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12-22 栏目:申请报告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1

一、画气球、太阳

1、选用“椭圆”工具中的填充模式,可以画出彩色的气球和太阳。

2、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另外两只气球。

3、知识屋:

单击颜料盒中的颜色块,设置前景色;右击颜色块,设置背景色。其实在画画的时候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就可以画画。选取刷子工具,在画图区域按下鼠标左键,能使用前景色画画,按下鼠标右键,可以使用背景色画画。

二、加新的颜色到颜料盒

在填充颜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颜料盒中可以选择的颜色只有22种,很多想要的颜色在颜料盒中并没有,需要添加新的颜色到颜料盒中。

步骤1:使用鼠标左键单击颜料盒中与自己需要的颜色最接近的一种颜色,比如在第一排颜色中的最后一个棕色;

步骤2:单击菜单栏中的“颜色”——“编辑颜色”;

步骤3:在弹出的编辑颜色对话框中,选择基本颜色后单击“确定”,所选择的颜色就被添加到了颜料盒中。

如果在“基本颜色”中没有找到需要的颜色,还可以使用鼠标指针到左边的颜色中去选择和编辑需要的颜色,然后单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中”按钮,这时新的颜色就到了“自定义颜色”框中;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编辑颜色对话框,返回画图程序,可以看到新的颜色出现在了颜料盒中。

三、涂出彩色气球和太阳

1、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也可以给图形涂色。

2、提示牌:

“用颜色填充”工具只适用于对封闭区域进行涂色。

四、实践园:画出下面的图画:

五、成果篮:

第4课画矩形

教学目标:学习用“矩形”工具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2

活动目标:

1、用画、剪、粘贴等方式装饰纸盘。

2、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装饰设计。

3、合理运用材料,保持作品的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纸盘画范例若干。

2、纸盘、各色圆形纸、长条形纸、剪刀、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范例上的纸盘作品,发现制作方法。

1、这里的盘子漂亮吗?盘子上有什么漂亮的花纹?

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

3、这些盘子上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纹,有小动物、娃娃的、还有植物的,有的是画出来的,有的是用油泥贴画的,还有的是用剪贴和撕贴的方法制作成的。

二、启发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1、介绍材料:小朋友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材料?

2、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什么?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交代要求:请小朋友们想好做什么样子的盘子,怎么做,再选择材料做自己喜欢的图案。

2、使用材料时,用多少拿多少,多了放回去,少了再拿。将用剩下的材料放回去,可以给别的小朋友用。

3、幼儿制作,老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老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什么样的盘子,用什么材料,给幼儿具体指导。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丰富,使之更漂亮。

四、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教师引导幼儿交流。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3

一、教材简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和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出示课文。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么读?不过,这首诗带了些生字朋友,我们得先认识他们才行啊!)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交流记字方法。玩读字卡。

a解决生字读音

远和无整体认读音节

听、声和惊是后鼻韵母

声、春、人是翘舌音

b交流记字方法

远、近和还都有走之儿,远和近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上和下黑对白左对右)

惊是竖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游戏巩固

玩读字卡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正确、通顺。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画》教学设计及理念相关内容:18四个太阳(第一课时)《影子》教学设计610.《松鼠和松果》练习题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ieüeer《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识字5比尾巴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习质疑。(我们能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

如: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等

2、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近听水无声(?)等。

3、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谁读懂的问题多。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导读如下: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想读这句诗呢?谁还想读读?谁想向她这么读?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相机教学“春”,组词,认识部首,春字头。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相机教学“惊”,并认识部首竖心旁。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a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b看书中插图。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你能按照老师指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诗句吗?师指“山”,学生读“远看山有色”等。在课文中画出“山、水、花、鸟”四种景物。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卡片让学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范写——生写——评价。重点指导撇和捺,多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与兴趣。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4、诗歌是人们最喜欢朗读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诗。老师这儿有几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配乐,师生共读。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把写有六对反义词的头饰分给学生戴上,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2、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文、六”,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五、课外实践

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反义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六、作业布置:用“远”和“近”口头造句。

七、板书设计:人、火、文、六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古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6、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五、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山、水、花、鸟

七、课后反思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6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水、来、不”3个字。

2.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诗中景象与生活景象的不同,体会“画”的特点。

3.背诵课文。进一步感受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生字组词小红花。(出示课件21)

学生认读卡片上的词语,读对后可获得卡片翻转后的小红花。

2.读读古诗。(出示课件22)

借助课本插图中的事物读出对应的诗句。

二、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课件23)齐读古诗的前两句,然后看看课本插图,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说的是一幅画的。

预设: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2)(出示课件24)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借助插图,理解现实生活中是“远看山无色”,而画中是“远看山有色”。(板书:远看山有色)

(3)(出示课件25)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到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瀑布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是“近听水有声”,而画中是“近听水无声”。(板书:近听水无声)

(4)(出示课件26)结合课本插图再读一读前两句诗吧。

2.学习后两句诗。

(1)(出示课件27)齐读古诗的后两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说的是一幅画吧!

预设: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在开放,人走来鸟儿没有受惊吓飞走。

(2)(出示课件28)联系生活想一想:春天走了,花儿是什么样的?

学生借助插图,理解现实生活中是“春去花不在”,而画中是“春去花还在”。(板书:春去花还在)

(3)(出示课件29)联系生活想一想:画中的小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是“人来鸟会惊”,而画中是“人来鸟不惊”。(板书:人来鸟不惊)

(4)(出示课件30)结合课本插图,男女生对读这首诗。

三、熟读成诵,感受画面

1.合作读课文,练背谜语诗。

2.唱一唱:教师播放歌曲《画》。(出示课件31)

3.填空背诵。(出示课件32)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春去()还在,人来()不惊。

(答案:山水花鸟)

4.根据动作和表情背诵古诗。(出示课件33)

5.教师指名学生背诵——开火车分句背诵——全班齐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中的见闻和体验,与诗句中对“山、水、花、鸟”的鲜明对比,进而明白描绘的是画中的景象,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又体会了诗句的巧妙之处。)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水、来、不”三个字的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寻找相同点。(出示课件3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者竖钩,都写在竖中线上。

2.学写“水”字。

(1)(出示课件35)老师带读“水”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水”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转折处不要与竖钩相连。

★第三笔和第四笔不能写成一笔。

教师强调“水”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3.学写“来”字。

(1)(出示课件36)老师带读“来”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来”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上横稍短,下横略长,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教师强调“水”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3.学写“不”字。

(1)(出示课件37)老师带读“水”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水”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第一笔横要长。

★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

★长点收尾。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每个汉字书写的关键点,再通过扩充词语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记忆汉字,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能够循序渐进。)

五、拓展阅读,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39)课文小结: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突显“画”的形象特征。

2.拓展阅读。(出示课件40)

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谜底:水)

3.巩固练习。(出示课件41、4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在感悟古诗的环节,我通过利用课文插图与调动学生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后让孩子理解诗句大义,进而思考、猜测;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方法来回归古诗。以此实现低年级古诗教学侧重积累的目标。对于学生原有认知的调动比较到位,效果较好。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教材资源,多方面资源相融合的课堂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动。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在写字环节中,教师范写之后,学生出错在“水”字的第二笔横撇,巡视时进行了挨个指导,导致在生字环节用时较长,后期如果发现学生在书写方面有统一性的错误,不必挨个指导,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重点提醒即可。

关于《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汇总的内容就收集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参考以上范文,以此来帮助自己顺利展开书写工作。如果这期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多关注本站。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牡丹花,了解牡丹花的造型特点和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美术表现形式。花的涂色规范和练习方法的认识,花瓶的欣赏和设计

技能目标:学习画各种基础造型的牡丹花,并掌握涂色方法,同类色的运用对花瓶进行装饰的练习。自主设计各种造型的花瓶,并能够尝试通过色彩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风韵审美和情感目标:通过花了解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花的涂色规范和练习方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学习各种基础造型的牡丹花以及自主设计各种造型的花瓶。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彩铅、水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老师经常被比喻成园丁,那你们呢?你们会被比喻成什么呢?”

2、“很好,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那自然界里真正的花朵,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举手回答。”

二、传授新知识

(一)看图片

1、通过看老师提供的不同样的花朵图片识别牡丹花。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的看到牡丹花的特征。同时总结牡丹花的造型和涂色的方法。

2、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关于牡丹花的历史。

3、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的棒,让老师也受益匪浅呀。

提问:如果,老师买了两束牡丹花带回了家,你们帮老师想想办法要放在哪呢?

(二)传授花瓶造型

4、“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那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造型的花瓶呢?”

5、展示各种不同造型的花瓶

[花瓶图案]

6、前面我们学过了很多的线条,以及如何运用点、线、面将我们画面变得漂亮,今天我们就要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装饰我们的花瓶。

7、提示花瓶上的图案要跟着花瓶的形状弯曲。

8、同类色的学习与运用进行讲解。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牡丹花的造型,还有设计了自己的花瓶。在生活中搜索更多的素材用我们的画笔将它表现出来。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牡丹花》,这堂课中,孩子们认识并了解了牡丹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美术表现形式。在色彩方面,进行了涂色的练习。同时孩子们还自己设计了花瓶以及花瓶的图案,是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设计花瓶时也教授了同类色的运用。

《画》的教案和板书设计篇8

【课前解析】

《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带领学生多种方法达到识字目的,有效识记生字。

关注韵文的特点: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韵味,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自由读、分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趣味。

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

关注识字:本课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关注写字:本课书写4个生字,有3个是独体字。这3个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采用教师先范写、学生再练写的方式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会写“去”。

2.正确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语文园地一学习的一首谜语诗吗?(出示课件3)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谜底:雪)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6画)

(设计意图:一年级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复习学过的有趣的谜语诗可以直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启发抓住契机,训练语言表达,顺应学生乐于表达的天性,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4)听老师读古诗,听清每个字的发音。

2.(出示课件5)试着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圈画出会认字。

3.学生汇报自己圈画的会认字,教师正音。

(1)认读生字。

①(出示课件6)指名学生拼读本课的会认字,教师正音,提醒学生:“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朗读中重点正音。

②去掉拼音齐读。

(2)(出示课件7)把生字放到古诗中和同桌互读,遇到对方读错的地方,帮他(她)改正过来。

(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补充。

①(出示课件8)远:(走之旁),本课走之旁的字还有“近”和“还”。走之旁的字与走路或路有关。(偏旁归类)

②(出示课件9)无、近、色:天-+乚=无听-口+辶=近爸-父+⺈=色(换一换)

③(出示课件10)还、色:还还是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

色色彩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联系生活编句子)

④(出示课件11)远、近;有、无;去、来: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诗句中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出示课件1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看看你的周围,谁离你近,谁离你远?

(出示课件13、14)借助图片理解“有”“无”“来”“去”的字义。

4.识字游戏——放大镜找一找。(出示课件15)

创设情境,玩识字游戏,放大镜对准生字,学生认读,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正音。

三、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1.(出示课件16)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完后,用笔圈一圈这幅画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山、水、花、鸟。(板书:6山水花鸟)

2.(出示课件17)根据节奏划分读古诗,注意把生字都读正确哦!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2)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指名朗读展示。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交替朗读。

3.学写“去”。

(1)(出示课件18)老师带读“去”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去”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上下结构。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

★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9、20)

2.布置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把这堂课学习生字抄写3遍,注意写正确,写规范,写整洁。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赞美桂花的作文(精选4篇)
  • 下一篇:留守儿童帮扶方案(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