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2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3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4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5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6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7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8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9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 0、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1 1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 2、自见之谓明。
1 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 4、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1 5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16 、因可势,求易道。
1 7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9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2 0、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2 1、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2 2 、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 3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4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 5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2 6、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2 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 8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2 9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3 0、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3 1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3 2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