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11-25 栏目:申请报告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受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今后我国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对耕地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中低产田约占三分之二,农田灌排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备,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且投入不足,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夯实粮食和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规划》,并广泛征求、充分吸收了有关地方和专家的意见。最近,国务院批复了《规划》,并要求我委印发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度重视。我相信,《规划》的实施,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产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2

一是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

从1999年算起,10年来,通过田间道路的加宽硬化、灌排水沟渠的垒砌和田块的平整,绝大多数基本农田达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慈溪全市已建成标准农田41万亩,基本农田标准化鞑到65.43%。

二是结合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做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规范化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精神,慈溪市重新设计制作了镇级、村级基本农田保护牌和宣传牌,并在基本农田示范区进行全方位的界牌桩的设立工作。同时,根据《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各国土所专设了基本农田保护资料档案室。对保护标示牌分布、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控制分解落实表、基本农田保护区登记表、基本农田落实到户清册、地块用途修正登记表等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统一归档、统一管理。

此外,慈溪还建立了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图斑、面积、质量等级、地类、权属、经营者、责任人信息,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信息与日常更新的网络化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利用变化情况。三是结合违法用地清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社会化工作。到去年底,慈溪市集中查处违法案件176件,发出处罚文件119件,涉及土地面积5.99公顷,耕地4.3公顷。开展行政及参与司法行动50起,涉及土地面积3.7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各位小伙伴,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的优质内容,相信以上这些内容中一定有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大数据管理中心

由数字农业云平台软件系统、智慧云端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智慧农业监控系统软件、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软件、农场秀系统软件、农场综合管理系统软件、智慧灌溉系统软件、信息采集集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农业气象监测集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病虫害预警防治系统、高标准农田智慧管理平台等组成一体化综合管理及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组成。

二、信息采集系统

1、智能信息采集系统根据大田作物生长时所需要关注的各类监测信息(土壤温湿度、土壤钾离子、土壤硝酸根离子、土壤铵离子、土壤铜离子、土壤铅离子、土壤镉离子、土壤PH、土壤电导率)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云终端,远程在线采集实时数据,实现对生产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定时将监测到的各类土壤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测平台或者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指导农业生产并有效形成预警,方便精准地了解和掌握作物的生产环境,从而进行适时适宜的调控,优化农作物的生长境,提高生产的效益。

2、智能水质信息采集系统根据作物作物灌溉中所需要的监测信息通过高精度离子类传感器和低功耗太阳能版智能云终端,远程在线采集实时数据,实现对生产生态环境灌溉用水数据的实时监测,定时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测平台或者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指导水肥一体化灌溉作业,方便精准地了解灌溉环境,同时也为消费者实时提供种植源头灌溉用水是否污染状况,并为基地实现精准灌溉管理。另其中灌溉水质面源污染重金属监测为农产品安全溯源提供依据,为农产品优品优价及自身品牌建设建立基础。采集内容:水质养分数据(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钾离子)、水质重金属数据(铜离子、铅离子、镉离子)、水质PH、水质电导率。

三、农业气象监测系统

农业气象站可实时监测生产区域内的气象信息,包括风速、风向、雨量、光照、大气压、空气温湿度、PM2.5等指标,与管理园区的中央监控管理系统连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积累真实有效的数据。一体化建设实施,免维护,太阳能供电,超低功耗。

四、视频监控系统

针对环境监控与安全防范的要求,为了预防和制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等犯罪行为,保障生产与收获季节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便于监视观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管理,安装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心控制室采用NVR对所有视频进行录像,管理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施传输与监控,无需亲临现场就可以通过视频信息管理、监控农业生产,同时通过视频图像可实时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及观察病虫害状况。

该系统由硬盘录像机、高分辨率摄像头、高清大屏幕、电脑组成,硬盘录像机主要存储数据,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根据用户权限进行远程的图像访问,实现多点、在线、便捷的监测方式,网络摄像头通过宽带网络方式构建网络进行通讯,所有图像和控制信号都在控制中心集中显示和控制。控制中心建设在办公场所内。

五、病虫害预警防治系统

由前端虫情采集设备(太阳能智能虫情测报灯)加后台远程信息处理平台组成。根据害虫的趋光天性,对害虫进行诱杀,使用超高清摄像头对储虫盒的虫体进行拍照,并通过宽带网络即时将照片发送至远程信息处理平台,对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可对测报设备每天收集的害虫进行分类与计数,并形成数据库,以供农业专家远程诊断。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判断该区域作物发生叶蝉、吸果夜蛾、蝙蝠蛾等虫害的趋势,发出有效预警,提醒相关管理人员以及职能部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为预测和预防虫害流行提供可靠数据,真正做到防灾、减灾。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4

一、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

立足于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采取有力措施,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突出向粮食主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聚集。一是要求各省区农发机构将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资金,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县特别是谷物主产县集中,继续向《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倾斜。二是要求除河北、内蒙古、西藏、青海等生态保护任务较重以外的省份,安排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资金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90%。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72.43亿元,其中用于13个粮食主产区119.49亿元。

二、优化建设区域布局

围绕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点,统筹考虑土地、气候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将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向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重点开发区聚焦,兼顾生态资源环境有一定恢复能力的保护性开发区,严禁在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的限制性开发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继续提高投入标准

为强化公共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从201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实现并轨,统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适当提高了亩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提高到以省为单位加权平均为1100―1300元,比2013年提高了近10%。同时,允许将2003年(含)以前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范围予以提质建设,其中1988―1998年(含)建成的项目区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超过1000元;1999―2003年(含)建成的项目区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超过800元。

四、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机制创新,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2亿元,在14个省(区、市)支持169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交由农民股份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不断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更加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着力提高农发资金使用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一是继续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各地农发机构严格执行项目申报、择优选项、评估审定、资金和项目公示、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县级财政报账和工程管护等各项制度,切实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行为。二是改进和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把绩效管理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实现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步伐。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部门联动。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由国土资源、财政、农牧、水利、林业、扶贫、农发等有关部门及两镇、涉农办事处一把手组成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承担基本农田建设具体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搞好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建设相关工作。

(二)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组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专门班子,抽调责任心强、专业素质好的同志组建工作班子,专门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确保工作落实。

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根据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首先,制定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总体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工作要求,确定完成时限,确保责任到人。其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工作,按时完成;第三,按照区批复的示范区建设规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区基本农田保护范区各项建设工作;第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区以外的基本农田,制定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区分不同标准,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对基本农田进行全面整理和维护。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要覆盖基本农田保护区域。

(三)落实建设资金,保障资金投入。各地要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确保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开展。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制订技术标准,提供技术保障。各地要与金土工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变更调查相结合,按照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优先对示范区部署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工作。制订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各项技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五)加强工作指导,严格监督考核。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要定期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工作指导。要加强与区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的沟通和联系,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半年对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报告分别于月、月上旬以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于月下旬、月下旬定期组织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6

一.”一张图”监管

1.综合信息一张图系统

通过一张图的形式,可视化直观展示地区土地分布、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灌溉情况、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数据。农业管理者可在一张图上查看农田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农田情况,为农田管理者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2.资产一张图

全县耕地分布、地块面积、经营主体、高标准农田面积、农作物面积、设备分布、环境病虫害监测数据等信息。

3.管护一张图

展现现有高标准农田分布情况、拟建在建项目关键指标、使用与管护信息、统计图表等信息。

4.监管一张图

监管一张图是针对项目建设前期、建设中期、竣工时期实时现场情况的一个监管,通过点击具体的项目查看当前以及历史上报详情,根据日期更好的把控项目的工程进展

5.人员一张图

人员一张图是针对所有项目建设参与人员监管的一个模块,包括人员上报信息的查看,人员轨迹的实时以及历史查看,人员消息的实时下发。

二.功能模块(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土地管理:对土地资源数据、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分区、基本农田补划、两区划定等数据维护。

项目管理: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信息填报、项目的业务流程审核、各阶段信息录入等功能。

巡查管理:对新安排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巡查监督,上报具体进度和情况等功能)

建后管护:对高标准农田定期检查管护,记录农田使用情况。

绩效考核:对于年度耕地目标责任考核,以及综合成效评估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实施常规评估中的数值分析、统计、计算打分等功能。

统计分析:统计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情况、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设施配套和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分析。

档案管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立项文件、规划设计与预算批复文件、招投标方式及中标通知书、验收意见函、验收确认函等进行上传,统一管理。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7

1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简称“高标农田建设”)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重点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监管仍采用手工方式,实时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分级审批和监管,也不利于存档、汇总和报备。针对目前高标农田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如何实现建设任务、项目进展、资金去向的实时动态掌握?如何解决省级人员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对全省高标农田建设的全程实时监管?如何解决市县项目范围重叠、实施项目进度监控与上报?基于以上问题,应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构建基于GIS和RIA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引入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模型,以及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制订规范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次填报、分级管理、多级共享的对下监管和对上报备,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信息。

2系统设计与功能特点

2.1系统设计

系统体系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思路,系统在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备份等安全体系下,结合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构建统一的土地开发电子政务与空间基础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建立系统的设施层、数据层、地图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

(1)设施层

网络体系、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等设施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系统建设按照最大限度节省投资的原则,尽量考虑运用各类现有的设施与设备,只对部分确实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少部分设施进行升级。

(2)数据层

根据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将数据分成关系型数据源、非关系型数据源。关系型数据源包括系统元数据库、字典表、系统表、各类业务专题数据库表等。非关系型数据源包括各类文档、图片等。业务表包括年度计划、项目、规划编制、中介、用户等专题数据库表。

地图服务层

在数据层上进行地图服务的,供系统业务逻辑和应用层功能调用。的地图服务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范围等。

业务逻辑层

处在数据之上、应用表现之下的系统业务层,主要用来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与服务,包括数据服务、目录服务、工作流引擎、安全验证、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表现层

处在最上层的应用表现层是业务功能的最终交互终端,包括年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规划编制进度管理、月报管理、中介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接口开发与集成、系统后台管理等。

2.2系统功能特点

本系统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

采用Flex技术的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具有执行效率高、易用性等优点。

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

系统利用GIS成熟的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技术,实现项目区在“一张图”上的各种空间分析功能。

3、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通过信息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系统自动实现归档检索、统计分析,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

4、图形化管理,解决数据规范与统一问题。

通过统计报表与图表的联动、项目范围自动生成与重叠检查,解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的规范与统一问题。

3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3.1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与定制应用

为实现对高标农田项目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本系统采用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和模型。

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管理可以规范业务流程、跟踪业务处理过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设计器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员通过流程设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从而产生一系列可以在流程引擎中运行的业务流程模型。本系统采用基于Flex技术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Flex是一种很轻便的客户端技术,只要客户端安装了FlashPlayer就可以使用Flex技术,而目前世界上95%的机器上都安装了Flash播放器。Flex项目最终编译成的Swf文件在FlashPlayer中是以字节码形式运行的,其执行效率远远高于浏览器解析执行的JavaScript,而且Flash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对比其他技术实现的流程设计器,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在效率和易用性上具有优势,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右侧的操作导航来进行流程各个组件的创建,如拖动缩放工具条,可以缩放整个流程查看界面,点击“选择”按钮则可以选中节点或连线,点击“节点”按钮则可以在左边的画布中增加一个活动节点,点击“连线”则可以增加一条迁移线,如果用户需要删除流程的节点时,则点击选中需要删除的组件,然后利用键盘上面的Delete键就可以删除组件,如果用户无意做了错误操作,则点击“撤销”按钮撤销前一操作,或者“重做”按钮返回上一操作,整个流程设计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流程保存。整个过程基于可视化操作,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很容易上手。

通过可视化工具对流程进行定制,流程定制完成之后,将会生成相应的xml文件,通过调用WebService接口将流程配置保存到数据库,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流的配置操作。

3.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监管是以空间数据库引擎与GIS空间分析、WebService、Silverlight等技术为基础,结合项目建设地块信息、空间分析服务等云服务资源,开发对地块坐标等空间信息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接口,与可视化工作流、定制应用等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它不仅实现项目地块在地图上的浏览、查询、定位等操作,同时具备地块空间信息的属性信息检查、逻辑检查、空间拓扑检查,实现空间数据导入导出的数据接口和与其他模块交互操作的应用接口,强化空间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一张图”监管在实现中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统一坐标系统的确定

坐标系统是GIS图形显示、数据组织分析的基础,所以建立完善的坐标投影系统对于GIS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空间数据由各县级单位生产提供,其采用高斯克吕格3度带投影坐标系统,且广东省包含37、38、39共3个投影带号,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均采用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来存储和显示数据。系统开发了ProjectXian80ToGaussKruger()和ProjectGaussKrugerToXian80()方法实现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与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的坐标正算与反算。

2、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共享使用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利用编程接口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并以“天地图”的服务为支撑开展项目管理的地图服务与应用,从而有效缓解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编程接口通过继承ArcGISAPIforSilverlight中的TiledMapServiceLayer类,重写该类的Initialize()与GetTileUrl()等方法实现了对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嵌入式调用。

3、空间数据的检查与提交入库

用户在客户端导入项目空间数据之后,客户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并提交至服务端的WebServices接口,服务端将数据检查后分类存放入空间数据库中。采用WebServices+ArcEngine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提交,可以使该工作在服务器后台运行,减少客户端压力与节约用户时间,并且实现较为全面的空间数据检查。

4、图形应用接口与交互

地图管理模块设计应用接口供项目管理模块调用,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模块对于图形的多种操作。在地图管理模块中对其他模块开放RunOperation(stringOperatorArgs)方法,传入参数OperatorArgs中指定地图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其他必须与可选参数,在RunOperation方法中实现对参数的解析与操作的实现。

4系统实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从总体功能结构上分为基础框架、五大业务功能、后台管理、接口开发、项目范围检查工具等模块。

1、基础框架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平台的基础,根据统一数据库、地图服务、工作流引擎、权限控制、接口集成、标准机制、网站服务等7个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平台各个子系统模块的数据及资源共享。

2、五大业务功能。年度计划管理、高标农田项目进度管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管理、高标农田项目月报管理、土地整治中介管理等组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业务功能。

3、后台管理功能。包括行政区划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以及业务账号管理、用户管理等业务数据管理。

4、接口开发。系统接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与部报备系统对接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新版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系统)的无缝对接。二是项目报备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将本系统涉及的报备数据按条件、批量导入、导出为如excel、word、jpg等通用中间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或撰写整理文字报告。

5、项目范围检查工具。对各类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是否重叠进行检查,主要功能包括:坐标导入:读取、导入固定格式的txt或excel坐标文件,自动生成图形。当坐标系统不一致时,自动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范围审核:对导入的项目空间范围进行叠加检查,包括与已有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基本农田范围、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叠加,检查是否有重叠。截图打印:当有重叠发生时,对当前项目范围进行截图、打印。

5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务及管理支持。该系统解决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工作量大、任务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如何实现任务进展、资金去向的全程有效监管的问题,为高标农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为职能部门大幅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和项目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篇8

《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有7层含义:一是从各地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出发,强调要统筹规划,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以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其他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县为重点,同时兼顾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二是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出发,强调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三是从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发,强调要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模,统一规划设计,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四是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出发,强调要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五是从明确政府职责、扩大投入来源出发,强调要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六是从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出发,强调要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以县为单元,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技术标准,规范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七是从加强项目管护、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出发,强调要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综合考虑我国中低产田现况、水资源条件以及粮食供求形势,《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即: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明显提高,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程度提升,土地污染得到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规划》还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指出农田田块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载体,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田间道路是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基本前提,农田林网是防灾减灾的生态屏障,输配电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建后管护是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能效益的关键。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公交 工作计划(精选6篇)
  • 下一篇:公司团建通知怎么发字(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