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自古至今,凡大成者,无不有“恒”,凡成事,无不用“恒”。
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嗜学,如饥似渴,无奈家境贫困,便令人难以设想地“假借”而“自笔录”,不舍昼夜,笔耕不辍;从师游学,纵使天寒地冻,衣衫不堪,求知的欲 望胜过了肉 体的摧残;同一片屋檐下,攀比荣华成风成气,而丝毫无羡慕之意,屹然而自成体系,潜心于学,以精神充实碾压物质丰裕。终有一朝,立侍九重天,承天子之宠,集万众之瞩,穷布衣摇身一变为大儒,青史一迹,受之无愧;后生之尊,理所当然。宋濂的成功,是在荆棘的磨砺下、山腰上奇芳异草的吸引下,以及一颗永葆生命之光的恒心引领下,冲破了枷锁、清除了藩篱、戳穿了屏障;才得以一览众山小,凛然而孤傲。
无独有偶,我国现代科学家屠呦呦在简陋条件下,带领团队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历时23年终于研制了“升级版”双氢青 蒿素。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一项新成就,为治疟这一世界性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既然持之以恒如此重要,那么应怎样行动,才叫“持之以恒呢”?
持之以恒,要注重平日积累,不要临时抱佛脚,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技能绝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练就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定不能打没有把握的战争。不怕天不应、地不灵;就怕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日积月累才能成大事,脚踏实地才能铸辉煌。
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不要一曝十寒。一时兴起,乘兴而行事,三分钟热度,只是一场没有回报的“下 注”。敬爱的“张老师”曾教导她的学生们:“坚持努力,收获会更大。”坚持,便是给梦的种子源源不断地输送水和无机盐,结出的果皮和种皮都是芬芳与甘甜。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所言,再近的路,懒得迈开腿脚,便迷离了前途;有时迈出的一小步,酝酿着后来的一大步。
莽莽红尘,风起云涌。唯持之以恒者进,唯持之以恒者胜,唯持之以恒者强。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您走到黎明……”人生如蜡,理想如芯,没有了理想,人生还有何意义?有梦想萦绕的日子是非常宝贵的,有理想相伴的感觉是充实的。理想,驱散了人生路上的每一处黑暗!
历史上,无数能人志士、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是因为拥有理想,才使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作出更多非凡成就。
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予您生存的希望。司马迁年轻时遵从父亲遗愿,立志写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在他着手撰写这部史书期间,受李陵案牵连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司马迁一度打算自杀,却因撰写史书心愿未了而顽强地活下来,历时18载,终于完成《史记》这部着作,史料丰富翔实,备受后人推崇,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理想是大海中的灯塔,给予您前进的方向。王羲之酷爱书法,自小立志成为大书法家,每天勤学苦练,老师却将他的字称作“死字”。为此王羲之曾一蹶不振,后来受父母劝导,迷惘间入山拜师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直到他写完第十八缸水后,师傅才允许他出师。自此其书法已成气候,字体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传赞为“书圣”。
理想是风雨中的港湾,给予您无穷的斗志。鲁班出生工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精湛的技术,并立志要将它发扬光大。一次,国王下达任务,要求20天内建造一座宫殿,可完成宫殿需要300根巨木,凭当时的工具根本无法按时完成。鲁班一度意志消沉,让弟子们离开,准备一人承担罪责。但想到自己未竞的理想,又重新燃起斗志,经过反复实践研究,终于制造出“锯”,大幅提高了采伐速度,按时完成了任务。从此,鲁班信心大增,遇事不再颓丧,通过观察生活,又陆续发明了刨子、云梯等工具,其美名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后代工匠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般没有生机;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般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般没有方向。让我们用理想的明灯驱散生活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途,让我们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缕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给人如春般的温暖。那火红炽热的太阳啊,便是这温暖坚实的“底气”。一棵大树,纵使季节轮回,也依然固守家园,不畏风霜雨雪,依然枝繁叶茂。那土地里粗壮的根系,便是大树硕果累累的“底气”。“底气”,是一种最基础的信心与力量,它总是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在最危险的时刻,发挥最强大力量,是人生最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透过历史的风尘,“底气”中的自信与力量不断留驻在中华文化的画卷纸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这一杰出的变法人士,在维新变法失败的那一刻,当看到不断地有变法人士退缩的那一刻,当朋友劝他赶快逃跑的那一刻,他却依然坚守自己的底气:“各国变法无不流血,唯中国不是如此,今天我就要以我的鲜血警醒世人……”他那充满“底气”的鲜血,永远闪耀在中华历史的星空之上。他那最基础的信心与力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了人生最响亮的呐喊!
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刘伟,在一次触电事故中失去双臂。在他痛苦迷茫之中,是对生命渴望,是生命中最基础的信心与力量——底气,将他拉到另一个起跑线,不知疲惫地刻苦训练,付出比常人超出多少倍的努力,他终于参加了残运会游泳比赛并获得了奖牌,就在他信心十足,向残奥会冲刺时,命运又一次和他开了个致命的玩笑——他得了过敏性紫癜。从此,他与游泳比赛再也无缘,多年的努力和梦想化为泡影。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底气”,让刘伟又一次站了起来——用脚趾弹琴。常人双手弹琴都得付出努力和艰辛,十指不分丫的双脚能行么?又是他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底气”,让他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就弹出七级钢琴师的水平,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无臂钢琴师。也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当命运缚住了他的双臂,他却为梦想插上了翅膀,那变幻的琴声,是他努力飞翔的旋律。
是谁,弹出世间之绝唱?是那位双耳失聪的巨人!拥有底气,灵魂得以升华!
是谁,吟出千古之篇章?是那位自由潇洒的诗仙,拥有底气,心灵得以自由!
是谁,成就昌盛之王朝?是那位忍辱负重的小卒,拥有底气,生命得以永恒!
“底气”,这个生命中最基础的信心与力量,一旦迸发,就会像蛟龙掠过小河浅滩,到浩瀚的海洋里击水三千;就会像大鹏掠过平地低谷,在苍茫的天宇中扶摇直上!
拥有底气,创造辉煌!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当生命中的风风雨雨降临的时候,有人退缩,有人迎难而上,在狂风暴雨中勇敢地张开翅膀,尽情飞翔在天空。经过一次又一次风雨的洗礼,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磨砺了他们的翅膀,使他们拥有了搏弈风雨的勇气。
我的视角落到茫茫自然之中。树枝是一个缩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暴风雨疯狂地咆哮时,树没有言语,只是挺直了坚硬的腰杆,迎着狂风,对着暴雨,在暴风雨中微笑。那一刻,不禁令我肃然起敬,那种坚强是一种壮烈,让我潸然泪下。当风雨停歇时,树木会伤痕累累,但是他们经受了狂风暴雨般的冲刷与洗礼,变得格外坚强,从而长成参天大树。
羽毛日益丰满的小鸟必定要经历自己第一次在风雨中飞翔的考验。赢者被自然接纳,败者则会被自然无情地淘汰,成王败寇,这便是自然的生存法则。小鸟在风雨中飞翔,它们挥舞着稚嫩的翅膀,迎着狂风,向着暴雨,尽管在暴风雨中被吹得歪歪斜斜,但它们仍旧勇敢地飞向风雨,尽管不知道狂风骤雨里有多少危险因素,但它们仍迎难而上。风雨停止之时,它们已经经历了洗礼,磨炼出了顽强拼搏的意志与精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在风雨中飞翔的人,盖文王因拘禁而推演《周易》;孔子在困境中编写《春秋》;屈原因放逐乃赋《窝骚》;吕不韦因贬放到蜀地写有《吕览》;孙膑因被砍掉膝盖骨而写下了《兵法》……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的。就拿前几天的摸底考试来说吧,成绩发下来时,父母不约同地蹙起了眉头,对分数是十二分的不满意。而这份成绩单则是我开学后的第一场风雨,遇到它,只有一种选择,正确地面对它,迎难而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闯过这场风雨,飞翔过去,才能开启新学期的新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风雨袭来,不要退缩,要迎难而上,铸就钢铁般的意志,飞翔在风雨中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