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陈与义《除夜二首》原诗、注释、翻译(解释)、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2-09-13 栏目:学习资料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释】: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

【翻译】:城中的爆竹已经放完了,北风翻腾着江水久久不能消停。经历坎坷双鬓年复一年已经斑白,灯火通明尽情的照亮人们。自己和上一年相比可喜的地方聊聊无几,只是四处流转。明天在登上岳阳楼,遥看小岛上烟雾缭绕寻求春色。

【赏析】:这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言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大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阅读训练】: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2、纪昀评价这首诗“气机生动,语亦清老,结有神致”,你认为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结合诗句分析。)

2: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用虚写的手法,(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杜荀鹤《溪兴》原诗、注释、翻译(解释)、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2年江苏科技大学各省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 都招什么专业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