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木兰诗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 2024-01-18 栏目:申请报告

第3篇1

《木兰诗》读后感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子。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名列其中,但父亲年岁已大,而家中又无长子,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披上战衣,渡过黄河,越过黑山,征战沙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有的凯旋归来。木兰就是凯旋归来中的一个。木兰不贪图名利,回到家过平民生活。

这首诗表现了花木兰的忠、孝、智、勇。诗最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用兔子在一起跑,雄雌难以分辨的隐喻,说明了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虽然时代不同,但木兰爱国与奉献的精神永存。新世纪的我们,应该学习木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高尚品质和纯朴、善良、忠贞的美好品德。

第2篇2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木兰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木兰诗读后感(一)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木兰诗读后感。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读后感《木兰诗读后感》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木兰诗读后感(二)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木兰诗读后感(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每当吟诵这诗句时,我就感到了木兰的勤劳与懂事。当她看到征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兵文书时,想到了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自己也没有长兄。每一卷文书上都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年纪大了也不能去战场。木兰便到市场去买来了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要去替父亲应征。她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二年后才得胜而归。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都出来迎接她……

看看木兰,再想想自己。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温馨的生活环境中,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更没有为他们做点家务。想到木兰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为父亲去征战,我感动不已。

她不要天子的重金奖赏,也不要做大官,只要回到家乡去看望年迈的父母。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木兰,如何告别父母。驰骋战场。累立战功,最终光荣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希望能帮助您!

第4篇3

《木兰诗》优秀读后感范文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今天橙子就与大家分享木兰诗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读《木兰诗》有感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木兰诗读后感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讲述过,后来上学时也学过。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仍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于是决定舍弃女儿身,替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渡过黄河,越过燕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才到达军营。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凯旋归朝,木兰放弃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的生活。当她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

诗中的木兰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替父从----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军,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慷慨赴国难,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孝顺父母,报效国家。一旦战火熄灭,刀枪入库,她最大的愿望则是回到家乡,还其女儿本色,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表现了木兰的忠,孝、智、勇。诗最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用兔子跑在一起,雄雌难辩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没地位的。替父从军,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女性的传统观念的嘲弄。同时也说明了妇女一样能够为国家尽忠效力。

虽然时代不同,但木兰的爱国与奉献的精神永存,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知道,人不能没有祖国。祖国是子民生活成长的土地和摇篮;是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我们知道,人不能没有奉献,奉献是欢乐收获的前提和社会的动力,奉献是汗水和热情浇灌的结晶体,是无私的给予和无价爱心锤打而成的闪光物。爱国,就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用生命去捍卫祖国的尊严;爱国,就要主动承担富国强民的义务和责任,能不畏千难万险,全身心地投入振兴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光和热;爱国,就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条件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习木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高尚品质和纯朴、善良、忠贞的美好品德。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木兰诗读后感500字以上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初次听见我们学校的大姐姐在学校活动中诵读这首《木兰辞》时,就被它朗朗上口的韵律、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回家后我从爸爸买的古诗词书籍中找到了这首《木兰辞》,缠着爸爸讲给我听,原来《木兰辞》讲述的是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因国家需要驱赶外患、征战戍边,花木兰年迈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她弟弟又未成年,于是木兰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沙场上,木兰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经过多年的征战获得了胜利,使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回朝后不愿在朝为官,只恳求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恢复原来在家时的本来面目,过上了平淡、安宁的田园生活。从此,我就喜爱上这位能为国分忧、文武双全,孝敬父辈、关爱手足,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女英雄。每当我诵读《木兰辞》时,眼前就浮现出花木兰那英姿飒爽、刚毅坚强的身影,又联想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情景。多次诵读《木兰辞》后,我深深感到木兰在三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第一是她自强不息、刚毅坚强、心系民众、为国分忧的精神。木兰从小自强不息,练得一身高强的武艺本领,在封建礼教的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不畏艰难,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广大民众能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放弃亲情,不辞千辛万苦,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终于凯旋而归。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刻苦认真的学习真本领,锻炼自己坚强不息的精神,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第二是她尊敬父辈、关爱手----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4足的诚挚亲情。从文中看到国家需要戍边征兵,而木兰家父年老多病,没有长兄,弟弟又小,木兰坐在机杼前一阵阵的叹息,转而毅然决定替父出征,积极参军,为父解忧。又从文中“不闻爷娘唤女声,……”感受到木兰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我觉得从木兰的身上,我要做到尊敬老人,关心弟弟妹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大家都喜爱的人。第三是她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勤劳善良、不爱慕虚荣的生活态度。从木兰回家急切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也是爱梳妆打扮的女孩子。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看出木兰是一个不爱慕虚荣、追求名利的人。我觉得我也应做一个热爱生活、真真实实、健康快乐的人。

我国有丰富的文学宝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从参与诵读经典的活动中,我体会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的指引。只有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积极生活,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第5篇4

《木兰诗》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文学院04专升本2班的汪婷婷。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木兰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

《木兰诗》选自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材是按文体组元,《木兰诗》所处的这个单元是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文言文单元,(而《木兰诗》是本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也就是说,学生们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对文言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单元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木兰诗》的教学也继续贯彻这一主旨。《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在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建议中说道:“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接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生活经历贫乏,所以学生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领悟也存在困难,而在木兰身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爱祖国、爱父母的优秀文化传统,今天学习这篇民歌,重要的正是要让今天的孩子感受并理解这种传统。基于以上对课标精神的把握和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的分析,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三点:

1.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句式(对偶、排比、互文、复迭等),体会民歌的声韵美,背诵课文。

2.学会利用注释、工具书查找、筛选资料,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3.理解诗中塑造的木兰形象,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放在言语教学上,如文言字词的积累,文言句式的理解等;其次是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教法

首先,我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尝试自己翻译课文,并利用早读时间布置学生朗读全文,以便学生对《木兰诗》有初步的感知。

本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积极对话,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充分体现“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满堂灌”。主要教法有:

1、诵读法:读是呈现文本内容的基本方式,尤其对于文言文,古今汉语的差异形成了理解上的隔阂,需要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同时文言文声韵优美,琅琅上口,教学中运用不同的诵读方式还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表演读、选段轮流读、模仿读等等。

2、复述法:《木兰诗》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理清诗的整体脉络。复述法便是着眼于此,让学生在消化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木兰的故事,既及时回馈了前面的课文内容及言语方面的教学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对于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和文言句式的理解,我选择了鉴赏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讨论探究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这是基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消除初学文言文时的畏惧心理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生活经历,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疑难问题、思维偏颇,讨论的过程能施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生生互动,释疑订正、补救提高。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有不同解读的句子,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是内在统一的,因此,我主张学生的学,也是一个和文本展开对话交流的过程,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理解的对话,是一个多重的对话,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师生和文本及作者的对话等等。这些对话都是以文本为核心,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的。但因为我们所学的《木兰诗》是文言文,要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自然就比现代文要难一些,至少古今汉语的差别就使学生在了解文本内容上存在着障碍;加上古今文化背景的差异,又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造成了困难。因此,我强调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反复接触文本: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来自主学习,和文本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难懂的字词句认真地解释和探讨,而且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以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更深入的对话。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是积极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自己能理解和读懂文本。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合作探究,就最想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体会木兰形象及其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新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由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Powerpoint课件展示)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首先以分组分段齐读竞赛的方式检查早读效果,用竞赛引起学生注意,不仅用心读,还要认真听,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接着播放课文朗读课件(《木兰诗》flash课件),学生看书听读,做上批注。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音”、注意“形”的字和通假字(PowerPoint课件)。学生根据展示的内容拼读、比较、识记,从而掌握字词基础知识。由于预习中已布置了试译全文的任务,而且《木兰诗》的语言浅显,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应该能初略理解,所以在解决字词问题后不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有侧重地讲解学生翻译中有困难有争议的句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引导学生注意在语境中探究句意,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举个例子,如第一自然段中的“唧唧复唧唧”,到底是机杼声还是叹息声,或者是虫鸣声?课下注释有具有倾向性的解释,但我觉得只要学生大胆思考,言之成理,都有可取之处,教师应给与肯定。

第三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先让同学按照写作顺序或不同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板书课文结构。接着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课件展示复述课文。然后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强化背诵(如: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男女同学竞赛、自选段落背诵等)。

第四环节:表情朗读,感受《木兰诗》的声韵美

我将选取“备战出征”和“回家欢聚”两个情节段落,先放朗读录音范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声韵美,然后由学生模仿试读,教师点拨和学生间相互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受文章的声韵美。

第五环节:课外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里,我会让学生通过对《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比较阅读,分析刘兰芝和木兰形象上的差异。因为学生在课前的搜集资料中已经获得“乐府双璧”的信息,虽《孔雀东南飞》并没有学过,却也这因为此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新课标主张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安排让学生自主研究的练习,一方面,学生可再次利用到自己预习时搜集的资料,从而肯定学生的劳动;另一方面,意在加深对木兰形象的理解,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较灵活,教学方式以课堂讨论交流为主,还学习主动权于学生,教学重点在理解木兰形象。如可以设置疑问:第一段中木兰为什么停机叹息,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性格?第五段木兰辞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什么情操?等等。最终要将总结出的“木兰精神”联系生活,联系自我,使学生从中受益。第二课时的作业安排我采用了单元写作训练的“改写《木兰诗》”,改写要求对原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因此这项作业能在读写两方面检测学习效果,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对于《木兰诗》一课教学的设计思路,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的读后感

木兰诗的读后感13篇

木兰诗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5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支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选5篇)
  • 下一篇:改写木兰诗(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