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幼儿园《打枣》儿歌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

时间: 2024-01-13 栏目:申请报告

幼儿园《打枣》儿歌教案及反思篇1

一、语音训练

活动目标

1、“吸提”、“推送”气息练习,发好儿化音;

2、理解绕口令内容,口齿清楚、有节奏地朗诵;

3、尝试加快语速朗诵,感受说绕口令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对绕口令的兴趣。

你们喜欢吃枣吗?枣是什么味道的呀?

(二)出示图片,创设故事情境,熟悉绕口令前半部分内容。

1、根据图片讲述故事,帮助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有一个小朋友叫奇奇,他可喜欢吃枣儿了。

他家门前,过了一座桥,便有一颗大枣树。每到结枣儿的时候,他都会缠着爸爸给他打枣儿吃。

瞧!今年大枣树又是结的一树的枣儿。

奇奇看着满树的枣儿,早就馋的呀,直流口水。

于是又缠着爸爸给他打枣儿吃。

爸爸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和奇奇一块儿大枣。

爸爸敲打着枣树,一棵一棵的枣儿就往下掉。

奇奇在树下,兴奋地在树下数起了枣儿“一颗枣儿、两颗枣儿、三颗枣而········”

2、朗诵绕口令前半部分,感知绕口令的结构特点。

3、边看图片边逐句学说绕口令,帮助理解并记忆绕口令。

(三)引导儿童学说绕口令后半部分内容。

1、根据打枣儿图,带领儿童“数枣儿”。

你们知道故事里的小朋友一共打了多少颗枣吗?一起来数一数吧。

2、带领儿童“数枣儿”并逐渐加快节奏,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四)“数枣儿”游戏

1、自主练习“数枣”,并逐渐加快速度,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2、鼓励尝试倒数枣儿。

十颗枣、九颗枣、八颗枣、七颗枣、六颗枣、五颗枣、四颗枣、三颗枣、二颗枣、一颗枣。

(五)根据图片提示,完整朗诵绕口令

幼儿园《打枣》儿歌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

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唱中,让学生体验打枣时的心情,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是本课的宗旨,所以,创编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幼儿园《打枣》儿歌教案及反思篇3

◆教材分析《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乐曲,旋律具有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独奏者运用“咔腔”的演奏方法,手持两只唢呐,用音色低沉的大唢呐代表爷爷,音色明亮的小唢呐代表孙女,大小唢呐轮番演奏,加上乐队的衬托,生动地表现了爷孙俩在农家小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并能联想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

2、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3、认识唢呐,能初步分辨唢呐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

◆课前准备◆

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你知道器乐演奏的形式有哪些吗?引入独奏、重奏、合奏、齐奏,并进行结合课件简单介绍。

2、让分别聆听管弦乐合奏《陀螺》(二年级下册)和钢琴独奏《士兵进行曲》(二年级上册),并判断乐曲的演奏形式。

3、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欣赏一首乐曲《打枣》。

二、初步感知

1、聆听全曲,想一想: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说明:《打枣》是一首唢呐独奏曲。

2、认识唢呐出示唢呐图片及唢呐演奏现场照片,并介绍:唢呐又称“喇叭”,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木制吹管、铜制喇叭口以及芦苇或麦秆制成的哨子组成。吹管上有8个音孔(前面7个,背面1个)。唢呐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并有特殊的模仿人声或动物叫鸣声的“咔腔”演奏技巧。主要用于民间的吹打乐,常在喜庆或丧事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也常作为伴奏乐器为民间舞蹈伴奏。

3、再次聆听全曲,并思考:这首乐曲是怎样表现打枣的?

小结:《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乐曲,旋律具有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乐曲通过唢呐与乐队的交替演奏,生动地表现出了爷爷和孙女在农家小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三、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播放引子部分,学生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节奏有怎样的特点?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小结: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运用小唢呐高亢、明亮的音色,加上自由的节奏、活泼的旋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欢乐的农家庭院。

2、第一部分播放乐曲第一部分,学生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演奏形式是怎样的?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小结:乐曲的第一部分,唢呐与乐队奏出了一段欢快、具有河北民间音调的旋律,速度从慢起逐步转身中速,然后又由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

3、第二部分

(1)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这段音乐中唢呐的音色有没有变化?小结: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唢呐与小唢呐交替演奏,加上乐队的伴奏,非常热闹、风趣,形象地表现了祖孙俩打枣的情景。

(2)再次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中有几个主要的旋律?(2个)

(3)学唱这两段旋律:

(4)再次聆听,并思考:分辨这两个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有什么不同?小结: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第一次是大唢呐,代表爷爷;第二次是小唢呐,代表孙女;第三次是大唢呐与小唢呐交替演奏,描绘了祖孙俩一同打枣的情景。

4、第三部分播放乐曲第三部分,学生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采用了哪部分的旋律音调?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小结:这段音乐速度渐快,情绪更加热烈,大、小唢呐的交替使用更加频繁,并且用了“咔腔”的技法模仿了爷爷和孙女不同的声音,表现了爷孙俩打枣时的快乐心情,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

四、完整欣赏

1、播放全曲,聆听并思考: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5次)

2、复听全曲,分辨大唢呐、小唢呐的不同音色,并想象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欢乐情景。

五、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并介绍: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是一首充分展示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乐曲,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教学反思

以上是《幼儿园打枣》儿歌教案及反思汇总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幼儿园《打枣》儿歌教案及反思篇4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

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精选3篇)
  • 下一篇:酒店服务员辞职申请书(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