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2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3 、善人者,人亦善之。
4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5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6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
7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8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9 、不言之言,闻于雷鼓。
1 0、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1 1 、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1 2、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1 3 、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1 4、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1 5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1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 7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19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 0、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
2 1、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2 2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2 3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24 、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2 5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2 6、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2 7、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2 8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2 9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3 0、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慎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3 1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3 2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