色的华装,正准备去参加舞会呢。这衣服还不全是金色,上面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发黑的绿。溪水从山顶流下,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跑远了。小鸟可不甘寂寞,也前来为它伴奏了,哼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这一切都使山变得那么含蓄和秀美。
要说云山的秋天美,最美的时候就是黄昏时分了。牧民正把牛儿赶回家,嘴里还哼唱着牧曲。太阳害羞地只剩下半个小脑袋趴在山头上,它害羞的脸把周围的云、云下的山、山下树、树下草都染得通红通红的。
这样的秋天怎能不让人喜爱!
春天悄悄地来了,你看,天空中没有一丝白云,像洗过了一样蓝,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在这晴朗的春日里,爸爸带我来游白云山。
我们来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早已有了三三两两的游人,他们有的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悠闲地聊天;有的在准备登山,跃跃欲试;还有的坐在椅子上休息。我兴奋地走在前面,抬头一看,密密匝匝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透过叶子间细小的缝隙,可以看见巍峨的白云阁耸立在高高的山顶上。
我们向山顶进发,沿着木桥拾级而上,木桥发出咚咚的声音。木桥两侧的路灯像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行人的安全,我知道,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两侧的灯就会亮起,像一条彩带,绵延到山林深处。我们继续走着,来到了听泉桥,桥长五米多,有两米多宽,横跨在河面上,桥面两侧有石栏,石栏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温顺的兔子,有的刻着飞龙,仿佛正准备腾空而起,漂亮极了。
越往上越感觉到清幽,绿色的枝桠迎面而来,伴着一阵阵鸟儿的歌唱,心情顿时舒畅起来。到半山腰了,只见路旁许多把根裸露在外面的树,粗的有碗口那么大,根与根之间互相缠绕,抬头望去,粗壮的树干直冲云霄!休息片刻后,我们一鼓作气,冲上了山顶,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白云阁,白云阁分五层,阁内另有乾坤。最让我难忘的是戚继光抗倭的浮雕,他用鸳鸯阵以少胜多,打败了倭寇,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我们在阁顶向远处望去,马路上的汽车变得像火柴盒这么小,房屋一排排的,鳞次栉比,和山紧紧靠在一起呢。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白云山可真美啊!
我们乘车走过盘旋险峻的山路,来到张家界天子山。这里的景色无不让游者称奇。
从观景台放眼,茫茫的白色遮盖了一切,唯有栏杆脚下的树木花草入眼,远处的云气在翻腾,在滚动行走,偶尔有风把低处的水汽吹到眼前、脸边、身旁。在风的作用下,茫茫一片的云雾变幻着深浅,其间若有深色朦胧隐现。游人们找着空隙挤在栏杆边,盯着渐深渐浅的白,等待忽现的山。
脸上忽地感到一阵清冷的风,有风啦,有风啦!人群中有人喊着。人们更加兴奋专注地盯着眼前的云雾,搜寻将要显露的神奇色彩。流云渐浅,一耸山头浮出云间,来啦来啦!许多人突然欣喜地叫着,观景台别处的游人举着手机相机小跑到栏杆边,人围了好几层。那浮现的山头,渐渐微露山体,那险峻的、耸峭的、锐利的石峰!
太阳从云中透出蒙蒙的光来,更多的细薄坚挺的石峰出现了,三五成林,云仙之气缭绕其间,数峰参差并列、高低远近、深浅不一,像是从云中拔起,石峰上生长的树木更加朦胧了峰的轮廓。即使在模糊的视觉里,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是高举的矛!锋利的剑!让众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石峰各具姿态,御笔峰形如一支倒插的毛笔,细长挺直;又有石峰如窈窕仙女,低处的几峰上花丛点点,纤云缠绕,便如仙女散花
然而,这惊喜一瞬而过,浓厚的云雾又迅速遮盖住了,隐约地,又不见踪影。我们等着云雾能稍微散开一点来,欣喜地一次次捕捉这绝妙的瞬间,目不转睛地欣赏这奇异的景色,眨眼的瞬间都不想错过。
这鬼斧神工啊,竟然能创造出这般的令人叹服的险峻之美、朦胧之美!晴天的石峰林,是裸露的,不带修饰的,坦荡荡地一矗矗地立在那儿,一目了然,难免会使人少了兴致;雨天的石峰林,长久地被雨云遮盖,游人什么都看不到,岂不扫了兴?而在这云雾缭绕的天气里,却有风时常把山吹得隐隐约约显出来,缕缕白色相掺,更添了一分仙气,游人若能多些耐心,就能赏到绝美之景。况且这绝美之景时隐时现,每看不足,屡看不厌,这便揪住了游者们的心。行于深山险峰之中,处处雾色缭绕,更有做仙人的情调,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