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精选5篇)

时间: 2024-01-14 栏目:申请报告

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篇1

教案过程

1.引入

在开始课程之前,引入学生到这节课的主题,例如“让橡皮泥浮起来”这个想法。可以用一个问题或一个有趣的事实引起学生的注意。

2.背景知识

介绍橡皮泥是什么,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3.材料

列出用于实验的所有材料。

4.实验步骤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在一张纸上记录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2.取一块橡皮泥,将其揉成一个球形。

3.将橡皮泥球放入一个杯子中,加入足够的水,直到橡皮泥浮起来。

4.将橡皮泥从杯子中取出,测量它的直径和重量。记录这些数据。

5.将橡皮泥从水中取出,用纸巾擦干,再次测量它的直径和重量。记录这些数据。

6.计算橡皮泥的密度,并用这些数据来测试假设。

5.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确保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6.拓展练习

提供一些拓展练习,例如让学生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或者让他们思考如何使用橡皮泥制作其他东西。

7.结束语

结束课程,回顾一下学生今天学到了什么内容,并提醒他们下节课的主题。

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1用心爱心专心(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学会制作橡皮泥

–学会用橡皮泥制作可以浮在水上的物品

教学准备

–热水

–碗

–塑料袋

–食用色素

–食盐

–小勺

–浮力物品(例如塑料球或木块)

教学过程

密度和浮力

1.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率。密度高的物体比密度低的物体更重。

2.浮力是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的力。浮力大小由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决定。

制作橡皮泥

1.将1杯面粉和1/2杯盐混合在碗中。

2.逐渐加入3/4杯水,搅拌橡皮泥直到它开始变硬。

3.加入10-15滴食用色素(可选)并继续搅拌,直到颜色均匀。

制作浮力物品

1.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球。

2.将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面上。

3.加入一些橡皮泥并重复步骤2,直到球浮在水面上。

4.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其他可以浮在水上的物品。

教学评估

–老师可以问学生关于密度和浮力的问题,以测试他们的理解程度。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制作的浮力物品,并解释它们能够浮在水上的原因。

扩展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橡皮泥物品,看看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上。

–学生可以研究有关船只和潜水艇设计的信息,了解如何利用密度和浮力来使它们在水中移动。

在这个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了解了浮力和密度的概念,掌握了如何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这为他们今后更深层次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橡皮泥一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了,但橡皮泥也能浮起来!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呢?这一定能让好奇心强的幼儿雀跃不已。此项活动是利用幼儿常玩的橡皮泥,突破他们原有的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借此培养他们大胆动脑、动手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橡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活动延伸】

1、继续让幼儿探究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他们理解橡皮泥浮起来所要具备的条件,并初步学会归纳和记录。

2、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并动手尝试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设计分析】

幼儿对各种新奇的现象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班幼儿在具备一定经验和技能后,这个敞开的世界充满好奇,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在整个活动中,没有直接给幼儿任何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矛盾,然后在矛盾中探究。

让橡皮泥浮起来教案篇5

一、教材简析: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实心的橡皮泥沉入水底,船形橡皮泥却能浮在水面上,原因是船形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本课引入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活动,通过比较各种形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示沉浮变化的基本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二、教学背景:

在这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木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科学核心概念:同一种物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科学方法: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数据是重要的证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难点突破口: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及时记录,并加强对数据的思考分析。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焦点访谈一期观后感(精选9篇)
  • 下一篇:开学初一作文范文优秀(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