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思政课评价指标(精选3篇)

时间: 2023-10-10 栏目:申请报告

思政课评价指标

摘要: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2020年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这一关系民生的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创业教育的供给方,高校的创业工作如何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呢?上海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年实践,探索制定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创业教育状况,为深化创业教育提供借鉴、指导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2020年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这一关系民生的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创业教育的供给方,高校的创业工作如何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呢?作为2016年首批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并同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的学校,上海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年实际,探索制定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创业教育状况,为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指导和决策依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就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构建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创业活动的度量入手。目前社会上关于创业的度量,主要是指数研究。现有的文献关于创业活动的衡量通常有使用的指标,包括中国创业活动指数(CPEA)、世界银行集团创业调查(WBGES)、全员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EA)、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KIEA)、营商环境便利指数(EDBI)以及全球发展与创业指数(GEDI)。这些编纂的指数都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但没有区分大学生创业和社会人员创业,不能直接用于衡量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国内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测量,主要指标包括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研究生和本科生)、发放自主创业证数量(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生创业分类统计(加盟经营、技术转化企业、项目孵化创业、创意创业、网络营销、个体创业、其他创业)、在校生创业人数(毕业生除外)、在校生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参与创业培训年度总人数、参与创业大赛年度总人数、参与创业讲座年度总人数、参与创业论坛年度总人数、参与创业实习实训年度总人数、获得创业基金资助人数等单个指标的测度。这些指标的设计基本上参考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创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衡量创业教育成果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就业工作的考核指标。现阶段国内对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文献,有关讨论主要有:葛莉(2014),把CIPP引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研究,搭建了概念—模型—功能三位一体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理论框架。李玥等(201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提出从目标层、客户层、流程层、资源层等方面设计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结构维度。冯艳飞等(2013),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学生层面、社会层面,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和方法,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从社会信度与效度方面得出了评价结果。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概念和模型上,缺乏指导实践,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二、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构建原则

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二十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矢志不移地探索创业教育模式。第一阶段(2000—2004年),以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为核心,健全机构,营造氛围。第二阶段(2005—2009年),以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第三阶段(2010—2014年),着眼创新创业素质教育,2010年6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业学院。创业学院采取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崭新模式,探索一体两翼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四阶段(2015—2020年),重点夯实孵化、教育、研究三大领域工作,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成长链。结合二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可归纳为:点面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教学实践结合。1.点面结合。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设计,要遵循点面结合原则:面上覆盖、点上突破,侧重校内、服务社会。所谓面上覆盖,即对全校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与创业大讲堂等系列课程,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见习等活动,使学生收获终身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所谓点上突破,即对部分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同学,开设创业学程和培训,提供创业导师团的辅导和指导,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苗圃预孵化和部分资金支持,并提供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各种创业大赛和创办企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成为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并通过持续培育,推动他们成为未来大有作为的企业家。自主创业人数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亮点,绝不代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更不能作为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决定性指标。2.校内与校外结合。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设计,要遵循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即师资、教材、资源校内为辅、校外为主,国内国际互通。从师资上看,单纯依靠专业课教师无法培育出创新创业人才,为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的,不单有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和工学院的专职教师,还有来自海外大学的兼职教师,来自业界、从事创业的兼职讲师,以及指导创业实践、来自业界的导师。通过聚集校内优秀师资和海外资深学者,以及产业界领袖和创新创业实践者,共同组建一支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课程教授和创业创投导师团队。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关注投融资、产学研和政策资源的导入,以及国际网络与国际资源的对接。从某种程度上讲,创业教育是一个校内校外互通、国内国外互通的平台。3.教学与实践结合。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设计,要遵循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原则。创业作为一门学科,要坚持教学与研究并重,以高水平的研究支撑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书本上的创业理论、课堂上的创业知识,归根结底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作为创业的前端,创业作为创新的积蓄以及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形式,两者相辅相成;高校还应打通培养计划和课程平台,便于学生修读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着重避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割裂、两张皮的做法,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

考虑到我国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以组织保障、教学培养、实训实践、理论研究、资源整合、国际交流、成果转化7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22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所构成的层次框架,来构建我国创业教育评估指标。1.组织保障。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将创业教育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并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将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精神以及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实施方案;在学校层面上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创新创业工作组织机构,每学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不少于2次;制定行之有效的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制度和办法。2.教学培养。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教学培养体系和实训实践体系。教学培养体系侧重于传授创新创业理念、方法、规则及知识,包括教学通识类课程和提高类课程。其中,通识类课程,诸如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投融资、法律、会计等;提高类课程,诸如经历分享、创业领导力、小微企业管理、机会识别、股权激励、金融市场、创新产业等。此外,为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上,休学创业也是重要一环,包括学校是否出台了休学创业规定或实施细则、创新创业学生是否优先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学校是否出台了学分转换等政策、是否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3.实训实践。实训实践体系侧重于提供创新创业的技能、经验和资源,至少包括活动、载体、研发、资金等要素。其中,活动包括创业沙龙、极客沙龙、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创业见习等;载体包括孵化类(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类(大学科技园);研发包括是否有创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学校各类试验设备是否向创业学生开放;资金包括公益、天使、VC、信贷、政府补贴。4.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支撑创业教育改革。创业教育,应关注国际形势、宏观政策、经济周期、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金融等领域的动态,分析研究创新创业生态的现状和趋势,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包括创业研究机构、创业研究人员(专职和兼职)、创业领域的学科建设、创业论文数量、创业课题研究经费。5.资源整合。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展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高校应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和体系,集聚政府、产业、金融投资、专业机构的资源,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产业对接、资金支持、专业服务,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包括是否与地方政府、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否有企业冠名校内大学生创业活动,是否有地方政府拨款(或企业捐赠)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等。其中,专业服务包括工商、税务、财务、法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基础公共服务;投融资、产学研和政策资源的导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国际网络与国际资源的对接(海外孵化器对接与项目跨境发展),O2O的众创活动平台,细分行业生态构建,专业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能力建设。6.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的创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经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网络。包括每年是否有创业教师赴海外参加培训,每年是否举办由海内外师生参与的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每年是否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海外创业见习基地或孵化基地,每年是否有海外创业领域专家讲授创业课程、参与创业研究。7.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重视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结合、医工结合、商工结合,以科技创新支撑创业实践。向创业团队开放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产学研合作资源,提供应用技术研发专业指导,包括高校科研成果是否优先向创业学生转让(转让数量、转让资金)。

四、创业教育评估指标权重的构建方法

明晰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构造方法及其含义,是确定指标权重的前提。创业教育评估多维测度指标权重的分配反映了每一种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确定科学的指标权重是提高评估结果信度和效度的关键。通常采取两种方法确定创业教育评估指标权重:一是德尔菲(Delphi)法,给每位专家发放调查表,然后所有专家对每个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加权系数进行统计处理,这是一种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量值估计的著名方法。二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其应用可以体现在将创业教育评估指标分解成多个层次,通过两两比较下层元素对于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将专家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以求得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权重。对创业教育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德尔菲法比较简单,操作性较强,但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精度不够,导致指标间相对重要性得不到合理体现,因而带来创业教育评估失准的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重点考虑了指标彼此间相对重要性的量化,通过将整体判断分解为一些初级部分,从而更适合于人的认知方式,进而提高判断质量。应用层次分析法实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精度高,能准确地确定创业教育评估指标的权重,为公正、科学地进行创业教育评估奠定了基础,缺点是操作不如德尔菲法简便。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权重的确定方法。随着双创战略的深入推进,创业教育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上述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各高校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玥,王宏起.基于BSC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与管理,2014,(3).

[2]冯艳飞,童晓玲.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沈超红,谭平.国外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2).

[4]冯霞,侯士兵.厘清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认识的三种误区[J].思想理论教育,2016,(15).

[5][美]T.L.萨蒂.层次分析法[M].许树柏,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思政课评价指标

摘要:高校思政课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标准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它在评估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客观、可行,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思政课;评估;指标体系

收稿日期:2008-02-13

作者简介:姬汝茂(1963-),男,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评估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工程,对促进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可信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教育部下发的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办学专业而设计的,与思政课教学结合得并不紧,细化不够,量化不足。要准确评价各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较细的指标或参照系作导航,从而在

教学和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构建独立的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将教学思想列入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教学思想在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思想是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很难办成一流的大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思想上更是有不小的差距:在功能上既夸大了德育功能,把德育看做是包罗万象、一切万能的思想,又无视德育的社会价值及对学生个体的价值;在内容上既习惯于把德育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又无视它的整体性、科学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既认为从事思政课教学比从事专业课教学要容易得多,又缺乏从战略的高度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识;在教学手段上既缺乏投入意识,把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看成是教学偷懒的过程,又在教学安排上随意挤占教学时数,长期以来一支粉笔、―本教材的状况没有多大改观。

上述误区,特别是思想认识误区,是导致思政课教学投入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将教学思想列入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促使高校端正教学思想,增加教学投入,保证思政课新方案的全面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思想是通过指标来认定的,具体应包括指导思想、教学投入、规划制定的科学系统性、学校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等。当然,这些复杂而具体的指标应该更深入、更细致,并合理分配其权重值,以达到端正教学思想、增加教学投入的目的。

二、对思政课教学过程的评估

1.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评判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由评估专家通过随机听课、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作出判断,切忌以偏赅全,要科学、公正、合理,并有一定的广度、深度。

2.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高校强化人文社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大学生社会科学知识偏弱的重要途径,深受学生欢迎。因此,评估中要重点考查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否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有效果。

3.学生成绩

学生成绩能比较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考查内容包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及掌握、理论的应用能力、学生品德及综合素质的层次与水平,等等。这是关系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当然,评估教学效果既要看学生的试卷成绩,又要看学生的平时表现,力求全面、准确。

三、对思政课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估

1.师资队伍建设

(1)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随着高校的扩招,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有些高校采取聘请兼职教师或上大课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更不利于学科建设的发展。准确确定专职教师与学生比,能够有力地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的实现。

(2)专兼职教师比例。要坚持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原则,在比例上专职教师应占80%以上,兼职教师占20%以下。

(3)专职教师中的高级教师比例。高级教师主要是指教授、副教授,他们是提高教学的重要保证。高级教师应占整个教师队伍的30%左右。

(4)专职教师中的博士生比例。在思政课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应该占有一定比例。在制定这一评估指标时,学校不能硬性规定具体的数目,但应确立这样一种导向。

(5)专职教师中的中共党员比例。由于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在设置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将专职教师中的中共党员比例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6)教授、副教授的上课情况。要求教授、副教授近3年内必须为本科生上课,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7)年龄及职称结构。经验表明,师资队伍应该保持合理的年龄及职称结构,年龄太轻、太大或职称结构不均衡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当然,在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时应该考虑到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

2.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主要是指学校在物质方面对思政课的投入,这对于保证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十分关键。把教学条件列入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将促使高校增加投入,加强硬件建设。

(1)教师办公用房。师均办公用房应达到10平方米。

(2)资料室建设。学校每年用于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的经费应占到院(系)教学事业费拨款的5%左右,以保证资料(图书、电子、声像)充足,利用率高。

(3)计算机配备。百名教师计算机配备应达到50台。

(4)使用多媒体教学情况。思政课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比例应在20%左右。这一指标可以促使高校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5)教学投入增长情况。这里主要是考核高校近3年在思政课教学上的物质投入规划及增长情况。

(6)教学基地。思政课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实践性极强,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是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途径,高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能使其制度化。

四、对思政课教学管理情况的评估

1.领导重视程度

这一指标包括:学校是否有健全的思政课管理体制,领导是否经常性地对思政课进行指导,学校对思政课在教学、教改、师资培养、教学资料、教学设备购置上的投入情况等。

2.课程设置及教学课时数

主要考核学校是否按有关要求设置了思政课课程及相应的教学课时数,以保证思政课教学按要求开设、足额完成。

3.教学研究

这一指标的设置可以推动思政课管理人员和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学校可以通过查看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科研情况对此作出评价。

五、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估

1.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理论与运用基本理论的实际水平,如学校积极进行考试改革和实现考试三严情况下的学生考试成绩,在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学生成绩及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2.教师教学效果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打分、督导团督导、学生的试卷成绩。这几个方面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使评估更科学、更公正。如学生对教师评价可能不够客观,督导团也可能出现由于个人认识的原因导致评价差异较大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在评估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准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政课教学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的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设计和制定出能够反映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科学、合理、可靠、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体现思政课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孙丹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考评[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

[2]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思政课评价指标

摘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政治要求,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高校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党建突出问题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高校党建;质量评价;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8-0156-04

Abstract:TodoagoodjobinthequalityevaluationsystemofPartybuildingwork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thepoliticalrequirementtocomprehensivelyimplementingthespiritofthenational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conference.Itisanimportantmeasuretopromotethecomprehensiveandstrictpartymanagementrequirementstoextendtothegrassrootslevel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itisalsotheinternalrequirementtostrengthentheworkofPartybuildingatthegrassrootslevelandsolvetheoutstandingproblemsinPartybuilding.

Keywords:Partyconstruc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qualityevaluation;constructionofprimaryPartyorganizations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政治要求,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高校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党建突出问题的内在需要。

一、建立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

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对党的组织路线作出明确表述。

在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党中央还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政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高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的领导在高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强调要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院(系)党组织要在院(系)重大办学问题上把好政治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要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生命线,要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把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最广泛地凝聚团结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高校的具体体现,明确了高校党的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抓好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党员,从严管理教育党员是高校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不断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

(二)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根

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政会以来,高校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把党建工作放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系统布局,放在加快推进高校事业整体发展,落实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强化二级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着力把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党中央要求,对标广大师生群众期待,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有待进一步增强等。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用创新精神、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予以解决。

(三)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必

然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优势就在于党的领导,我国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巩固和深化这一制度优势。一切工作到基层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鲜明导向,必须始终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党内外新的形势任务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高校落实,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如何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發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四)制定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指标体系是有效提升

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新时期要突出政治功能抓实基层党建。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强化政治功能为引领,着力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遵循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部2019年正式启动了对标争先工作实施计划,明确要求:学校党委严格做到四个过硬,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做决策过硬、保落实过硬;所属院(系)党组织要普遍做到五个到位,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所属基层党支部要普遍做到七个有力,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可以说,对标争先计划对高校党组织体系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构建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也就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从目前高校党建存在的现实突出问题出发,立足党建工作实践的具体推动,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应有之义。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念和方法导入高校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内容精细化、程序规范化、过程可视化、控制信息化的机制探索,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管理创新工作,推动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构建党建工作质量指标体系,逐步细化各级党组织目標要求、工作内容、质量指标要素、评价机制,明确高校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与建设目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务求实效,不断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科学体制机制,必然要按照建设高校立德树人以及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要求,建立相配套的质量标准、评价机制与实施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组织独特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高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了保障科学规范,体系设计及执行主要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党建质量评价体系重在管理,因此必须有利于党组织对党员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在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这就是党建质量的管理性。同时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本身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它不仅是简单地告诉党组织、党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还应该告诉党组织、党员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因此教育为管理提供了可能,管理为教育提供了保证,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使党建质量评价体系发挥效力。

2.坚持创新性与基础性相结合。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党建工作质量考核既要能够涵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面,更要突出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设置基础性指标和创新工作指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过程要结合历史地看工作连续开展情况,全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在其确立目标、运用方法、组织落实的过程中要能够全面完整反映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价有机结合,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机结合。

3.坚持严肃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党建工作组织程序性强,质量管理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都很重要。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管理目标因为是党建任务与本单位具体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时随着对党建工作认识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条件成熟的时候,需要制定新的或修改原有的评价体系以使其日臻完善,执行过程中也要根据客观情况,区别对待,做出不同处理。

三、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普遍意义而言,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评价和体系主要内涵和基本内容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因此将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动态把握党建管理流程,提高对组织体系整体性认识,注意把握组织体系的层次结构、关键要素、衡量纬度、结果导向、评价范畴等。同时质量不仅仅是结果导向,更是过程管理与程序规范的体现,因此对党建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要结合定性定量分析,还要结合组织建设与党员个体维度来衡量质量效能。

1.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主要通过确立标准、分类分层、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定期考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其核心环节是建立一套体现高校党建工作重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评价体系。而这一体系的设立必须遵循党章、《条例》《标准》等规定的党建工作内容,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等出台的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同时还要参照组织管理学、政党政治理论基础,重点结合高校党建实践经验,确立问题对标原则,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明确考核的主要程序、考核过程、结果应用等,以及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构成规范完整的管理闭环。其中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党建工作主要职责也是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标准必须突出政治建设核心地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围绕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具体包括教育、宣传、培训;干部人才工作;纪检监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稳定;党组织日常管理与创新等。同时兼顾高校党建重要职能: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组织保障作用、服务师生作用、凝聚人心作用、促进和谐作用、高质量创新发展等要求,结合组织体系建设,合理划分考核维度与标准化指标,并对标准进行分级分解,对标准观测点进行要素描述。

2.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指标设置。根据高校党建工作主要内容与职责,质量评价指标具体可以分为:一是组织领导与党建职责;二是党建工作制度;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四是党内集中性教育培训活动;五是统战、群团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等;六是条件保障;七是工作机制创新等。根据党建工作维度与内容结构,研究建构相应的、分级的质量指标。比如组织领导(设置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培养、预备党员教育、党员经常性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效果)、发展党员(发展计划、发展程序、发展材料和发展质量)、党员管理(党内组织生活、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管理、退出机制、日常管理)、服务功能(党员关爱帮扶、民主权利保障、党员作用发挥)、条件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党校建设、平台建设)和特色创新。其中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党员管理、服务功能是党建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是党建工作质量的基本保障指标。为鼓励高校党建工作抓创新、有特色、出品牌,特设特色创新指标,作为附加项目。要素指標下可以继续设立质量观测点。如领导体制二级指标下设置了校院(系)两级是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是否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党务部门等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等要素指标。

3.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设置与权重需要定性与定量分析。质量指标评价的赋值,主要根据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研究对应级别的指标和要素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如党员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三个一级指标为高权重指标,为质量的内涵性、基础性指标,就设为质量核心指标,其赋值可以为相应高分值;而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和服务功能为质量的外显性、保障性指标,其赋值可以相应为中档分值;特色创新项目为质量的提升性指标,设为加分项,赋值为低分值。具体权重和分值可以根据具体实践进行适当调整。基于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性,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考核指标需要在设置中体现出一定的建设梯度与阶段性目标。

四、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果运用

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成果运用涉及具体考核程序与实施。可以通过对照考核指标开展自查、督查、抽查等,结合汇报、实地调研,检查核实有关落实情况。也可以结合专项奖惩设置附加分值与否决性指标,比如师德师风建设、政治把关等方面出现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等采取一票否决。

1.实施主体。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主体可以由上级党组织负责实施,主要以委托评估专家组到学校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评估专家组由高校党委上级党组织领导、工作人员和高校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组成。为使指标便于评价操作,对不同的质量指标与侧重点不同,采取的评价方法应有所不同。因此,对每个质量指标,研究标注相应的要素指标评价方法。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如评价校院(系)两级是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标注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文件。评价学校是否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党务部门等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标注评价方法为查阅会议记录、纪要等相关文件,访谈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基层党支部书记等。

2.评价认定。主要可以采用量化评分、分级法,分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也可以对照指标体系分值进行量化打分,比如设定总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合格,70分(不含)以下为不合格。有关二级指标中组织设置、党员经常性教育、发展质量、党员组织生活、党员作用发挥作为核心指标,各指标得分必须在其总分值90%以上才有评优资格,并设置评优一票否决指标。

3.评价过程。一是自查机制。高校党委根据党建工作质量指标体系全面总结党建工作情况,实事求是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并明确工作打算,撰写自评报告,并报上级党组织。二是核查机制。上级党委委派评估专家组到学校进行实地核实。对象质量标准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打分,形成综合评估报告,并向学校党委反馈。三是反馈机制。上级党组织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通报、反馈,通报要总结成绩,重点指出党建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整改机制。对评价中发现的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达督办函,高校进行限期整改。五是问责机制。上级党组织对高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暗访,对没有限期整改的进行追责问责。

五、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的建立

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增强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投入,切实推动质量评价真正落地生根。

1.完善制度建设。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后,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纳入高校党建责任制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为抓好党建工作和党建考核评价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上级部门可以研究出台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等,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指导,同时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制定适应基层实际的党建考核办法,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工作。结合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要求,可以将党建质量工作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评议、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高校党建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干部考核中可推荐为优秀人选,并优先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参与评选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考核为基本合格及以下,干部考核不能被评为优秀。对评定为不合格,限期整改。

2.强化基础保障。保证党建专项经费,加大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党组织建设持续有效开展。完善党建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在管好、用好党建经费上下功夫。强化队伍保障,统筹二级单位党务工作队伍,包括组织员、宣传员等岗位的整体设计和架构。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选聘一批优秀的退休党员干部教师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协助做好基层党建工作。通过专题培训,加强对党务工作队伍的业务指导。

3.强化责任保障。形成党委全面领导、组织部牵头协调、其他党务部门加强指导与协作、二级单位党组织有力推动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制定和完善党建质量工作评价体系,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面推进教职工党支部考核工作与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述职全覆盖,强化对党支部的常态化党建工作督查,压实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建责任。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抽查、校内巡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与指导,保证党高校党建工作切实提升质量,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自强,杨卓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29(02):6-7.

[2]梁妍慧.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3,15(02):8-12.

[3]徐元玉,苏史生.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5):93-96.

[4]朱建飞.高校学生党建绩效评价的原则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14-15+18.

[5]苏文锦.高校党建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半月),2008(11):25-27.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优秀作文(精选5篇)
  • 下一篇:长津湖党员心得体会(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