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气过于炎热时,真的没有谁想要去在外面工作,或许自由自在的在家里舒服躺着才是正解。
那天闲来无事,和我一个前同事聊天,问她最近过的咋样,最近在做什么工作?然后她悠闲的说最近跑到青岛去避暑了。
就在这一句话里,突然感觉我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学生自由自在的模样,仿佛又从记忆当中扑面而来,因为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我们才有这样的自由和快乐,工作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假期,区分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和生活,这些东西和节奏都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没有谁再去高高在上控制着自己。
可是我们的生活还是需要资本的,如果说一点收入都没有的话,那自由时间也不会快乐。
然后又要回到努力的话题上,很多人可能都在教导别人,你要努力,你要加把劲才能过更好的生活,可实际上这两个东西是毫不相干的,努力确实能让人去做很多事情,或许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取得不一样的收获,但是和过更好的生活却未必能够直接画等号。
从前总听别人说,努力和选择是两个关键,有时候选择往往大于努力,年轻的时候还不太信,就觉得自己才是最厉害的,自己能够掌握命运的航向,能够把握好努力的节奏。
可是当我们两只脚踏入社会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渺小,从前那些自己引以为傲的成绩和荣耀,其实都那么不值一提,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他们的荣耀和辉煌,可是最后也只能忘掉过去,一双眼睛往前看。
屈原曾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在写文章的时候引用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人生之路总是漫长而又艰辛,总是面对许多的困难和失败,学习之路也很漫长,在这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经常会发生一些特别而又难忘之事,其中我最难忘的事就是“下象棋”。
我刚开始学习时,看见这个象棋的棋子只有32个,便认为很好学习。可是不然,棋子虽小,但其中玄机重重,千变万化。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学会棋子的走法,可以和勉强和别人下棋了。但是我每次总输给别人,于是我思索着:我为什么总是输呢!后来终于相通了。原来,我输在了两个缺点上。在棋盘上最不可取的就是马虎了。下棋时一马虎就会出错,所谓“一步走错全盘皆输”,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急于求胜,这样一来往往会误入圈套,损兵折将。要先把自己立与不败之地,然后在耐心的等待,等待对手出错,在出击,一举击败他。这才是成功之道!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再和别人下棋,果然输的次数少了,也赢了许多盘。经过几年奋斗,棋技大为进步,开始和高手下棋了,因为迷恋下棋,成绩一落千丈。直到遇见了一个老爷爷,在和他下棋中我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天我和老爷爷下棋,下了五盘,五盘皆输,便要求他在和我下一盘,谁知那老人扔下棋子说了一句:“一时成败不算什么,别把光阴浪费在这小小的棋子上。”说完那老人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我一人傻傻的站在那里。
如今我以很少下棋了,只是在闲暇时下一两盘,不再在棋盘上浪费时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有错,人生之路漫长艰辛,要学习很多。掌握了成功之道,会使生命更加没好!
端午忆屈原
春姑娘悄悄地走了,夏天来了,端午也在这时踏着轻快地舞步来了。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招魂》、《卜居》、《渔父》等,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猪肉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两千多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一条两千多年的龙舟诶乃着隐痛的楚歌,千古锤炼的《离骚》在血脉之上,越度出心空苍郁的肃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可我们只能在时间的记忆中,守望过去,回顾历史,听凄呖的《天问》从历史的深处啼唱出血的心声!
你越长越大就越来越不容易发现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每个人的亲密关系不一样,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不一样的。你总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情商和智商,总结出来那些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才是最安全的距离。
那是一段大家都无法认可的时光,可是所有的等待事物都是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的。
我们在这样的故事情节到中文去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可以在读口语的时候联系听力。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只去学习一些自己平时涉猎不到的地方。
我知道学习的道路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也知道再遇见你的过程当中也是意志都是一个等待的漫长过程。
我们根本就不理解在这个时候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又是什么样子,而且她们在这里根本就不愿意放弃其他的可能性。
是不是大家一直都在这里待着呢?还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每个人都在等待着那些不一样的场景。
这不过在学校里的时候怀念家里的生活儿,回到家里又开始嫌弃这个,嫌弃那个。
人性的劣根性啊。
期中考试过去了,但阅卷的感受,尤其是阅作文的感受令人数日不能忘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我,一个语文教师难过,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他们的作文得分大都判在及格分以下,当然只是属于基础再基础的等级了。我将其称之为“病态作文”。
病态之一:眼睛失神。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读者来说,标题是“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眼睛画得好,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可惜这部分同学的标题大都不巧不俏,有如祥林嫂失神的眼睛,让人难以产生美感。其一,标题一般化。如《借网和结网》、《论结网与借网》、《实干与借鉴》、《借网》、《议结网与借网》等。其二,标题与话题无关联。如《我们要团结》、《团结》、《交汇》、《大海的叹息》等。其三,有错别字的标题。如《结网与借网的天秤》、《走在悬涯边上》、《天网灰灰》等。其四,无标题。亲爱的学生,提笔之余,能不能将你的眼睛擦亮些?这样文章或许更鲜活些。
病态之二:形败神散。
形败是指文章结构散乱,没有统一构思,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缺少清晰的脉络和整体感,有时令人感觉是在凑字数。一位同学在论证“借鉴他人的方法、经验和力量时”时,举了沃森和克里克的例子,这本应是很好的。但他在举完例后,却用一句“他们最早发现了DNA是双螺旋结构,但是其中的故事你知道吗?”宕开,接下来另起一段就谈他们的发现经过,写了260余字才结束。800字左右的文章,花这样的篇幅去写这些,不知舍弃,倒有几分画蛇添足。要知道,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呀。
神散是指文章扣题不紧,主旨偏离或背离。他们认为,话题作文只要有话可谈就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扣在方格子内,无功劳倒也有苦劳啊。有的学生甚至把试卷上的现成的现代文阅读文章抄上去,企图蒙混过关,丝毫没有意识到话题作文也要审题。一学生把文题拟为《我们要团结》,以学校组织的工艺品制作比赛和秋季运动会为例,大谈特谈“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另一学生在其作文《大海的叹息》开头便写:“半江瑟瑟半江红/孤帆远影碧空尽/海内存知己……(引用三句诗文,不知何意)大海载着人类的情感涌动、奔放,它累了,在喘气,是叹息。”然后围绕大海而谈,谈它的憨厚,无知,自高自大,它的老。这些都与本次作文话题完全沾不上边,即使写得再好,也不符合要求。如同我们招男工,你却偏偏弄个女的,不过要告诉你,在作文批改中不会因为“漂亮”而破例哦。
病态之三:思维紊乱。
思维紊乱是指文章似乎不受学生常态思维控制影响,从而导致主旨庸俗,观点偏激甚至错误。一学生在作文开头写到:“现在流行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这钱是个好东西,人活着就得学会享受生活。如今不是都鼓励消费吗?”一下笔,就没有一点高雅大气的味道。还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因为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所以我不爱学英语。”照此推理,你不能再用手中的SONY牌单放机听歌曲了,它可是日本产的。
当然,思维紊乱也导致了糊言糊语。一开口,一下笔,问题就来了。这不,中外名人发话了。
孔子曰:“吾常思亦,不如片刻之所学也。”(什么孔子、孟子、荀子、孙子、儿子的,记不清了,孔子印象深些,这话就是他说的吧。“吾尝终日而思矣”,记不得了,只道是有个什么“矣”(亦)的,就这样写吧。“须臾”二字难写,用“片刻”替代,意思是一样嘛!呵呵,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生活在被朦胧爱情装点的梦里的学子们,一下子有两个姓“爱”的,难怪分不清倒底爱哪个,爱因斯坦乎?爱迪生耶?至于“成功”与“天才”,成功了就是天才,差不多吧!)
不仅如此,更有一些常识错误。如:“著名数学家童第周读书时一踏(原文如此)糊涂,特别是数学。”(估计该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怎么好,但要找一个由不行到行的例子,有幸知道童第周,于是姑且就让他当一回数学家吧。)屈原“最终被楚怀王流放到最的(原文如此)漓江自杀了”(屈子的流放路线也真长,从湖南到广西了,看来,桂林漓江那应立一座纪念碑。至于流放屈原的是楚怀王还是顷襄王,问问太史公再说吧。)还有的学生说蚕破茧而出成蝶,袁隆平通过自己的实干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小麦,如此种种,反映出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何等的匮乏。
病态之四:相思成瘾。
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雾季里,偏偏又上爱上了错别字,这使得他们本身就不好的文章又多了几分病态。他们错的可都是常用的汉字,如:西装革领(履)、借签(鉴)、即(既)然、游咏(泳)、主载(宰)、必(毕)竟、状(壮)志、弃磊(气馁)、卖(麦)当劳、饿其匹(体)肤、记忆尤心(犹新)等等。一篇文章,区区数百字,就有一二十错别字,让人看得寒心啊。记得原来曾有一篇令任何语文老师看了都必定发狂的成语小作文《国庆记事》,现在都已成为笑话广为流传了。不知道这些花季少年们看了这篇文章后会有何感想呢?
病态之五:陈衣旧服。
十多年来,人在慢慢长大,衣服换了一套又一套,可文章的素材却始终不肯换换。学生曰:“我已长大,可儿时记忆中的砸缸的司马光不会长大。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陈景润……,他们的名字和事例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当中。”是啊,此话不假,不是说不该用,不过用多了就显得“黔驴技穷”了。你也写,他也写,大家都一个样。作文要创新,首先得把陈衣旧服换一换。就是拿去洗一洗,翻个新也可以呀。如果在你眼前晃动的总是“一位乡下的农民”、“我初中的一位同学”、“我的邻居家的儿子”、“我曾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我想或许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进入梦乡。
素材的陈旧也带来了语言的陈旧与低幼。解放军叔叔,白胡子爷爷,售票员阿姨,小明小华永远是他们作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站得高望得远,站在国家的高度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不,学生们已开始写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接班人。”当然了,老底子是不能忘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病态之六:满目疮痍。
前面的几种病态已让人阅尽卷面灰色了,如今,加之脸上又有些伤疤、血迹,怎不让人肝肠寸断,伤痛欲绝?你看那“龙飞凤舞”的文字,真是行书可胜王右军,草书可比张长史。不过,给人的不是美的视觉享受,而是满目疮痍呀。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精辟地说过,“学语文就是要学写字”。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也有“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之要求。可他们仍书写潦草,“节外生枝”,“缺胳膊少腿”,卷面乱涂乱画、乱标乱点、用圆点替代句号等处处可见,这又如何能让人笔下留情呢?再次忠告亲爱的学生,“勿以分少而不为”,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人文观和评价观,我们语文教师可是格外信奉的哦。
后记:期中考试业已过去,但新的考试又将到来。学生作文的病态远远不止这些,一言难尽呀。想想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仍将“上下而求索”,不断钻研医术,以图疗救那病态的文字。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江南的雨带着一丝柔情,洋洋洒洒地落在青石板上,被无数岁月光阴磨洗的青石板印着雨痕,一直延伸到茉莉花开的地方。花开的地方有你的回忆,透着几分苍白与无力。
那是一幅江南春雨图,雨沫落在茉莉花树上,纷纷扬扬,远远望去,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仿佛梦呓,真实与虚幻交织,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宁静之中。
细雨、茉莉花、青石板、红油伞……江南小镇以一种独特的韵味诠释了如梦如幻的“雨中江南”。
漫步在其中,青石板和着脚步声,仿佛跨越了时空,在那一抹芳华正逝的时候,盈然一握。古镇就这般握住了时代的步伐,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没有灯红酒绿的萎靡,没有漂白粉的刺鼻,没有现实的尘埃……一切都仿佛在梦里行舟,只希望前方没有终点,就这样永远漫步下去……
泛黄的光,在星幕下摇曳,当黑暗湮没古镇,万家灯火开始熠熠生辉。何方才是我的归程?也许在那萤光轻舞处便是我的家,承载着万千思绪,轻轻的来,也轻轻的离去,不带走尘世的半点凡俗。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黑暗降临,也许是终点,但未必不是起点。
风雨兼程,只要脚步不再迟疑,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属于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