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学校的大道上,跨过一步步台阶,路旁的景色对你而言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只是匆匆一瞥便跳过去了;坐在教室中,翻开书本,摩挲着熟悉的纸张,掠过早已学过的文章,寻找今日的主题;回到家中,快速接过妈妈手中热气腾腾的饭碗,头也不回地回到座位上埋头吃饭……对于这些早已熟悉的事物,若细心观察,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走在石阶上,缓慢地走着。仰起你那一直低着的头,看看周围吧,你会发现:嗯,今天地上的落叶又增多了,仔细嗅一嗅,还有一股微酸的味道。草坪上的草虽值深秋,仍然保持着绿色,今天一看,绿色更加幽深,像一个漩涡似的要把你吸进去。哦!梧桐树那光秃秃的树枝上是什么?是一个贴着树干长起来的小片蘑菇!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贴着颜色相近的树干尽情舒展身姿,为能够在深秋存活而窃喜,你不禁也跟着欢欣起来。
坐在教室里,翻开书本,制止你那快速翻阅的手,回顾前面吧!你会发现:史铁生对待母亲真实恶劣。纵使腿已断,母亲对他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就能如此被抹杀吗?母亲死后再来反省,无论对谁都是苦涩的;琼珊因为最后一片叶子而存活下来,你要感慨精神力量的强大,那最后一片叶子赫然已成为她最后的希望。它似一强健的手臂将琼珊从绝望的深渊中救出。
回到家中,接过母亲手中的饭碗,擦亮你的眼睛,看一看你的母亲吧。你会发现母亲的手早已不复往日的光滑,变得粗糙。为了给你做饭,十根手指已变得通红肿大。她的眼角多出了几条鱼尾纹,此时她正慈爱地注视着你,眼角的鱼尾纹因微笑而加深,却在灯光的映照下为母亲镀上母爱的光辉。
仰起你的头,放慢你的手,擦亮你的眼睛,用心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因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灵水村,跟爨底下一样,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出过22个举人、2个进士而著称,相对比爨底下密密麻麻的院落促成的“繁华”,这里显得清幽和安静许多,有些没有经过修葺的老房子,破损的木窗、斑驳的石壁不经意间泄露了岁月的流转。
在太阳快要下山前,我们赶到了灵水举人村。
傍晚时分的灵水村实在是太安静了,只有我们这一辆车停在村口,一个小男孩正牵着他的小狗跑来跑去。顺着一面由启功题字的“京西灵水举人村”的影壁走,可以看见“游客由此游览”的指示牌,一条长巷蜿蜒而上,古屋们静静地守在小巷的两旁。
村口处的一处房屋真是的质朴到了极点,木制的窗棂间褪尽了颜色,一位老人家正在院内忙碌,把门口堆积的劈柴背进屋内,当我们把镜头转向她的房屋时,她有点不悦地嘟囔着并且迅速躲进屋内:不要拍我!看来,这个古老的小村子已经习惯了安静的生活,生怕这份清静被外人的喧嚣而打扰。
走出约50米,能看到一口古井,探过头去,黑黝黝的井底还泛着浅浅一层水花,这口古井是摄影发烧友们的聚焦点之一。
村中随处可见残垣废屋,我们沿着一条小径直上,发现一处可以推门而入的老屋,木门被雨水冲刷成灰白色,窗棂也是一副繁华落尽的样子,老屋的总体架构保存完好,主屋被锁住,透过纸窗可以窥到里面的一些杂物。
只是这样的荒屋多躲在小径深处,需要耐心寻觅,这样的寻景方式超级对爱清静的人的胃口。
灵水村最闻名的四合院是举人宅院,清代刘举人居住的五进院子,只是现在大门紧锁,破旧的窗棂默默地为沧桑代言。
灵水村多古树,北山翠柏是灵水八景之一,就在村东北山路口,一棵柏树形似一株大灵芝,在它的周围,再没有一棵树,仿佛由它尽享天地灵气似的;另外,龙王庙院内的“柏抱桑孙”和“柏抱榆子”也是当地的特别景致。
我想念大海,我喜欢大海,我眷恋大海。
在我的心中,大海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是广阔的。大海像我的亲生母亲一样呵护着我,海面上倒映着蓝蓝的天空和洁白的白云。水下有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和一群带着“武器”的小螃蟹。水下还有被浪花翻滚进去的沙子与石头,浪花随着风腾飞,像天空中的小鸟。远处有一艘艘的潜水艇,非常壮观。大海支撑着人们在水中嬉戏,它承受着人们带来的痛苦与快乐,大海的上方有为它理发的水艇,泛起一阵阵波浪。
来到海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它像一匹看不到尽头蔚蓝色的绸缎一样。在和风的吹拂下,海面上迸射出晶莹洁白的浪花。海浪一排追一排,向天上抛下来的一条条“银链”。“银链”拍打在岸边的岩石上,变成了一朵朵白颜色的碎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浪花又化成千千万万颗绚丽多彩的珍珠,洒向大海。
这时,一个大浪突然向我们“冲”来,吓得我和姐姐急忙往回走,幸亏我们俩身手不凡,要不然准会被淹到。正当我们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个大浪竟然把我们冲倒了,样子非常狼狈。但心里很高兴,恨不得让浪头再狠狠的抽打一下。大浪没了,我和姐姐壮着胆子重新向大海深处走去。这一次,我们不同的是再有大浪我们也不往回跑了,你来我跳,变幻着脚步。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大浪再也没有将我们俩击倒过。我和姐姐尽情地在水中嬉戏,玩耍,欢乐的笑声久久地在海上回荡……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丽海洋,让每一寸海岸都芳香洁净,让每一处海洋都纯净无比,让我们的大海更有魅力!
天的早晨,空气微凉,迷离的雾气正悄悄散尽,透过薄雾可以看到若影若现的初升的朝阳,小花一点点的开着,匆匆的车流,匆匆的行人。昨日还在喧嚣着的城市,此刻却被春晨的雾洗得干干净净。雾似乎迷了路,让小花润了,让人们的心酥了,走遍了千家万户。轻轻的闭上眼,感觉自己真的在这春雾之中。
我想带着我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在龚自珍的诗中,曾有这样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与龚自珍,都是追春的人,虽说他想表达的是他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为改革和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余生。而我想说的是,让我化作春泥,去催绿春,再让春唤醒人。在去上学的路上,远处传来鸟儿的叫声,一条弥漫着春雾的林荫小道,一抬头便会看到星星点点的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向人们身上,人行道上,洒落着。那阳光并不刺眼,因为有薄薄的一层春雾,让人觉得十分惬意,那阳光也并不灼热,因为它是春的朝阳,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一切,像是被画家勾勒出来的似的,绿的让人觉得刺眼。
小草叶上挂着一颗颗透明的雾珠,像水晶,像玛瑙一样晶莹剔透,踩着软软嫩嫩的草丛,那水晶、玛瑙,打湿了我的裤脚,向前一直走,一直走,感受着这春的气息,在我独自沉浸在春中时,突然一阵风吹来,春雾散了,只留下一阵冷寒在心中,我醒了,和花儿草儿一样,被春唤醒了,看看时间,已经过去许久,我匆匆的随着春风赶去学校。我想,春雾就像一个迷。
也不知是人催绿了春,还是春唤醒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