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精选3篇)

时间: 2023-11-25 栏目: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精选6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篇1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成效,有效衔接住建领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2021年3月25日—26日,市住建局对我市住建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情况

兰州市共有58个乡镇、8个涉农街道,676个行政村。自2009年起,我市针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开展了农村危房大排查大摸底,并开始逐年实施危房改造。特别是到2016年,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全市各级住建部门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充分结合之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验和成效,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和全市脱贫攻坚方案,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对存量危房的摸排、甄别、鉴定等工作的督促指导,全力做到“应改尽改、不漏一户、改造达标”。到2018年底,全市实现了4类重点对象现有存量危房清零的目标。2019年,根据省、市农村危房冲刺清零筛查相关工作要求,全市再次严格按照“区(县)不漏街道(乡、镇),街道(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原则,通过区县自查、互查和市级复查,筛查并实施了新增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万余户。同时,自2020年起,全市各级住建部门将对所有农村住房开始实行动态化监管,全力确保农村群众住房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无新增农村危房。

二、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全市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农村群众的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更好的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市各级住建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大力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全力开展农村危房拆危治乱

2020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农村拆危(违)治乱“攻坚月”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为积极助力我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大力推进农村闲置、废弃危房拆除整治,针对近年来农村危房改造后未拆除原危房及现存闲置、废弃危房,市住建局充分结合区县实际,初步草拟并报请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兰州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危治乱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各区县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辖区内所有农村存量闲置、废弃危房进行集中摸排和拆除整治。2020年,6月20日,全市2017-2019年实施过危房改造的5162户农户原有危房和摸排出的既有7023户闲置、废弃危房全部拆除完毕,拆除率100%。

(二)稳步实施行政村新改建卫生公厕

2019年至2020年,我市先后筹集资金2500余万元,实施了行政村卫生公厕新、改建工作。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67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每个村覆盖一座卫生公厕,覆盖率100%。同时,市住建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了《兰州市农村卫生公厕考核验收办法(试行)》,要求合理设置公厕导向标志,坚持对外开放,并对新改建的卫生公厕通风排气、臭味控制、防蝇、防蚊、隔板设计、管理办法等提出明确规定。全市所有新改建农村卫生公厕经区县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正式交付各行政村管理投入使用,纳入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范围,配有“共管共享”保洁员,定期对公厕进行卫生清理,确保公厕干净、整洁、无异味。

(三)积极推动住建领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市住建局制定印发了《兰州市住建领域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对涉及住建领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在局系统内进行任务分解。同时,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厅《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住建部门开展了2019年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村内文化广场、巷道和关键区域已设置路灯60000余个,已实现关键区域亮化覆盖率100%;全市农村2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配合有关部门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四)科学推进全市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期建设、突出特色、重点支持、优先发展”为原则,按照市级指导、县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创建思路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先后协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5亿元,实施了23个市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区县自筹资金实施了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建设环境美丽宜人、设施服务便捷完善的小城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通过全市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因自然灾害而发生居住不安全的情况有效减少。农村群众居住观念逐步发生转变,极大调动了其他农户建造安全、美观、舒适住房的积极性。农村困难群众想建房资金不足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得到激发;全市农村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卫生意识持续增强、健康水平逐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涵盖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压缩转运站、农业生产道路硬化、污水收集管网、村镇道路建设和街巷提升改造、灌溉水源、生活圾热解气化处理等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小城镇整体形象品位、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一是在农房动态化监管过程中,发现个别贫困户住房经鉴定为B级,但未来极有可能受到雨雪灾害等因素影响形成危房。需要各级住建部门,特别是乡镇、村级进一步加强对此类房屋的日常巡查和实时监测。

二是目前国家、省级特色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牵头部门均为发改部门,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已对特色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无任何政策和资金支持。且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作,除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涉及文化、旅游、农业农村、民政、商务、交通、公安、国土、规划、环保、金融等多部门、多层次、多方面,住建部门无法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因此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目前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忽视了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下一步,全市各级住建部门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立足工作职能,充分总结过去几年全市村镇建设工作经验,认真结合全市住建领域发展实际,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村镇建设行动。

一是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力度不减,继续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向深入,不断强化和深入做好农村房屋动态化监管。同时,根据《兰州市2021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改造实施方案》要求,以提高农村群众住房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房屋抗震改造试点建设,指导各区县住建部门结合本区县地理环境、抗震特征、人居条件等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改造实施细则,逐步提高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能力,有力改善农村房屋品质。

二是要深入推进全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村农房安全质量底数,并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房屋安全质量监管、整治工作机制。督促区县住建部门严格按照工作节点要求,进一步强化排查、整治工作力度,及时查漏补缺、明确整治措施和整治时限、制定整治技术方案、加强宣传动员引导,对初步判断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及时进行安全性评估或鉴定,坚决做到完成一户、销号一户、保障安全。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所有农村房屋排查和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的整治工作,力争3年内完成全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三是要继续抓好住建领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认真按照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的总体部署,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指导区县住建部门结合辖区内村镇发展客观需求和实际,统筹小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认真谋划项目,进一步深入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保护,补齐村镇发展短板,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此外,根据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作实际需要,建议尽快将兰州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牵头部门调整为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将依照职能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篇2

一、镶黄旗基本情况

镶黄旗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南端,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南边缘,总面积5137平方公里,辖2个苏木、2个镇,60个嘎查、6个社区,总人口3.1万人,其中牧业人口1.8万人,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4612平方公里,属干旱和半荒漠草原,明显特征是“十年九旱、连年春旱”,年均降水量270.2毫米,牧民人均草场面积420亩,平均产草量20-45公斤/亩,植被覆盖度在20-35%之间,森林覆盖率约2.0%。由于自然条件差、可利用草场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制约,曾是全区最落后的地区之一,2002年被列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嘎查11个,已全部于2016年底出列。2018年7月27日,镶黄旗顺利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序列。

近年来,镶黄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抓基础和补短板相结合、落实扶贫项目和发展产业带动相结合,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56%降低至目前的0.经过2021年上半年动态调整,镶黄旗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602户1509人,(其中:稳定脱贫180户439人,正常脱贫422户1070人),新识别监测边缘户6户16人。2021年6月4日,镶黄旗扶贫开发办公室经重组调整为镶黄旗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运行。

二、“十三五”期间取得成绩

(一)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十三五”期间,盟级领导帮扶镶黄旗4个嘎查,旗级所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帮扶1-2户贫困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对收支情况、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进行调查摸底,从政策宣讲、台账建立等方面入手,因户因人施策,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由嘎查第一书记牵头负总责开展完善牧区贫困户档案填充工作。2016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物资1078.857万元。

(二)贫困户小额信贷和贴息工作。2015年-2017年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扶持贫困嘎查有生产经营能力的牧户、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特别是重点扶持乳、肉、绒、饲草、旅游及民族用品等扶贫产业以及能够安置大量贫困牧民就业的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2017年至今,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贫困户按“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旗建风险补偿金”发放贷款。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2.03亿元,发放贴息资金716.5万元。

(三)2016年至今各类督查、检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2016年以来,镶黄旗接受上级各类督查和检查共72次。截止2018年底,梳理各类督查检查发现的镶黄旗存在共性和针对性问题共459项,其中2017年度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6项、自治区脱贫攻坚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发现的问题12项、2017年4月自治区督查锡盟发现的共性问题8项、2017年5月盟委行署综合督查发现的问题7项、2017年7月盟扶贫办暗查暗访发现的问题4项、2017年8月盟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检查发现的问题5项、2017年10月自治区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15项、2017年11月盟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督导发现的问题8项、2017年11月盟巡察办专项巡察发现的问题12项、2018年1月盟级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5项、2018年4月自治区审计扶贫专项资金发现的问题11项、2018年4月自治区扶贫办反馈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脱贫不实问题1项、2018年9月自治区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13项、2018年12月全区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整改和信访工作情况“回头看”发现问题7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排查问题24个、国家和自治区成效考核存在问题对照排查问题32条、盟调研指导组反馈问题16项、全旗脱贫攻坚大起底大排查工作查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共41项、自治区暗访抽查发现问题5项、自治区第十巡视组反馈镶黄旗存在脱贫攻坚问题22项、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排查发现问题8个、摸底排查工作梳理脱贫攻坚存在问题152条、认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13个、认领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27个、2019年度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反馈问题5个,目前,以上存在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100%。

(四)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旗级实用技术培训及全盟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帮助贫困嘎查青壮年牧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培训21次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872人次。

(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镶黄旗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102户280人。2016年建档立卡户搬迁35户100人,2017年建档立卡户搬迁67户180人。镶黄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要涉及全旗3个牧业苏木镇51个嘎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镶黄旗严格按照申报程序,在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完成102户280人的易地搬迁任务,并严格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楼房招投标房屋评估、资金到位、搬迁入住等工作,以现房采购形式集中安置,严格执行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对少量超面积部分由旗财政以资金分割、产权分割、面积分割方式进行回购。2016年现房采购总面积2213.23平米,2017年现房采购总面积为4071.69平米,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分别入住塔泰小区和都兰小区,对购买的住房进行了简装修,投入资金1168万元。对申请易地扶贫搬迁的国家级建档立卡户每人补贴6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万元,融资贷款4万元)。

(六)产业项目实施情况。“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资金4271.5万元,购置察哈尔羊14858只、西门塔尔牛781头、良种肉牛272头、奶牛18头、猪23头、察哈尔种公羊1830只、猪仔20头、鸡1040只、建设鸡棚494平方米、温室大棚5处4.19亩、建设棚圈67户7700平方米、小三养棚圈26处1040平方米、贮草棚269处2.69万平方米、危房改造226户、购买农机46台、机具22台、发放仔畜草料补贴19.276万元、基础母畜饲养管理补贴45.44万元。投入9.2万元修装加固旅游点设施,集体入股企业分红项目投入11万元。投入49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户种植草原蘑菇项目。投入72.38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园区采购奶食品加工设备项目,目前已支付60.06万元。扶持7户创业,1户租赁出租车在旗内运营。引进63头荷斯坦青年母牛,给19户养殖大户进行养殖,每头牛每年收取1500元,主要为12户易地搬迁全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分红受益(每户每年补贴5000元)。

(七)扶贫专项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充分发挥扶贫专项资金在脱贫攻坚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制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从严规范和管理扶贫资金使用,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2016年以来,共投入扶贫资金1.02亿元。

(八)亮点工作。一是结合“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扶贫思路,探索建立脱贫攻坚“五个100%保障到位、一个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政策保障机制。二是2016年被自治区财政厅确定为扶持嘎查集体经济试点以来,成立全旗扶持发展嘎查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镶黄旗扶持嘎查集体经济三年发展建设规划(2017年-2019年)》,29名处级领导、88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60个嘎查,帮助出点子、跑项目、抓工程,形成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格局。三是开展处级领导蹲点调研工作,由旗党政主要领导牵头,11名党政领导分别到11个贫困嘎查和各行业部门蹲点办公,分四批次利用一个月时间与基层干部同吃同住同办公,并遍访所有贫困户,及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困难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四是确定“双察”产业(“察哈尔”羊养殖和察干伊德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持续推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

(一)按照上级部门统一要求,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驻嘎查工作制度。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对盟市、旗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强化结果运用。

(二)补齐脱贫地区短板,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持续摸排,查漏补缺,及时帮扶,及时解决。支持脱贫不稳定户发展畜牧业和庭院经济项目,加大受疫情影响的建档立卡户开展生产自救等“短平快”项目的奖补力度。

(三)按照乡村牧区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三个牧业苏木镇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建设一批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和带贫减贫机制紧密的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牲畜交易市场、仓储设施、奶业发展、奶视频制作、冷链运输等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基础。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牧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家庭牧场等与建档立卡户和重点嘎查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四)按照乡村牧区振兴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的要求,支持有一定比例建档立卡户的嘎查完善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快递等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牧区改厕和生活垃圾处理,改善和优化牧区人居环境。

(五)按照乡村牧区振兴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要求,注重激发建档立卡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能力。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稳定建档立卡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岗位。支持就业创业培训,引导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提升发展生产和务工就业能力,帮助实现转移就业创业。

(六)加强跨部门合作。聚焦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积极会同农牧等相关部门,扎实开展农村牧区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发挥跨部门合作优势,强化工作落实,探索镶黄旗“奶酪小镇”特色的乡村振兴帮扶路径,通过就业拓展帮扶、能力建设帮扶等,更好发挥家政、对外劳务等扩大就业作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激发内生动力等,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篇3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如何做好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工作?芙蓉区农业农村局全面解读我区脱贫攻坚的措施与经验,分析麻阳县在乡村振兴中的长短板问题,通过调研,查阅资料,提出:继续落实政策规划衔接、乡风文明衔接,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一、芙蓉区扶贫攻坚基本成效

麻阳县是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对口县,曾是省里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8972户69853人,贫困村9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

2018年以来,芙蓉区委、区政府按照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行动要求,共制协作规划,明确协作项目,组织扶贫专业干部、教育管理团队、医疗专家常驻麻阳指导扶贫协作、帮扶教育和医疗,高质量完成帮扶项目的实施,2020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麻阳脱贫摘帽。

(一)资金支持,促扶贫攻坚进度

芙蓉区为麻阳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将帮扶项目工程建设摆在首要位置,3年共计拨付财政援助资金3570万元。确定20个主要工程项目作为芙蓉区对口帮扶重点,其中农业产业项目7个、乡村旅游建设项目3个、教育卫生建设项目5个、民政建设项目1个、劳务就业项目1个、易地搬迁后扶及管理等项目3个。

组织辖区单位企业为麻阳贫困学生助学捐资104.12万元,捐助图书、体育器材、学习用品、校服等累计价值达64.4万元。

组织开展“百家工会、万名职工、百万消费扶贫助力麻阳地区脱贫摘帽携手麻阳人民实现小康”活动,号召全区200多家工会、逾万名职工,为麻阳成功代销冰糖橙、小籽花生、富硒红糖、金秋梨、土鸡蛋、小籽花生、红心猕猴桃等优质农产品,累计消费扶贫达600多万元。

(二)产业扶持,夯实扶贫攻坚根基

结合麻阳实际情况,重点推进麻阳万亩再生稻扶贫产业园建设,全县增产粮食200万公斤,惠及贫困户1171户4397人,人均增收600元;麻阳冰糖橙品质提升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该产业园惠及农户573户2450人,其中贫困户147户567人,产业园提质后可实现冰糖橙年产量1300万公斤,产值35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重点扶持17家新型经营主体,辐射12个乡镇40多个村共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1.2万多人。

引导顺丰速运、湘茶集团、隆华国际酒店、长沙市绿叶农产品公司等多家企业与麻阳达成项目合作。3年来,帮助销售麻阳农特产品累计价值达2000多万元。

(三)人才援助,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接收麻阳29名优秀中青年党政干部和213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班主任和年轻骨干教师,到芙蓉区直部门挂职锻炼、考察观摩学习和业务培训,为期1年、半年、1月不等。

选派3名干部赴麻阳县挂职2年,教育选派40名优秀教师、卫健选派28名医技人员赴麻阳开展支教、支医服务。与麻阳县31所中小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派遣骨干教师赴麻阳开展全职2年的教育扶贫工作,帮扶麻阳学校管理及教育教研发展;选派16名优秀教师赴麻阳开展为期1年的帮扶支教。

组织27名医疗专家服务队深入麻阳人民医院,尧市、谭家寨、吕家坪3个乡镇卫生院,高村镇栗坪村、龙升社区和兰里镇新营村卫生室,开展“送医、送药、送技术”和医疗技术技能培训等支医活动25次,培训医护人员260人次。帮助推荐麻阳30名医护人员,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儿童医院、省脑科医院进修学习半年、1年。完成郭公坪镇官东村、尧市镇小江村等50所村卫生室提质改造工作。

双方共组织八期培训班,培训干部及专技人才117人。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资助9名麻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颐而康培训学校三年制中专,学费、生活费全免,并保证毕业时百分之百推荐就业。

(四)劳务帮扶,增扶贫致富能力

芙蓉区帮助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龙升社区开发扶贫车间,引进深圳玩具服饰厂等13家企业入驻,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生产”家门口就业,其中就近就业561人,劳务输出1056人,共计1617人,户均就业1.67人。

组织辖区企业和招募外地知名企业22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86万个,与麻阳联合开发公益性扶贫特岗1036个,在麻阳举办“春风行动·两地一家亲,携手奔小康”就业现场招聘会5场、网上招聘会3场,成功签约就业122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90人。

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交通补贴119万元。组织1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3期家政服务员、育婴员技能培训,全部学员顺利结业。组织为期14天保健按摩班共有30位麻阳县贫困居民参加,24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扶贫攻坚需解决的问题及困难

1、建设和产业资金不足

据麻阳方面反应,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缺口资金8000多万元,提前建设的产业用房(扶贫车间),配套设施。

虽然制定了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办法等相关政策,但受财力影响,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贫困村交通、水利等支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还欠完善。金融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对没有基础的脱贫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小。“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挥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不能有效带动群众受益。

2、产业项目带动不强

虽然探索推行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机制还不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脱贫村“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优质品种比例较小,缺少能够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还未能体现。

各脱贫村主导产业都是小而散,没有形成规模,营销市场和产业经纪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畅。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济缺资金,贫困户享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无产业,虽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进行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致使依托龙头带动支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效应不够明显。

3、教育、卫医发展不均衡

有限的投入依然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需要,乡村小学仍是校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难,几乎都是“几人一校”“一人一校”的情况,“小班额”问题突出,校舍闲置浪费严重,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大。

师资缺乏是短板,教师老龄化严重,农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相对较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比较弱势。

麻阳县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技术装备滞后,业务用房非常紧张,整体布局不够合理,部分设施未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不能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

4、人才短缺和基础设施待完善

麻阳县乡村人才紧缺,远远无法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提升乡村干部及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重点。

部分村道路太窄、路太陡、弯太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部分村道路需修建堡坎,增加排水涵管,以防雨水冲洗坍塌。需要尽快实施道路硬化、改道,方便村民安全通行。高村镇洲上村100亩蔬菜基地蓄水及灌溉设施建设。

乡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需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对18个乡镇和铜矿管理处的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运处理,提高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面。

三、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

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力,共同擘画“十四五”发展新蓝图,关键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重点在“政策规划衔接、乡风文明衔接”。

(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1、培育本土人才,带好“领头雁”

完善基层人才选拔机制,实施基层人才培育计划,从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人特别是80后、90后中选出一批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确保每村配备2—4名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农村优秀青年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加强对“带头人”党性修养、服务意识、法治意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采取“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重点培养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带头人”。

发挥本土人才“主力军”作用,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想法、有经验、有办法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他们对农村情况熟悉,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有深刻体会的优势,让其在乡村振兴中再次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牵头,联合2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更高效整合政、产、学、研、金、社等各领域优质资源,为广大新农人接入更加全面的综合赋能体系,解决就业创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其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动力与能力,培养出新时代新农人骨干,并促进返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该培训项目通过“线上学习、社群互动、项目支持、实地培训”四大模块相结合的形式对新农人学员进行综合赋能,突破了地域限制,降低了执行成本。

2、鼓励能人返乡,留住“回乡雁”

麻阳县有近10万人员在外工作,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开展“引凤还巢”等行动,用好国家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政策机遇,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扩规提质,加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返乡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关于乡村人才培训,西欧的模式是以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多种模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注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双元制”,农民需要每周在校学习24-48小时,并在企业中学习3-4天。这种模式将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验教育工作两种职业农民培养方式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麻阳县人才要发展,不仅借鉴好的模式和做法,更要结合实际创新推进人才振兴机制体制,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乡土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四支队伍为主体,围绕乡村引才、育才、聚才、稳才四个关键环节,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让优秀人才大显身手,让闲置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紧缺人才得到有效补充。

3、吸引各方人才,广招“外来凤”

按照“柔性引进、弹性使用、灵活管理”要求,突出做好农业、文旅、健康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智库,推行购买服务,引导更多各类人才来麻阳县兼职、创业。

依托产业园区、乡村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农业驿站等平台,不断完善产业孵化、技术研发、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等功能。68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整合人社、教育、农口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遗传承人、电商物流经营人才,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力量。

芙蓉区负责提供招聘企业、就业岗位、提供师资力量和培训补贴等费用,麻阳负责应聘人员、培训人员的宣传和组织,每年开展联合招聘6次以上,联合就业培训1-2个班(50-100人)。

(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抓手

做好“特色产业选育”的文章。结合脱贫村的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脱贫群众的需求,大力发展柑橘、黄桃、猕猴桃和小籽花生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竞争率。利用特色水果基础,加大电商,水果批发,标准果园等方式合作,做优做活产业扶贫模式。

做好“壮大经营主体”的文章。以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其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建设、优先解决贷款贴息等措施,帮助脱贫地区的带动主体做大做强,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和引领农户致富能力。

做好“加大投入保障”的文章。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脱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探索推行互助资金产业化管理,实现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等问题。

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加大乡镇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借助农发行融资政策,修建农贸市场9所,产业门面670个,企业加工厂房3万多平方,学校3所(特别急需建设龙升社区龙池小学)。

加大消费扶贫模式,在高铁服务区开辟易地扶贫搬迁户服务专柜,加大消费扶贫对接模式。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与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旅游资源助推搬迁户就业,产业帮扶,增加收入。

岩门镇玳瑁坡村滕代远故居4A级红色旅游景区创建规划:代远故居入口文化广场改造建设;故居周边环境主题绿化、硬化故居停车场;优化故居内部陈列品布局,完成电力线路改造,路灯安装;完善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备、增设景区景点及公用设施标识标牌等,做好故居红色文化宣传、美化、绿化、亮化。

(三)政策衔接是乡村振兴的依据

建立健全促进有效衔接的机制和政策。要强化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支持政策,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

做好规划衔接,谋划振兴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全县空间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各类规划,编制完成并严格落实《麻阳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麻阳县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麻阳县县域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一张蓝图、一抓到底、有序接力。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探索建立“银行+政府”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带动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保险扶贫手段,探索开展农产品产量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降低扶贫产业经营风险。

应对风险挑战上做好衔接,建立健全有效衔接的防范农业农村风险的机制和政策。脱贫地区面临的风险既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又面临着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我们必须按照底线思维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的防范机制。完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治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平安社区、幸福乡村。

不断完善麻阳县道路、水利、电力、网络、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评选优秀家风家训,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推动形成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良好社会风气。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35个集中安置点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特别是龙升社区文化广场急需建设。加大搬迁户精神文化培育,指导,激励。让他们提升境界,提升自觉,感恩前行,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加强自我管理。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21年实施兰里芙蓉学校、第一芙蓉学校二期项目、职业中学产教融合项目、民族中学提质扩容工程项目、民族幼儿园建设项目,部分农村学校改造维修,还有实事项目建设等等。芙蓉区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麻阳县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予以帮扶援助,帮助援建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

帮助受援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继续选派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管理干部到芙蓉区学校挂职锻炼。援助学校通过全员培训、派出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定期支、送教,邀请受援学校青年教师不定期到援助学校跟班学习,开展同类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教学研讨活动,进行教学指导等方式开展交流活动。

建设尧市镇中心卫生院新住院楼、江口墟镇中心卫生院旧住院部改造、高村镇城西卫生院新建城东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新建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锦和镇分院。

    【总结范文】栏目
  • 上一篇:工会趣味活动方案(精选3篇)
  • 下一篇:工作失误的检讨书(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