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 英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读后感 单元作文 初中作文 范文 周记 日记 高中素材 初中素材 名人名言 好词好句 励志名言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词语成语 十万个为什么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高考励志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时间: 2020-09-06 03:59; 作者: 第一作文  电脑版浏览

1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 、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 、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5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示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6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7 、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示例: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章炳麟《菌说》)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 、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1 0、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1 1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1 2、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示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1 3 、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近义词:待价而沽。

1 4、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示例:趁你们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1 5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16 、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示例: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1 7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示例: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近义词:废寝忘食用法:偏正式;作补语、定语。

19 、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2 0、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示例:徐迟《牡丹》: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2 1、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示例: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2 2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 3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24 、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2 5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2 6、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2 7、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少年老成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2 8 、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2 9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3 0、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示例:沙汀《呼嚎》: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反义词: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3 1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3 2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示例:刘征泰《苏步青》: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3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 4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返回栏目
  • 上一篇:写柳树的好句
  • 下一篇:时尚男装广告词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