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__,男,汉族,1981年7月17日生,__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__市现代商贸有限公司、__市__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系__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个人、__市劳动模范、__市工商联执委、__市民营经济“战疫先锋”先进个人、__市政协常委、__市十大杰出青年、__市工商联副主席、__市优秀共产党员、__市人民陪审员、__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筹备组副组长、__市劳动模范、__市争先创优“十佳”先进人物。
不忘初心,做扎根__建设者。他20__年踏上社会,从步长制药的业务员到__集团、__集团的区域经理,后又创立现在的现代商贸理,20年来一直扎根__,为__的经济发展不遗余力贡献力量。作为__市“没有授牌的宣传大使”,他积极推广__。由于行业原因,他经常接触各外地企业的负责人。每次谈话中,他积极推介__,已经有多家外地企业将__作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必游景点,近五年时间,累计接待公司组织旅游团百余个,相继带动了__的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产业。
无私奉献,做脱贫攻坚帮扶者。何__在公司不断强化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参与了抗击疫情、精准扶贫、金秋助学、抗洪创卫等多项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20__年发生__沉船事件,何__立即组织公司员工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并赠予数万元物资。20__年参加抗洪抢险,积极筹集物资访问抗洪抢险的官兵及受灾民众,在汛情期间累计赠予数万元金额物资。
20__年响应号召,参与“一企帮一村”活动,精准扶贫汊河新穴村,为留守老人及贫困大学生提供万余元物资。20__年参与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活动,为万全镇何电村儿童捐赠图书608册。
20__年疫情期间,保障全市人民的防疫物资供应,捐赠合计金额16万余元,解决300多人就业。20__年抗疫期间,带领公司防控工作小组成员参与各项慰问工作,在现代商贸旗下的古井贡酒专卖店设立口罩领取处,供企事业单位免费领取,提前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期间共捐赠物资价值2万余元。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__市民营经济“战疫先锋”先进个人。
在20__—20__年防疫期间,为核酸检测点位捐赠纯净水和金银花露等物资,给一线工作者送上温暖。20__年,在团市委的组织下,关爱帮扶一名困难青少年、一名应届高考家庭困难学生。每年寒暑假,公司为家乡青年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发展自身的平台。
绘就蓝图,做乡村振兴开拓者。何__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动乡村民众消费,开展乡镇业务,成功签下洪林花园小区整排门面一万多平方米的商业区,致力打造集商业、文化、娱乐、休闲、教育、健康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__现代广场,为城东居民及全市人民提供更便利、更完善服务。其中规划了近5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展示供销本土特色产品,为全市招商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__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一员,他奔走于各企业进行考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在20__年3月举行的“喜迎__、共植青年林”义务植树活动中捐赠青年林纪念石,组织各青年企业家参与植树,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企业界的代表,何__始终把依法办好企业、担当社会责任作为目标,并努力为新时代__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贡献力量。
翟__,男,19__年生,中共党员,在__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任职期间,“钻牛棚,进猪舍”,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把青春与汗水留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积极贡献。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技能大赛-农业行业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冠军。
20__年,时年20岁的他考入__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习动物疾病防治知识。面对这一社会冷门,他却乐在其中,他觉得找到了助力父老乡亲奔小康的路径。为此,他专心致志,勤奋攻读,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毕业后,许多同学都改行找工作,他却一门心思扑在了畜牧养殖行业,在为养殖户服务、监管、指导的过程中,不断丰富锤炼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地处淮河之畔的__是养殖大县,有着悠久的畜禽养殖传统,全县有四百多家规模化养殖场,数万家散养户,畜禽疾病的防治,关乎全县的经济发展和几十万人的致富梦想,责任重大。为畜禽接种疫苗、采血检测、疫病防治、宣传养种结合知识,指导改进环保设施,历经酷暑寒冬,走遍__28个乡镇几乎所有村落。每年的春秋两季防疫,翟__都要作为骨干积极上阵,尽心竭力,进而在全国大赛中力克群雄、荣获佳绩!重要的是,在坚持不懈的疫病防控活动中,他真切感知农民的所需所求,和众多的养殖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养殖户遇到难题,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他也总是及时赶去救急,为他们排忧解危。
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翟__也积极组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畜牧生产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工作室创建以来,工作室成员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制定一些地方标准,也多荣获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对全县400多家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驾护航,为推动乡村振兴提技术支撑。
他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生活,毅然决然回到家乡的小县城,把多年积累的技能用于全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畜牧业转型升级,指导发展养殖产业。他把浓浓的乡情留在了他挚爱的家乡……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他一如既往的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把青春与汗水留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作为一名党员,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人,干什么事的问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甘于奉献,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峰火岁月,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用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自己成为“战斗英雄”;和平年代,他恪尽职守、勤勉开拓,用忘我工作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全国劳模”;离休之后,他铭记初心、离而不休,用乐于奉献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优秀党工”。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原xx县粮食局局长吕xx。
峰火岁月,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用勇往直前的
精神让自己成为“战斗英雄”
1940年9月,八路军一个排从阜宁县原益林乡来到建湖,驻扎在xx县原高作乡的大西舍并改名叫xx村。刚满18岁的吕xx对八路军英雄既是敬仰更是钦佩,懵懂的他积极带头要求参加革命。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如愿参加了革命队伍,并担任了xx镇xx村第一任村长。1941年12月,原高作乡成立抗日武装,吕xx被任命为民兵中队长,他带领模范班16个民兵开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跑我追”的游击战,机智勇敢抗击日寇,日本鬼子和伪军下乡扫荡屡屡受挫,他被老百姓称为“水乡李向阳”。
1947年年底,上级党组织根据解放战争形势需要,抽调吕xx等一批优秀干部去华中公学学习,并参与了涟水、淮城等战斗。1949年3月,县委成立渡江支前总队,吕xx再次被派到支前总队二连当连长。3月底,他们到达扬州广陵镇进行渡江前训练。4月20日傍晚集中登船,根据上级命令,将船悄悄地开出内河,排列在江边。吕xx所在的船离六圩不远,入江后,大家都担心在急流、逆风的情况下渡江有困难。但到了凌晨,风向发生了变化,东北风突起,4月21日晨,随着渡江命令的下达,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发,猛轰长江南岸,瞬间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敌人在慌乱中不断炮轰渡江船只,江面上不时激起丈余高的水柱。吕xx和船主机智勇敢,把舵前行,而炮弹仅距几米远炸开,腾起巨浪。在船离南岸还有二三十米远的时候,吕xx和渡江勇士们一个个如下山猛虎,跳向江里,强行登陆,冲锋杀敌。渡江胜利后,吕xx被评为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获渡江胜利纪念章一枚。
和平年代,他恪尽职守、勤勉开拓,用忘我工作的
精神让自己成为“全国劳模”
大军渡江胜利后,吕xx回到家乡,他带领父老乡亲分田分地,减租减息。组织上让他组建马厂粮库,6个多月时间马厂粮库建成。
1950年2月,上级看到吕xx工作如此出色,又将吕xx调到设在上海的华东粮食调运办事处工作,主要任务是为解放海南岛筹备粮食。不久,吕xx又被分配到湖南xx县昭陵粮食调运站任站长,在醴陵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仅用6个月时间就筹集粮食300余万斤并整装调运往广东海岸,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吕xx等人的任务。
1950年7月,吕xx重返马厂粮库,此时的马厂粮库已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库。1951年吕xx被任命为马厂粮库主任,他面对粮库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的实际窘境,他率先提出了“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口号,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马厂粮库成为全县、全地区、全省样板粮库。1952年吕xx又开始实施“四无”(即: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库创建,这在当时来说是全国首创。通过近二年多的创建,终于达到了“四无”创建标准。1954年8月,省粮食厅和华东地区粮食管理局派联合专家组对马厂粮库实行严格检测,并进行多次复查,一致认为完全达到“四无”标准,1954年9月,国家粮食部原部长亓若梁亲率专家组到马厂复查,认定自1950年至1954年共仓储的5000万斤粮食全部达到“四无”标准,并号召全国粮食系统学习马厂粮食“四无”管理经验,同时号召“向优秀粮库主任吕xx学习”。
1955年4月,吕xx出席了江苏省粮食工作会议,马厂粮库因在全国首创“四无”粮仓被授予先进单位一等奖,吕xx本人作为全省“保粮模范”,1955年4月25日,代表江苏省出席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座谈会。1955年4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吕xx等来自全国粮食系统英模。1955年5月1日吕xx应邀参加“五一”观礼,5月3日吕xx等人参加毛主席、周总理举行的劳模招待会。1956年4月,吕xx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大会开幕式后,主席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后大厅,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8年吕xx再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这些盛况成了吕xx终身难忘的永恒记忆。在此期间,他先后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达千余场次。据不完全统计,马厂粮库近十年时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者就高达30万人次,成为享誉全国的保粮典型。
离休之后,他铭记初心,离而不休,用乐于奉献的
精神让自己成为“优秀党工”
1983年吕xx从县粮食局局长位置上离休后,他不忘初心、离而不休,把离休后的人生之路定格在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关心培养青少年、帮助服务老龄人的工作岗位上,立志义务当好新时期的党务工作者。三十多年来,他终年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离休后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的荣誉证书就达50多本,并被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吕xx从1986年起担任县粮食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狠抓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建设,坚持阅文学习日、支部生活日、文体结合日“三日合一”制度,每月21号集中学习中央最新的方针政策,汇报各自的思想情况,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锤炼党性。
身为粮食系统关工委主任的吕xx,和关工委的老同志多次深入到全县粮食系统的粮管所、粮库、企业以及社区的工厂和学校,进行主题调研,归纳分析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探求发挥老同志优势的途径和关心教育青少年的方法。“找到正确方法后,我跟关工委的老同志,先后共举办党史、劳模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100多场次,举办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110多场次,全县2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吕老介绍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劳动模范,我要有一份光发一份光,让党的传统和劳模精神在社会传承和弘扬光大,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建湖贡献自己的力量。”吕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严守劳动模范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永不止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首绚丽多彩的人生“三部曲”。
高__,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____人,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__市__镇__社区党总支书记。自20__年登上社区这一特殊舞台,她把自己的青春、感情、心血和爱心全部倾注到社区工作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凭着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成为了社区的“脊梁骨”。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__省“文明社区居委会”、__市“示范社区”,也被市、镇两级部门评为“明星社区”。她个人也多次获得__市、__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__市、__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__年4月被__省总工会授予“__省五一劳动奖章”。
“好话说尽,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她一贯做事的人生准则。十几年来,她每天早晨都坚持到社区楼院巷道检查社区环境、基础设施等。经常与居民聊天,拉家常,听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居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期限解决;对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相关单位协调解决,并向居民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环境卫生;不论是社区安全还是和谐环境;不论是对未成年人教育还是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等等,她都要求自己和社区干部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绝不推诿、含糊,更不能忽悠居民。社区是和居民距离最近的“小政府”,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情况、为居民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她就像社区的一本大字典,哪个家中是否有残疾人,是否有党员,是否有海外关系、育龄妇女、老人孩子、下岗无业人员都十分清楚,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贫心里都有一本帐,很多居民的困难和需求,她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逢年过节她都要想方设法一一去慰问社区的弱势群体,真正做到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愁”,让她们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她常说,为居民办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办好事不出差错。她正是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书写着自己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赢得社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真心的付出,收获丰硕的成果,荣誉对于她来说并不是功劳簿,而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更激励她在社区这个特殊岗位努力工作。“平凡是真,奉献最美”,她常对社区干部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要把我们的爱心、真心、贴心、恒心、耐心奉献给居民,让广大的居民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得更加舒心!”
王__,自工作以来他一直承担信息网络布线的教学任务,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精细精准的工作,走进王__老师的课堂时,他总是有条不紊、神情专注地进行光纤速度熔接指导。只见他手脚麻利地剥线头、清洁光纤、熔接光纤,不同器件工具在手中随意切换。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指导组织参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完成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必须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无数个日日夜夜王__老师舍弃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学生在机房进行反反复复机械枯燥的操作。春风化雨,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