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百了】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一了百了
繁体
一了百了
拼音
yī liǎo bǎi liǎo
反义词
没完没了
【一了百了】的意思和解释
【一了百了】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原指一样事情明白了解,其他各事也可类推而明白了解。#语本《朱子语类、卷八、学、总论为学之方》。后人望文生义,以「了」为「了结」之义,「一了百了」遂指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典源#《朱子语类、卷八、学、总论为学之方》1>有资质甚高者,一了2>一切了,即不须节节3>用工。也有资质中下者,不能尽了,却须节节用工。 (1) 典故或见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2) 了:ㄌ|ㄠˇ,了解、明白。(3) 节节:逐次。〔参考资料〕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古者道:「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我立地待你构去。」……诸佛出世,祖师西来,正为发明这一片田地;从上宗师、天下老宿,千方百计施设方便,无不尽力提持这一片田地。虽然如是,终未有人解当头道着。还构得么?八面坦平,四方清肃,万法不能盖覆,千圣不敢当前。若构得去,一了一切了,一成一切成,一见一切见,一得一切得。典故说明宋代大儒朱熹在讲述为学方法时说:「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他的意思是:资质高的人,领悟力强,只要一个症结了解了,其他相关问题也就能跟着了解,无须逐次渐进地下功夫。在此,「一了一切了」是用来称赞资质好,领悟力高的人。后来「一了百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这个成语中的「了」,原指了悟,后人运用时,则变用为「了结」之义,如清代小说《花月痕、第二零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死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便是只要一死,万事俱休的意思。书证01.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良知无前后,只知得见在的几,便是一了百了。」02.清、李顒《二曲集、卷三、两庠汇语》:「此所谓正己而物正,一正百正,一了百了。」03.《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倘他这副月貌花容,果然珠沉玉碎,在他算是一了百了。」04.《花月痕、第二零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死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05.《通俗常言疏证、死丧、一了百了》引《病玉缘剧》:「不如决意自了,转觉一了百了哩!」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通俗常言疏证˙死丧˙一了百了引病玉缘剧:不如决意自了,转觉一了百了哩。花月痕˙第二十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死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
【一了百了】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语本《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通俗常言疏证、死丧、一了百了》引《病玉缘》剧:「不如决意自了,转觉一了百了哩。」《花月痕、第二零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死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
【一了百了】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比喻主要的事一解决,其余相关的事也会随之了结。语本《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 【造句】这件事一定要当事人出面,才能一了百了。
【一了百了】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1 出处2 解释3 故事内容4 近义、反义词4.1 同义词4.2 反义词5 造句
出处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语译:有些人资质极高,只要掌握住事情的关键部分,其余的事也能轻易地解决了。
解释
比喻一件事了结,其他的也跟着解决了。
故事内容
无。
近义、反义词
同义词
一了百当、一了百断
反义词
治丝益棼(ㄈㄣ/)、层出不穷、盘根错节
造句
只要解决了这件事,其他的难题便能一了百了。
【词典】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