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精选8篇)

时间: 2023-11-23 栏目:申请报告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1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and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2000)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2003)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治疗、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1979年)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政治领域上确定的政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政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否则就会对政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政府做出一个“政治”政策的决定,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2003)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89)区分了这两个因素,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covello,1998),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组织)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的诱因,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琼斯(jones)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让行为人自己选择,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defra,2002):(1)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3)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能养活的生计;(4)在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5)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使用,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6)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7)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8)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保持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2001)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独立单元中,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政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遵守道德指南,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建立健全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和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同时结合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分析、研判和应对机制。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2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产品质量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企业、监管机构及社会等各类主体造成的影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动态获取和分析风险信息,发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预见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防止风险发生或发展蔓延,成为特大质量安全事件。工业产品风险监测从2009年逐渐兴起,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负责推进相关工作,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区监管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机制。我省风险监测工作在局领导大力推动下,风险监测工作已经从探索研究的起步阶段向建设体系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阶段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风险监测主动性差等问题,现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风险监测工作谈几点想法。

1提高对风险监测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不同的是,风险监测不是标准符合性判定,而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风险调查及预警研究工作。从目前我省开展主动风险监测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按照监督抽查的思维来开展风险监测,对风险监测工作的目标定位认识不清,偏重监测结果符合性判定而忽视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缺少模拟风险实际曝露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实验方法设计,导致监测结果不能成为有效的质量风险预警数据依据。更有甚者一些市县质量监管人员用依据文献、国外标准、参考标准做试验判定原则的风险监测数据去处罚企业,使一些对风险监测工作根本没概念的企业对风险监测产生抵触,不许抽样人员抽风险监测样品,使风险监测工作没有有效地开展,从而达不到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的目的。因此,加强对风险监测工作的宣传,提高认识、统一理解,建立风险监测工作模型,真正有效地实现对产品质量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

2明确职责,各司其职

总局质检监函〔2013〕78号《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中对各级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是收集本区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区域性风险监测,组织调查、核实、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化解风险;承检技术机构职责是收集风险信息和相关资料,提出风险监测建议,承担样品采集和检验工作,分析监测数据,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监测结果分析报告。

我们做为技术机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广泛收集风险信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设计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模型,形成技术含量高的风险分析报告,为确保省局有效开展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着力推进技术支撑,努力提升监测水平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包括风险信息采集、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多个环节,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能存在于从原材料到消费使用全过程,从加工、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都需要风险监测。技术难点在于通过研究产品质量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从产品类别、生产区域等多个角度,采用风险矩阵图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上以概率论方法、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方法、直接积分法评价各检测项目的风险危害程度及影响程度,提出消除或减小风险的建议,形成高质量的风险监测报告。

如何依托技术力量,提升监测水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

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这方面包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制度研究等。风险监测工作究竟应该怎么样开展,如果理论上不清的话,可能会走弯路。所以,不仅仅是总局、省局等主管单位要进行理论研究、我们基层的技术机构也应该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使风险监测工作一开始就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方法研究。一方面需要广泛借鉴国外、省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总结地方实践的经验,把它提炼出来,归纳出来,最后,还要把这些方法上升到制度的高度,用制度去保障今后工作的持续开展。通过理论、方法和制度的基础研究不断推进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监测体系的健全。

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的能力。近年来总局风险监测中心联合多家协作网成员单位,共同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关键技术研究》、《我国产品质量风险安全与网络预警研究》以及质检行业公益等多个重大项目,不断夯实了技术基础。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技术机构也应该积极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信息分析、产品安全性验证和风险分级预警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探讨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研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再次要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培训和交流,在各个层级的风险监测中心培养、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敏锐感并且具有交叉学科分析能力的专家队伍。只有人才伍强大了,才能真正做到对重大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才可能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最后要加强专业科学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中要包括专家的评估数据、前瞻性研究数据等。通过对国外召回通报数据,质量申诉数据,国家标准比对数据,各地重点产品风险监测数据,各地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案例等数据的有效搜集和整理为风险分析、研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3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铁路信号系统是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而诞生和发展的,它的第一使命是保证行车安全,没有铁路信号,就没有铁路运输的安全。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完全靠人工望、人工驾驶列车已经不能保证行车安全了,当列车提速到200km/h时,紧急制动距离将达到2km(常用制动距离超过3km),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当列车速度大于时速160km时,必须装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以实现对列车间隔和速度的自动控制,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要实现列车自动控制,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例如:车-地之间大容量、实时和可靠信息传输,列车定位,列车精确、安全控制等,需要车载设备、轨旁设备、车站控制、调度指挥、通信传输等系统良好的配合才能实现,以现代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信号系统可以称为现代铁路信号系统。

风险,是指能够引发灾难性后果的事件。铁路信号系统在研发与工程阶段会面临很多风险,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对这些风险应采取控制措施。根据ALARP原则,对于风险的控制措施取决于风险的等级,即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不同的控制或缓解措施。

但是在实际的研发与工程中,如何确定风险的等级是技术人员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铁路信号设备的特点,其产量有限,很难获得大量的现场风险数据;其次,目前阶段,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大量应用,缺少经验性数据。因此,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得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几乎难以实现。

1铁路信号系统构成

铁路信号系统是轨道交通中,保证行车安全、提高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以及编解能力的是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以及远程控制技术的总称。它由车站信号系统、区间信号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部分构成。

1.1区间信号系统

在区间信号系统中,防止列车冲突的传统做法是把铁路线路划分成许多线段,在车站之间的线段成为区间,在车站内的线段称作进路。对于区间来说,以检查前方区间内确实无车存在,即在空闲状态时,防护该区间的信号才能开放。信号开放后,区间就处于“闭塞”状态,区间另一端的防护信号(如果有此信号的话)就不能开放了。列车一旦根据信号显示进入区间后,该信号立即关闭。这样就保证在一个区间内仅有一个列车运行,防止了列车冲突事故的发生。这类保证列车在区间运行安全的信号系统称作区间闭塞系统。实际上,可将区间再划分为几个分区,允许几个列车在区间运行,这就提高了区间通过能力,或者说缩短了列车的追踪间隔,提高了运输效率。

1.2车站信号系统

对于车站信号系统来说,需要在车站进路的入口设置信号予以防护。在信号开放时不仅要检查进路空闲,而且,要检查进路中道岔是否正确,还要检查是否和其他进路发生冲突等,只有在进路空闲、道岔位置正确并锁闭(不能再操纵)和可能发生冲突的进路(称作敌对进路)没有办理并已锁闭(不能再办理)的条件下,信号才能开放。列车驶入进路后,防护信号应立即关闭。列车离开了进路中的道岔区域后,道岔和敌对进路才允许解锁。由此看来,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信号、道岔与进路之间必须以技术手段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和操作顺序,常称这种制约关系和操作顺序为联锁。

1.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用于控制列车运行速度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能力的控制系统,它包括机车信号、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停车系统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2铁路信号系统风险严重度评判方法及评估技术的问题

2.1评判方法

现有风险严重度评判方法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两种。风险严重度的定量评估,需对事故损失中人的生命价值和人员受伤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的经济估价。这需综合考虑政治、经济、道德等因素,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外普遍采用以社会功效为衡量标准的方法。

由于我国铁路行业安全评估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这种定量的风险严重度评估还有待深入研究。在工程领域中,针对安全相关系统的风险严重度评判,最常用的方法是定性的评判方法,如专家打分法。通过邀请多位有丰富经验的工程专家和安全专家,按照一定原则独立进行打分,结合选择严重度等级最高的原则,确定系统风险的严重度等级。该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对铁路信号系统事故后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严重度是多等级的。因此,其风险严重度的评判是一种多目标决策问题,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可量化的标准。

2.2评估技术问题

2.2.1危害识别困难

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的专业风险检查表及研究报告,所以国内铁路信号系统风险就要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进行危害识别,既增加难度又增加成本。

2.2.2风险分析困难

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在运用评估方法上,什么情况比较适合定性的方法评估,什么情况适合用定量的方法评估。

2.2.3风险评价困难

如何对风险损失进行衡量,应该采取怎样的风险接受标准,这都是铁路信号系统中风险评价困难的表现。

3解决铁路信号系统风险严重度评判问题的措施

3.1综合评判模型

首先,根据专家打分法对被评判对象的若干因素给出评语,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再根据层次分析法给出被评判对象各评判因素的权重,然后,应用加权平均型综合函数进行综合,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评判结论。

3.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决策.层次分析法把人的决策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模型化,并用数学手段为其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是一种对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3.3综合评判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的综合评判模型,将两者结合,对铁路信号系统风险严重度进行综合评判。

3.3.1综合评判流程

首先,定义铁路信号系统风险严重度评判因素集和评判集,然后考虑是否要进行下一步严重度评估,如果不进行就结束,如果还要进行就针对某一具体风险,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单因素评价,并通过归一化得出评判矩阵。第三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判因素集中各评判因素的权重。第四步,利用加权平均型综合函数和最大隶属原则进行综合评判。最后结束,完成整个风险严重度评价流程。

3.3.2评价因素与评判集

铁路信号系统风险的事故损失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环境破坏。因此铁路信号系统风险严重度的评判是一种多目标决策问题,需要同时考虑以下4个因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环境破坏。目前国内对铁路信号系统进行评估大多是根据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划分的风险严重度等级。香港标准将风险严重度等级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尤其严重的灾难事故,灾难事故,非常严重的事故,严重的事故,轻的事故,非常轻的事故,可以忽略的事故。而EN50126标准则将风险严重度等级分析得较为简略,主要是灾难性的、重大的、次要的和轻微的四种。EN50126标准向整个欧盟的铁道业务部门都提供了一个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首字母组成RAMS)的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持续管理,可有效推动铁路部门在各种采购策略方面的合作,获得铁路相关设施成本与RAMS的优化组合,并有利于欧洲铁路的交互运作。EN50126标准比香港标准的优势在于,它是以铁路信号系统为核心的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标准,在安全保障、评估理论以及可靠性方面都具有优势。

3.3.3单因素评价

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单因素评价。邀请10位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和安全专家,分别从人员伤亡等4方面因素的角度对铁路信号系统风险严重度进行评价。

3.3.4综合评判

采用加权平均型综合函数,进行系统延时建立闭塞风险严重度的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和综合评判结果,可以得出最终综合评判结论。

4结语

在研究铁路信号系统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运用基于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判模型对铁路信号系统的风险严重度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该方法,可以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铁路信号系统的风险严重度,有效改进现有的风险严重度定性评价方法,降低工程当中纯粹采用专家打分等方法所带来的较强主观性问题,从而可以更好地保障铁路信号系统的功能安全,更好地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4

山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2018年8月8日《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会审签字表通防部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部年月日安全部年月日机电部年月日地测部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机电矿长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矿长年月日会审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18】16号)精神,及时化解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有效治理消除重大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结合山西#####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分析研判本公司重大风险,制定控制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风险可控、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山西#####有限责任公司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内容如下:矿长于8月3日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组织开展本次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排查整治活动。

一、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时间:8月3日会议主题:根据忻州市煤炭局和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忻煤办发[2018]176号文及转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察【2018】16号文件监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切实落实分析研判责任,对照8个方面突出问题,立足矿井各大生产安全系统,认真分析主要安全风险,确保矿井安全风险可控,隐患及时消除。

会议地点:调度楼调度会议室会议主持人:矿长#####参加人员:生产矿长

22、总工程师

2、机电矿长

2、安全矿长

2、调度室主任

2、技术部经理

2、机电部经理

2、安全部经理孔

2、通防部经理安、地测部经理杜,采煤工区区长臧、综掘工区采运工区陈及各专业副总工等相关区队负责人。会议形成了以下几项决议:

1、成立重大风险分析研判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的人员和工作范围。

2、明确了分析研判工作推进的时间安排。

3、明确了分析研判工作的奖惩制度。

二、成立重大风险分析研判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责任分工:

(一)、采掘接替失调组织生产组长:#####副组长:成员:1

(二)、主要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组长:1成员:1

(三)、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组长:1副组长:1成员:1

(四)、重大灾害治理不到位组长:1副组长:1成员:1

(五)、安全主题责任不落实组长:#####副组长:1成员:1

(六)、蓄意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组长:#####副组长:1成员:1

(七)建设项目不按规定组织施工组长:#####副组长:1成员:1

(八):列入当年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计划煤矿组长:#####副组长:1成员:1矿长:全面负责本次分析研判的领导工作,重点关注安全生产主任责任落实、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分析研判工作。生产矿长:负责组织领导顶板管理、监测监控等方面分析研判工作。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领导接续管理、一通三防、防治水等方面分析研判工作。机电矿长:负责组织领导供电、提升运输等方面分析研判工作。安全矿长:负责组织重大灾害治理方面的分析研判工作。

技术部经理:协助生产矿长进行顶板管理分析研判;协助总工程师进行接续管理分析研判。地测部经理:协助总工进行水害治理分析研判。机电部经理:协助机电矿长进行机电、提升运输分析研判。

通防部经理:协助总工程师进行“一通三防”的分析研判措施。调度室主任:协助矿长进行违法违规生产建设分析研判;协助生产矿长进行监测监控分析研判。安全部经理:协助矿长进行安全生产主任责任落实分析研判;协助安全矿长进行重大灾害治理分析研判。

其他部室负责人和副总工:负责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措施的落实与分析研判工作。基层区队负责人:负责本区队的分析研判措施的落实。

三、工作要求1.矿长组织对本次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分析研判,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分析研判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2.分管负责人组织对分管范围内分析研判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分析研判,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四、重大风险分析研判内容对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察【2018】16号文的要求,就采掘接替失调组织生产等8个方面分析研判如下:

(一)采掘接替失调组织生产。针对该项问题,公司总工#####同志组织111111111等于8月5日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上重新审核了2018年的年度计划,审核了2018-2020年的三年采掘计划,重新计算了矿井的“三量”,审核结果如下:

1、我矿井为正常生产矿井,矿井主平硐、副斜井、主运暗斜井、辅运暗斜井为行人进风井,回风斜井、回风暗斜井斜井、集中运输下山、辅助运输下山、集中回风下山、采区泵房水仓等主要巷道、硐室已全部形成,运行通畅,安全可靠;现开采煤层为5#层,设置一个采区,布置一个25101综放工作面、一个251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矿井开拓煤量为859.82万吨,可采期9.55年;准备煤量859.82万吨,可采期114.6个月;回采煤量57.78万吨,可采期7.71个月。

矿井“三量”符合国家开拓煤量不得小于3-5年,准备煤量不得小于12-14个月,回采煤量不得小于4-5个月的规定。我矿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2018年计划生产原煤88.6万吨。1-8月矿井实际生产原煤58.29万吨,年度及月度生产计划安排符合上级规定,不存在超能力生产现象。

结论、我矿井不存在:开拓、准备、生产和抽采(低瓦斯矿井,不抽采)煤量比例失调,造成采区、工作面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

2、我矿井现在是一采一掘,严格按照忻州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的251采区设计组织施工作业,2017年回采的是25103工作面,2108年回采25101综放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艺,后退式开采方式,不存在“剃头下山”开采情况;结论、我矿井不存在:不按采区设计组织施工或随意修改采区设计,人为将以个采区划分为多个采区,规避“剃头下山”开采和采掘工作面个数限制。

3、25101综放工作面的接替工作面为25102工作面正在准备,25101工作面与25102工作面为两翼布置;结论、我矿井不存在:相邻区段采煤工作面回采未结束,强行沿空施工下一区段回采巷道;

4、我矿井稳定开采煤层有2层:2#煤层和5#煤层,煤层间距约40-50米,现在回采的25101工作面上方为2009年前的2#煤层采空区,准备工作面25102上方同样为2009年前的2#煤层采空区。

结论、我矿井不存在:煤层群开采上部煤层期间,未留有足够的稳定时间,强行提前施工近距离下临近煤层回采巷道等。综上所述:我矿井不存在采掘接替失调组织生产情况。

(二)主要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不可靠。

针对该项问题,公司总工#####同志组织采掘111111111等于8月5日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上就我矿井的通风、采掘、运输、供电、排水、避难等系统进行了逐一审核,8月6日通防部经理1组织通防工区人员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现场检查。经过资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研判结果如下:

1、我矿井2009年兼并重组矿井,2010年10月开始建设,2014年12月经省煤炭厅组织专家验收,成为生产矿井,首采区为2#煤层的221采区;2016年9月18日忻州市煤炭工业局以忻煤办发【2016】145号文同意我矿井转入5#煤层251采区进行建设,2017年7月11-12日在忻州煤炭工业局见证下,我公司组织专家对251采区各系统进行验收,通过2天的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专家一致认为各系统完善合理,通过竣工验收。结论、我矿井不存在:采区主要生产安全系统未形成即组织生产或回采巷道施工;下山采区未形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便施工回采巷道。

2、矿井共布置三个井筒,采用两进一回的通风方式,其中主平峒、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25101采煤工作面采用独立的“U”型全负压通风方式,251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采用FBD-№7.1/2×37KW型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采区变电所、采区泵房等硐室均实现了独立通风,矿井内无风桥,风门、密闭符合标准。矿井各地点风量稳定,分配合理。

结论、我矿井不存在:人为减少回采巷道和掘进期间回风、运输等巷道,相临采煤工作面之间共用巷道,掘进工作面之间随意施工联络巷,造成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同一条回采巷道人为分多头进行施工或从相邻采区、相邻水平“借道”组织施工;采煤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辅助通风;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不符合标准、不能满足通风需要等。

3、我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层为II级自燃煤层,矿井布置有专用回风井,专用回风暗斜井和专用集中回风下山,25101采煤工作面布置有回风顺槽,采煤方式为综采放顶煤,不分层开采;开采的煤层为5#煤层,不属于开采煤层群。结论、我矿井不存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任一采区、开采容易自燃煤层、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未设置专用回风巷。

综上所述:我矿井不存在主要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情况。发现问题2条:

1、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但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目前25102运输顺槽与25101采煤工作面共用一段回风联络巷。

2、25101回风联络巷双风门语音提示装置故障。

(三)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针对该项问题,8月5日、6日调度室主任1带领分管监控的副主任常建及其他监控工作人员队矿井的监控系统从监控中心站到井下各场所进行全方位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1、我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安全可靠,实时上传数据及时准确;安全监控设备每半月调校、测试一次,各地点传感器按规定安设,能够实现报警、断电等功能;甲烷传感器每半月进行调校一次,使用空气气样和CH4标准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进行调校,调校时间符合规定;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半月测试一次,测试程序符合要求;安全监控设备具备故障闭锁功能;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等图纸资料齐全、每月更新一次,每季度出图一次,做到及时更新;目前本矿安全监控系统无需升级改造。

结论、我矿井不存在:安全监控系统不能实时上传数据;安全监控设备不进行定期调校、测试;安全监控传感器未按规定安设,不能实现报警、断电等功能;甲烷传感器定期进行调校,未使用空气气样和标准气样在设置地点进行调校,调校时间不符合规定;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未定期测试,测试程序不符合要求;安全监控设备不具备故障闭锁功能;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等图纸资料不全、不及时更新等。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期间,新系统尚未完成升级,原有系统也不能正常运行。综上所述,我矿井不存在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情况。

发现问题2条:

1、二氧化碳传感器未进行年度鉴定。

2、25101工作面采煤机机载断电故障。

(四)重大灾害治理不到位。

针对该项问题,公司安全副矿长1111同志组织11111等于8月6日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上就矿井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灾害进行了逐一排查,查阅相关资料,8月7日各相关专业进行了现场排查。研判结果如下:

1、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中明确了我矿井不存在冲击地压灾害。针对存在的瓦斯、水害、火灾等灾害,我矿已建立了相关管理机构,配齐了管理人员,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了治理措施。

矿井成立“一通三防”管理机构,配备有16名专职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且持证上岗。矿井配备有19台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51台便携式甲烷报警仪、10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并配备6台多种气体检测报警仪,能够有效对各地点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矿井建立了完善的瓦斯检查制度。

采、掘工作面每班配备1名专职瓦检员,采掘工作面各地点的瓦斯每班至少检查2次。每次检查结果计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2018年元月下发了#####【地】

(2018)结论、我矿井不存在:矿井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灾害治理相关机构和人员不健全;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在应力集中区布置2个工作面同时进行采掘作业。

2、防治水灾害治理方面:2017年7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

(2017)个,未发现异常。经排查分析,矿井防治水工作管理有序,不存在灾害治理不到位现象。结论、我矿井不存在:人为减少水害治理相关巷道工程、钻孔工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未查明组织生产建设。

3、瓦斯管理:根据《山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3.16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95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64m3/min;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55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0.49m3/min;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的通知》(晋煤瓦发【2016】415号)文件的规定,本矿属于低瓦斯矿井,不涉及瓦斯抽采。矿井设有KJ76N型安全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相关标准安装、使用监控系统,能够对采掘工作面等地点进行有效监测。矿井瓦斯管理制度健全,包括瓦斯超限撤人、责任追究制度。

月初制订了当月制定瓦斯检查计划,由通防部、安全部进行监督落实。矿井未发生过瓦斯超限事故。目前回采的25101工作面和掘进的25102运输顺槽埋深均未超过300m。

结论、我矿井不存在:人为减少瓦斯治理工程,人为缩短瓦斯抽采时间,边掘边抽、边采边抽;瓦斯检查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瓦斯超限没有采取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改和追究责任等四项措施;埋深大于700m的突出煤层或煤巷条带位于开采应力集中区,采用在本巷道施工顺煤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瓦斯作为区域防突措施。

4、防灭火: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对我矿2#、5#煤层的鉴定报告:我矿2#、5#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类自燃煤层,2#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为84天,5#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为83天。对5#煤层进行采空区注氮为主、注凝胶、黄泥灌浆为辅的防灭火方法。

矿井在副井工业广场安装有DMD600/1.0型制氮机,根据计算5#煤层采空区注氮量为432m3/h,本设备氮气产量:600Nm3/h,能满足工作面防灭火的要求。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正常开展了注氮防灭火工作,经过束管分析及人工取样检查,采煤工作面、封闭的采空区内无自然发火征兆。矿井在主井地面工业场地设有HJZM-15型注浆站,当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对采空区进行永久封闭,封闭后通过密闭墙上预埋管道向采空区进行预防性灌浆。

矿井建立了完善的火灾预测预报制度并严格执行,经过对各自然发火点的检查监测,未发现CO等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超限的现象,目前井下无火区。结论、我矿井不存在: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不落实。综上所述:我矿井不存在重大灾害治理不到位情况。

(五)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针对该项问题,公司安全副矿长111111同志组织11111等于8月6日召开了专题会议,查阅了公司的《制度汇编》、《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5101采煤作业规程》、《25102运输顺槽掘进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各种会议记录等。研判结果如下:

1、我矿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矿领导、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已落实;矿井各项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根据矿井实际制定并及时更新完善;结论、我矿井不存在: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两个关键人”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内容不符合要求;各项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内容不符合矿井实际。

2、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每月开展安全绩效考核工作,对矿领导、各级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每季度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确保制度落实到位。结论、我矿井不存在: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未建立完善就,未保证相关制度措施的有效执行。综上所述,我矿井不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情况。

(六)蓄意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针对该项问题,公司矿长111同志在8月6日调度会上(调度会是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进行了研判。研判结果如下:我矿为正常生产矿井,从2014年矿井改扩建完成正式生产以来,各级政府和检查部门没有给我矿井下达过责令停产停工整改文书。

我矿井依法依规组织生产,严格执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存在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等情况,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监管监察执法。矿井目前没有建设项目。

结论、我矿井不存在:责令停产停工整改煤矿未制定并落实整改期间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停而不整、只排查不治理、假排查假治理,甚至明停暗开,假借隐患整改之名,行违法违规生产建设之时;停产停工煤矿未经地方政府签字批准,未达到复产复工标准擅自复工复产;存在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甚至人为破坏安全监控系统,故意逃避监管监察执法等。综上所述:我矿井不存在蓄意违法违规生产建设。

(七)建设项目不按规定组织施工。

针对该项问题,公司矿长111同志在8月6日调度会上(调度会是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进行了研判。研判结果如下:我矿是正常生产矿井,目前没有建设项目。结论、我矿井不涉及该项问题。

(八)列入当年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计划煤矿。针对该项问题,公司矿长111同志在8月6日调度会上(调度会是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进行了研判。研判结果如下:我矿井未列入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计划煤矿。

结论、我矿井不涉及该项问题。

五、风险分析研判清单目前山西#####有限责任公司分析研判重大风险及隐患4条,具体见附表1。附表

1、山西#####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分析研判清单序号风险/隐患内容控制(整改)措施资金(万元)时间责任人备注1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但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目前25102运输顺槽与25101采煤工作面共用一段回风联络巷。

制定了共用回风巷的补充措施,对混合风流处设置了瓦斯检查点,每班进行2次检查。生产全过程安波225101回风联络巷双风门语音提示装置故障。立即进行维修。

当天安波3二氧化碳传感器未进行年度鉴定。

1、监控人员加强对传感器的检查维修、调校,出现问题及时更换;

2、传感器备用数量符合规定。0.45天秦金良425101工作面采煤机机载断电仪故障。

监控维修人员和区队电工进行现场排查发现跳闸机构不灵敏导制,维修后达到正常。0.021天秦金良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5

为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的防范管理,有效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市委工作部署与要求,市移民办在全市移民系统扎实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为切实抓好我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根据市纪委的安排部署,我办及时召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市移民办主任作动员讲话,全面安排、布置我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立了由市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赵武贵任组长;副主任赵新天、张平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移民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使该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廉政风险点查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要求高、涉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我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办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根据都委发[xxx]133号文件的要求,我办于xxx年7月4日召开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层层落实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做到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具体;通过召开会议、印制文件资料、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对廉政风险的定义、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如何开展风险防控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宣讲,让干部职工学习、了解、掌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知识,有效地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三)严格程序,认真查找。

在工作中,我办以查找岗位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单位风险为突破口,按照规定的程序、环节、要素、逐一查找,并及时进行公示,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保证实效。重点围绕我办固定资产的管理、处置、使用,履行政府委托的行政职能,干部选拔任用,大额经费开支,大宗物品采购等方面,从移民办领导班子、科室、干部职工个人三个层面查找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填写了“移民办廉政风险自查与领导评查表”;填写了“移民办廉政风险防控各科室统计表”和“移民办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情况汇总表”等,各科室负责人认真查找本科室的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个人结合工作职责,认真查找个人的思想道德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通过自身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分别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权、干部任免、新党员发展、办公用品采购管理、车辆日常维护管理、公务接待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移民项目、资金管理等环节查找出9个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在廉政风险点评估工作上,做到“三做到”。一是做到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做、具体做好;二是做到措施有力。在班子会上定期研究,以会议、书面两种方式安排布置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全员参与,从领导班子到各股室到干部职工个人,开展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进工作;三是做到客观实在。对廉政风险点的评估定级,一律根据风险点的关注度、影响力、涉及面,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将风险点确定为A、B、C三个等级。先后采取干部职工议推,分管领导初步审查,廉政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初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核,移民办主任签字、盖章等程序对9个方面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了全面评估。共评出6个C级风险点并张榜公示。

(四)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1.完善措施。在查准、查全、查深廉政风险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移民办廉政风险信息库,对可能在行政、业务、管理、岗位等环节上发生的廉政风险情况进行常态化分析,建立廉政风险分析机制;完善预防廉政风险的工作机制,在认真梳理单位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制定出防范措施15条。

2.建立机制。要求干部职工在廉政方面做出廉政,风险等级评估,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自查自纠,将廉政工作情况进行公开,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和业务流程、办事程序,向单位职工和移民群众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建立问责制,对已经审核的廉政风险,凡因制度不健全、工作不到位,导致廉政风险发生的,将一律按照党风廉政的有关规定及《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等要求,严格问责处理。

二、工作成效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我办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促进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切实转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为移民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我办在开展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总的情况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个别同志在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认为廉政风险与一般工作人员无关。这是该项工作的难点,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已澄清了这种模糊意识

(二)开展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要在市纪委、第六纪工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强化工作,建立机制、完善制度,长期坚持,使廉政风险能防能控,竭力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全市移民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6

0引言

产品质量关乎国计民生,由于各种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其成为强烈关注的焦点。风险管理是在实现未来目标的过程中将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本文将通过质检数据分析产品质量风险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状况

由质检总局的《2013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检总局对各省的日用品、建材、食品、工业品及农产品等5大领域的139种产品(含56种日用品、22种建材、4种食品、41种工业品、16种农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制造业产品的批次合格率为88.9%;进出口商品批次合格率98.58%;进出口食品方面批次合格率99.78%。全年共抽查了1.6万家企业生产的1.7万余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8.9%。抽查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为95.3%、92.0%、86.3%。

2013年某省共监督检验样品6万余批次(含国抽、省抽、市抽和工商部门委托抽查),其总体不合格率约为7%,纺织皮革类产品和电子电器类产品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约达20%和12%。

2产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技术、人员、管理和环境[1]。

2.1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机器、材料、工艺和测量等方面。机器设备及相关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情况及其准确性、精确性情况影响着产品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及其保管情况也影响产品质量;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合理性及工艺方法的执行情况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

2.2人员因素的影响

由于人员知识储备、技术经验和能力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企业培训力度的不同,技术能力仍有欠缺,违规使用生产原料,掺杂使假,逃避检验检疫等等都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差、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厌烦情绪以及人为控制难度大等造成操作误差也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此外,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关键人为因素,督促各级领导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2.3管理因素的影响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监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因素都影响产品质量。如安全用药意识比较薄弱,无监管或监管薄弱状态,监督执法工作薄弱,缺少统一的协调手段等。

2.4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质量安全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威胁着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方面,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气体成分、污染程度等都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加工过程中。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3.1传统产品产业链质量出现短板的风险

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由于产业链的个别环节出现短板,导致整个产业不合格率偏高。原辅材料、标准件和非标外协零部件等成为供应链质量风险,如纺织皮革类产品产业链中的染料、面料及染整工艺,电子电器产业链中的低端电子元器件和电器附件、家具产业链中的人造板、胶黏剂等。由于恶性价格竞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盲目追求制造成本,选取低价格供应链,导致产品安全性能不合格。

3.2高新技术产品面临技术和标准的风险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催生高新技术产品,但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留产品使用新颖性,缺乏产品安全标准化设计。且产品在初期缺少标准进行监管,往往会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高端产品均处于技术发展积累期,个别技术尚待突破,产品成熟还有待时日。

3.3小型微型企业质量失控的风险

小型微型企业众多,三五人就能凭借一两台简陋的设备开始生产,加之其对质量和标准认识不足,难以保障其产品质量。如商用电器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基本电气安全项目的不合格;电源适配器的抗电强度等多项不合格;食品中添加剂和色素等超标;机械压力机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多项安全措施缺失。

3.4企业诚信缺失的风险

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假冒伪劣、违法添加、以次充好等。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钢筋、不锈钢管材的直径/厚度不达标;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使用低劣原材料;加油机非法改造加油机硬件进行计量作弊;石材产品的以次充好;纸制品添加荧光增白剂;液化石油气添加二甲醚等。

4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等部分关键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能积极快速向上级部门反馈产品质量问题并尽快处置。各质检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对非食用物质和致病菌等高风险项目,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品质指标不达标等风险项目以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项目,采用不同措施。此外还通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标准宣贯会等,深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解读和宣贯标准,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展质量提升分析培训活动,提升企业产品自检能力,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降低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1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管控。建立由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人员参加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包括对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决策,员工安全知识的宣贯,生产过程风险监督排查,风险防控措施的制订,安全风险信息搜集整理等。

②监控生产过程达到规程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监控规程和检查员操作规范,监督制度规定的实施和检查员检查工作,要求检查员按相关规定对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标准时,应立即整改,直到达到要求。

③加强研判实现前期预警。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相关检测、检疫、检查数据,及质监部门的预警信息,对本单位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研判和预警。有条件的,可建立相应的预警制度和预警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相关工作人员,以便提高生产要求,加强检测检查力度,排除问题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④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加强管理,完善规章,改善运行环境等措施,可以最经济地最有效的减少人为差错,生产企业应用好该方法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因此需要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考察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方能有效降低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⑤严控原材料质量。产品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质量是分不开的,因此进场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检验检查并符合要求。原材料的外在质量缺陷和内在质量缺陷最终都会降低产品性能,甚至产品安全性。找出哪些原材料特性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并重点监控原材料的这些特性。

⑥技术创新增加产品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安全性能认识的增强,利用技术手段研发安全性更高的产品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系统、起动/停止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等都有效的提高的汽车的安全性能。

⑦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由于行业、工艺过程、管理方式、掌握信息、认识经验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不同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关注点不同,因此有必要保证企业间、员工间、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及时沟通,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对不同产品不同用途分别建立安全风险知识库,尽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2质量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成立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可在质监局成立局领导负责,巡视员、相关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收集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分析整理监督抽查信息、标准变化信息、产品质量曝光信息;开展风险预测并预警;制定专项抽查计划;构建风险监控体系。

②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评估等安全风险研究工作,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预警和处置,避免系统性、全面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出现,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造成的危害。

目前质监系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不清晰,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较少,因此要加强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③加强对部分高风险产品的综合风险评估。产品的使用风险不仅与产品自身的质量有关,还与安装情况、周围环境、使用人员等因素有关。如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多发生于用电环境达不到要求(无接地保护,布线不规范等)的农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在小孩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这些产品应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风险评估机构[2][3],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管,保证产品使用安全。

④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根据文件[4]要求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报告、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大事故,或尽可能减轻危害。风险信息研判采取分级研判和专门研判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质检机构都应当对收到的信息认真组织研判,通过科学研判确定风险性质和采取处置措施。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监测信息的报送、分类、研判、处置、统计、预警和。通过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统计,有利于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掌握,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置。通过该平台还能相关信息,以便质量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质量监管部门应引导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因标准缺失导致高危风险产品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和检验机构积极跟踪研究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新动向新变化,结合需求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改。如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规范“抽样”“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⑥加强技术储备,提升技术能力,建立速效科技攻关机制。在科技研发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特别是高风险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开拓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并注重技术储备。为应对突发事件,应建科技攻关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时,有科研力量迅速开展工作,短时间内找出解决办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撑或技术支撑,控制事件蔓延。此外,检验监管模式也需要技术提升来支撑,如进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周期较长,且由于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需多专业人员协作,有必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改进检验监管工作措施,提高检验有效性[5]。

⑦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健全产品召回体系。对于高风险产品,如食品、纺织品、电源、灯具、数字医疗器械、汽车、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家电等,应加强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依法实施公告、曝光、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甚至召回相关问题产品等措施。目前仅汽车、进口乳品、食品三类建立了召回制度,质量监管部门应考虑对其它高风险产品也建立召回制度。只有通过召回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处置不合格产品,才能使使用中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从而形成生产、销售、使用、召回的闭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此外,质量监督部门应鼓励生产商经销商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而对高安全风险的问题产品应强制召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借鉴国外产品监管的先进做法。

制定较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即规定了较高的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国外很多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国内高,如油漆类产品中有害物质VOC释放量,欧洲标准比中国标准高很多。另外还可借助于民间检验体系,定期采购市场上的消费品进行严格检验并公布结果,指导消费。类似民间机构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广泛存在。政府和民间两套监督系统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近些年美国和欧盟的许多产品瑕疵,都是被民间检测机构率先发现,政府随后跟进。中国应效仿这些经验建立一套民间检测体系[6],还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7],如果食品被发现不合格,要求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主动召回已售商品,并退还消费款项。

5总结

产品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安全,关乎人类安全,随着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直接关乎人们生活的产品安全。因此,本文结合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措施。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7

为推进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主体责任落实,督促煤矿企业防范风险演变成隐患,有效杜绝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预判防控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指导意见》、《安徽省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暂行办法》,结合淮南市煤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执行省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相关规定,按照分级管控原则,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有效管控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督促煤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防范重大安全隐患及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列入重点管控的重大风险范围

1.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煤层在原始瓦斯压力2Mpa以上的区域揭煤;非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接近临界值矿井未按重大风险管控的。

2.自燃或容易自燃煤层的厚煤层分层开采的采掘工作面。

3.采掘工作面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涌水量、水压、煤层自然发火、矿压等重大风险敏感数据指标发生异常变化的。

4.采掘工作面临近位置不明、积水情况不清的老空区;过导水断层或断层含(导)水不清且切割灰岩含水层采掘工作面,未进行有效探查采取措施的。

5.穿过巨厚松散层钻井法施工的井筒、冻结法施工处于解冻期间的井筒。

6.采掘工作面过陷落柱、采空区、应力集中区、保护层开采空白带等。

7.处在邻近煤层采动影响范围内施工的采掘工作面。

8.邻近火区、孤岛采煤工作面和存在高冒区、沿空(净煤柱小于5m)的掘进工作面。

9.矿井双回路电源线路电塔(杆)两路均在采煤沉陷区影响范围内,且无有效措施保障副井人员提升能力的。

10.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煤矿井下首次使用。

11.淮南矿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地区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对照分析同类型的风险。

12.自然灾害引起的次生煤矿重大风险等其他经研判需重点管控的重大风险。

三、工作方式

每年年初,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对辖区煤矿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对照需列入重点管控范围的重大风险形成市局年度煤矿重大风险清单。每月第一个工作周,由局分管领导及监管科室对辖区煤矿重大安全风险集中进行分析研判,对照年度重大风险管控清单整理形成月度煤矿重大风险清单,并列入执法检查内容。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8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上级关于意识形态有关要求和《XX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预案》精神。着力做好XX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切实维护XX意识形态安全,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工作预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系列论述和上级党委的工作安排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准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坚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性和紧迫感,持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导向,确保稳定发展。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党总部领导,统筹协调。在XX党支部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XX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在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分享防范、应对处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构建起上下互动、横向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防控为主,化解为要。着力从源头上加强防范,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分析研判、管控处置,有效解决问题。

三、工作措施(一)监测预警。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部署、重要时间点的舆情监测和信息搜集,排查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宣传工作负责部门报告,按照党支部决策部署和相关制度提前做好预警和应对工作。

(二)分析研判。在出台重大决策、组织重大活动、实施重大项目前,强化政治思维,加强意识形态风险预判评估,提前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确保不发生重大意识形态事件。

(三)管控处置。在防范化解敏感舆情,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风险工作中加强统筹调度,确保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及时化解,防范化解工作的重要进展情况要向上级党风险点1:在公司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重大突发敏感事件,特别是涉及脱贫攻坚、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民生政策突发热点等敏感舆情有可能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组织抓好公司改革发展面临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将舆论引导融入具体问题处置的全过程,避免具体问题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二是强化网络信息发布审查,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三是注重出台重大决策、组织重大活动、实施重大项目后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加强舆情监控、分析研判,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四是针对具体问题,舆论热点,要做好正面回应,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五是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做好处置应对工作,坚持线上线下协作,与上级宣传工作负责部门强化沟通,争取与主流权威媒体加强协作。

牵头单位:XXX、XXX、XXX。

责任单位:XXX、XXX、XXX。

化解时限:12月底前稳控化解到位,并长期坚持。

风险点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国全省重要会议召开前后以及其他重要时间点,不法分子在交通运输领域制造事端和不和谐音调等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按照中央、省委、省交通运输厅和集团公司部署,在微信、网站等平台组织开展好主题宣传,传播正能量,营造主流舆论氛围;二是加强舆情监控、分析研判,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做好应对处置工作;三是加强管控,着力在公司管理范围内加强对有害信息的排查,严防出现各类意识形态问题;四是对出现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要采取领导包案、一事一策推动化解,对个别跨越法律底线的行为,要及时依法报公安机关处理,防止形成破窗效应。

牵头单位:XXX、XXX。

责任单位:XXX、XXX。

化解时限:12月底前稳控化解到位,并长期坚持。

风险点3: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风险,尤其是不法分子、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

应对措施:一是强化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积极抵御宗教渗透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和非法教会渗透;二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教排查工作。

牵头单位:XXX、XXX。

责任单位:XXX、XXX。

化解时限:12月底前稳控化解到位,并长期坚持。

五、工作要求(一)强化责任担当。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扛起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担当,主动作为,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明确化解时限,建好工作台账,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二)强化工作督导。要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将风险防范化解情况纳入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考核重要内容不断以监督检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更好地落实。

(三)强化信息报送。各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信息报送工作,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对标对表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明确一名联络员,积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详见附件),确保各项风险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各单位要在12月20日报送全年工作推进情况。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红色故事感想简短字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自我介绍范文(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