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部编版(精选2篇)

时间: 2024-01-24 栏目:申请报告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部编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于元朝的统一》的第10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分“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子目,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制度建设等内容作了介绍。时间跨度长,空间辽阔,互相交错,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明确的表述。教师设计时就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切入,紧紧抓住“贡献”这一中心,运用地图,借助史料阅读理解,提炼出少数民族的贡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基本学过,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受学习要求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对这些内容只有零碎的记忆,缺乏理解和认识。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补充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案上基础知识的梳理,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概况,认识元朝空前辽阔疆域是在各民族政权区域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各少数民族制度的特点及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3.运用唯物史观中民族平等的观念认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元朝的民族政策

五、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史其实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都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课的设计是把辽宋夏金元这一单元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中,考查辽夏金元诸民族在中国从“小中国”演变成“大中国”过程中的贡献。教学内容分散打块:首先从诸民族政权的建立、都城、首领、版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大中国”的疆域之演变;其次讲诸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大中国”之制度建设的包容性;第三以元朝的民族政策为例,分析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就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做一小结。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1(从唐朝中期到元朝)的六百年孕育并实现了“中华”从“小中国”变型为“大中国”的“一次漂亮的转身”。此种“变身”初见端倪于契丹建立的辽王朝,而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华的框架是在13到14世纪的蒙古时代一下子扩大起来的”;正是这样一个崭新的建国框架,才真正把中华引上了“通向‘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教师设问:在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中,都有哪些政权?(参考答案: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这些政权中既有汉民族政权,也有少数民族政权。换言之,在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中,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一样,都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第一目多元而治——辽夏金的统治

(一)辽夏金元的疆域演变

学生在梳理了基础知识后,结合PPT上展示的这一时期的时间轴和地图再次梳理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教师解说)907年,朱温灭唐建梁,史称后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16年契丹族建国,1038年,西夏建立,出现了北宋、契丹、西夏对峙的局面;1115年,金朝建立,并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1127年,赵构称帝,史称南宋,这样又形成了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先后消灭西夏、金朝和南宋,实现了大统一。

(设计意图)辽、夏、金、元建立的时间不同,版图范围大小不一,且有交错,学生不易掌握,利用时间轴和地图去梳理,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养成。

(二)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

1.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结合课本54页学思之窗的材料分析辽朝制度的特点

教师设问:描述辽朝的官制内容,概括该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内容:辽朝有南、北两套官制系统,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特点:因俗而治)

2.西夏的官制

教师设问:西夏的官制又是怎样的呢?(参考答案: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金朝的官制

教师设问:金朝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如何治理国家?(参考答案: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

教师设问:“猛安谋克”制的含义和特点。(参考答案:含义:女真族因围猎需要而形成的军事组织,后发展为军事行政组织,猛安是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

4.结合学案上材料六七及所学评价辽夏金的统治。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参考答案1.既吸收借鉴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制度;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二元统治结构;2.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少数民族的统治;3.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化);

4.加快了民族交融;5.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因俗而治的理念为后世所沿用);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辽夏金的统治,了解到辽夏金统治的特点是因俗而治,兼容并蓄,其统治有利于民族交融及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节课我们来看第二目多元一统——元朝统一。

PPT展示蒙古的崛起过程及元的统一,提问元朝统治者面临怎样的历史难题,进而追问元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的。(因为学生基础知识梳理过了元巩固统治的措施,因此课上重点来讲其中的三个措施即行省制,边疆的治理,民族关系。)

1.行省制:PPT出示材料分析行省的职权,问行省会不会重蹈唐朝藩镇割据覆辙?结合三则材料具体分析行省大而难独。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点,地方大而难独—中央有效控制。

2.边疆的治理:利用地图册对比汉唐元朝的疆域图并结合课本58页历史纵横分析元边疆治理的积极作用。

3.民族关系:教师讲解元四等人制需注意的地方并结合学案上材料八全面认识元朝的民族关系。

4.综合以上的学习分析元朝统治的影响。(参考答案:1、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政权分立、割据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创举,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2、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元朝的民族政策使域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使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互相碰撞,互相吸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三辽金元所说的“中国”观念是什么?参考答案(“中国”观念:这一时期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认同的理念,是政治、地理、文化、民族等元素共同的集合,体现出多元一体,夷夏同根的特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展开过程中首先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元朝的三项措施即行省制、边疆的治理、民族关系。这三项措施虽然基础知识中有,但是有些地方学生理解不到位,再有是通过这三项措施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元朝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其次是用探究题的形式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升华,引导学生认识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用正确的史观去看待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进而感悟“大中国”的博大。

6.出示【课堂小结】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说:所谓“小中国”与“大中国”的区别,并不完全是就“中国”版图的面积大小而言。更重要的区别,其实是在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亦即以用汉文化区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为理想治理目标的“小中国”,以及一个能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多民族之巨大中国”之间。综合本课内容,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草原民族在“大中国”形成中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具体有:(1)各民族政权的区域统一为元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2)为我国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3)各民族政权在制度建设上的借鉴和学习,为多民族共同发展提供了空间,促进了民族交融。

7.练习: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完成学案上练习题5——9,讲解有疑问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大小不一,且互相交错,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明确的表述。教师设计时就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切入,紧紧抓住“贡献”这一中心,运用地图、时间带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内容,借助史料阅读理解,提炼出少数民族的“贡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部编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部编版篇2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唯物史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理解元朝的民族关系。

【时空观念】掌握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的时间,与大致的地理区域划分。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1.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建立

2.难点:元朝的民族关系。

学生提前阅读预习课本的内容,对课本里的学习思考题进行解答,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收集史料:女真兴起、靖康之变、宋金对峙和战与金革旧俗等史实,岳飞抗金的故事。做好讲述有关史实的准备。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在那段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

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教师以导入框内容引入,设问(课件显示):

(1)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说明了什么

(2)唐末以前,契丹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辽与西夏建立

课件展示“辽的建立和扩张”,指导学生得出契丹人的生活特点。教师结合动画说说辽的兴起(地区、民族、时间、建立者、首都)。

(1)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2)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3)辽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4)西夏的建立: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拜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2、金入主中原以及与南宋的对峙

(1)课件展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并在此图右下角出示字目,教师指图讲解金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灭辽及北宋);南宋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时间、建立者、首都),教师通过地图对比说明北宋与南宋的区别。

(2)岳飞抗金与被害

a.岳飞取得了哪些战绩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b.朝廷为何命岳飞班师回朝如果你遇此状况怎么办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的统一

(一)元朝的建立: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二)行省制

1、含义: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区划);

2、设置: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设两个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管理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宣政院辖区;下设路、府、州、县各级。

3、权力: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民政事务上报中书省,军政事务上报枢密院。官员不得更改赋税,不得调动军队,定期觐见皇帝,述职。受监察机构监督,并省官互迁。

4、影响:(1)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民族压迫。

蒙古对蒙古人和对华人有完全不同的待遇。蒙古人有绝对的权利和地位,华人只能当牛做马,蒙古人杀了华人,只赔很少的钱就可以了解。由于华人经常反抗蒙古的统治。蒙古人处处防范华人,例如,华人十户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还被铁链子栓住。除此以外,华人不得拥有任何刀锯。蒙古人还禁止华人集社,怕华人合谋赶走蒙古人。

2.分而治之。蒙古人把他们统治地区的人民分为四等:

(1)蒙古人,绝对的统治者。

(2)色目人,就是各色名目人,包括中亚西亚欧洲人,以及原来统治中国北方的女真人。他们是蒙古人的帮凶。蒙古人很少,管理不过来全国,于是委派这些色目人来帮助管理。这些色目人有的是商人出身,他们不会管理国家,只会横征暴敛。把中国人的财富全都掠夺走了给蒙古人挥霍。

(3)汉人,

(4)南人。

蒙古人为了分化华人,在华人中制造南北矛盾。把北方华人称为汉人,南方华人称为南人。区别在于南人赋税比较多。

蒙元时代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华人的愤怒!华人的反抗前仆后继,此起彼伏,瓦解了蒙元政权。最终,起义军的一支,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下,赶走了蒙古人,恢复了中国文明。

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金几个朝代。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灭不掉对方,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另外还要注意到,澶渊之盟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女真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地位。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老年人调研报告集合(精选2篇)
  • 下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