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会让你回想起那已逝去的青葱岁月?走在那些无知、迷惘的岁月中,曾发生过许多囧事,不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却带着一点点苦涩。
十年前的冬天不如现在般温暖,寒风从北方吹来,从裤管中吹入每个人的身体,吹得路人瑟瑟发抖,冰冷的呼吸,呼出一团白雾弥散在更加寒冷的空气中。
我在家门口,盘着腿,倔强地坐着,一串串眼泪随着哭泣声从脸颊两旁无声地流入,泪水滴入嘴巴里,咸咸的。是我!是我在声嘶力竭得哭泣!我哭自己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什么要去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
母亲在一旁呵斥道:现在就不去幼儿园,以后真正读书可怎么办?你今天要不去以后就都别去!让外婆给你买头牛,长大让你放牛好了!母亲那时的样子真的活像一只正在发威的母老虎。
不去!就不去!天真的我还认为这是一个玩笑,母亲怎么可能会这么做!怎么可能会这样对我呢!我开始愈发猖狂起来,仿佛今天的任务就是哭。亮晶晶的泪珠在我的眼睛里不知滚了多久,湿漉漉的眼睛开始红肿。母亲实在受不了了,她大步流星走向前,猛地拎起我,沉甸甸地走向外婆家门前的那条臭水沟,二话没说就将我扔在了沟里。母亲用如雷霆般的声音训斥道:你到底去不去上幼儿园?
呜我去!我去!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那条臭水沟。阳光照在水面上,折射不出一点微光,散发出一阵阵恶臭的气味!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北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乌黑的水混搅着垃圾、枯枝,真令人作呕。
十年后回想起,当时的我是那么幼稚、天真。我以为能逃过短暂且枯燥的课堂,可却逃不掉一生几十年的求学生涯;我以为眼泪是我的致命武器,能及时有效地完成我的需求,可换来的却是伤痕累累的回忆。
母亲严苛的教育让我终于明白:在她面前哭,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父母他们不可能照顾我们的一生,他们只能在自己青春年华时,给我们一个最好的指引,在我们受伤、疲惫时给我们一个温暖的避湾,为我们遮风挡雨。余下的时光都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拼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童年囧事,鞭策着我,让不会再落下属于任性的眼泪。
如果说成功需要一路披荆斩棘开拓道路,那么习惯就是助你一臂之力的锋利的刀;如果成功需要一路劳累奔波攀登高峰,那么好习惯就是助你一臂之力的杖,我相信每个人今天的付出都是为了收获成功,而往往你身上的一个好习惯注定了你的成功,决定了你的人生。
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就是同治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或许他的名字和那场轰轰烈烈的太平运动联系在一起,在修身齐家研究学问方面他却堪称典范。
曾国藩生于农村家庭,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父辈们却希望子孙们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而在父辈们提供的优越条件中,在曾家耕读之风的熏陶下,曾国藩不负众望,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以甲等进士成为钦点翰林,从此走上了仕途,以后六年之内,连升八级,而立之年,官居二品。的确,曾国藩是幸运的,但他的幸运也是用点滴的汗水换来的。做官之前,三更灯火五更鸡,自不必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官居极品之后依旧推掉应酬,每日早起读书习字,研究学问,日记每日不间断。这样的生活深入骨髓,哪怕在他带兵打仗创办洋务时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读书习字,而正是这种坚持铸就了他的成功,让他以后的路越走越顺畅。也正是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是他明白了中国的落后,开始创办洋务,以致有了中国近代之父的美誉。而这样的成功离不开那些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刚进入高中生活的我们,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时机,这个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决定我们的效率,甚至会如影随形跟随我们一生,直接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初中的学习内容和高中并没有太多的衔接,而真正伴随我们进入高中的只有我们的学习习惯,习惯好的同学势必会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身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从今天做起坚持到底,为时不晚,如果你身上有很多坏毛病,那么从今天起慢慢改掉,她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的。
让好习惯伴你一生,你的人生会更加灿烂美好。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臭恶,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华文化经典《大学》一文这样教育我们。慎独,像一团焰火,在中华大地跳动了几千年;慎独,像一条江流,在华夏文明中奔涌了数千载;慎独,像梅兰竹菊,在历史更替中绽放了千秋万代!先贤圣哲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会慎独,我们才能把握人生;学会慎独,我们才能傲然于世。
慎独,若严冬红梅,身处冰封之境而不失芬芳。一心仕途一帆风顺,却处处遭到排挤,而他个性的棱角又不肯为世事磨得圆滑。所以,他毅然背上行囊,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离开了他在梦中都渴望建功立业的地方。虽然仕途失意,无人问津,但他傲岸不羁,举酒揽日的豪情令世人敬仰。
慎独,若空谷幽兰,身处幽寂之地而不失色彩。心怀百姓,志在报国却遭讥谤,流亡在外,心系故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立于江边,慷慨悲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报国无门,不愿眼见故国灭亡,于是只身长眠江中。虽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但他洁身自好,心念祖国的情操令世人慨叹。
慎独,若凌云翠竹,身处万物之林而不失典雅。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多次遣兵出关镇守边境。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情刚直不阿,颇遭众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的真实写照。虽然被迫害至死,命途多舛,但他一腔热血,两袖清风的正气令世人称赞。
慎独,若寒秋傲菊,身处霜冻之季而不失风姿。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他却不会因消沉而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屡遭贬谪却能笑看人生,屡屡失意却能把酒言欢。在他的眼中,沉浮终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官场难容,同僚冷视,但他的酾酒临江,千古风流令世人歌颂。
无数的先贤圣哲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传统美德,他们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后人把握正确的航向。听,远处又传来了他们的谆谆教诲: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在艺术领域创新与改编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创新需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改编需要你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只有两者合而为一,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工艺品。
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对改编起了兴趣。有些人把一些经典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变成了新的产品。
《葫芦娃》这首歌对我们来说是很深的回忆,无论你是多么的伤心和难过,听到这首歌的音律就会抛开烦恼,不由自主的心情变好。最近,我在热搜上看见了葫芦娃,由于好奇和童年的回忆就打开了看看。看到里面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大张伟改编《葫芦娃》。大张伟在我印象中是一个鬼马精灵,特别能逗乐,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他虽然整天嘻嘻哈哈,看着有点不务正业,但他是音乐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逗乐也融入到了他的音乐当中。他的每一首歌都会让人感到兴奋。看到他演唱《葫芦娃》这首歌的短片时,我真的完全控制不住我自己的笑点,实在是太搞笑了。他以电子音乐的形式把一首很经典的歌改编成了一首让人认不出的感觉。我对他佩服的简直五体投地。
改编是重要的,但创新更为重要。你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他人,会导致我们的作品一步一步走向随大流,盲目从众。
创新就是要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加的完美。大胆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投入到行动中去,让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这就是创新,创新会给人带来胜利的喜悦和劳动的满足。
时光流转,只留下那记忆中残留的那分美丽。
芳生非一叶,芳华自相接,群芳我独步,芳菲花正吐
推开窗,风景如此委婉。晨起的露珠在你的叶尖驻留,如散落的水晶球,让人疑心,水晶球的里面又是个怎么的世界,是飘雪的浪漫多情还是落雨的孤独寂凉,好奇的人想一探究竟,沉沦在你的美中,难以自拔。你,到底藏了些神秘。
我是芳不是孤芳自赏,我是芳无意争春苦思量
晨逝午至,午后阳光透过指尖,遗落在你身边,露珠被风顺手拂走,你在袭来的微风中,摇摆身姿,如此惬意,如此陶醉。伴随着风的节奏,摇曳出的你的风姿。千年树木枯干,如何百花凋零又如何,世间万物与我何干,你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的潇洒,活得漂亮!
芳爱这世界芳心从不灭前生与芳约芳来解心结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梅花寒香的风骨。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是松树不羁的百折不挠。而你触动的又是谁的坚强勇敢。叶在空中伸展,看似柔嫩的你却在顽强地活着,体内流动着生命翻滚的血液。旋律伴随着你的生命响起。揭开你不平凡的传记。你,也许曾在秋天被枯萎,也许曾在冬季被卷入深土,但此刻,它有能奈你何。你在无尽的黑暗中笑得如此灿烂,你有你的勇气,你的魄力,你敢于和那嘶吼的寒风对决,你在暴风雨后依然傲然而立。你,唤醒了自己命运中的奇迹。黎明时的第一丝曙光只属于你。平凡的生命亦有奇迹,为梦想勇敢,不等奇迹降临,用流血手指谈一首世间绝唱。
记忆中残留的那份美,何时才能重温一下你的缤纷,好让沙漏中那逝去的时光为我携来那久违的芬芳。
为了逃离城市,追求宁静与自然,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神卡雪峰,这本是极富诗意与自然之美的举动,但让人大失所望的是这些声称厌倦都市的高管们在雪域风光面前没有欣赏美景与享受安宁,而是一个个低头看自己的手机。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逃离真的是逃离,这样的隐逸真的是隐逸吗?为什么他们远离了都市却仍无宁静之感,为什么他们在隐逸之所却仍无隐者风范呢?
其实,他们并没有逃离。
一直以来,我们说逃离,说隐逸,说湖光山色,说秀丽江山,归根结底都是肉体的遁世,而隐逸的本意是一种安宁的心态。以淡泊对浮华,以静默对喧嚣,不失本心,坚守内心,方得隐逸。
《道德经》里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
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重境界,为世俗所迫,无法遣怀,所以寄情山水,沉湎于世外桃源;第二重境界,不能出世,却又不愿入世,所以与时俯仰,匿于市井之中;第三重境界,身处时政喧嚣,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
我们中的大多数能做到第一重境界,少数勉力能达到第二重境界,而达到第三重境界的却是凤毛麟角,但被称为真正的隐者的却是第三种人。
正如阿多尼斯所说:隐身于世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存在。外部的条件从来都不是隐者的必需品,真正的隐者只有一颗深潭般的心,或许风吹雨打会使潭面微漾,但他的内心深处却纹丝不动。他从不会让环境迁就自己,而是让自己融于环境、淡于环境。
博学鸿儒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处于闹市,面对席卷而来的荣耀、赞誉、贬斥、谩骂,他始终不违其性、不背其行,心如止水。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他做学问做到极致,虚誉浮名也淡泊到极致。当他以隐者的姿态立于尘世,便是文化昆仑的巍峨。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竞争充斥人们的生活,高压使人们身心俱疲。当浮躁成为一种新常态时,追求心之隐逸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而且也唯有放逐内心才是安身立命、谋求发展的良方。
学会隐逸内心,你就有了笑看潮起潮落的勇气;学会隐逸内心,你就有了灵魂的归宿;学会隐逸内心,你便不惧流年。
隐逸是一种心态,心之隐逸更应是我们屹立于尘世的不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