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我挚爱的情人!她总是于无形中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轻易地触动我的心弦,令我深受震撼。
我爱文字!
文字似乎是我暗淡无光的星空中那颗一闪而逝的流星,璀璨夺目,闪烁着希望与笑对人生的动力。
大多时侯,恼人的事没办法马上解决,当然,某些事听起来像是庸人自扰,但容易想得很多,所以心情很混乱。往往在这时侯,我会选择将自己埋进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慰籍。独自窝在书房里,手握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懒懒的,舒服的,放松的让自己的心情跟着书里的人走,跟他们去冒险,跟他们去旅行,跟他们一起成长。于是一本书看完,经历的其实是梦想中的人生。
而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从字里行间寻求心灵的慰籍,放松压力,恢复精神。然后,继续笑对人生。
我爱文字!
望着出现在报上,网上,书中那些优秀的作品,我既羡又悲,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成为印在报刊上的铅字啊!但光想没有用,必须以行动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当我写好了稿子,却又迟迟不敢发表,怕写了一堆没有意义的流水帐,一不小心就破坏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
真是爱也文字,恨也文字啊!爱它,因为它让我稍稍肯定了自己的存在,并且有个努力的目标。恨它,因为它让我于无形中否定了自己,怀疑自己真有所谓的“能力”吗?
我爱文字!
细细地翻阅,细细地品味。不可否认,每种文字都有其本身所蕴含的哲理,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将每一景每一物都描写得淋漓尽致,或者渊博,或者致远,或者心得,或者从文字中读不透的一个人的真善恶。我如痴如醉的沉浸在文字的爱河里,从文字之间找到快乐的需要,生活至此,从容弯!
文字我的情人!想她时,随性翻上几页,便可以感悟,便可以会心一笑的感觉。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是交往的桥梁。
世界上语言有很多,如英语,汉语,德语,韩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最广泛的是英语。每个国家的人平均都会两种语言以上的语言,所以语言对人类有这很重要的意义。
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在人类口中不知不觉的“变了味”。例如汉语,中国有泱泱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可是如果让每个民族说汉语,差不多会说出五十多种味道来,不光是民族,南北两方人民说出的话更是不一样了。
作为小学生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要说好普通话。可是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尝尝把“我”称之为“偶”,“同学”说为“童鞋”,“什么”变成了“虾米”,还有很多。尽管这只是一种流行语言,但是也是语言上的大错误。
“像”字用于图像,好像,相似等意义;“象”字用于形状,样子,可千万不要弄混了哦!
记得有一次,爬山回来想写一篇作文,想写上山时口渴了,有一个“老大娘”借了我水喝。写作文时却写成了“老太狼”借了我水喝。有时还会把“子”写成“了”,把“了”写成了“子”。
不管是我,还有些商店,饭店,旅店,服装店……都把成语中的字做了改变。商店买蚊香做广告时写成了“默默无蚊(闻)”服装店写的是“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旅店写的是“留恋往(连忘)返”。
在看一些大型晚会时,主持人也会说错字的读音,把“给(ji)予”读成“(geiyu)”的错误。那时真想让他们下台从一年级重新念书,还教育我们说好普通话,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写过错字,读错过字的发音,还是先从自己做起吧。
文字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密不可分为什么还要把文字读错,写错?绝不可以让错误误导人们,不要被错误蒙蔽双眼,可不要将错误发扬下去。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你,我,他,以及全世界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这其中的一分子。
我国是盛传文字的传统大国,我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一系列和文字相关活动。很多外国友人通过参加湖南电视台热播的《汉语桥》来感受中华文字所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文字的来源,早在古代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源远流长。猿人把字用石器,刀器刻在兽骨,石头等坚硬物品上——甲骨文就这样形成,又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改革与变化,就出了造字第一人,仓颉造字,以至于今天才形成了我们华人所看,所用的文字。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可以理解为:语言。语言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没有它,可以说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科技世界的美好生活,没有了文字基础,科学家们哪来的讨论?哪来的我们的电脑,电话?
文字是一片美妙的海洋世界,它让我们在它的世界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感受语言所给我们带来的奇妙乐趣!所以,学好说话和写好文字是我们必做的一件大事。
汉字的博大精深全体现在它的笔画上,一撇,一捺,看似简简单单的笔画,却要从中体会到它的刚劲有力,温柔似水。就好比这一撇一捺,由它构成的人字,上顶天,下立地,似乎任你如何推,都动摇不了它。看似简简单单的笔画,却构成了千千万万个中华汉字,这神奇的汉子赋予了中华语言神奇。与众不同的魅力!就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新华字典》这一本小小的字典里面,就容纳了中华汉字一万多个汉字,著名人物郭沫若,她在生前就曾根据日本朋友的估计,我国大约有六万多个汉字。
在这个用字最为广泛的泱泱大国,学好语言和文字,成了我们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不断学习中国的文字,掌握这中国文字的应用,体会其中意味深长的奥秘,用文字记录着自己逐渐成长的经历!
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记录信息的一种工具,久而久之,衍生出了书法这么一门艺术。古人对文字极为敬重,只是,现代人不再重视文字,这着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久久地仃立在一幅书法面前,这上面是一首词,然而,我虽是在盯着它,大脑却以全然飘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了。
蓦然想起了曾经读过的那本《偷书贼》,一连串的文字是死神讲的一个漫长的故事,一个文字喂养灵魂的故事。偷书贼莉赛尔学会了阅读后,尽管生活艰苦,却发现了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通过文字慰藉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民。“我讨厌文字,我也喜爱文字,我希望我发挥了文字的力量。”偷书贼莉赛尔如是说道。
文字,终究还是要发自灵魂的虔诚与热爱。
思绪又回到这幅书法,充溢着中国韵味的书法似乎散发出了阵阵墨香,在空气中荡出涟漪,在这若有若无的墨香中,我仿佛回到了那天。
酷热难耐的夏日,知了不知疲倦的叫鸣着。缓缓翻开了线装的《诗经》,古老的书香迎面而来,摩挲着质感舒适的书页,仿佛进入了那个美丽的世界。《诗经》,那是古老的文字,那是文字的执着。一个个文字仿佛灵动的星星,无数的星星汇聚在一起,便是一片星海,一片具有古老书香的星海。目光从文字上掠过,仿佛感受到了沁凉的风,直吹心间,抚平了夏日的燥热,感受着遥远的祝福与纯朴的期盼。一个个文字呼唤着我向不老走去,那是沧桑,那是纯朴,那是牵挂,那是忠孝,那是从灵魂发出的心底的呼唤啊!
文字,是要发自灵魂的欣赏、沉醉与痴迷。
面对文字,古人能给我们更多的教诲,而我们,需要学会面对文字,它是中国文化的伟大基石,是丰富思想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文字后面,都藏着一段美丽的故事,一段直沁灵魂的故事……
我的奶奶可能干了,她不仅是家里的‘“财政部长”、“后勤部长”,最近还担任了“通讯部长”。所谓“通讯部长”,就是每夭把来电话人的姓名记录下来,等家里人回来了向他们汇报。咦,你说我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怎么能记录这么多人名呢?我告诉你吧。
这天放学回家,我一进门便看见奶奶坐在电话机边,在纸上写着什么。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爷爷说:“对了,今天有个人打电话给你,他姓……什么来着?等会儿,我去查一下。”说着,奶奶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来一个小本子,她看了看说:“噢,对了。叫‘余有波’。”“咦,奶奶不是不识字吗,”我疑惑地拿过奶奶的小本子,只见纸上画着一幅图画:一条大鱼直立着身子,用两个胸鳍抱着一团像水波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呀,”我左看右看也弄不明白。奶奶接过本子,指着画说:“小傻瓜,这还看不明白?这鱼抱着波浪,不就是‘鱼’有‘波’吗?”“啊,噢!‘余有波’就是一条大鱼抱着波浪啊!”我失声笑了起来。“奶奶,你真绝,这真是你自创的‘象形文字’啊!”我边笑边翻着奶奶的小本子,奶奶在一头给我解释:“这儿画了一个羊头,下巴上还留着一绪小胡子,这就是‘老杨’,如果没留胡子,那就是‘小杨’……”
“那三条水波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姓刘的,你看,这不是一条大河流吗?”奶奶边比划边讲解。我捧腹大笑,奶奶真聪明啊,她这“象形文字”真是绝了。
我笑得流出了眼泪,奶奶却只是抚摸着我的头。看着奶奶的微笑,我心中忽然一颤:奶奶小时候受条件的限制没能上学,所以才不识字,但就是这样,她还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弥补这个缺陷,而我现在有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又做得如何呢?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过我,我也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但从没有像这次这么震撼过。
我渐渐收起了笑容,默默地从奶奶的本子上撕下一篇“象形文字”,把它压在了我书桌的玻璃板下。
海上温柔的浪,摇晃我将单的梦想。以为从此,海阔天空万点星光!
看到我们辽宁的那个高考状元的姐姐考了718分,心里也挺郁闷的!咱咋没那水平那!可默默想想,人家收获自有人家的道理,着急也无济于事!暗想,一年多以前,我迷迷糊糊的坐在教室里,很是迷茫,尽管过啦几个月,我却还是无法相信我选啦理科。老爸问我意见时,我迷迷糊糊的答了一句我到现在还分不清东南西北那!或许是答案太简单了吧,很快我就带了一顶我是理科生的帽子。
说实话,那时的我的确也是想学理的,因为除了政治我经常满分外,其余的几乎一窍不通。至今我也不知道八国联军是哪一年侵华的,东南季风是什么风,梅雨时节又是啥时候!可是我忘啦告诉我老爸,选科之前,我的理化总分才得了60分,这可是天上没有底下也无的低分啊!直到今天,我老爸也不知道。
如今,依旧守着我的理科,天知道我是多么不愿意和二氧化硫打交道,多想在门捷列夫长大之前就把他扼杀在摇篮里。可是,这也只是我能想想的!现实总是比悲哀来的更快些。我固执的没做任何挣扎,却依旧残忍的掉进了生活的陷阱!
想想,我很佩服自己,一年多的生活,我终究还是熬过来了,虽说没凤凰盘捏一把,但也绝对比60强那么一小块。终究还是以理科生的身份升入拉高三。想想不知为啥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几个初中的好友只是剩下几个偶尔联系一下的,都不假思索的选择了文,只留下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原来我很羡慕旅游卫视的主持人,他们花着公家的钱却光明正大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还赚着不菲的工资,多好一美差啊!卯足了劲想考北广,但一不留神忽略啦地史,弄的现在目标只是考大学,最好是好一点的大学。这大概是我们每个学生最平凡的,也是唯一的共同的梦想。
也曾想过,如果当初真的选文,也不一定就能考上北广这样的大学。所以现在的生活也是很好!
最后借用郭敬明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原谅我凌乱的文字,原谅我破碎的时光!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着自己渊源的历史。而“彭”姓在我就读的学校算是比较少见,就算是这样,也不至于常有人把它写错吧,而且错一两次就好了,竟然还一而再再而三的错下去。
忆我幼儿园时期,老师给我写毕业手册时,将我的姓“彭”字上的“士”写成了“土”。当时父母看了之后对这小错误不太在意,心想可能老师一时写错了。一直到现在我还后悔当初没有提醒老师。
进入到小学后,因我各方面表现优秀,所以获得很多证书和奖状。在自豪之余,我仔细一看,心里凉了半截:“彭”字上的“士”字又变成了“土”字,怎么又写错了,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怎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爸妈看到后也很生气:怎么老师们都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后来班主任换了,心想终于可以为姓“平反”了。但事与愿违,照样把“彭”上的“士”写成“土”。我很土吗?怎么每次都写成“土”呢!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这种错的写法还在继续,但我已经越来越习惯了,可爸爸却火了:“找你校长去!”虽然是气话,但我却看出这错误的严重性。妈妈告诉我她同事20多年以来一直把自己的姓“彭”写错。
现在一翻开证书和毕业册,看到那错别字就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是“士”,不是“土”,明明是好写的字,为什么都把它错呢?“彭”字很难写吗?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如果这样被其他国家的人看到的话,肯定会说:“还自己国家的汉字呢,自己都写错!”我不是为自己的姓写错而伸冤,而是为国人的书写习惯而担忧。我知道还有很多汉字人们容易写错,我劝像我一样的读书人要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不能让这种风气流行于社会,误导众人。
对待汉字要认真,“彭”字难不难写,那就要取决于你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