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农房改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时间: 2023-12-09 栏目:申请报告

农房改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篇1

农房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农房改造,我们可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下是我对农房改造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农房改造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管理方案,以确保改造工作的有序进行。规划应该考虑村庄的整体风貌、文化特色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而管理则应该包括改造资金的使用、工程进度的监督等方面。

村民参与的重要性:农房改造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因此村民的参与至关重要。通过组织村民会议、征求意见等方式,可以让村民了解改造的方案和进度,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改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保留乡村特色:农房改造应该尽量保留乡村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改造中应该注重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材料和工艺,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让村庄保持独特魅力。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农房改造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改造后的农房应该能够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果共享:农房改造的成果应该由全体村民共享,而不是由少数人受益。政府应该加强对改造后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分配,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够享受到农房改造带来的好处。

总之,农房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农房改造,我们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

以上是农房改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农房改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篇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房改造工程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我参与了农房改造工程,并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体验。本文旨在分享我的农房改造心得体会,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在农房改造工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农村环境、居住条件等方面的现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和调查,我发现农村居民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渴望十分强烈。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农房改造过程中,我认为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结合至关重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可以有效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益。这一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改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在确保房屋功能性的同时,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居住舒适度,还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新型节能材料,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房改造工程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房改造,农村面貌得到了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改造工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地区改造进度缓慢、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改造工程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改造效率。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改造工程的认识和参与度,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总之,农房改造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乡村振兴战略举措。通过农房改造,我们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注重绿色建筑理念,提高改造效率。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改造工程,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农房改造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

农房改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篇3

改善X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X村庄形态分布散、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少农房存在安全隐患、抗灾能力较差,大力推进集中居住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客观要求。X2016年8月启动了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补齐农房安全质量短板,真正让广大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两年来,累计完成投入24.6亿元,拆除危旧房30762户、占全县农房总数的13.7%,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点166个、16909户,已开工165个、交付91个,解决了农民居住安全问题,改变了农村面貌,增加了土地效益,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委书记X视察调研X时提出的“工作力度应当再大一些”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加快改善X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康居工程建设。

坚持系统谋划,明确推进路径。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康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注重统筹、久久为功。对全县22.5万户农房,逐一进行评估登记,建立“一户一档”,排查出B、C、D级危旧房屋79804户,比例高达35.5%。对全县2102个自然村庄进行评估摸底,按照整体拆除退出一批、填平补齐改造一批、特色村居保护提升一批的思路,结合新一轮镇村空间布局调整,由县规划局牵头,研究制定康居工程布点规划,统筹考虑集中居住点规划选址、建设规模、房型设计等,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二是注重风貌塑造。更加重视与村落文化、周边景点、民宿旅游相融合,打造相对统一的“两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新中式X民居风格,既彰显鲜明特色、唤起美好乡愁,又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三是分步推动实施。在2016年6517户D级危房全部拆除,2017年重点推进B级、C级危房改造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打造1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1条康居工程示范带。

重抓关键环节,确保工作实效。一是突出群众自愿。坚持人民至上,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安全账、环境账,做好思想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争取更多群众支持参与。对有改善住房需求的群众,按照“有求必应”原则,全部纳入康居工程实施范围,不强拆一户、不强迫一户进集中居住点。提供5种安置方式供群众自主选择,重点引导进城入镇,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在拆除农户中,有30031户选择进城入镇、集中居住,占全部拆除户的97.6%。对集中居住点建设,不搞“一刀切”,尊重群众意愿选地址、定房型、定面积,并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质量监管。二是突出政策激励。坚持“镇村不增加一分钱负担”底线,按照县定原则、镇定细则要求,将奖补资金统一打包到镇,由各镇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对进城入镇、集中居住等退宅农户,出台农房拆除、农户安置、购房贴息等奖补政策;对镇区、村居,出台基础设施配套、宅基地复垦、完成任务等工作奖励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度残疾户“四类人群”,整合各类资金,实行托底安置,2038户困难群众不花一分钱住上新房。三是突出资金保障。成立县美丽乡村建设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争取康居工程专项贷款6.2亿元。利用省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县政策,两年来共净退出闲置宅基地13853户,户均宅基地面积从全县的0.6亩降到集中居住点的0.38亩;复垦耕地15107亩,净增耕地10620亩;在省补充耕地交易平台交易补充耕地指标4735亩、13.3亿元,交易增减挂钩结余指标600亩、4.8亿元。用好县域内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等政策,实现土地增值收入9800万元。四是突出组织推进。坚持宣传发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相结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各挂钩1个镇,镇党委书记各挂钩1个村,打造先导工程、示范工程。建立“周通报、月汇报、季观摩”制度,定期召开正、反现场会,推进工程高效建设。强化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重抓问题排查、处置、销号,建成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提升康居内涵,推动全面振兴。紧扣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将康居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和特色做法抓实抓好。鼓励在集中居住点附近兴办高效设施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兴办设施农业点38个、7810亩,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开办无环境和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34个,吸纳本地农民就业1970人。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集中居住点常态长效管理,出台小区管理办法,推行垃圾分类处置,集中居住点在全县农村率先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大力实施康居工程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工程,采取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职能部门挂钩、一套政策扶持等办法,加快推进5个县级和12个镇级示范村建设,以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活村、生态立村、党建强村“五大工程”为引领,打造一批个性鲜明的产业兴旺特色村、环境优美特色村、基层党建特色村、乡风文明特色村、法治建设特色村。

紧扣乡村振兴,强化规划引领,聚力攻坚“退、改、建”三大任务,是我县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

突出退宅还耕,大力度引导群众进城入镇。搞清楚“哪些人要搬”,深入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4类重点对象,对“空关房”和污染源、水源地、生态红线附近的农户,以及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零散居住的农户,力争每年再退宅还耕1万户。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结合省、市政策,围绕“人往哪里去”,完善政策体系,突出精准激励,突出城镇化规律,突出“四化”同步和城乡融合,加大退宅户购买保障性住房、集镇商品住房和拆迁安置存量房等奖补力度,探索将已有城镇房产新退宅农户纳入奖补范围。针对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政策扩面、资金筹集难度加大的实际,在用足用好省、市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边远镇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县城或重点镇区使用、实现土地增值收入,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以不同形式参与康居工程建设,不断拓宽“钱从哪里来”路径。

推进村庄改造,整域制改善提升人居环境。逐步把工作重点由集中居住点建设转到村庄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上,每年改造提升200个规划保留发展的村庄,改善2万户群众住房条件,提高聚居水平,打造一批新型社区。认真研究“房子怎么建”,选址上,总体控制新建集中居住点,必须新建的原则上安排在已建点扩建、镇区和传统小集镇周边以及高铁高速沿线新建、依托现有村庄改造穿插新建;房型上,在严控宅基地规模和立足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在较大集中居住点新建三层或多层住宅;配套上,加强水电气网、交通绿化、菜场超市、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策、资源、资金向集中居住点和规划建设村庄倾斜,让老百姓生活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创建美丽乡村,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20字”总要求,每年创建30个产业特、村民富、文化兴、环境美、组织强、治理好的宜居宜业乡村。充分考虑“稳得住、能致富”要求,拓宽增收渠道,鼓励在集中居住点附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兴办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一批产业小镇、特色田园乡村、民宿经济示范点等,把搬迁群众融入到产业链中,确保搬迁农户有稳定的保障、充分的就业和持续的增收。大力开展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六整治六提倡”活动,精心培育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文化、民俗文化等,提升乡风文明,促进有效治理,让广大农民在推进康居工程、促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农房改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篇4

于X月X日走进XX省XXX市XXX开展了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回顾那难忘的5天,我感触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却是非常少,但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确实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这次临沣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的房子大都是土坯房其次就是砖瓦房,而且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地方甚至用手抠出碎渣,严重危害居民安全,我们实践小组共找了3个危房代表,并详细注明危房数据。在与住户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房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建筑材料都是泥土、沙石,一到阴雨天房间潮湿对住户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我看来,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才的匮乏和短缺不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特别是学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才的政策和引上也很缺乏甚没有底和勇。对于学的引才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才过剩甚⾄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才作,让学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往往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因此在我们实践队员组织了危房宣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意在加强老人们的安全意识,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农村危房改造一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惠民工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事项,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了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特困户的房屋安全问题。但是,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农村危房改造在审核把关、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下乡虽然结束了,但是收获却是如此的丰硕,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年少的我们还需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绝对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我们需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去书写一份令自己满意的青春答卷。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精选6篇)
  • 下一篇:时光作文字(整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