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关于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时间: 2024-01-05 栏目:申请报告

关于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范文篇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陕西高质量新发展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绥德实验中学考察时对学子提出的殷切希望,激动不已、感触颇深。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从绥德师范学校到绥德实验中学,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不断提高人民精神素养,基础在于教育”中找到答案。

今年教育部提出的“双减”政策,正是我们迈出教育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关键第一步。

作为一名少先队工作者,我深知五育并举、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只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才能担负起民族大任,才能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国之栋梁。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修身立德、创新立言!站在新的教育起点上,以立德树人,把握政治方向;以言传身教,弘扬高尚师德;以笃学敏行,提升专业素质,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为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关于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关于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范文篇2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陕西考察。透过第一天的行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殷殷关切,可以领悟何为“国之大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的讲话精神,读懂“陕西考察”的深刻意蕴。

“绿色发展”是“国之大者”,这是“陕西考察”的鲜明导向。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情况。这个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在“十三五”期间核准的最大单体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近年来,经过科研攻关,榆林化工实现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整个过程,如果用颜色变化来形容,是“化黑为白”;

如果用最终成果来评价,是“低碳环保”,因为产业链中诞生了“可降解材料”。“化黑为白”“低碳环保”“可降解材料”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看重的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是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是“国之大者”,这是“陕西考察”的深刻昭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这位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关注着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关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村民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永续发展的“三二一”模式,高西沟从一个水土流失的秃山沟,治理成为山清水秀的“好江南”。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看重陕西生态的深远影响,强调指出,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高西沟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也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提供了一面镜子。

“革命历史”是“国之大者”,这是“陕西考察”的谆谆教导。陕西考察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的落脚点。1947年冬,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杨家沟村,在这里战斗、生活了约120天。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从转战陕北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里,毛泽东写下著名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阐明了我党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经济纲领和军事原则;

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预判革命形势、制定正确对策,端起历史深处的望远镜,打量到了革命胜利的“桅杆”,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伟大号召。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身处何方,我们应往哪里去。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亦当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黄土情,源自难忘岁月;

赤子情,深蕴精神力量;

老区情,饱含殷切关怀。情之切,行之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讲话精神,读懂“陕西考察”的深刻意蕴,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关于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范文篇3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党员干部要从红色故事、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红”打底,以“三心”为标配,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激扬“奋战之红”,永葆“斗争之心”。有境界自成高格,经考验方见本色。党员干部的境界在斗争中显现,本色在斗争中彰显。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能吃得了苦、担得起重;

越是千磨万击、千锤万凿,越要秉持如铁意志、筑牢不移心志。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陡可化为夷,危可转为机,关键在于面对斗争时是冲锋还是后退,是越磨越“坚劲”,还是越磨越“损耗”。党员干部在面对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要敢于应战、勇于出击,在面对斗争时要能够踊跃参战、作战到底,不怕难、不惧险,能过关、可斩棘,厚积事业发展的底气与力量。

赓续“使命之红”,永葆“忠诚之心”。对党忠诚体现在积极进取的心态上,体现在担当责任的行动中。党的百年历程中,共产党人是“行路者”,是“赶考人”,是坚定的信仰者,也是忠实的实践者,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顶,从扬帆到远航,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路劈波斩浪、不断前行,从挫折中立起不倒的身板,从磨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从胜利走向胜利,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行不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党员干部要在行动中诠释忠诚,以爱国奋斗大笔书写忠诚,将红色基因浸透血脉,让青春热血挥洒基层,用如火的激情、拼搏的精神谱写忠诚诗篇。

描绘“初心之红”,永葆“为民之心”。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拼搏奋斗。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响彻天际的英雄之气,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实干精神,无不彰显着百年大党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古语云:“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党员干部对待人民群众就要以真诚之心相待,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情中有初心,心中有真情,凝聚奋斗未来、逐梦圆梦的力量。在为民奋斗中,党员干部不能有丝毫懈怠,要把为民之心化作一腔热血,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投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开创伟大事业,将初心刻在奋勇前行的岁月年轮中。

关于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范文篇4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革命文物和百年党史中承载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精神,是丰厚的精神滋养。党员干部要赓续红色血脉,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砥砺为民奉献的真挚初心,将激情与力量彰显出来,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凝聚起继往开来的奋斗力量,在新时代绽放“奋斗之花”。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披肝沥胆、浴血奋战,奏响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曲,铿锵之音穿越时空,奏响在我们的心中,豪气干云、浩气长留。在共产党人身上,最鲜明的政治品质就是始终如一的忠诚,为党的发展事业做出的奉献与牺牲光照汗青。忠诚是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秉持的政治本色,这是干好事业的强力支撑。从脱贫攻坚战场到疫情防控战场,再到抗洪救灾战场,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底色”,也是“先锋力”“战斗力”。作为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要把对党忠诚落在实处,体现在行动当中,要在实践历练中锻造本领,要在勇书“答卷”中答好“考题”,以“硬本领”扛起“硬石头”,以“大本事”做好“分忧事”,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闪耀的星河里离不开每一颗星的发光,烂漫的花海里离不开每一朵花的绽放,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伟大的成就在艰苦奋斗中取得,伟大的事业在艰苦奋斗中开创,共产党人“舍得一身剐”,历经千锤百炼、跨过艰难险阻、闯过生死考验,以敢吃苦、无惧苦、不言苦的精神奋斗事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在饱经磨难中不懈追求,在筚路蓝缕中奠基立业,在险峻之途中开拓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索出发展道路。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心志、激发血性,锤炼出克难奋进、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

砥砺为民奉献的真挚初心。百年党史回响着感天动地的奋斗赞歌,一代代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为人民群众劈斩荆棘、砥砺前行,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长征道路上挺进,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吃草根青稞以应对极其短缺的物质给养,为人民群众的的幸福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共产党人的初心涌动着情怀、汇聚着力量、熔铸着精神,深植在代代相传的血脉中,为民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火炬接力”中传承与发扬。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根植为民初心,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始终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民奋斗永远不停歇,为民事业永远扛在肩,勇当人民群众的“先锋战士”,用情关切人民的生活,用心办好人民的事情,用力解决人民的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造福。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材料(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