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国家记忆观后感(精选8篇)

时间: 2023-11-02 栏目:申请报告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1

近期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岁月》等栏目不断播出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阳早、寒春的业绩。这对老1辈革命家为我国奶牛事业忘我的奉献,可谓奶牛界的袁隆平。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那种为信仰而活的人吗?现在还有那种真心奉献的人吗?这对美国夫妇将终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真相》杂志刊登了1篇题为1个逃掉的原子特务的文章,文章说曾参与过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掌握了很多机密的年轻女物理学家琼辛顿此前突然失踪,几年后在北京露面。文章怀疑琼辛顿和丈夫欧文恩格斯特到了中国以后,向中国流露了美国的核秘密,并且有可能正在协助共产党政府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计划。但是,事实上,两夫妇在那几年间1直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定边县3边牧场养牛(现为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由于地方偏僻,在新中国成立20天后,才知道消息,以后他们在中国养了1辈子的牛。那末这对美国夫妇为什么放弃故乡优越的生活而选择来到中国呢?

70年前,1个诞生于纽约州1个农场主家庭27岁名叫欧文恩格斯的美国年轻人,刚从康奈尔大学农牧系毕业,受《西行漫记》的影响,展转半年来到中国延安。2年以后,他的女同学琼辛顿,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1位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曾从事核物理研究并参与投放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她的同事感慨: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血肉!此话使她尔后放弃了成为纯科学家的梦想,随他来到了延安。尔后,他们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阳早和寒春,1949年4月,阳早、寒春在延安瓦窑堡的1个窑洞里结婚结为夫妇,希望成为中国共产党虔诚的朋友和同志,阳早的专业终究同样成了妻子寒春的选择。婚后不久就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定边县3边牧场(现为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对牛进行改进。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两人可谓夫唱妇随。阳早负责奶牛品种改进,而曾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寒春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贡献气力。其间,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销售近100万台。我们喜欢那样的生活,吃穿是配给制,自己不用操心,我们只需要1心1意工作。从此,两位专家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也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热忱与智慧。1966年阳早作为中国最早引智专家之1,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北京工作。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但是住在专家楼上的阳早其实不开心,在他们的1再要求下,1972年,他们终究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农场,开始了在小王庄中国农机院农机实验站的工作,这1干,又是310多年。在此期间,阳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行工作方面获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许多奶牛场和种公牛场牛群品质改进的首选产品,为北京、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鉴于此,他们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问。

1987年9月,农牧渔业部给阳早、寒春颁发国际合作奖,并遭到万里副总理的接见,2003年1月,中国农机院授与阳早、寒春个人贡献奖(金牛奖),2009年,阳早和寒春夫妇入选CCTV感动中国组委会推出的2009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已经是中国农机院专家的寒春再次否认了她与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有关的传闻。她表示自己之所以离开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研制这些杀人武器的憎恨,固然也就不会支持和帮助任何国家加以制造。阳早从艰苦的革命时期,走过____时期,经过大跃进运动,走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他和中国1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了终生的精力。他们在中国生育的3个孩子与中国青年1样,热血沸腾,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起了1个国际主义式的中国知青。每当人们问及他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他会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为信仰而来。他们的老大阳和平(取名也是浓浓的中国味)曾幽默地说是毛主席把妈妈忽悠来的。

2003年的圣诞节,阳早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5岁,在新华社发布的讣闻中,寒春执意要求加上1句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她说;我们在中国呆了1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2010年,中国绿卡第1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9岁。

1个是土生土长的农场主,1个是参加过原子弹实验的核物理专家,情愿放弃优裕的生活,却在710年前来到中国陕北,为中国人养了1辈子的牛,而无怨无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让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但是他们对信仰的执著和坚持丝毫没有遭到影响,他们居住的房间陈设仍远非寒酸所能形容。1位来访者曾估算他们房间里的不动产:除电视和冰箱外,她家所有家具可能不值2000元,如果卖给收旧品的,就是100元人家也不要。他们寻求的不是物资,他们看重的是精神。

在我们心目中他们的份量不单单来源于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的深深感动,和由这类感动带来的责任。这家美国人的价值观与人生选择,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但是他们与中国普通人1样工作和生活,并且感到幸福和充实。

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那种为信仰而活的人吗?现在还有那种真心奉献的人吗?这对美国夫妇将终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2

照片,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无疑是极有价值的。这是因为它的直观、形象和真实。

与之相比,文字就太主观化。不同书写历史的人,其历史观、意识形态不同,他们笔下的历史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历史也是人的记忆,而记忆在时间的侵蚀下,会不断折射、扭曲、变形。时间,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已经是变了样子的。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也只有时间知道。

文字,不可信;照片,则基本上是真实的。当拍摄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历史就被定格成为永恒,它不再惧怕时间。当然,照片也会有问题,例如摆拍。那张著名的美军士兵把国旗插上硫磺岛的照片,就是摆拍的。虽如此,但照片中的地理环境、战场硝烟、军装、人的面貌等等,这都是真实的,通过这些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历史氛围,所以这样的照片也是有价值的,是文字所不能取代的。

观看历史照片,会有一种在场感,仿佛我们已经置身其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这本以“国家记忆”为名的书就是一本照片集,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的滇缅会战。这段历史,随着图书和影视作品的流行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而这些由当年美军通讯兵拍摄的照片,会让我们更全面更形象地感知那段残酷而辉煌的岁月,会让我们更直观更真实地认识那些被我们曾经歪曲、遗忘的国军抗日军人。

这些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愈显其珍贵。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3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以上是由有关国家记忆观后感的全部内容。总之,国家记忆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纪录片,它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介绍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和成就。它对于观众了解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4

近日,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我观看了纪录片《国家记忆—绝笔》。纪录片通过展示十多位共产党员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临终绝笔,展示了这些老一辈共产党员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通过观看,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他们的初心与情怀,也悟道一些蕴含的丰富精神宝藏。

一封封绝笔,是先辈们的临终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们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对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叶挺将军,在临终前发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呐喊;陈然在酷刑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体现出一个党员的鉴定信念。

无疑,这些英雄都具有斗争之勇,视死如归,不畏牺牲。正如陈觉给妻子的书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还有夏明翰临死前的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尽管我们目前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也需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勇气担起时代重任。

舍小义为大义,先辈们的绝中有对爱人的思念,有对子女的殷切期盼。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写道: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道下“一定要再结婚”的殷切嘱托。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而来的。革命先烈临死前,一定是经过了艰难的取舍,但是他们都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就如那句歌词说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一封封绝笔,展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向党之志,斗争之勇,家国之爱,学习他们的初心和情怀并将其传承下去,让这些无声的字传递出有声的奋进力量。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5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本书在中国鲁北平原上的传奇经历,大革命时期,这本小册子被一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带回山东广饶刘集村,这本小册子自此在这片土地上和这里的农民兄弟之间演绎了一段感天动地的革命传奇,而一本名为《国家记忆》的著作,则记录了这本小册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原来的我,只是知道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意义,并不了解这个小册子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经历些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来保护这本小册里,坚持自己的信仰,让这本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册子在中国的大地上得以传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被中国人民所熟知,党组织得以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党,建立了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读罢全书,我是心潮彭拜,久久的不能平静,可以说被书中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正是这些革命先烈们用前仆后继用鲜血换来的。几十年前,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所付出的代价,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是我们当代这一批年轻一辈所难以想象的。正是由于这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才能够每天快乐的生活在阳光下,认真的工作生活,享受这美好的一切,可是,又有多少人,尤其是当代这些青少年,会想到今天这一切的来之不易,而感恩社会,感恩先辈,感恩这美好的一切呢?

我是一名肢体残疾人,身体的残疾,让我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心酸和坎坷,让我的生活倍加艰辛。以前的我,自卑,封闭,怨天尤人,总是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不幸的那个人。可是,身边的’人和各级残联的工作人员,在我求学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予帮助和鼓励,关怀着我,给予我参加全市残联协理员招考的机会,让我可以回到家乡,走上残联协理员的这个工作岗位,接触到了全镇的残疾人群体,来真正的感受残疾人群体的不幸和无奈,让我渐渐感觉到自己并不是最为不幸的人,和其他的一些残疾人相比,我拥有了一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通过这份工作,可以帮助那些更为需要帮扶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有自信的生活和工作。

这份工作,让我自强,自信,自立。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正是由于党和政府关爱所获得的,正是由于书中那些革命先贤的舍生取义,不屈不挠的战斗和牺牲,才使我和我一样的人们,可以更好的有尊严的生活,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和革命先烈们相比,我自惭行愧,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抱怨。更加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来感恩社会,感恩生活,并将这种感恩传递下去,来带动我的服务群体乃至身边更多的健全人,来感恩社会,感恩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努力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认真工作,努力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革命先辈的牺牲,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读史使人明智,让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前进,认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在当代这个以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虽然,革命战争年代的炮火和硝烟已离我们远去,可是,那些为了新中国和我们今天享受美好生活而献出生命的先辈,不应淡出我们的记忆,这些经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的事迹,应当成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整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国家的记忆,民族的记忆。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斗争,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怀念他们,感激他们,更要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的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国家,每个人都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6

近日,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我观看了纪录片《国家记忆—绝笔》。纪录片通过展示十多位共产党员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临终绝笔,展示了这些老一辈共产党员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通过观看,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他们的初心与情怀,也悟道一些蕴含的丰富精神宝藏。

一封封绝笔,是先辈们的临终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们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对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叶挺将军,在临终前发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呐喊;陈然在酷刑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体现出一个党员的鉴定信念。

无疑,这些英雄都具有斗争之勇,视死如归,不畏牺牲。正如陈觉给妻子的书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还有夏明翰临死前的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尽管我们目前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也需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勇气担起时代重任。

舍小义为大义,先辈们的绝中有对爱人的思念,有对子女的殷切期盼。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写道: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道下“一定要再结婚”的殷切嘱托。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而来的。革命先烈临死前,一定是经过了艰难的取舍,但是他们都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就如那句歌词说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一封封绝笔,展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向党之志,斗争之勇,家国之爱,学习他们的初心和情怀并将其传承下去,让这些无声的字传递出有声的奋进力量。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7

我观看了《国家记忆·绝笔》。这是一个记录了**志士们为了**事业而英勇献身、舍弃*厚禄、坚持****、坚决**、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

我对其中“初心明志叶挺英魂永存黄显声”一级中的人物“叶挺”记忆尤为深刻。叶挺,所在的国民**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时担任新四军军长。后因**派忌惮*军力,发动皖南事变,将新四军大部分人被同胞杀死,军长叶挺被送入牢狱。这时的叶挺并不是*,但心里早已下定决心为*和人民奉献一生

***想通过*厚禄、威逼利诱、骨肉亲情来将叶挺纳入*。一开始,叶挺被好吃好喝伺候着,每日有*的军官前来“问候”,也就是说客。叶挺每次都拒绝了。后来,***想依次通过*厚禄、威逼利诱、骨肉亲情来将叶挺纳入*:他不仅承诺可以当官发大财,还可以与阔别已久的家人团聚,还可以重回战场英勇杀敌。叶挺仍不为所动,不忘初心。但当得知新四军的将士们被送入狱时,他却宁愿让自己死,也想**将士们。将士们有一个这样的愿与他们同甘共苦、非常重视他们的将军,定会更英勇地打仗。这或许也是叶挺军团屡战屡胜的原因。

***逐渐失去了耐心。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他并不惧怕**。他还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

我渴望着**,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最后,***亲自出马,宴请叶挺。在《囚歌》和由叶挺整理的手稿中,不难看出叶挺已将生死至于度外。当他在*的努力下被营救出狱时,他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很快地便同意了。在国共内战即将爆发时,叶挺乘飞机前往延安,却不幸坠机遇难。举国上下无限悲痛。

正如片中所说:“叶挺尝遍挫折与艰辛仍初心不改,*厚禄至于前却矢志不渝。”他英勇地**了,但他为祖国、为人民、为*的事业奉献了他的一切。他**事业而英勇献身、舍弃*厚禄、坚持****、坚决**、舍小家为大家的的高贵的精神,值得被“国家记忆”。

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如果说烈士的《绝笔》是用生命和热*写对信仰的追求与坚守,是真理的千古绝唱,那么他们在《绝笔》中,也抒发了对父母的至尊至孝,对妻儿的至亲至爱,言辞切切,催人泪下,也是大爱真情的千古绝唱。

在**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史教育深入开展之时,纪录片《绝笔》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有血有肉的教材,同学们如若在观看之余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便是对这份教材最好的答卷。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8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长箭趁东风》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快乐的五一节作文整理(精选8篇)
  • 下一篇:社区党支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整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