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 英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读后感 单元作文 初中作文 范文 周记 日记 热点话题 节日作文 小动物 环保作文 运动会作文 亲情作文 感恩作文 爱国作文 青春作文 帮助作文 诚信作文 爱的作文

六年级话题作文:我看鲁肃

时间: 2016-10-11 08:06; 作者: 作文网 

六年级话题作文:我看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里,给人的印象都是憨厚老实,《三国演义》里的手法用许多的场面夸张地渲染,让鲁肃有时给人感觉似乎愚蠢到几近无能。
  在诸葛亮著名的草船借箭时,诸葛亮邀鲁肃一同前往,一个成竹在胸,一个被蒙在鼓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惊慌失措。最后孔明借箭成功,鲁肃倒是钦敬拜服。在关云长“单刀赴会”时,三国演义里描述道:关羽强拉着鲁肃的手到船边,鲁肃吓得“魂不附体”,“如痴似呆”,眼睁睁“看着关羽的船乘风而去”。
  当在谈起《三国演义》时,并没有多少人能提及到鲁肃。说到江东三军都督,大家的第一反应必定是周瑜。但如果谈到周瑜死后,江东的大都督……这时,也许我们会想到鲁肃。周瑜推举鲁肃继他的位置,如果说鲁肃真的像之前给我们的感觉那样,是个平庸之辈,又怎能当上江东的三军都督呢?周瑜是何许人,眼光不会差到这种地步吧?
  此时,我们会想了,难道是鲁肃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其实如果有心去琢磨的话,即使不看正史,在《三国演义》里,同样隐藏着许多鲁肃的大智慧。只是作者罗贯中把鲁肃也列入了铺垫和衬托诸葛亮的名单之中,过多对诸葛亮的称赞,令鲁肃这样一个关键的人物在我们的脑海中淡去,而鲁肃起的关键作用也在《三国演义》里隐隐带过。
  鲁肃年少时丧父,和祖母住在一起。由于家里并不是什么王室宗亲或贵族,但却很有钱,所以是个地方上的霸者。但他却不同于别的财主,他从不理会家事,反倒爱好军事政治,并且好施舍于人,所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他年少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爱击剑骑射。由于家道殷富,鲁肃常常聚集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到山上去射猎;阴雨,就一起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由此可见即使鲁肃懂兵法,会出谋策,也不奇怪,有当军师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
  周瑜带着百余号人经过鲁肃宅邸时,因缺乏粮食,于是向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鲁肃非常豪爽地指了指其中一囷,周瑜见他如此大方,很欣赏他。于是,两人便由此认识。在交谈中,周瑜得知鲁肃曾在袁术手下做事,但由于他见袁术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便离开了。两人非常合得来,周瑜也确信鲁肃是个与众不同之人,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于是周瑜邀请鲁肃随他到江东去,鲁肃的政治生涯便由此事开始。
  周瑜向孙权力介鲁肃,孙权听后也很高兴,便接见了鲁肃。孙权请鲁肃合榻对饮,与鲁肃密论:“当今汉室即灭,天下纷乱,如今我继承父兄的业绩,岂不是有桓文之功。君既来到江东,要如何辅佐我呢?有何高见?”鲁肃对孙权说:“依吾之见,汉室不能再复兴,曹操也不是一时能除得了的。为今之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现在北方者多务,乘其事多,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乃长久之计也。”
  实际上,鲁肃的意思就是让曹操,刘备他们去打,让孙权建号立国。江东是块好地,地方又大,百姓也多,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最后都会盯上这个地方。只要孙权把江东坐稳了,待到曹操和刘备来打时,江东也已是人强马壮。事实上,这时便已有“三分天下”之势,时间久了以后,就能形成一个“三国鼎立”的时期。
  三分天下?这不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嘛!鲁肃也会啊!其实这次的鲁肃与孙权的“合榻对饮”,就是鲁肃被后世称为“榻上策”的著名战略构想,堪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媲美。都是“三分天下”之论,但“榻上策”远比“隆中对”更早“出世”。可见,鲁肃并非愚蠢之人啊!他同样是一个能观天下之人。
  正当刘备吃了败仗之时,曹操这时的势力已有三分之二的人心归他,诸葛亮就想着实行“孙刘联盟”。而此时,鲁肃也知道曹操势力强大,已经盯上江东,也明白曹操难以对付。如果与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攻打曹操,再借助江东之水的天然屏障,就能有胜算。否则,不管是孙权,还是刘备,都会被曹操先后铲除,这时将会使曹操一统天下。由此可见,鲁肃也有“联刘拒曹”之意,看来鲁肃不止会说“三分天下”的计策,也懂得实行计策的谋略,与诸葛亮有的一比。
  无论诸葛亮也好,鲁肃也好,“孙刘联盟”是此时决定三分天下的关键。但未等诸葛亮与刘备商量妥当,鲁肃就已找上刘备的门了。经过一番鲁肃的劝说后,刘备也决定听从诸葛亮的,诸葛亮当然是决定与东吴共同作战。于是,鲁肃便带着诸葛亮来到江东。
  刘备自然是听从诸葛亮的,可江东这边的局势对鲁肃和他与诸葛亮的“孙刘联盟”一计十分不利。其实鲁肃此时正当年少,虽说周瑜欣赏他,但老臣张昭却嫌鲁肃太年少,对鲁肃也没什么好感。并且人人都惧怕曹操的势力,许多东吴的臣子都是打算保命,不战,当然张昭也是其一。这次鲁肃要说服的就是江东“顽固”的老政客们了。
  诸葛亮来到江东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想要促成“孙刘联盟”,必定是要打一场“口水战”的,历史上诸葛亮著名的“舌战群儒”就是由此引出。也许是因为《三国演义》中主要些的人物是诸葛亮,所以在这次“口水战”中,人们认为最大功臣也是诸葛亮一个。可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另外两个功臣——黄盖与鲁肃。诸葛亮毕竟也不是神,总要有人帮。
  由于黄盖是三朝老臣,所以他的话有些说服力,不过主要还是鲁肃。人们常说“有因才有果”,而在“孙刘联盟”和“舌战群儒”中,鲁肃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是个充当“跑腿”的,孙权,刘备两边跑。可这些事的头也是鲁肃给“跑”出来的。没有鲁肃起的头,就算诸葛亮口才再怎么好,他也没法展示。如果是诸葛亮孤身奋战,没有一个江东的人,恐怕他再怎么嚷嚷,也没人会理他。所以,这是鲁肃的一个功劳。
  其实鲁肃还有一个功劳。我们可以不看正史,就看带着虚构成分的《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三回的标题。上句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恐怕下句并没有什么人能记得起来,也没有人会去注意,一般都只盯着“诸葛亮”三个大字。不过谁让《三国演义》就是要“吹”诸葛亮,所以这三个字就明明白白地摆在第一句了。看完第一句,第二句就干脆跳过了。而偏偏第二句就明明白白地写上了鲁肃的功劳——“鲁子敬力排众议”。
  “子敬”是鲁肃的字,这个人物是鲁肃,他干嘛了呢?“力排众议”。鲁肃把诸葛亮给领来了,不过却没有让诸葛亮孤军奋战的意思。正当诸葛亮在馆驿中休息时,鲁肃便乘机去试探孙权,好让诸葛亮说些能说服孙权的话。
  到了孙权那儿,鲁肃才知道,曹操给孙权遣了一份书,孙权拿来让鲁肃看。曹操在上面说,要与孙权联合攻打刘备,永结盟好。鲁肃是聪明之人,也明白曹操的真正用意,实际上孙权答应与曹操合作,便等于是投降了他,曹操除掉刘备后,必定会除了孙权。而在此时,一旁的大臣们纷纷劝孙权降曹,以保六郡。
  须臾,孙权说要见孔明。这下鲁肃就要给“孙刘联盟”创造机会了。鲁肃对孙权说:“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意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鲁肃听了孙权的话,知道原来孙权势力虽大,但怕的是曹操相传的百万大军。于是,鲁肃回到驿馆,提醒诸葛亮说:“等一下到了殿堂上,万万不可提起曹操兵多之事。”诸葛亮到了殿堂上,第一个跳出来说话的当然是张昭。这一老臣一出口,谁不同意他。鲁肃为了让众人同意“联刘据曹”,但知道张昭对他向来不是很赞同,于是和黄盖一起上殿,有黄盖这“三朝老臣”,还好说话。黄盖一说,给了诸葛亮一个能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不用再和众人“斗嘴”。
  诸葛亮用一番话故意激怒孙权,说孙权身为江东的将领,怎么可以轻易就投降于曹操,不配作为一个将领。这时,又要用上鲁肃了。孙权拂衣而起,十分气愤,退入后堂。鲁肃到后堂去,对孙权说:“主公切勿生气,肃也责怪孔明,何出此言,但他反倒笑主公不能容物。”孙权听后恍然大悟。鲁肃又说:“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这回孙权露出喜悦之色,有了起兵之意,说:“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这一来,“孙刘联盟”便打下了基础,这也多亏有鲁肃劝说孙权。在这之后,便是赤壁之战。不过赤壁之战中,《三国演义》里鲁肃的出场挺可怜的,更显他的“跑腿本领”,更是个说客。
  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吕布屡次扬言说要杀了诸葛亮,鲁肃不断劝说周瑜曹操未破,万万不可。在这鲁肃是个名副其实的“跑堂的”,一会到诸葛亮那儿提醒提醒他的脑袋,一会又回来给周瑜报告情况,竭力地保住“孙刘盟约”。“草船借箭”一计中,也是鲁肃给诸葛亮帮的忙。但《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周瑜和草船借箭都不符事实,所以这里鲁肃的功劳与事迹,也许并非实事。
  《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单刀赴会”也非事实,但在正史中,鲁肃大有看头。关云长单刀赴会,众人皆知,普遍认为关羽是单刀赴会的主角。《三国演义》里所写的是关羽随刘备到江东会周瑜,并把鲁肃吓得魂不附体。正史上,鲁肃才是“单刀赴会”的英雄,去赴会的是鲁肃,把对方吓得魂不附体的也是鲁肃,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相差甚大。
  真正的“单刀赴会”并非是关羽去赴周瑜的会,而是鲁肃赴刘备的“会”。在时间上,不是赤壁之战期间,而是周瑜死后,鲁肃任江东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大军杀至公安县,此时,吕蒙出来迎敌。在关键时,鲁肃便出来与关羽谈判。而这时曹操虽然撤退,但大势未减,鲁肃不想破坏“孙刘盟约”,也不想刘备攻打吴军,把东吴的地抢了。于是说以湘水为界,要求刘备归还三郡。鲁肃义正言辞,把关羽说得无言以对,让刘备不得不割让三郡。关羽是何人,这可见鲁肃的胆量。鲁肃用他的大智大勇化解了东吴的一次危机。
  鲁肃不仅是“孙刘联盟”最大的功臣,决定“三分天下”的关键,更是个名副其实的有谋略的人,并非真的是个憨厚胆小的人。《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在阅读同时,我们更不该忘了在小说中被“遗忘”的功臣,鲁肃就是其一。他同样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三国中一道饱含气概的英雄记忆。


    返回栏目
  • 上一篇:六年级话题作文:我看甘宁
  • 下一篇:关于成长的作文:蜕变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