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精选8篇)

时间: 2023-10-20 栏目:申请报告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1

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三、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四、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

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六、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范文网)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七、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内容,大家可以深入了解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和策略。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努力,积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贡献我们的力量。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2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温园长为组长,刘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四)班、中(一)班、小(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温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刘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刘霞梅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郭美英老师的《危险的火》、白晓梅老师的《你好,再见》、刘晓卿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杨丽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作,尽量避免“5+2=0”的教育,多给家长讲一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3

“习惯”,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而且,当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很难打破了。3―6岁的儿童行为已经具备有意识的特点,可以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如果教育得当,那么幼儿在三岁之前形成的好习惯可以在这时期得到巩固,坏习惯也可以在这一时期得到纠正。因此,幼儿期可以说是人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以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受益终生。

一、幼儿园习惯教育的现状

孩子入园的第一天,知道一定要用自己的茶杯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洗脸,午睡躺自己的小床,盖自己的被子,就已经开始接受幼儿园较规范的习惯培养了。对于我,大班教育的任务更是重中之重,因为通过小班和中班的习惯培养,孩子已慢慢形成生活,思考习惯。通过几年的从业经验,发现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传统观念更重知识培养忽视习惯的培养。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忽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生活技能的训练。

(二)不重视系统性习惯培养计划的拟定。在幼儿习惯培养上,很多教师的观念认识很低,教育内容比较随机,甚至没有进行充足的备课准备,这堂课教什么在上课前没有任何准备,只是对一些知识问题参考教科书照搬照抄。专项习惯培养持久性不够,觉得已经和孩子说过了就完成任务了,教师的教育手段过于单一,普遍采用“说教”的方式,没有专门的实践过程和活动安排。结果是幼儿听完了就忘了,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会说都会做,但一到自己的生活中就不会了。

(三)家长缺乏习惯教育指导能力。家长虽普遍都认为,幼儿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就像盖高楼大厦打基础一样。但实践中又缺乏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技能,故不知从何下手。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爱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系统的,凌乱而无原则。因此,幼儿行为习惯也就具有二面性,在园在家的南辕北辙,大大影响了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二、幼儿园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良好习惯的各个方面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安全习惯四个方面来进行。

1.行为习惯。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在上下楼梯时经常会有跑跳、不遵守秩序等行为。为了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我们把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作作重点。在学期初提出在走廊内行走的基本要求―排队慢行,扶好扶手,不大声喧哗,不跑跳。又如: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老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2.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它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等。

(二)目标的制定、习惯教育纲要的系统化认识。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本地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及保教工作要求等,给教师和家长一个明确的目标规范。

(三)家庭,学校,为幼儿形成大社会机制。幼儿园应形成一个包括幼儿园、家庭在内的联动机制,并成立各习惯培养小组:教育领导小组,各年级段幼儿良好习惯教育训练指导小组,各班级养成教育训练小组,班级家委会成员协助,家长委员会检查监督测评小组,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共同采取措施对幼儿全面负责。

(四)发掘不同的途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运用新型的“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2.给幼儿自由创新的自我空间。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游戏,教学时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接纳幼儿的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

作为大班的老师,尤其能感受到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的创造潜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只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习惯。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以身作则,在养成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也是尽心尽力为幼教事业做贡献的最好表态。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4

以身作则

身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侧,给孩子起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平时,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能够从小跟随家长好的行为习惯去成长,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自身在某些方面的好习惯。

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做的不是姑息和无视,而是应该及时地提出,让这种错误被扼杀在萌芽中,以防再犯,从而日积月累形成不良习惯。

给孩子以鼓励

生活中,若是发现孩子在某些行为方面表现良好的话,要给以孩子鼓励和夸赞。这是帮助孩子懂得判断对错的有利途径。而且,这种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动力。

跟孩子一起改正

做为家长,并不可能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好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跟孩子一起改正,另外,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重在考验家长,家长如果教育方式正确,培养好习惯并不是难事。但是,如果方法有误的话,对于孩子的人格培养和整体的教育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有所注重咯。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5

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习惯,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习惯养成的越多,能力就越强。”幼儿阶段恰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课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幼儿良好卫生习惯方面

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当我们天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就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形式来引导孩子。孩子边说儿歌边做动作,通过儿歌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逐步树立了良好的理念。

二、幼儿良好生活自理方面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自幼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比如,开展“谁的小手最灵巧”、“行动大比拼”等竞赛,训练幼儿叠衣物、穿脱衣裤、鞋子、整理床铺的技能,让幼儿的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使能力强的孩子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励了能力弱的孩子继续努力。

三、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方面

礼貌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通过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见到老师、同伴应该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说:“你好!”,离园时向老师和同伴说“再见”,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在班里,我经常组织幼儿观看《来客人了》等录像,让幼儿观察人们是怎样接待客人的,应该说哪些话、做哪些事,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通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孩子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骄人的进步。

四、幼儿的劳动习惯方面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们各个活动区都隐含着行为习惯的教育契机。我们知道,无论是对桌面的还是区域里的操作材料,活动结束时都要将不同的材料“回归原处”,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方便。为此,在班里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幼儿很快便将物品整理好放回原处,解决了幼儿活动后玩具乱扔的.问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

在学习习惯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当我要告诉幼儿做什么的时候,会先说:“注意听,我只说一次,看谁最认真”,如此一来,幼儿就会很专心地听你讲话,养成习惯后,每当老师讲话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专心听。同时,适时的评价可以激励幼儿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可以达到强化这一习惯的作用。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只要我们善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期,使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针对学前教育章节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都说“好雨知时节”,3—6岁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得都要靠学习。正是因为这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与中、小学的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这时的幼儿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如果不适时运用适当的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我园从九五课题以来,就将幼儿园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在十二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仍想传承“德育优先”的办园特色,从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入手,深层次地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方法与途径,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使之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园的办园特色就是以“德育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了将办园特色加以推广和深入研究,也为了让在园幼儿在学龄前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推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今确立此课题,进行教系统的实践、探讨与研究。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博爱吃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二)概念界定: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指逐渐养成不易改变的、对人有益的行为。

策略:计策;谋略。策略一般是指: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3.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本课题中的策略指:能够帮忙幼儿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方法、手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又如班杜拉(A.BANDURA)和西亚斯(R.SEARS)的社会学习理论,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园已有的研究经验,结合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实施途径,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讨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2.建构幼儿园以德育教育为特色的办园风格。

(二)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如何将本课题研究形成具有德育特色的办园标志。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卫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本课题在“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使课题的研究能顺利、有序地开展。

2.本课题由本园院长亲自参与,教科主任严格负责,年级组长和其他科研骨干共同实施,也给了课题一个坚实的人员保证。

3.现有本科毕业生20名,昆山市学科带头人2名,昆山市学术带头人2名,教学能手4名,教坛新秀2名,苏州市双十佳1人,昆山市双十佳2人。这些骨干教师,相对教科研的理论水平较强,对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的吸收能力也较快,并能够合理运用在自己的课题实践中。使课题的顺利开展有了最有力的人才基础。

4.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领导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并有课题研究的专款经费。并与年底的绩效奖金考核挂钩,在资料获得、实验条件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七、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中心组,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并根据问题及时对实施计划进行改进,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使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起来。

2.将每个教研组组成一个小的课题研究团体,通过团体研讨、学习、交流等活动,促进二级子课题和三级子课题的顺利实施和研究。

3.将课题研究深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结合教学活动、区域游戏、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等,运用有效策略,相互渗透,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相应的行为习惯技能和科学知识,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及优良品质。

4.将课题研究过程列为每月“六认真”考核的内容,使每个教师的课题研究常态化,确保课题的过程和内容不是空洞的。

5.每月定期进行教科研培训,通过骨干教师的一系列讲座等学习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对科学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学习与认识,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

6.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使研究者成为身体力行的典范。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幼儿,成为幼儿的表率。

7.开展家长与社区的调查活动。适时地进行调查,做好研究的前测与后测工作。取得家园的一致性,确保课题顺利开展。

八、取得成效:

(一)开发和利用图标,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小班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刚开始走进班级大集体时,有的孩子胆小哭闹,有的孩子任性无理,有的孩子什么都要成人来帮忙。孩子们不懂什么是守纪律,谦让,有秩序……那么,如何能够使刚入园的孩子在最快的时间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呢?我们的小班老师通过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活图标,来帮助幼儿养成饮食、卫生、自理能力和常规四个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

1.将课题研究内容纳入课程设置,通过每周课题实践课,与幼儿共同认识图标、看懂图标、按照图标指示行动。如:《厕所里有什么标记》活动中,教师们亲手制作了如厕的系列图标,引导幼儿学习将手纸折叠擦屁屁的方法,并牢记要将用过的手纸扔进纸篓中,成为了讲卫生的好宝宝。

2.借助班级图标固定版面,展示所学习过的生活图标。通过不断添加新图标,孩子们理解并巩固越来越多的图标含义,并逐渐内化在心。

3.制作故事、儿歌图标。把一些生活习惯的道理,编成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小故事或儿歌,通过讲述故事、朗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并配合故事图标来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如:故事《没有朋友的丁丁》,教师制作了卫生用餐的图标,孩子们懂得吃饭完要把嘴巴擦干净,做个干干净净的宝宝,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交到更多的朋友。儿歌《漱口歌》,设计儿歌内容的图标,幼儿根据图标的提示,学习饭后漱口的生活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开发和利用“会说话的图标”,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洗手、入厕、叠手帕、折袜子;引导幼儿有序地排队、喝水、吃餐点、放玩具;懂得了小碗要轻轻放、排队要一个跟着一个走、滑滑梯的时候不能挤推等等。这些无声的图标,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一个又一个亲切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可以让孩子们很快就变成一个守规则、有秩序的乖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也能很快就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集体活动的适应性,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自制棋类游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中国是象棋、围棋的发源地。棋,从某方面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结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曾经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多次由教师自制了:安全逃生棋、消防安全棋、防火安全棋、交通规则棋等等。而在本次“十二五”课题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将棋类游戏作为一种研究策略,从生活常规棋、节日棋、故事棋、交通规则棋四个内容入手,将教育元素呈现在各种自制的棋谱里,使孩子们一边玩,一边看,一边明辨棋谱中的是非对错。

以生活常规棋为例,我们初步开发出了四套系列棋类游戏,分别是生活常规棋、游戏常规棋、上课常规棋、低碳常规棋。每个系列的教学活动步骤为:讨论规则、制作棋谱、学习下棋、幼儿下棋。在这几年的幼儿园的课题实践课展示和教科市级评比中,我们也对自己设计的棋类教学活动进行了展示。如:中班棋类活动《怕浪费婆婆》和《大卫不可以》,都以绘本故事情境带入,师幼共同设计和认识棋谱,制定规则,并进行两两下棋对决。在棋谱设计的向前跳跃、向后倒退、停一次、再来一次等规则中,理解巩固每个行为与规则的含义。幼儿在游戏中逐步了解并遵守生活的规则,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整个开发棋类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还开发出了小棋盘和大棋盘两种模式,小棋盘数量众多,可以供全体幼儿分组游戏,每种只有一份,供幼儿在游戏时间游戏。最为难得的是在设计出小棋盘的同时,设计的大棋盘,是创新运用磁铁原理,让立体棋盘存在可操作性。幼儿可以在墙壁上进行走棋游戏,非常有趣。另外,根据棋类游戏的需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创新制作出花样骰子,既有数量又有图案,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在知道数量的基础上游戏。

另外,棋类游戏是一种规则性很强的博弈。孩子们一旦进入游戏中,就必须按规则下棋,违反者会输掉比赛,或是接受惩罚。所以,在同伴间下棋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等待与谦让;挫折与喜悦。除了增强规则意识和行为外,孩子们还能从中习得一些优秀的意志品质,锤炼良好的心态,并懂得尊重对手,尊重他人。这些可贵的品格习惯,也许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就如同《指南》的目标:我们的研究要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三)挖掘绘本故事,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从古到今,用一个蕴含教育意义的故事来说服人、打动人的方法举不胜举。无论在图书馆、书店还是网络上,大量的优秀儿童故事是我们研究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为此,在大班阶段,我们的研究重点在收集好绘本,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为研究服务,为孩子们服务。

在研究中,我们的老师以班级为单位,一方面挖掘绘本本身的教育意义,培养幼儿关爱和分享的好习惯和品质;另一方面借助绘本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乐于表达、倾听的习惯等。首先,我们对绘本的研究遵循扎根于课堂,紧密结合于教学活动的原则,以最基本的方式开展了实践研究。于是,很多优秀的绘本故事被很好地挖掘和开发,为教育教学所利用。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搬家》、《我爸爸》(讲述妈妈或爸爸和宝宝之间的爱);《花婆婆》、《会飞的抱抱》(拥有一颗关爱的心);《我家是动物园》、《幸福的大桌子》(关心家人);《彩虹的尽头》、《椅子树》(懂得分享,收获友情);《大脚丫跳芭蕾》、《胡萝卜种子》(坚持梦想,不轻言放弃);《小猪变形记》、《你很快就会长高》(认识自我);《耳朵上的绿星星》、《最后一片叶子》、《牛牛和虎子》(帮助他人,收获快乐);《大卫,不可以》、《小老鼠进城》(遵守各种规则);《多多什么都爱吃》、《爱吃水果的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这些有丰富内涵的优秀绘本,不仅使幼儿懂得了很多道理,丰富了各种情感认知,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影响了他们的言行。也使我园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园本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其次,我们通过好书大家分享的活动,用图书漂流、跨班讲故事、亲子共阅读等活动,带领幼儿进入一个奇妙的阅读天地,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认真、专注、长时间地倾听习惯。

(四)开展多元化的德育特色主题月活动

“以德育为突破口,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是我园一贯追求的办园特色。为了深入贯彻《幼儿园特色建设方案》,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抓实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德育活动渗透一日活动各环节,并以“德育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特色活动,促进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一个月中,我们将各种德育教育的活动融入其中。营造了德育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并建构了我园今后德育工作和建设的方向!

2014年上半年,我园被命名为苏州市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学校。这也是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取得的一大收获。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题研究与办园特色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开展了特色主题月系列活动。至今开展过的主题月活动有:“中国梦、我的梦”、“文明礼貌伴我行”、朝幼环保小行家”、“学习雷锋好榜样”、“祖国妈妈我爱你”等。每一个主题月都有总方案、小方案、每周活动安排、活动综述。其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月中,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编排了一台“雷锋的故事”情景剧呈现给孩子们,将雷锋一生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景剧表演,形象地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观看表演过程中与老师积极交流互动,激发了对雷锋叔叔的喜爱之情。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们都有了自己“心中的雷锋”,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小雷锋。昆山电视台的记者在第一时间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拍摄,并在昆视新闻中播出。本次活动的报道也受到了昆山市教育局基教科领导的好评,挂上了教育局网站的头条,并且送江苏省教育厅作为全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一手资料。

如今年国庆66周年之际,我园开展了亲子共同为祖国妈妈献上祝福的全员大型活动。老师们亲手制作了祖国地图墙,孩子们和家长把已经制作好的精美的祝福爱心贴纸贴在中国地图上。一张张爱心贴纸汇聚了朝幼近500名孩子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以此让孩子从小树立爱国意识,培养了民族自豪感。本次活动当晚就在昆市新闻中播报,并送报苏州电视台和省电视台。

(五)依托丰富的活动,突显办园特色。

活动一:和周火生爷爷在一起。

“周爷爷讲故事”活动。大班的孩子们聆听了周火生爷爷为我们讲述金寨县孩子的故事。了解到贫困山区孩子们因为上学而苦恼,激发了他们想帮助贫困孩子的愿望。由此,我们也正是启动了“周爷爷爱心捐款箱”的揭幕仪式。我们倡议每个孩子从此可以省下自己的零用钱,投放到捐款箱中,每天都可以献一份爱心,捐一份希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同时获得快乐。

“情系灾区,爱心义卖”的活动中。每学期,我们都会举行“周火生希望工程图书义卖活动”。2013月4月,当雅安地震的消息传来后,老师们在第一时间,及时地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灾区灾情,激发孩子们对“灾区失去父母、无家可归或身受重伤的孩子”的同情心,为捐款和义卖活动做了非常好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活动中,许多孩子在爱心捐款箱中投入了自己省下的零花钱,又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周火生爷爷的图书义卖现场买书。之后的每个学期中,我们都会进行“图书义卖”活动,将每一次义卖的钱,通过周火生爷爷捐助给金寨县的孩子们,为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与学习,尽自己绵薄之力。

活动二:“小荧星”活动。

继承了我园多年来的惯例,我们的“小荧星”评选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将原来的“小荧星”儿歌按照三个不同年龄段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创编,形成非常规范的儿歌样本。而每月的评选,都有侧重点和针对性。首先在每个阶段中形成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和开展。如:4月的“礼貌星”评选、5月的“健康星”评选……当选的孩子都成为班级里学习的榜样。而没有评选上的孩子,看到别人成为了“礼貌星”、“健康星”……后,都非常羡慕,也开始积极争取,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小荧星”的带动下,更多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劳动、勤于动脑……使幼儿园的整个大环境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活动三:节日教育。

传统抽象化、理论化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德育教育的需要。过多的说教不仅难以幼儿的道德素养,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弃,更无法满足当今幼儿成长的需要。而节日、纪念日教育以其独特的“形式简单”和“内涵丰富”,成为了德育教育一个有效的实施途径。相对于其他德育资源,节日、纪念日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对于培养幼儿从小的公民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园坚持节日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贴近孩子生活,走进孩子心灵的“三八节”的“妈妈我爱你”;“三月五日”的“学雷锋”;“劳动节”的“我是家庭小帮手”;“六一节”的“爱心义卖”;“教师节”的“我的好老师”;“中秋节”的“月饼圆圆”;“国庆节”的“我爱祖国”等等。都是我园以节日教育为抓手,再辅之以有效的教育形式,展现我园德育教育多元化的特色和亮点,通过这些无穷的教育资源,使我园的德育建设焕发无穷的力量。其中学雷锋日和教师节活动,也上了昆山日报的头版头条。我园的德育特色也日趋鲜明了。

活动四:家园、社区的一体化

(1)利用家长半日活动,在三个年龄阶段展开了小班亲子同乐运动会、中班亲子小制作(废旧环保材料制作)、大班亲子长卷画活动(关爱地球和我爱家乡)。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促进了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家长们在自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了解和熟知了我园德育特色的内涵,并能够在行动上更加支持我们的特色建设,并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集体生日Party。我们为每个月过生日的宝宝们,精心准备了一台庆生会。在庆生会上,我们邀请了生日宝宝的妈妈和好朋友,一起参加这个活动。宝宝们为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忠心地表示感激,还受到了父母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当生日宝宝们一起唱起歌时,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对父母、亲人、教师、同伴和社会的感恩。

(3)大班幼儿走进社区,宣传环保小知识。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大班的40名孩子,高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环保宣传小旗,手拉手、肩并肩地来到了朝阳社区门口,一起响亮地喊着口号“爱护绿地,人人有责”、“保护地球,关爱生命”……向周围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宣传各种环保小知识。告诉他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为一个个可爱的环保小卫士。

(4)社区敬老爱幼活动。比如:与退休教师进行了联欢活动。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亲手送上自己制作的爱心卡,并告诉退休的奶奶们,在卡片上自己画了些什么?然后大家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大胆地为奶奶们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有的孩子讲了故事《阿布吃西瓜》,有的孩子唱了“春天在哪里”、“捉泥鳅”等,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快乐和欢笑,提升了孩子们敬老爱老的品德。

(六)教师的成长,校园文化的建构。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园坚持“将德育渗透于环境之中”,让有限的幼儿园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并作为圆心,辐射开去,影响孩子在幼儿园、家庭甚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园把环境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有意识地将各种品德思想融于幼儿园的整个环境之中。我园根据不同的场地、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德育教育的需要,精心设计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可以在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因此,我们在大厅、走廊、楼梯等环境中,分层次、有侧重的营造德育教育氛围。如: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布置了朝阳小舞台、昆山一日游、亭林公园等具有昆山特色的游戏区。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了解昆山,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家乡昆山的情感。还有书吧、茶坊、棋社等游戏区,让幼儿在游戏环境中感受中国书香的文化气息,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另外,我园充分挖掘综合活动课程中的德育价值,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也渗透了德育元素。如“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居住的地方”、“中国娃”、“祖国风光美”、“环保小卫士”等,通过这些主题墙的创设,将爱家人、爱朋友、爱昆山、爱祖国、爱地球等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之中。很多绘本故事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所以我们请大班的幼儿和老师共同绘画绘本的故事内容,并将一个个故事挂在楼梯的墙面上,每天,当孩子们进入幼儿园的时候,走着楼梯的同时,还能够细细地欣赏和品味这些故事带来的丰富情感。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抒发了母爱的伟大;《爱心树》表达了人与树之间朋友般的关心、帮助、付出而不求回报。在天天潜移默化熏陶的同时,更有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九、今后研究的思考:

虽然课题已经结题,但是我们仍将幼儿的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园办园的特色及今后的课题研究方向。我们将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今后的成果外延,更进一步优化其研究价值。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7

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孩子到了5至6岁竟然有这么大变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进步。在幼儿班大班课程中应该有体现,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首先,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过老师变成幼儿。以前,老师对幼儿的同一要求比较多,老师制定的规则比较多,现在,我们逐渐让幼儿或师生共同简历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老师不在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决策者,而是引导者。另外,老师的建设性评价往往会让幼儿产生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在活动中,应该留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老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制造宽松的气氛,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关于孩子成长你还不知道的那些事

二、其次,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的游戏,让幼儿进进角色实际练习,结果他们都把大的、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

三、另外,幼儿园大班行为习惯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文话、人性化。一些必要性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保持干净等,应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而进行督促,让幼儿努力做到,体现人性化。比如:以前吃饭要求同一饭量,现在改变成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来决定幼儿的量等等。

四、再次,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化转化成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教室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比如在地板上贴上标识符提醒幼儿该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想本学期我们的美工垃圾桶一样,我们老师并没有向幼儿正式地先容垃圾桶应该放哪些垃圾,但是小朋友们都能根据垃圾桶上贴的标识进行有序有规律地扔垃圾。另外,我们对各个区域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公道的划分,这种方法避免了幼儿由于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老师过多的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相互不干扰,能有序地进行。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往了老师很多功夫。爱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熟悉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这学期,我们根据我们班级情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选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我们坚持天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选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上风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成人要以身作则,由于你的言传身教还是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不光是班上的老师,但凡是孩子身边的成人——都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一个整体,其成员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留意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要求孩子搬椅子轻搬轻放自己也要轻搬轻放,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轻声说话自己也不能大声喧哗,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也应带头使用礼貌用语。》》早早知道宝贝成长爸妈需要注意的点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篇8

一、把幼儿自定的规则真正地落实下来。

九月份,我们班级里通过大家一致讨论制定了各项常规的规则,如小朋友自己说,谁在一天里的表现好,就可以担当小值日的光荣职责;还有,如果在课堂上影响了小朋友的学本领,在老师的提醒三次无效下,必须坐到老师的身边,还有,如果和小朋友之间游乐矛盾,而用不正确的解决方法的,必须取消和小朋友游戏的机会。这写规则都是小朋友自己决定的,所以,在十月份为了更好得使常规有大的进步,我们落实了幼儿制定的规则,幼儿有了一种约束,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加强了小组长、小值日的竞选制度。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方法对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对大班幼儿建立值日生制度,让幼儿在做教师帮手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而且经过小班、中班阶段,已经积累了很深的班集荣誉感。通过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可以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自豪感和集体精神。在竞选的过程中,我让幼儿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且很多幼儿在大家举手投票的’时候,知道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得自己的自控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幼儿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了。(毕竟,孩子竞选的时候,有些孩子一下子是选不到的,老师在下意识中鼓励他们)

三、家园一致,共同抓好幼儿的常规。

建立幼儿良好的常规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具有共同的常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一致性的教育,而不是处于两种作用下的无所适从。如为了培养幼儿在家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和家长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份《幼儿在家生活情况记录表》。家长在家记录孩子在星期一至星期日里早晚刷牙、独立进餐、早睡早起、独立睡觉、参与劳动等共10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其中,小朋友的妈妈坚持要她每个方面都得到满分,才肯答应满足她提出的自己的要求。就这样,在家园配合的正向强化下,小朋友进步很快,形成了良好的常规,学会了自我约束。

我班幼儿的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我们对这方面也加强了培养。我们做到了寓行为习惯培养于活动之中,促进儿童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

比如,在午睡的时候,我们就编了一个饶口令,先铺被子,再脱裤子,再坐进被子,脱下衣服,躺进被子,美美睡上一大觉,在进入午睡室后,我们先念一遍,然后大家在进行午睡,小朋友的习惯逐渐养好,为冬天的午睡顺序打下基础。再如进餐,我们要求小朋友餐后一定要整理自己的桌子,幼儿完成以后,教师会再重新擦,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班级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缩影,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读致樊锦诗颁奖词谈敦煌文化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精选5篇)
  • 下一篇:志愿活动策划案(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