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有一天,都城长安的章敬寺前,人举熙攘,热闹非凡。大伙儿围着一幅壁画的草图,评头品足,议论纷纷。有的赞扬它的妙处,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们都只顾看画,谁也没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人举止与众不同,他不看画,却在侧耳细心倾听各种议论。这个人就是壁画的作者,名叫周昉,字景玄,是唐代著名的画家。
当时,唐德宗命他画章敬寺的壁画,他接受任务后,苦苦琢磨,精心构思,有时甚至睡梦中都还在念叨着如何作画。画好草图后,本可一气呵成,但周昉没有这样做。他想,轻率从事,草草求成,是决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于是,就想了个巧妙的办法:揭去遮在画上的帐幕,让众人批评指点。
因章敬寺与长安的东门紧紧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昉的画就广泛征得了群众的意见。他按照这些意见,认真修改,画稿越改越好,一个月之后,谁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后定稿。画成之后,观众赞不绝口,评为第一流的佳作。
亲爱的居里夫人:
您好!我非常佩服您,您4岁就可以朗读姐姐的课文了,那可是四年级的课文呀,当时,您妈妈就说您长大了,一定是个人才。
在上高中时,您果断地让理发师把那头漂亮柔软的。披肩金发全部剪掉,这为的是不影响您考哈佛,考上哈佛大学是您的梦想,从此,您锁定了这个目标,并一直向它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您拿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去哈佛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
学习期间,您住在条件恶劣的出租屋中,努力学习,而且成绩优异。有时因为体力不支,昏倒在地,但您还不放弃学习。老师、同学对您赞不绝口,您却一点也不骄傲。大学毕业后,您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我敬佩您坚韧不拔的毅力,它深深打动了我。有许多人立下大志,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您的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刻苦学习,像您一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作家、画家、科学家,或是歌星、影星、球星等等。不过,我和你们不同,我最敬佩的名人是我的爸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幽默的大嘴巴,尽管只有1米6几,但强壮的爸爸在我心中的地位却是至高无上的。
爸爸天资聪颖而且刻苦好学,但在当时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状,却因为时运不济以一分之差名落孙山,没能考上大学。爸爸家在农村,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很差,没法供他复读,爸爸只能边工作边自学一些知识。因为比别人少上了几年学,爸爸特别珍惜学习时光。前几年,爸爸报考了全国注册拍卖师,领了很多的书回来读。那些天里,爸爸总是熬夜学习,我和妈妈常常是一觉醒来还发现爸爸在台灯下苦读。就这样,爸爸用了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用几个月时间都学不完的课程,顺利地考上了拍卖师。后来,爸爸又接连考上了房地产评估师和环评师,现在又在积极备战全国一级建造师,我真是佩服极了!
爸爸像一盏导航灯,以它明亮的灯光指引着我驶往成功的海峡。这就是我家的“名人”我亲爱的爸爸,我孜孜孜不倦的好爸爸。
说起“名人”,我不得不夸一夸我的外婆了,她可是在我们小巷里远近闻名的治病能手,不仅我们小巷里的人知道,就连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知道,都来找我外婆看病,对外婆啧啧赞叹?外婆个子不高,脸上布满了皱纹,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头发有一半是白发。虽然外婆的样子并不是那么美,但她在我心中却像是一个美丽的“白衣天使”。
听妈妈说,外婆从12岁就开始跟随她的妈妈从医。外婆没有读过书,只是跟着她的妈妈学医术。当时没有汽车,只能自己爬山去采药、背药。就这样年复一年,外婆的脚有一只得了风湿病,因为当时外婆的风湿病没有及时治疗,所以现在落下了病根儿。外婆去过玉溪做检查,可去了一个星期什么病也没检查出来,直到现在,外婆还在后悔。外婆主治妇科病,还治咳嗽、发烧等一些常见的病和胃病之类的。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外婆给我讲了一个我与妈妈共同经历过的传奇故事:当年爸妈结婚后,妈妈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当时外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拿了一些草药给妈妈喝,妈妈喝了药后才怀上了我。
外婆爱广结善缘,她不仅帮自家人治病,而且乐于助人。外婆心地善良,只要是有人生病了,她就会主动去给人看病,他们也经常把一些好吃的东西分给外婆,外婆也常把好的东西给他们,这样一来,外婆与他们的关系更进一层,越来越近了。
每当我看到外婆在给病号治病、按肚子时,外婆总是紧闭着双眼,找准穴位,然后用力往下压、放开,再压、再放开,就这样反复几次后,就会退烧了。我生病也是只吃外婆的药,再让外婆按肚子,病就会好了。
外婆之所以会成为我身边的“名人”,是因为外婆广结善缘、平易近人、乐于助人,还经常帮一些人大公无私地治病,所以我外婆的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学习,就成了我身边的“名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知道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这句话出自北宋名相吕蒙正所作的《破窑赋》。可能很多人对这篇《破窑赋》并不熟悉,但它却是一篇流传一千多年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
相传此赋是作者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当时年轻气盛的太子(宋真宗)不服管教,气走了很多老师,吕蒙正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他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婉婉道来,竟让太子一改常态,经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除了文章写得好,吕蒙正还有哪些能耐呢?为何他能三次当上宰相?吕蒙正小的时候过得非常不好,他的父母感情不睦,父亲宠妾灭妻,还将正妻也就是吕蒙正的生母刘氏赶出家门。刘氏发誓不再嫁人,她独自抚养吕蒙正,过着贫穷困顿的生活。
吕蒙正学习勤奋,他认真读书,后来高中状元,被朝廷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从此步入仕途。吕蒙正身上秀的品质就是为人厚道,对人宽容,他坚守正道,每每有不公正的情况,别人都明哲保身,他却敢坚决反对。正是因为他所具备的这些品质,使得他迅速获得了宋太宗的重视,一路加官进爵。
吕蒙正升至副宰相的时候,有同僚嫉妒他,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泼冷水,说什么这小子也当上参知政事了呀!当时很多人都为吕蒙正鸣不平,有的人性子急,当即便要派人去调查说这句话的人,打算以后狠狠地教训他。但是吕蒙正拦住了他,他说:“如果知道了那人的姓名,那我便会一辈子耿耿于怀,所以还不如不知道他是谁呢!”
还有一次,宋太宗让吕蒙正推荐一个可以出使辽国的使者,吕蒙正推荐了一位姓陈的官员,但宋太宗一听是他,便说此人不合适,没有同意。过了一段时间,宋太宗又问吕蒙正出使辽国的合适人选,吕蒙正明知道宋太宗不喜欢陈姓官员,仍然推荐了他。宋太宗见到以后,气的他把文书一把摔在地上,冲吕蒙正语气不善的说到:“你怎么这么固执?”吕蒙正一点也不害怕,他对宋太宗说:“不是臣固执,而是陛下不能明察,这个人是最合适做出使辽国的使臣的了,其他人都不如他,臣不愿意对陛下阿谀奉承,是为了不耽误国事啊。”
宋太宗听完他的话,冷静下来,事后宋太宗对左右的人说:“朕不如吕蒙正的气量啊!”不止如此,吕蒙正有个老同学叫温仲舒,此人经常说吕蒙正的坏话,而吕蒙正却能不计前嫌地向皇帝推荐他。吕蒙正是北宋朝廷的一股清流,他出身寒门,深知贫苦百姓的难处,再加上他天性孝顺,忠厚仁善,刚直不阿,所以深受百姓的爱戴。在吕蒙正之前,只有开国功臣赵普做到了三任宰相,赵普之后便是吕蒙正三任宰相。
后来,吕蒙正辞官归隐,皇帝仍对他念念不忘,他的后人都受到重用,皇帝还隔三岔五给他赏赐,最后于六十八岁时逝世。
看人和看事是一样的。有时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种心态只能让我们自卑。换个角度看自己,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好方法。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课堂上做手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做一只鸭子。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把鸭子递给老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爱因斯坦是唯一一个迟交作业的人。老师看完,高高举起,用嘲讽的口吻对全班同学说:谁见过世界上更丑的鸭子?全班哄堂大笑。爱因斯坦站起来大声说:“是的,学生们。”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更丑的小鸭子,高高举起。那是我第一次做的鸭子。如果爱因斯坦因为老师同学的嘲笑而自卑,永远抬不起头,他能成为一代科学家吗?
一个人总能在一个地方打败别人,这个地方总会有更强的人打败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匪浅。聪明的人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完成事情并不容易。傻子看不上别人,一半是出于无知,一半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永远是最差的。
人们说:“上帝必须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同时为你关闭一扇窗。”当你失去了什么,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得到升华。“每个人才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你向它屈服,它会像暴君一样统治你。推翻它的方法就是看它一开始是什么样的缺点。像那些指责你缺点的人一样关注它。想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要学会自省。一旦这个主要缺点投降,所有其他缺点将随之而来。相信自己“我天生有用”。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也将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海明威,美国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七只铅笔》等等。他参加过三场战争,曾经经历过坠机,受过重伤。但是海明威并没有向命运屈服,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坚持创作,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终于在1954年,《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冷热遗憾的是,1961年,由于疾病缠身,身心备受折磨,海明威把枪口塞进嘴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在海明威众多的作品中,我目前只看过《老人与海》看了这本书,那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深深触动了我,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位拥有非凡毅力的老渔夫让我懂得了做人不能向任何困难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困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书中的老渔夫所拥有的品质都使我非常羡慕,譬如说“毅力”,老渔夫一次又一次地想极限挑战,用尽平生本事去战胜它,即使失败了也毫不气馁。这都是我特别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反思的。我比较怕吃苦,在任何事情上(包括学习)只要有一点不顺利,我都会唉声叹气,不停地抱怨和退缩,现在想起自己的行为,真的很羞愧,所以我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尽地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还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这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的原话。这句话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它让我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绝不退缩。我要感谢海明威,感谢这本书,感谢他让我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感谢他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了自己缺点,使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尝试,不管失败与否,都要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获得成功,收获快乐的果实。我认为海明威先生就是用这样的精神来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