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异月新】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日异月新
繁体
日異月新
拼音
rì yì yuè xīn
【日异月新】的意思和解释
【日异月新】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日新月异」。见「日新月异」条。典源此处所列为「日新月异」之典源,提供参考。 《礼记、大学》汤1>之盘铭2>曰:「苟3>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1) 汤:商汤,名履,商代开国君主。建都于亳,任用伊尹执政。因夏桀无道,发兵征伐,连续获胜,后灭夏,建立商朝,在位三十年。(2) 盘铭:刻在盘上的铭文。商、周时贵族所用之器皿,常刻有铭文,作警策语。(3) 苟:如果、假若。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日新月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在古代的儒者,认为一个人应敦品励学才可成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别是对品德的涵养,更是古人所重视的。所以在《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记录个人品德修养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续不断地更新。」《书经》的〈康诰〉篇说这是「鼓励人民振作、自新。」《诗经》也说:「周朝虽是一个旧的国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却能自新品德并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国运呈现崭新的气象与发展。」因此,君子无不尽力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期能达到完善的境界,进而领导国家走向康庄富强。典源只见「日新」,后来更见结合「月异」之「日新月异」一语,用来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书证0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巾履》:「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异月新。」02.清、叶燮《原诗、卷一、内篇上》:「其后乃有丝竹匏革之制,流至于今,极于九宫南谱,声律之妙,日异月新。」
【词典】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