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精选8篇)

时间: 2023-11-20 栏目:申请报告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1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制有序推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开始涌现,社会公众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认知开始改观,但大多停留在服务态度好、就医环境好等方面,社会对民营医院的能力、水平等的认知度没有质的提高,这种认知的改变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民营医院,是指非政府公办的,具有私人性质的医院。民营医院大部分是由社会出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导所办立的卫生机构;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享受政府补助。中国的民营医院从1995年至2000年,曾经是一个朝阳产业。2001年前后是民营医院发展高峰期,直至2013年9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795所,到2020年末,全国民营医院发展到23524所。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民营医院2.5万个。

民营医院,是中国特有词汇,民营医院是指由社会出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导所办立的卫生机构;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享受政府补助。上个世纪80年代,民营医院已经在中国医疗行业中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是国家所有,统一支出和盈利,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的发展医疗事业,国家允许私人资金,外来资金,投资医疗卫生事业,所以形成了,以灵活多变,追求高质量服务,为口号的民营医院。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0万个,医院3.2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072个,民营医院20,404个。民营医院的规模和数量已经远超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显。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末全国共有民营医院2.5万个。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民营医疗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近年来,我国民营医疗卫生机构中民营医院数量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民营医疗卫生机构中民营医院1.25万家,2019年民营医院数量增长至2.24万家,2022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增长至2.5万家。民营医疗行业维度宽,涉及面广,民营医疗机构占民营医疗行业份额的一半以上。在不同国家民营医疗机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民营医院,在业态日益融合的趋势下,民营医疗机构也会与其他行业结合产生新的业态。

在当前国内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类事业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民营医院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2021年我国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从2014年的3.25亿人次增长至6.1人次,2022年1-9月,我国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为4.698亿人次。从我国民营医院出入院人次数来看,2021年,我国民营医院入院人次数374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228万人次;出院人次数3600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83万人次。2022年1-9月我国民营医院出院人次数2834.9万人次。

中国民营医院市场仍然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没有出现绝对的行业领导者。2022年中国民营医院市场前十大企业占比约为7.5%,其中排名第一的爱尔眼科占比为1.6%。中国民营医院市场虽然没有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但在一些区域或细分领域中,有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如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宁波明州医院、浙江金华广福医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瑞眼科医院集团、北京佳美口腔医院等。

很多民营医院的投资者都有医疗背景,甚至是医学专家或学者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投资,进行二次创业。这种医院的特点是一个科技型的专科医院,技术投资者的工作往往是核心,他们的利益就代表了这种医院的利益。其他人员,不管是一般员工,还是医院骨干,都不怕走掉,因为他们只能带走他们自己的技术,并不能影响医院的发展。医院是以人为本的,医院的骨干往往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医院的发展捆绑在一起的。

医院的技术人员或者骨干能够创造价值,就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很多技术人员或者骨干不仅只看重钱,很多时候声誉对他们也很重要。所以,投资方在给他们分配利益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到怎么让他们获得声誉。而这对他们不但是一种尊重,更是吸引和团结他们的好方式。民营医院一定要注意建设自己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是决定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营医院的发展尤其需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的表现,有一些是文字上的表述,有一些是意志、理念、形象的反映,还有就是制度体现,也就是说,在制度层面上,把核心价值贯彻下去。

允许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最大的意义在于:民营医院赢得了更为公平、宽松的生存环境,患者拥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医保部门拓宽了筛选定点医疗机构的空间。但并不是每家民营医院都能够获此殊荣。部分民营医院负责人私下认为,申请加入医保定点,现实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基本都没有医保定点资格。对此,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并不否认,公立医疗机构依然是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服务主体,由其承担基本医疗保险任务也顺理成章。而民营医疗机构基本上不承担此项社会义务,它将为那些有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2

目前,各个民营医院吸引病人的主要营销途径就是广告,伴随着2007年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实施,民营医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它们也在探寻着自己市场营销的新领域。民营医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兼顾服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等学科,通过对我国民营医院的环境,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提出一条适合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的品牌营销之路,为“十二五”形势下民营医院发展建言献策。随着市场理念进入中国,一些医院纯粹以营利为目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缺乏服务意识,经常与患者产生矛盾,非常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是为了树立民营医院的品牌形象,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我国医疗卫生队伍,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民营医院环境分析

(一)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第三十四章[1]中指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1]。所以,在新的“十二五”时期,民营企业的崛起势在必得。这样,才是真正中国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有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3]。数据说明,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另外,笔者发现,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生活的质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服务业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不仅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方法也在不断增加。就人流手术而言,从前令患者十分痛苦的刮宫已经被取代,换之的是更加先进的无痛人流技术。互联网的引入,网上预约,方便了患者看病,是医院营销的新的途径之一。

(二)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笔者主要利用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进行分析。(1)新进入者的威胁由于政府的鼓励,民营医疗行业有属于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处在成长期,所以后起者非常多,对现在存在的民营医院是一个很大的威胁。(2)替代品的威胁一些小病买些药就可以,所以药店会对民营医院产生一定的威胁。但是,影响比较小。(3)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这里的供应商主要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提供者,如今,这个市场供大于求,所以,主动权在医院方面。(4)与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也就是患者,现在还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讨价还价的能力,没有医院强。(5)现有竞争者的威胁现有竞争这,一方面是与公立医院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民营医院内部的竞争。而细分起来,又包括同一个地区医院的竞争、同一个规模医院的竞争、同一个病重医院的竞争。

二、民营医院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分析方法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这种分析方法有利于民营医院认清优势、发现劣势、找到机会,看见威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十二五”规划颁布,对民营医院采取了很多有利的鼓励措施;居民重视健康,医疗消费增加;公立医院缺乏营销,对市场缺乏敏锐性,医患关系紧张,对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军医疗行业,肯定会有很多民营医院崛起;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医疗市场[4];公立医院近几年也不断开始关注营销,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医疗广告的种种限制,不利于民营医院的营销。

三、民营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曾在上海FH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和医院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小窥大,笔者认为,民营医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过度追求利益,广告宣传又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所以,民营医院的领导对于医院员工的工资十分苛刻,医院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笔者在医院两个月,总共80多人,走的大概就有10人。人走之后,就会有人补充进来,但是这样,不仅不利于医院的稳定,运营成本又将增加。

(二)缺少战略意识

民营医院经常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战略意识。这样的后果就是,医院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三)经营不规范

大多数民营医院的经营不是太规范,每次卫生监督人员前来检查,都会发现许多问题。这就不难理解民营医院申请农保、医保资格非常困难的原因。不仅如此,医院医护人员还会在治疗方案和治疗价格上与患者产生矛盾。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医院经营不规范。

四、民营医院的品牌之路

(一)构建自己的品牌文化

有文化,才会有品牌。很多民营医院在做网上宣传的时候,做了很多网站,Logo也不尽相同,这样非常不利于大众对品牌的认知。如果要树立品牌,必须要有一套固定的企业标识。另外,文化非常重要,企业文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方便大众认知。对员工的各种培训非常重要,比如微笑服务,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馨。

(二)运用各种管理战略

1.成本优先战略

如果在市场营销中,应该是低价格策略。现在,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如果民营医院在维持生存的情况下,给老百姓以实惠,肯定会在大家心目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

2.差异化战略

现在,民营医院很多,经营方式非常相同,营销手段也非常行啊同。所以,如果想从中突出出来,必须采取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方式,加快创新步伐。(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商学院)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3

困难与利好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原发改委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包国强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医改方案虽然为民营医院提供了一些利好,但离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在洗牌后的医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民营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非常关键,“错位竞争”或许是奔跑在坎坷道路上的民营医院的一条“捷径”。

“差异化”营销

正如营销大师科特勒所说的一样,“在一个竞争的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品差异化”,“拿上海徐汇区所属的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其一半为口腔诊所和门诊部,至今尚无亏损迹象,全部赢利。究其原因,口腔保健不属医保范畴,没有了医保做后盾,公立与民营医院起跑线的位子靠近了。事实上,‘错位竞争’的思维在上海已经渐渐有了起色。我想在全国内也同样适用,只是原则上要‘因地制宜’罢了。”

包国强分析:不远的将来,预计国内市场将会出现五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帮困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医院、高收入的白领医院、针对境外人士的豪华医院和顶级的奢侈型医院。民营医院的眼光,更多地将会瞄准后三种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民营医院中整形美容专科、特殊体检中心等特需项目中的前期投入,已经远远超过公立医院。

当前,综合类医院基本上都在走“大专科,小综合”的路子,而“大专科、小综合”就比较适合民营医院的发展特性了,民营医院可以通过品牌专科树立医院的市场形象,同时兼顾一些常见病和公立医院没有设立的专科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走综合类路子的民营医院可以利用自身灵活的机制,将市场反映良好的一个或几个专科保存发扬,重点充实力量,而将一些鲜有人问津的专科进行淘汰。其它保留下来的专科可重点吸引附近社区的群众前来就医,扩大医院的影响范围。”包国强说。

发展中的民营医院,如果不针对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差异化”特色,在茫茫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很艰难,民营医院营销,只有在竞争差异化中才能取胜。

服务“护航”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又联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陈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民营医院的营销模式可以为医院自身的发展保驾的话,那么服务推广方式则可以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起到护航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有好多医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今天,为了降低就医门槛,河南一家民营医院决定实行“手术按揭付费”,早在2006年就已经对120多种常见外科手术,推行分期付款。

针对这家民营医院的做法,我们姑且不来关心“医疗按揭”前景几何,是诚心减轻患者负担,还是纯粹的炒作行为这一系列问题,仅仅就其提出的这一服务方式来看,就是典型的“差异化服务推广”。

“服务差异化是现代社会民营医院发展的趋势,这正如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然后呼唤‘售后服务’的产生一样,民营医院发展到今天一样呼吁‘差异化的服务’产生。”陈维说。

民营医疗行业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并支持其发展。同时,民营医疗机构自身也应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希望这篇民营医疗行业分析对你有所启示。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4

中国民营医疗自80年代初期以承包三甲科室,独立诊所等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直到后期开放医疗市场之后才陆续得到大规模发展,也由个体制转变逐渐转变为股份制,开展的科目也逐渐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而由于国家医疗健康体制不断变革与医疗市场畸形化竞争以及高昂的经营和广告费用,导致民营医疗逐渐衰败,那么,笔者就来做一下个人分析以及对未来民营医疗发展的猜想。

1、前景迷茫缺乏方向

面对不断改革的医疗体制以及监督体制,即使2015年4月26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工作总结和2015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将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列为2015医改七大工作重点之一,但民营医疗如果不享有与公立三甲医院平等的权力与政策,(如:民营医疗可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医生职称晋升,开设开办各科科研事业,以及人才培养,使民营医疗不局限在,眼科、妇科、男科、医美等科室),那么也是十分困难的。以传统手法运作的民营医院,前景迷茫缺乏方向。

2、“监管难”企业渴望被监管

许多人都觉得民营企业不被任何机构监管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在民营医疗企业,绝大部分医院是渴望被监督管理的,在混乱的市场竞争下,正规规范的民营医疗企业是弱势群体,只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才能保障正规民营医疗合法权益。规范化、公益化,再造民营医疗的公信力,变“莆田系”三个字由贬为褒。

3、社会歧视媒体偏见

医疗服务是一项高风险的服务,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权益本是平等,但民营医疗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单位,只能独自应对医疗风险,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相比本身便处于弱势,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出现医疗事故的时候,媒体和患者对两者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导致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偏见越来越大。

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媒体环境,是当前需要的,不止是针对任何一个行业。

4、举步困难如履薄冰

面对卫生、卫监、医保、工商、通管以及媒体等部门的监督,民营医院如同受惊的小鸟,在经营过程中诚惶诚恐的度过,所以导致一直处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状态,谨慎、严谨也是每个医疗工作者的代名词,因为稍有不慎都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5、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借用网络一句话“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良性竞争早已不在,在混乱不堪的市场竞争下,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营销套路漫天飞舞,夸张、夸大、价格低廉,最为常见,其实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两败俱伤,相继败亡,所谓“人无信则失德,商无德便失财”,追逐短平快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光短浅只重蝇头小利一时之快注定将被淘汰,只有回归医疗本质树立品牌,梳理经营思路,优化就医流程以及着重提升诊疗效果这样才能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长远发展。

借助一个大师训导:“事实上,在医疗市场新时代,民营医疗究竟要抓住些什么,应该做对什么,却又做错了什么?或许民营医疗自身就是最好的批评者。”

劣者猜想未来医疗的发展是科技与网络并进,国际与国内互作的趋势。

所谓科技改变世界,网络拉近距离,跨国医疗合作以及引入国外医疗或许不是梦想,民营医疗如果想在未来大放异彩,那么就应该进行自查、反思,其次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医疗技术)提炼核心技术、扩宽合作范围、寻求多渠道推广以及跨行业战略联盟,P2P与O2O双结合在未来的市场中为自己添加竞争的筹码。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5

医疗服务是公认的门槛高、专业壁垒高、监管严、投资周期长的行业,无论内部还是外部产业基金的入局都会遭遇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民营医疗缺乏规范引导、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仍是行业痛点,在疫情冲击下,行业出清加速。去年,许多公司脱手民营医院这个拖累业绩表现的资产,显示疫情压力下对不少经营不佳的企业失去信心。

去年8月中旬,新华医疗宣布,拟将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弘华投资有限公司和淄博弘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上海辰韦仲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12.85%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陈伟。在此之前,新华医疗表示将转让全资子公司持有的唐山弘新医院有限公司(唐山弘新医院)43.33%的股权。疫情期间,唐山弘新医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唐山弘新医院分别亏损307.39万元、182.93万元、205.64万元。

中国的民营医院从1995年至2000年,曾经是一个朝阳产业。2001年前后是民营医院发展高峰期,直至2013年9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795所,到2020年末,全国民营医院发展到23524所。2020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5.3亿人,入院人数3517万人,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29.4万张。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末全国共有民营医院2.5万个。

如果你想了解民营医疗行业的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研究与发展战略预测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民营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上市民营医院盈利能力强劲。从盈利情况看,部分上市民营医院凭借较好的管理经验和融资渠道,能形成较高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无论从地方政府还是从产业投资来看,民营医院产业发展表现出巨大的行业吸引力。

2022年上半年交易较2021年下半年总额有所下降,但医院及诊所交易仍保持一定活跃度,以控股型收购为主,平均单笔披露交易金额上升至超3亿元。与此同时,专科医院及连锁诊所的“规模化”“连锁化”并购仍在持续,超7成医院及诊所类交易为专科医疗机构交易,肿瘤、眼科、口腔、康复、辅助生殖、妇幼、中医等领域仍然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由于业绩持续下滑甚至亏损,疫情前被溢价收购的部分民营医院资产不得不计提商誉减值。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14家A股民营医院上市公司发生过商誉减值的有9家,未发生减值的有5家,2/3的上市公司发生商誉减值情况,没有商誉减值的5家公司中,有2家为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其余3家公司未发生并购行为。

分析认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有利于相关并购的资产风险的释放,随着企业经营业绩改善,有利于后续公司业绩表现。如果受短期因素影响导致商誉减值,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向好,这种商誉减值风险一次性释放并非坏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支持以及疫情影响消退,民营医院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行业重新洗牌之际,民营医院赛道将迎来新的机遇。

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后,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获得大幅度增长。伴随着社会办医如沐春风的发展,有关民营医院的争议亦是此起彼伏,医疗事故、“骗保”、过度诊疗等种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民营医院强营销、重服务、轻管理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步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国家医疗发展环境。在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可帮助民营医院升级设备、引进人才及改善医疗环境,从而促进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

民营医院大部分是由社会出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导所办立的卫生机构;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享受政府补助。

营利医院与非营利医院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营利医院可分红、主定价和增加特需服务等方面。由于不同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和内容出现逐步分化,高端医疗和专科医院将是未来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

民营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由于业绩持续下滑甚至亏损,疫情前被溢价收购的部分民营医院资产不得不计提商誉减值。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14家A股民营医院上市公司发生过商誉减值的有9家,未发生减值的有5家,2/3的上市公司发生商誉减值情况,没有商誉减值的5家公司中,有2家为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其余3家公司未发生并购行为。

分析认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有利于相关并购的资产风险的释放,随着企业经营业绩改善,有利于后续公司业绩表现。如果受短期因素影响导致商誉减值,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向好,这种商誉减值风险一次性释放并非坏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支持以及疫情影响消退,民营医院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行业重新洗牌之际,民营医院赛道将迎来新的机遇。

未来,营利性医院可通过多途径增加收入规模和营利水平:第一,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第二,公立医院在提供特需服务上规定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对民营医院没有限制,因此可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提供差异化医疗;第三,根据社会需求拓展神经内科、妇产科和肿瘤等高端需求比重高的科室占比。

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民营医院的患者服务量大约在2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80%的患者服务量被公立医院占有,因而规模不大也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特点。

在长期指导性文件―健康中国2030中规划未来应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优化多元办医格局。目前行业政策和竞争格局一方面鼓励高质量的社会机构积极投入办医的行列,另一方面将继续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有利于提升社会力量办医的品种,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民营医院的负面看法。

报告对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将帮助民营医疗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民营医疗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民营医疗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民营医疗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民营医疗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6

2011年,注定是民营连锁医院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如果说2000年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民营连锁医院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允许他们带着“锁链”跳舞。那么,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通知》(58号文),则可以视作砸开政策枷锁之举,民营连锁医院的成长空间变得不可限量。

58号文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营种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伴随着政策的给力,资本市场的表现也相当活跃。申万数据显示,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1月10日,医药板块各子行业跌幅均在10%左右,而医疗服务股却一枝独秀上涨1.92%。民营医院的发展迎来春天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当我们审慎回首10年的民营医院发展历程,既有成功的欢腾,更有挫折的无奈。籍此关注58号文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则别有一番滋味。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政策给力的背后,其实是近年来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的低迷。自从2000卫生部颁布《关于城镇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时提出非营利医院和营利医院的分类管理办法以来,当时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医疗服务机构的投资热潮。而由于相关配套政策迟迟没有出台,这股投资热潮又迅速地冷却了下去。

从当今金融市场来看,同内A股市场上有2000多只股票,但是只有4只做医疗的公司一一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陵药业和马应龙。即便就整个医疗服务市场而言,截至2009年,私营医疗机构数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6.06%,但床位数仅占床位总数的5.19%,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显然还比较小。准入、税收等环节存在诸多障碍,使得社会资本难以真正有效地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照理说,医疗保健行业拥有强烈的抗衰退、抗周期性。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民营医疗市场整体的业绩都不如往年,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虽然新医改当年出台,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的发展,但政策利好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未能当年明确显现。以广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整形行业外,2010年广东各医疗机构整体业绩普遍下滑10%~2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端民营医院负责人曾透露,到他们医院求诊的患者下降了3成。

正是在业界喊出2009年民营医院遭遇“滑铁卢”的同时,资本市场却展示出难得的热情。2009年12月11日,凯雷和中金联合投资9500万美元的泰和诚(NYSE:CCM)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此前,号称同内“民营医疗机构第一股”的爱尔眼科(深圳创业板:300015),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于10月31日成功上市,其背后有来自达晨创投的投资。

与此同时,以8500亿新医改方案为契机,VCS和PE在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也逐渐加大,其中民营连锁医院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上述公司的成功上市,更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热再添一把冬天里的火。

资本热情的背后是对中同医疗服务环境和发展趋势的精确把握。中同人持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了中同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疗保健是人的基本需求,往往随着国民收入增长优先得到满足。同时,医疗保健支出与人们的就医观念和保健意识密切相关。随着中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与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中国的医疗服务供给则严重不足。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中同人平均占有的医疗资源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分布非常不均匀。以2005年为例,全同每,千人拥有医生数量为152人,最多为北京市(4.28人),最少为安徽省(1.01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在政府眼里是历史上医疗改革的不成功,也是新医改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在投资人眼中,则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清科数据显示,2009年中同医疗机构的床位总量达到442万张,比上年增长9.34%;病床使用率达到77.7%,比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上年上涨11.1%,达到35亿次。公众医疗需求的增速超过了医疗资源的增速,医疗机构处于较高负荷运转。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则指出,大量敏锐的民间资本已瞄准医疗服务市场,目前有近600亿美元的资本在关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多家风投已开始进入民营医疗机构,全同范围的民营医院投资浪潮正在掀起,仅2010年前11个月公开披露的就有5家民营医疗机构获得VC/PE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不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前几年。

连锁:民营医院的理想与现实

58号文明确指出,“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各地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卫生部门在审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开设的诊疗科目时,对其执业范围内需配备的大型医用设备一并审批,凡符合配置标准和使用资质的不得限制配备。”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向大型、高端医院发展,促进大型非公立医疗集团,特别是连锁医院的发展。

这种趋势,在专业化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中也有体现。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分别专注于眼科和口腔科,马应龙在医疗服务业内的扩张也仅局限于肛肠领域。

连锁医院市场其实大有可为。

HCA(美同医院管理公司)目前在美国20个州以及伦敦、英格兰等地拥有和管理着163家医院和105个外科手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连锁医疗机构。2008年营业收入284亿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总收入达75.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7.6%。相比之下,爱尔眼科在中同12个省、直辖市拥有19家连锁眼科医院,2008年收入4.4亿元人民币。泰和诚的放射性诊疗和影像诊断中心网络拥有80多家机构,遍布20个省的35个城市,去年营业额仅为3600万美元。

政策松绑,为民营医院腾出了一个历史性空间。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从现在开始的10年是民营医院最为黄金的10年。以爱尔眼科为例,资本市场之所以看好它,除了它的商业模式,更重要是其很好的市场空间。爱尔眼科相当精准地掐住了公立医院仍在角落的眼科。按照爱尔眼科招股书推算,目前眼科市场

规模约200亿,但复合增速高达37%,老龄化和城市亚健康将推动行业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眼科治疗,正因其治疗难度系数较小,反而成为一种类似大众消费型的领域,从而天然适合于民营企业和可复制性的连锁模式。作为连锁模式的专科医院,爱尔眼科的抗风险能力在于,先发优势迅速圈定的壁垒和独创的“三级连锁”运营模式。爱尔融资可以支撑公司2―3年之内完成省会城市的布点,抢得先机,“三级连锁”模式实现了“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精确地消化了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需求。医疗质量、医生资源、内部管理、资金4个方面,爱尔目前应该说都不缺。

从财务角度看,爱尔眼科2006―2009年收入复合增长高达46.9%,净利润复合增长高达85.1%。在高速扩张期,其国费用率却从2006年的39.5%降至2009年的35.2%,反映了与速度匹配的内控和市场增量,稳定增长可以预期。

虽然有强烈而刚性的需求做后盾,但受制于政策影响,民营医院、医疗机构的发展其实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快车道。过去中国的医疗服务机构以公立为主,民营医疗机构群体是在公立医疗机构处于垄断地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起步晚、积累少。医疗服务事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同家一直采取较为严格的政策和立法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民营医院准入难、开业后进入医保报销体系更难。因此,私募和创投过去在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专科服务领域中以自费支付为主的类别,比如VC投资的连锁牙医“佳美口腔”、“慈铭体检”等,这些都是不太依赖医保的领域。

新医改的成功推进,乃N58号文的推出,将会打开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枷锁。新政策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比如,爱尔眼科的各家连锁医院均顺利加入了当地的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另外一个方面是,如果国家对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措施逐步到位,使居民没有基本医疗支付的后顾之忧,在基本医疗的需求得到保障之后,大量潜在的高端或特殊医疗需求才能被释放出来,对治疗手段和服务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各种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除了上述牙科、眼科等专业领域,妇产科专科医院、冶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的专科医院目前在中同也逐步出现。在美同上市的美中互利旗下和睦家医院(NASDAQ:CHDX)就是高端全科医院,它的高端妇产科医疗服务就很有代表性。

审视58号文,仍有让人担心之处:文件由国务院直接下发,其中并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意见,到了地方如何执行必然会引发多方力量的反复博弈。就现实而言,市场格局要产生重大变化,还有赖于后续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情况,以及能否形成盈利循环的机制。

但是,由于虚假广告、过度医疗等经营乱象泛滥,导致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声誉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某种程度上民营医院仍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即便政策与市场前景的双重利好引发资本蜂拥而至,但民营医院运营仍有其独特的风险存在,包括政策风险、医疗管控风险、市场扩张风险等。

人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硬伤,人才梯队的哑铃状结构是多数民营医院不言而喻的特征,高薪聘请医疗精英,在挖公立医院墙根的同时也被同行挖了墙根,这或许就是很多民营医院在用人上留给同行的集体印象。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资本的助跑下,连锁企业复制的速度远远大于合格人才的增长速度,因此,连锁医院人才短缺的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

最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机制。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同时又是高风险、高难度行业,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市场责任和运营风险,因此更青睐业务模式简单、操作流程更容易标准化的医疗项目。

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一流专家及管理团队,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能力和灵活高效运作机制的民营医院,才能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成为胜者。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7

一、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民营化的困局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以此为标志,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入了新医改阶段。新医改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旨在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在此背景下,浙江杭州、江西、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的现象①,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在2003年以7500万元的价格把原来由政府和集体开办的全部29所乡镇卫生院卖给了个人经营,2009年政府出资3亿回购当地原有的29家民营卫生院除1家以外的28家;江西抚州市第二医院2003年以招商引资的名义作价4500万元,被浙江省杭州市回音必集团收购实现民营,2009年抚州市政府出资2800万元回购抚州第二医院。2009年1月份,上海首家“国有民营”模式的浦南医院正式结束5年的委托管理,重新纳入浦东新区公立二级医院管理序列。

在这场公立医院由国有―民营―国有的变革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个处于尴尬局面的角色:政府与民营医院。

就民营医院而言,面临着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的博弈。民营医院作为一类企业遵循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行动逻辑,通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获得经济回报本属天经地义。更何况当年这些公立基层卫生院转为民营股份制医院后,其经营途径是通过对公立医院实行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而获得。但另一方面,民营医院作为一个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是衡量民营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在目前现有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几乎所有的卫生服务机构都有强烈的创收动机,以“以药养医”为生存模式,提供过度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也不例外,这不仅影响了其声誉,更将面临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就政府而言,这场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的现象是发生在新医改前后,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应该在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话题产生了质疑。其一,回购民营医院是否与新医改确定的方向相违背?2009年新医改方案以及2010年《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明确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在这一医改思路下,一些地方政府高价回购生存困难的民营医院,是否有悖于新医改方案确定的改革方向?其二,回购是否会造成因竞争缺失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补供方”模式下,公立医疗机构在政府补助之下,凭借政府补助的优势占领市场,私立医疗机构难以与其抗衡,显然这个市场是不公平的,造成原本就短缺的医疗资源更加紧缺。其三,是否存在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政府回购经营管理不善、生存困难的民营基层医院,不仅要出资承担起其相关软硬件建设成本,还要提供财政差额或者全额拨款,增加运营成本。

原本是一场以给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医疗服务为目的的改革,为何却引起了各种争议?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反思空间。公立医院转民营后所面临的经营不善、公众信任度降低、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凸显了医疗服务产品的公益性与民营资本营利属性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职能缺陷。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政府当初推行公立医院民营化是否表明政府在回避其履行公共责任的义务?政府回购经营管理不善、生存困难的民营医院是否又否定了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的探索?在公立医院民营化的进程中,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二、民营化:公立医院改革困局下的“霍布森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引进市场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的经营绩效,推动医疗服务递送体系走向市场化,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相互合作提供医疗服务发展模式的制度变革,成为近十余年来西方国家医疗改革的主要策略。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民营化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就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改革,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单一所有制和缺乏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机制制约其良性运行和发展,由政府单一供给医疗服务的体系难以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既然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的选择机制是失灵的,那么出路何在?对此,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解决方法是私营化(privatization),即通过减缩政府官僚部门的规模,使公共服务回归市场,并由市场的供求规律来决定服务的供给,使公共服务效率得以提高。[1]基于此,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被认为是摆脱医疗体制弊端的良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为标志,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域开始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运作模式规范医疗卫生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开始向市场化的管理和目标转型,越来越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到医疗服务领域。而公立医院在各种条件(政府财政补偿降低、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医院要素市场形成、居民收入水平增高和就医观念更新,同行业之间竞争增强、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等)的推动下事实上走向市场。[2]

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2000年初江苏宿迁市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支持民资、外资办医,改变政府单一投入体制。在江苏宿迁等地实行把医院推向市场改革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对公立医院实行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的风潮。2003年,浙江余杭区29所原本由政府开办的乡镇卫生院,被29名个人及其股东以7500万元竞拍买断所有权。2003年江西抚州第二医院由负债严重的原抚州市红十字医院和原抚州市附属医院转制合并重组而成,以招商引资的名义作价4500万元,被浙江省杭州市回音必集团收购实现民营。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满足公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达到公民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要建成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相对于急剧增长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不断增加的服务成本,政府的福利资源和财政投入毕竟有限,而民营医院以其灵活的治理结构、多样的服务项目满足了民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为医疗体制改革注入了生机,对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控制医疗成本上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扩大患者医疗服务选择空间、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有效竞争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公立医院民营化在客观上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激活医疗服务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其重大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当地医疗市场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政府财力有限,而民众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医患冲突不断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大幅度提高医疗成本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既经济又有实效的医疗服务发展的路向,开创出一个竞争性的制度空间,增加民众“以足投票”的权利,形成政府、民众、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共赢的局面。

三、回归国有:解决医疗服务“市场失灵”的策略行为

中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三十多年,在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市场力量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供给呈现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供给的局面。医疗服务产品因其具有公益性而关系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医疗服务领域之所以引进民间资本,旨在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社会福利水平。然而,中国卫生系统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要考虑与市场相关的控制约束、机构自和生产效率,又要控制供方增加不必要的治疗和费用上涨的倾向。[3]当市场机制介入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我们也无法回避由于对质量、效率、效益的追求以及多样化选择所带来的公平问题。正如萨瓦斯(E.S.Savas)所认为的,“自由、正义、效率……代表着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目标,三者之间的权衡因此十分重要……社会可以使用政府这一工具,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并保持平衡。但如果过头,它会威胁所有三个目标”。[4](译者前言4)为弥补民营化逻辑的不足,公立医院民营化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政府“回购”经营管理不善、生存困难的民营医院是否否定了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的探索?答案是否定的。政府回购不应看作公共服务国有―私有―国有的简单回归,也不应看作是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彻底否定,而可以视为在“回归医疗服务公益性”的新医改背景下为整合医疗服务资源而采取的策略。这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源于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的市场失灵。在我国医疗服务领域,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面对政府与市场双重薄弱的约束机制。我国虽然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这个‘市场’本身却是一个高度扭曲的市场,市场约束薄弱主要是因为存在三个方面的制度性缺陷: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权力;监管体制仍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完全且常常被扭曲”。[5]20在医疗服务领域,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以及药品零售业务方面占据垄断地位,市场既无法约束来自垄断性的公共部门的这种行为,政府部门又缺乏相应的规制来监管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同时具有了市场和计划的两种弊端,即保持计划时期的行政垄断行为,同时又利用这种行政垄断性占据了医疗市场,造成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严重失衡,加剧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在此环境下,不难发现,杭州余杭区公办医院转民营措施却暴露出了改制后对民营医院投入不足、公众信任度不高、生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其次源于政府在公立医院民营化中的适当角色。自从Arrow发表了《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一文[6],指出卫生服务的特殊性以来,对卫生服务应该如何发展,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卫生服务市场应该如何来加以管制,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萨瓦斯认为,“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它根植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或社会信念,即政府自身和自由健康社会中政府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4]3美国卫生经济学家恩索文(A.C.Enthoven)有管理的竞争(managedcompetition)[7]24-48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领域,被解释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对世界各国的卫生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政府从生产者向供给者和监管者的职能与角色进行重大转变,政府需要建立既有政府干预的公平性和成本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及时调整由市场失灵所带来的影响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公平性的市场行为。对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度管制正是为了达到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经济目标,这恰好构成了对市场失灵的补充。

在这样的逻辑下,政府回购民营医院体现了政府责任的回归。医疗服务产品具有正外部性效应(或社会公益性)和公平性,对于医疗服务产品,是按照公共部门规则还是按照市场竞争规则来运行,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而这一边界是由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行为所决定的,这不仅取决于政府提供的服务是产生积极效应还是消极效应,还取决于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及各种公共资源和服务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8]因此,对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需要反思的不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而是市场化的内容及具体形式。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是否有责任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而在于政府是否恰当地履行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能?“没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提供机制带来的微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即使政府财政投入扩大数倍也不一定导致所期望的结果,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9]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可以视为在“新医改”背景下为解决医疗服务资源整合而采取的策略,意味着政府回归了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公众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的本位,也是完善民生服务平台,合理配置公共医疗资源的举措。

四、公立医院民营化:呼唤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诚然,回购已经“市场化”的医疗机构,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整合资源方面的巨大的动员能力,但也不容忽视,政府回购民营医院是否就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唯一药方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医疗服务产品因其具有公益性而关系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更多地依赖私人市场能够改善政府的绩效,而在医疗服务领域之所以引进民间资本,旨在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但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表明:医疗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在市场或政府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达到一种最佳平衡状态以及如何管理这一平衡过程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正如经济学家科斯指出的,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需要每一个人都“考虑整体效应”,要考虑伙伴关系对政府效率和问责性所产生的效应。[10]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权力分享是否会威胁到宪法、法律和公民意愿规定政府必须追求的公共利益。[11]

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必将进一步引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资准入门槛、进入退出政策以及公私合作竞争机制的关注。因此,公立医院民营化意味政府管理的重大变革,对变革过程的驾驭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强化政府监管以避免委托的复杂性而导致的监管失灵。科尔奈在阐释福利部门改革时写道,国家在福利部门的主要功能必须是提供法律框架、监管非国有机构,并提供最后的救助与保险;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一位公民享有获得基本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权利。[12]26这无疑是当前人们对我国医疗体制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一种深刻总结,也基本反映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领域。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实际上凸显了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合理界限,“民营化只有在市场良好、信息充分、决策张弛有度和外部性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效用,而在外部性和垄断存在、竞争受到约束、效率不是主要公共目标的情况下效果最差”[13],因此,政府必须运用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规则与标准,通过对市场准入、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政策执行和市场监管,约束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并维护一个基于公平规则和透明程序的现代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真正建立起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充分的医疗服务的多元化供给。这对于维护公众利益以及确保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与公平,显然是一个可行的并能产生积极效果的改革路径。

其次,培育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市场。科尔奈明确将竞争性原则列为公共卫生部门的理想特征和改革的价值取向,并指出,“不应该存在国家所有和控制的垄断,允许在不同所有制形式和协调机制之间存在竞争”。[12]21在一个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管的环境中,私人所有的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都可以提供相关服务。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完全契约的条件下,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可以取得同样的绩效水平。[14]事实上,发展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实质上是选择一种激励机制安排,而“一个决定性的挑战是对引进私营部门的过程进行管理,在保证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允许私营部门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有一个合理的回报”。[5]342因此,需要通过市场准入政策、财政补贴、购买医疗服务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在法律、政策和制度层面明确承认以市场化运作的民间资本追求投资回报的权利,促使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通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竞争争取患者信任以及公共财政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维护公众利益。

五、小结

医疗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改变各利益集团的游戏规则即制度性约束。西迪亚克―里兹卡拉(MonaC.Shediac-Rizkallah)和伯恩(LeeR.Bone)的规范研究证明,在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项目中良好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尤其是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配置、制衡监督关系和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介入程度问题。[15]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揭示出:医疗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制度层面之外的变革对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公立医院民营化中政府的责任在于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是政府在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篇8

一、民营医疗行业概述

目前民营医疗是我国医疗机构体系的补充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较低、服务方式较灵活等优势,使得民营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营医院(Privatehospitals),是指非政府公办的,具有私人性质的医院。民营医院大部分是由社会出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导所办立的卫生机构;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享受政府补助。

营利医院与非营利医院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营利医院可分红、主定价和增加特需服务等方面。由于不同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和内容出现逐步分化,高端医疗和专科医院将是未来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未来,营利性医院可通过多途径增加收入规模和营利水平:第一,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第二,公立医院在提供特需服务上规定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对民营医院没有限制,因此可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提供差异化医疗;第三,根据社会需求拓展神经内科、妇产科和肿瘤等高端需求比重高的科室占比。

民营医院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和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不仅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而且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提供康复和养老等稀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

二、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在新一轮医改推动和促进下,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在数量上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将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列为医改七大工作重点之一。民间医疗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凸显。民营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民众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但民营医疗产业真正要实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产业自身发力。

民营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方式主要包括公立医院托管和直接投资、投资专科医院和高端医疗等等,目前来看前面三种占主导地位。公立医院收入中有50%来自药品和器械的供应链服务,其中对于药品而言,如果公立医院直接从分销商处获得药品,对于需要招标的药物公立医院只能以招标价获得,因此议价空间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由药企或者民营医疗集团做代理的话,这些企业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分销商手中获得药品。

这些企业给医院的价格虽然也是招标价,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会将获得的一部分利润分给医院,因此医院不仅节约人力成本还获得一部分额外收益。另外,民营资本也可以通过投资帮助公立医院增设高端科室、聘请专家并改善医院配套服务,从而从周边其他高端医院获得新的患者。对于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在口腔、整形外科、妇产科等技术壁垒不高,但是利润率却不低的领域拥有许多投资机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研究与发展战略预测报告》显示:

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共有医院3.0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8万个。社会办医正迎来央地多重政策力挺。2018年上半年已经有近20省市发布促社会办医新政,涵盖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提供财税和投融资支持等多项关键内容。社会办医步伐再提速,将为公立医院破除垄断以及医改的深入推进提供又一“强心剂”。中国的民营医院从1995年至2000年,曾经是一个朝阳产业。

2001年前后是民营医院发展高峰期,直至2013年9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795所,到2020年末,全国民营医院发展到23524所。2020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5.3亿人,入院人数3517万人,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29.4万张。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末全国共有民营医院2.5万个。

三、民营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投资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措施,明确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开办专科医院等各种特色医疗机构,鼓励民营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投入高端、特需服务市场,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国家层面也是重磅政策连发。2018年6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核心内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这意味着社会办医门槛将大大放开。社会办医是中国医改的一大关键点,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下,有望引发社会办医新高潮,民营医疗发展前景看好。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随着社区医院在分级诊疗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与工作,并会有医保报销方面的支持。社区医院“增加药品种类”等患者关心的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解决。社区医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惠及社区居民的生活。

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广阔。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目前民营医院强营销、重服务、轻管理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步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国家医疗发展环境。在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可帮助民营医院升级设备、引进人才及改善医疗环境,从而促进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关注国内国际时事字(精选6篇)
  • 下一篇:二十年后回母校作文(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