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一场雷雨过后,天空又恢复了宁静。
我如往常一般,倚在阳台上。各种青草和树木都挂着晶莹的雨珠,潮湿的空气中带来淡淡的青草气息,清新极了。不经意间,抬头一看,竟发现天边有一道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大自然孕育了我们喜欢的七种颜色,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很和谐,很美妙。七种不同的色彩,那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梦幻般的拱桥。满天绚丽的晚霞与彩虹相互映衬,显得和谐又无比温馨。
我很庆幸,无意之中,看到这美妙的天景。
此时此刻,一丝美好的随想,一缕美妙的沉醉,如涓涓细流,流进我的血管,充溢我的心腔。我看到揉皱了金黄的地平线在微笑,我看到满怀着阳光的玻璃窗在微笑,我看到东畔的金柳在微笑不,我看到自然在微笑。在彩虹光芒的照射下,我看到一切在微笑。我从未感到如此轻松与惬意。
偶然地低头。只见,一对年轻夫妻推着婴儿车在散步。他们走得很慢,很轻,因为婴儿车里有一个熟睡的宝宝。不知何时,丈夫发现了头顶上的彩虹,邀妻子一同观赏。他们停了下来,抬起头,彩虹的七色之光照在他们脸上,他们露出了如彩虹般的幸福的微笑。他和她,久久驻立着不知婴儿车中的小宝宝此时是否也做着一个彩虹般美好的梦。
七个音符能跳跃出一首美妙的乐曲,叫做和谐;七种的颜色能勾勒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叫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关爱、礼让、宽容,也叫和谐。和谐产生美,和谐产生力量。
邻里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有一句三字经说得好:“邻里睦,胜金钱;万民和,齐翩跹。”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件邻里之间的事情,让我更加坚信只要邻里睦,万民和就能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
记得小时候的一个晚上,爸爸出差了,只剩下我和妈妈在家。妈妈正在房间工作,而我慵懒的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不一会儿,一阵哗哗的流水声传了出来,我循着水声来到洗手间,低头一看我惊叫了起来,地上挤满了水。我连忙喊着妈妈,妈妈跑过来看到此景也开始着急起来。于是,她慌忙地去关总开关,可是怎么也关不住,我们更慌了。水还在继续地流着,哗哗的水声尽情的肆虐着,像是在嘲笑着我俩的无能。
这时年轻就是头脑灵活,我便想到了去寻找外援。于是,我连忙跑出了家门,敲打着旁边邻居的房门。邻居家的叔叔阿姨打开门,我赶紧长话短说的把事情讲了一下,把叔叔请过来帮忙。他看了看情况,也试着去关闭阀门,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阀门有些锈迹就是拧不动,他又跑回自家找来了工具,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终于把那强势的阀门制住了。然后他开始检查漏水的地方,换着水管。这时,第二大军也开始行动了,妈妈和阿姨拿着掏水的工具开始清理着地上的积水,我也加入了她们的队伍。一个小时后战役结束了,洗手间里又恢复了平静。
从那次以后,我们俩家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总是邀请叶叔叔和阿姨来我家坐坐,有活两家也会合成一家干。那和睦幸福的氛围感染了我们身边的人,大家都相处得十分和谐。
我觉得邻里和谐体现的是社会和谐中冰山的'一角。它让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了一些指责与误会;多了一些关爱和温暖,少了一些争吵与欺瞒;多了一些真诚和团结,少了一些冷眼与旁观。和谐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社会可以更加美好!
春风轻轻抚过脸颊,柳树妩媚地展示着自己的优雅。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这个可爱的时节,书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口号。什么是和谐?这个温馨的名词里究竟蕴涵着什么呢?曾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一个叫不丹的小国家。这里的人均收入不足300美金。但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回到了精神的故乡。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被认为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土地上竟居住着"人均幸福总值"最高的人民,国家幸福安定,人民生活美满。"贫穷"与"富有"在这里奇迹般地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我想,不丹总理的一句话可以回答这所有的疑问:"不丹人民永远致力于创建和谐的社会!"是啊!和谐之美是社会永恒地幸福,是人民永远地安康!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大同"的思想。在这个大同的世界里,没有恶,没有欺,老少皆有所得,人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样的社会是和谐的。而这样和谐的社会又是美丽的!
于丹说:"《论语》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和谐的生活。"在这极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更需要从远古的圣人思想中领略生活的真谛,参透和谐的意义。
和谐其实意味着宽容,意味着谅解,意味着信任,意味着自律。偶然一次的委屈,我们用宽容来谅解;面对纷至沓来的诱惑,我们用自律来抵制。这样,社会便多了一份和谐,生活便多了一份美丽。
正如生活中所可见,在青蛙与玫瑰的相处中,产生了共处与和谐,正因为有了这种生态的和谐,玫瑰才能美丽的生长!而我们需要的是内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命与生命的和谐。
朋友们,在这个美丽如花的季节里,让我们响应书记的号召: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的世界。为我们的社会添姿加彩,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和谐之美!
漆黑的夜空,有了星星的光芒,就不再那么单调乏味,而是充满和谐。汹涌过后的海面,有了浅浅的浪花,就不再那么激情四射了,而是充满和谐之美。枯燥的。生活,因为有了互助的光芒,就不再那么平凡黯淡了,而是充满和谐之美。
互助,是一种特殊的和谐,让世界的你我他不再陌生。
在生活中的我们,如果碰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是否会伸出援手?又是否你是那需要被帮助的人,别人又会愿意来和你一起携手共渡难关吗?对身边的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便汇成了和谐。
互助,让奉献者愈自信愈勇敢。
在每年的春秋联欢晚会上,那些在电视画面中进行精彩表演的演员们,如果只凭自己,画面是否还会表现出这样的精神?不会,互助的人给自己或别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时间的沙漏每时每刻都在流逝,时间定格在了元旦那天。
儿时的自己很害羞,尤其是在陌生人或众人面前,所以自己是不敢再舞台上展现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开朗豁达的朋友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握起我那双手出汗的手掌,鼓励着我,激励着我。
“好吧!共同努力,一起展现!”
此后,在元旦前夕,我们每一天都挤出时间去研究怎样表演,不擅自在外人之前表达的我又开始犹豫不决。朋友,并没有放弃,站在我身后,手把手教着我动作和语句。看到朋友对我的不放弃,“我也不应该放弃,说好的共同努力,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脑海中鼓励着我。
每天和朋友一起流下的汗水和欢声笑语最终在那个舞台上一起绽放,一起赢得舞台下的掌声。
互助是那么和谐!和谐之美,美在和谐!
迄今为止,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扶盲人过马路,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之花开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是一个人道德文化的反应。礼仪,普普通通的俩个字,却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常见的见到熟人问好,见到长辈谦让,做了错事要道歉。但中华礼仪它博大精深,它所体现的并非前者所能比轮的。
上个星期天,我与姐姐去淮北玩。中午,我们走进一家小面馆,只见周围坐满了人,只有一张四人桌,我俩坐上去,看看四周的客人谈笑风生,吃着香喷喷的面,心想:这小小的面馆也能有这么好的生意。正要点面时,有走进一对母子,看看周围没有位子,便露出失望的表情转身刚要离开,姐姐开口叫住他们说:“不嫌弃的话,我们可以拼桌。”“谢谢!”姐姐笑着回答:“不客气,出门在外都应互相帮助。”
“我要一碗板筋拌面。”我一听那位妈妈点的面和我的一样。“对不起!做这面的材料不够了,您换一晚吧?”只见男孩的脸上露出惋惜的样子。我心里一动,何不把我的这碗面让给他呢?想到这,我便对姐姐说了我的想法,姐姐赞赏的点点头,和那位妈妈说了之后,就听见男孩稚嫩的声音:“谢谢姐姐!”感觉有说不出的愉悦和激动。
中华礼仪,他有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一个帮助和谦让,有的是赋予传染的力量,有的更多是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