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好作文推荐(精选8篇)

时间: 2024-02-01 栏目:申请报告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1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创设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指导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四、幼儿表现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五、不足的方面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2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在正确教育观、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视幼儿个人的自主学习,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幼儿喜欢的活动模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主意愿,在有准备的区域中,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并通过操作材料以及人际交往,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11年10月28至29日利用两天时间,举办了镇赉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班,学习的内容是《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参加培训的人员是我县各类幼儿园教师120人,培训形式是本着研培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组织的,从培训的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今天回顾上述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审视反思、不断提高。

二、组织培训的做法

两天的培训是这样安排的:10月28日组织教师观摩了第一幼儿园专门为这次培训班准备区域活动;观摩后组织教师对看到的区域活动进行交流研讨。29日组织教师学习《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教材。

1、在观摩中丰富实践经验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区域理论之前观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因为这次培训对象都是我县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和民办园的教师,他们对区域活动课程模式认识不够深刻,虽然提倡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环境、师资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还没得到深入的落实,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使大家在头脑中对区域活动的课程模式有一个感性认识。28日观摩了我县第一幼儿园八个教学班的区域活动。八个教学班分别是三个学前班、三个大班、两个中班三个年龄段,同一个年龄段的班级开展一个主题,学前班区域活动的主题是《动物的秘密》、大班是《多彩的服装》、中班是《秋天来了》。每个班的内容又不重复各有特色。每到一个班,都由这个班的班主任向学员介绍本班开展区域活动的主题,活动目标及根据幼儿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设计的几个活动区、所投放的材料,教师如何进行指导、幼儿获得了哪些知识经验、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等情况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班主任所介绍的内容也是培训班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让大家看到的是在区域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这样学习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大家看得清楚,学的透彻,避免了毫无目的、走马观花看热闹的现象。如:大一班王冰冰老师是这样向学员们介绍的:“大家好!我们大班这个月的主题是《多彩的服装》。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和幼儿共同搜集材料及实物,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创设活动区,并根据主题的展开随时进行调整。请大家走进我们的班级看一看。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共设置了五个区域:观察区、益智区、美工区、图书区、表演区。下面请随我来到观察区,这里是幼儿搜集的各种服装标识,通过观察让幼儿认识一些品牌服装的标识如:361、米奇等。这是幼儿搜集的各种布料的边角余料,我们举办了布料展销会,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布料的质地。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实物供幼儿参观,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服装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风格所呈现的多彩多姿的美。益智区我们投放了芭比娃娃、小熊,幼儿可以给他们换上不同的服装。还投放了许多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幼儿可以给他们进行分类。这个区域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在了解了布料的质地、服装的不同款式后我们又设置了美工区,幼儿年龄小,动作不灵敏,所以我们张贴了警示牌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剪刀。我们还用暗示法向幼儿提出活动规则,投放10把椅子,当幼儿发现椅子几经全部坐满就不要进入了。这个区域我们投放了大量的材料,碎布头、彩笔、剪刀等等,让幼儿参照作品或发挥想象粘贴作品。这是两个衣柜,幼儿可以把看过的或者想象中的服装通过剪、粘贴等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放进衣柜里。图书区,这里用图示法提醒幼儿不要大声喧哗,我们尽量搜集一些与服装有关系的书籍,引领幼儿通过阅读感受服装的多彩多姿。老师也会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看书的姿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表演区,这是我们为幼儿搭建的小舞台,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表现美、展示美的机会。为了不发生拥挤我们用图示法提醒幼儿,在区域的入口贴了6双小脚印,提醒幼儿这里不要超过6个人。这里有民族服装,时尚服装还有自制的服装,幼儿可以随意选择穿上表演。老师当摄像师为幼儿拍照,留下小朋友们精彩的瞬间。”从上述介绍中我们看到,教师能把每个区域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清楚,并能根据每个区域操作工具和操作材料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培养幼儿遵守区域规则及在选择区域时不发生争执,教师在区域入口处粘贴警示图,这种做法既符合区域活动的要求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但在教师的介绍中,没有涉及到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这也正是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幼儿在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教师感到无所事事,不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造成幼儿在各个区域内活动的人数和活动积极性失衡,这是我们幼儿教师在以后指导区域工作中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在观摩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没有东张西望看热闹的现象,在这个班的美工区里,幼儿有的在画衣服,有的折衣服,有的在为衣服装饰扣子,有的在为衣服装饰花边,有的在用挂历纸制作衣服,还有的在为娃娃穿衣服。在益智区里幼儿忙着为制作区数扣子、运扣子,他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利用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享受着作为一名“设计师”的劳动快乐,每设计好一件服装在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表演里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漂亮的服装,听着音乐,伴着优美的舞姿,尽情的展现各民族服饰的美,陶冶情操,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从把个教学班的区域活动看,所设置的区域囊括了教材中的所有区域,并有所创新,投放的材料安全卫生,种类繁多,数量无法计数,绝大多数是废物利用。如,在学前班主题《动物秘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动手收集了蛋壳、树叶、米粒、饮料瓶、秸秆、各种豆粒线绳、布条等等,孩子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粘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可爱动物。活动中幼儿是在自主合作中快乐的学习,获得经验,提高能力。所以整个观摩活动在第一幼儿园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圆满成功,可以说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一大亮点,为学员学习区域活动的理论知识做好了实践层面的铺垫。

2、在交流研讨中提高认识

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大家对自己听到看到的在相互交流讨论中理清思路,并得到同化,研讨中大家踊跃发言,谈感受、说收获、议发展,使活动呈现出浓厚的研讨氛围。虽然学员们表述的想法很肤浅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这于他们的幼教专业理论水平有关。但在交谈中从学员们的内心深处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已认识到了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开展区域活动的环境,根据主题的变化投放相应的、足够数量的操作材料,这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单纯的集体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开展区域活动是克服小学化的需要,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需要。总之,大家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学员认为:这是我们花钱在北京、上海也学不到、离我们最近的东西。所以说从内容的安排上符合学员的最近发展区。

3、在理论学习中提高专业水平

10月29日,培训进入理论学习阶段,由于有了前面的实际观摩与研讨,对于理论学家感觉很轻松,容易理解。每涉及到的理论,都有相应的区域活动的景象在学员头脑中再现。这样大家很快理解了《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中的相关理论,所以,在最后的考核中,学员都得到了及格以上的好成绩。看到这样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使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觉得培训前的埋头备课,精心准备的劲没白费,几次下校指导八个教学班区域活动的累没白挨,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经验与反思

我县举办的学习《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是成功的。同时有几点体会值得分享:1、我们以培训为主线,以教研助培训,做到研培结合这一想法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在培训形式与内容安排上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有力的证明了研培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良好途径;2、基层幼儿园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完成培训任务的根本保障;3、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在这次培训中观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以下几点反思: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3、、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3

今年,幼儿园请来了张小虎老师为我们做区域环境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如何设计区域,如何收集、投放材料,如何进行观察评价,开阔了教育及区域创设思路,收获颇多。

首先,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发展和生活需要,合理安排适合的活动区域,设计独特的空间布局,投放相关的设施和材料,要求教师能通过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鼓励幼儿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集体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己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师幼及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区不是单纯的环境创设,而是一种教学形式,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适宜、要适应已有经验、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性、材料要随时调控、材料要综合利用等原则,为我们今后区角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和教师介入时机上,张老师也用详实的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板,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适时的介入,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愉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提高能力。今后,我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好区角游戏活动,让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天堂!

最后,从培训老师的分享中也学到了许多今后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有问题,问题是隐性的,必须隐含在活动空间和材料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动解决问题。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可以重复使用,多用半成品及废旧物品,位置适合幼儿身高。

3、观察要细致,评价时要切准主题。

总之,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去培养幼儿,去反思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搞好我们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4

初冬季节,寒风瑟瑟,我的内心却沐浴阳光,温暖似春。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我非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在短短20天的集中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省内外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他们用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还参观了楚雄州幼儿园、楚雄市鹿城幼儿园、楚雄市西城幼儿园、楚雄新苗幼儿园等州级示范幼儿园。无论是理论上的学习,还是实地考察活动都收获颇丰,感触很深。现将我的感触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幼儿教育,明确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此次集中教育培训我聆听了楚雄师院副教授赵云龙老师的《幼儿健康心理》,鹿城幼儿园园长尹璐老师的《游戏实践和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解读》,广州教育专家彭奇志老师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新时期家长工作策略》,楚雄州幼儿园副园长金凤琼老师的《幼儿园保育工作》,楚雄州幼儿园园长徐晓东老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楚雄东兴中学高级讲师何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楚雄东城幼儿园赵梅老师的《幼儿发展生态观》,楚雄市西城幼儿园杨涛老师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教师自制玩教具的展示与交流》,楚雄市教科院王任萍老师的《一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楚雄州图书馆馆长李金华的《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等专题。让我这个转岗教师重新认识幼儿教育,更明确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让我认识到了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导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教师应是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能够促进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对教师自身而言,幼儿教师则应扮演好“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二、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转岗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知道了幼儿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要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相互配合。要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方式、伙伴,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要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要引进多媒体教育手段,最大程度的利用社会其它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难忘的快乐而有意义的幼儿园生活。

三、启蒙教育真重要,知道了幼儿教师的职责。

经过培训学习,我深深感到幼儿教师承担的责任有很多种,每一个幼儿高兴的来到幼儿园,而我们的责任则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一日常规开始,从各方面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我们的小朋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健康方面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老师必须得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区别,切忌幼儿教育“小学化”。

培训中,我知道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切忌幼儿教育“小学化”。例如: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户外活动,以游戏为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让孩子们的身体真正得到锻炼,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放多种活动,增强体能,养成良好的行为,形成自我保护习惯,从根本上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的世界,充满乐趣,作为引导者的幼儿教师要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他们喜欢的世界,给他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短暂、充实的短期培训结束啦,可我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探究、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会根据此次培训计划的安排采用远程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幼儿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的研究。学习以后觉得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期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实行保教结合的政策,在通常情况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完善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保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中要渗透保育,保育中也离不开教育。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5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混龄区域活动环境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形式的出现具有很深的意义。混龄区域活动因其活动的开放性、社会性、动态性、隐蔽性、个别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瞩目与关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在同龄编班的基础上开展混龄活动,在大多数开展同龄编班的幼儿园、缺少混龄教育经验都较为容易尝试和开展。然而,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开展活动前的预设、准备工作及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评价工作等比普通的区域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混龄区域活动在我国尚未普及,可以说付诸实践的较少。因此,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的研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创设科学互动的区域环境

(一)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混龄区域环境

混龄区域可定期开展创设环境的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共同布置环境。如在美工区,可以通过剪纸布置环境,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商量所需要的剪纸作品,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剪的内容,如剪纸条、剪曲线、剪窗花、用折叠方法剪花卉、动物,也可剪报纸、剪毛边纸、剪蜡光纸、剪卡纸、剪瓦楞纸、剪塑料、剪布等等。教师在过程中作相应的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后,一起加工并布置环境。这样制作的环境材料富有层次,多样性,富有个性。每位不同特点的幼儿都能按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和设计,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寻找兴趣点,全员、全面主动地参与,在环境中充分地与材料对话,也促使幼儿充分地发展自己,从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认识自己与他人长处,作为一面镜子,使幼儿更和谐发展自己。同时,对于幼儿园来说,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布置环境,节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又可以令混龄区域环境焕然一新。

(二)为幼儿创设感兴趣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

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作为教师,需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年龄需要、实际水平与教育目标、教育主题、内容之间的结合点,观察并记录幼儿反复追问的问题、突然出现的行为和新的兴趣方向,根据幼儿的这些发展需要,并结合教育目标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让幼儿乐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作用于环境,让幼儿积极有效地与环境互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在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增进幼儿交往、迁移等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在新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要求把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

二、科学投放区域材料,让材料真正体现教育效用

材料是顺利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也是教师指导幼儿的一个媒介和方式。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投放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影响材料投放的关键因素。同样投放方式和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作用差别很大。小班幼儿对于高结构的材料的使用频率高,而大班幼儿低,就高结构的材料而言,小班幼儿的使用比例应大于大班。因此,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在各区配置适合大、中、小班各个年龄段的、数量相当的操作材料。明确个年龄阶段对于投放材料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教师对于投放方式的选择,也有利于教师关注更需要关注的材料,利用有限时间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二)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它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而潜能正是发展的可能性,代表着发展的蓓蕾,正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儿童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之前分析适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的活动材料,思考材料所呈现出的梯度是否合适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尽可能多地发展幼儿的发展程度。在每个混龄区域的每个年龄段的材料,要适当地提供多层次,让幼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操作材料。

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一)理论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教师首先是与幼儿一样,是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指导者和管理者。因此,要科学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必然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相应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可多样,邀请专家开展培训讲座、参加继续教育、园本培训等等。培训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如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如何科学地对幼儿活动进行干预,教师干预活动的种类和方法等等。培训要避免对教师进行单纯的理论培训,理论的深度不是每个幼儿老师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因此对其培训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使培训真正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逐渐地完善教师的管理行为。

(二)强化教研之风,在学习中丰盈

教师要认识幼儿学习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科学的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方法,就要不断的进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认识教育科学规律的重要途径。研究者认为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背景,以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为对象,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对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对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管理的意识,学习到新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改进他们的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行为。另外,也可以多开展”专题研讨式”和”园际协助式”等的教研形式的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式”的活动,使教师之间的思想得到交流和碰撞,将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由此产生想法、思路、对策,这对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非常有益。

结语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它旨在向每个幼儿提供更有效教育经验,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混龄区域活动既是时代的感召飞也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选择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作为课题是基于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的基本理念,使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6

今天有幸参加了毛兴东老师关于“读懂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的培训,毛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所进行的培训,一是区域活动的现状;二是区域活动的观察;三是区域活动的指导。在这一上午的学习中,我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加深了许多,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在本次培训中的收获与体会。

一、区域活动不是“装饰”或“附属”,而是具有独特的价值的“宝贝”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它是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区域活动占了很大一部分,幼儿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充分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因为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充分发挥自主性。所以区域活动的价值是独特的,它不同于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来获取经验。

二、观察要有“三明”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观察,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观察是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也是为了后续能够对有幼儿提供有效的指导打下基础。

其次是要明确怎样观察,区域活动的观察不光光是用眼睛看着孩子不出安全事故,还要通过全面观察来巡视幼儿的整体游戏水平和状况;教师蹲下来通过重点观察来看幼儿游戏的内容,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走进幼儿的内心,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世界;通过个别观察来看“人”,具体眼前这个孩子能否在区域活动中有所发展,能否实现“跳一跳,桃子到”的最近发展区。

最后要明确观察什么,区域活动的观察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幼儿,幼儿的兴趣、幼儿游戏行为的持续时间、幼儿游戏行为的目的性、幼儿游戏行为的类型、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因素。明确了这三点,也就把握了对幼儿区域活动观察的重点。

三、指导要有“招”

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不是随意的指导,而是要有意识的指导。这里的有意识指的是教师要明确指导的形式、介入的形式以及指导的方式。

在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时,教师可以通过间接指导的方式,例如通过不介入幼儿的活动的介入形式,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让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伴之间的学习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接受,并且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为幼儿相互交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式的介入方法,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世界中,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情景游戏中,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幼儿在进行家庭区的游戏,她们穿戴好服装要开理发店,但是他们迟迟没有进入游戏中,这时我以“顾客”的身份进入了游戏,我对他们说:“理发师,能不能帮我用剪子剪剪头发啊?我头发长了”,这时其中一名幼儿用小手比划出剪子的样子来给我剪头发,剪完头发之后我对他说:“理发师,剪完头发了可以帮我洗一洗吹一吹吗?”说完,另一名幼儿就从家庭区找来了吹风机要给我吹头发,在我理完发后我用纸假装钱给他付了钱,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随后他们就开始了互相理发的游戏。

除了以上两种间接指导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接指导的方法,直接以教师身份介入,给幼儿以讲解和示范。作为教师要依幼儿活动的情形,灵活的掌握干预的策略,有效的进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指导,例如发问、提示、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行为指导,例如身体语言、投放材料、环境创设和动作示范来进行有效的指导。

作为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要注意用“心”和用“行”。用心观察,用行指导,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真正在玩中学知识,在探索中促发展,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7

棘洪滩街道青大片区有非公企业317家,近年来,街道以片区联合党委为核心,强化片区联合党委在区域化党建的主导作用和主体责任,依托工业园区集聚优势,适应党员、职工多样化需求广搭平台,有效提升了区域化非公党建水平。

一是搭建教育管理平台。

一方面,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今年组织5名企业出资人参加区工商联组织的非公企业出资人培训班,不断强化出资人的党建思维;每年举办2次以上专题培训班,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全部轮训一遍;每周五晚在片区开设“七点半党员课堂”,每次吸引近百名党员参加。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民情社区”网站开设“党员e课堂”,建立微信群,覆盖党员300余名,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党员活动方式。

二是搭建特色活动平台。

片区党总支每年根据企业特点统筹谋划党建项目,做到党建活动有计划、有主题、可执行。同时,通过党建活动打包给社会组织的形式,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其中,“小陈热线”服务组织年开展党建活动100余次,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搭建权益保障平台。

在片区党总支设立“谈心室”,开设“党员留言吧”,每月组织“职工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促进党员、职工沟通交流;联合工会、劳动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劳资和谐面对面”活动,为职工开展维权服务。近三年累计化解各类劳资纠纷52起。

四是搭建服务发展平台。

党建工作唯有服务发展才能赢得企业认可,才有持久的工作活力。为此,片区党总支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我为企业献计策”意见征集和“党员先锋带头人”创建活动,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2014年,福宏集团党员提出的“新平台节能增效”建议被公司采纳,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入选国家“”的青岛新材料党支部党员孙玉城博士带领创新攻关小组研发企业革新技术,帮助企业发展提速增效,公司产值近三年翻了两番。

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经验总结: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新路子

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位于城阳区西北部,是青岛千亿级产业园之一——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辖区非公企业832家,其中规模以上138家,年工业产值占全区的70%以上。近年来,街道依托工业园区的集聚优势,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完善领导机制,构建区域化的工作格局

着眼于扩大党组织的有效覆盖,着力构建抓促有力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模式。在领导体制上,成立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党委,由党工委副书记任书记,牵头主抓非公党建工作。同时,根据工业园区分布情况成立4个片区非公企业党总支,实行非公党建片区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由12名街道党工委委员联系42家骨干企业,54名中层干部联系其他重点企业,既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又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有效压实了工作责任。在组织设置上,由片区党总支牵头,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有2名党员的,通过派驻党员或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对仅有1名党员的,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企业联合党组织。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单独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45个、联合党组织95个,组织覆盖率达到93%以上。在工作模式上,以片区党总支为核心,将工会、团委、妇联、劳动、企业服务等部门纳入非公党建共同体,借助相互优势开展活动,形成了“工作同部署、活动齐谋划、目标齐考核”的党群联动机制。

二、创新活动方式,搭建区域化的工作平台

适应党员、职工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搭建各类活动平台,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搭建教育管理平台。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每年组织20名企业出资人到浙大参加全区非公企业出资人培训班,不断强化出资人的党建思维;每年举办2次以上专题培训班,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全部轮训一遍;每周五晚在片区开设“七点半党员课堂”,每次吸引近百名党员参加。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企业车间、党小组中开设“党员e课堂”,建立微信群,覆盖党员400余名,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党员活动方式。二是搭建特色活动平台。片区党总支每年根据片区实际统筹谋划党建项目,由各支部结合实际进行认领,使党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可执行。同时,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每年开展党建活动200余次,为区域化党建注入了新的工作活力。三是搭建权益保障平台。在片区党总支设立“谈心室”,开设“党员留言吧”,每月组织“职工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促进党员、职工沟通交流;联合工会、劳动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劳资和谐面对面”活动,为职工开展维权服务。近三年累计化解各类劳资纠纷52起,企业发案率连续三年全区最低。四是搭建服务发展平台。党建工作唯有服务发展才能赢得企业认可,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为此,片区党总支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我为企业献计策”意见征集和“党员先锋带头人”创建活动,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福宏集团党员提出的“新平台节能增效”建议被公司采纳,为企业节省成本60余万元;青岛新材料党支部带领创新攻关小组先后发明革新技术12项,公司产值近三年从2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税收翻了两番。

三、强化工作保障,整合区域化的工作合力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篇8

关键词“双边联动”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中小学教育质量模式构建

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是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断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区域教师研训机构职能发挥的根本动力。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的素养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各国纷纷采取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或深化课程改革,或加强教师质量提升,或追求教育机会公平,推进举措层出不穷。然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在提升中小学质量方面所体现出的短板各不相同。基于此,本研究以区域教师研训机构自身理应担当的职责为研究出发点,以提升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为主体,对如何构建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联合行动的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一、区域教师研训机构的联动职能

区域教师研训机构的核心职责就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职责的明晰有利于其功能的发挥,作为一个地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中心,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应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工作重心,围绕教学研究指导、教师培训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而言,区域教师研训机构的教研指导工作必须要有全新的认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学校的关系必须要有深刻的改变,打破被动的、单向的、消极的教研指导关系,创建有互动、有合作、有共享的崭新局面,这是教研指导工作的应有之态;区域教师研修机构的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应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缺乏实效、脱离教学一线的培训模式,基于中小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双方联系,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优化培训设计,从而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区域教师研训机构还应依托和全面深入基层中小学校,加强联系和互动,重点基于课题研究为一线中小学校和教师提供全面深入的科研指导和科研管理,形成科学研究、学习研讨的共同体。

二、区域教师研训机构的联动准则

区域教师研训机构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各地结合实际,规范建设县(区)域教师发展平台。足见国家对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建设的重视。2013年教育部公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其每一项要求都不是区域教师研训机构或者学校任何一方能够单独达成的,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增进多方互动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部高度重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旨在建立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支撑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学习资源中心,在国家、省、区县、学校等不同层面及其互动中使教师群体成为全国最大的、立体联动的专业学习共同体[1]。政策的逻辑分析是指导实践的准绳,既然“推动合作、分享、学习的结构重组与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从区域的角度整体考虑,加强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深入互动,有利于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最终推进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换言之,实现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双边交互联动、双赢互惠、和谐共生,是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联动的应然追求。

三、“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构建

1.“双边联动”模式意蕴

所谓“双边”即两方,或者两个主体,本研究具体是指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所搭建的互动共同体。“双边联动”从字面上来解释,即由两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本研究的“双边联动”具体是指: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共同参与的,以实现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交互联动、双赢互惠、和谐共生,提升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的联合行动。一方面,区域教师研训机构通过优势功能的带动和渗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相应职能的发挥,达到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基层中小学校为区域教师研训机构的工作提供有关提高教育质量诉求的各种反馈,促使研训机构的职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为基层学校服务。

2.“双边联动”模式的指导思想

“双边联动”的根本目的是联动主体双方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互助共进、螺旋式上升发展,最终促进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构建一个行动模式可以理清内部要素之间的整体关联性,起到实践可操作、顶层可指导的作用,因此,围绕本研究的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双边联动”的行动模式构建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构建“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责任感的个体联合,或称之为教育者共同主体形态。”[2]基于此,教育共同体应包含三个关键点:共同目标、多主体联合、关系模式,具体而言,即要求成员共同参与,基于各自的关联,融合各方力量,在一定制度的规范下建立有效的关系模式,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开展“双边联动”的过程中,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联合行动正是建立在双方结成“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因此,“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构建首先应遵循“教育共同体”原则,明确联动的双主体和共同的联动目标,理清双方的关联,促进“双边联动”的有效运行。

(2)遵从“目标导向”

目标对于个人或者群体而言都具有激励作用,在众多的激励理论中,不论是弗鲁姆(VictorH.Vroom)的期望理论,还是洛克(Locke,E.A)的目标设置理论都将目标视为影响人行为的核心要素,可见其重要性。本研究的“双边联动”是一个行动研究,行动的最终目标设定为“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即通过“双边联动”的实践,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基层中小学校实现互助共进,在区域层面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进而达到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目的。这一顶层目标的确定为整个双边联动的行动研究指明了方向,顶层目标的定位和导向是前提,随之而来是对目标的细化与落实。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双边联动”并非是将传统的关系,而是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因此,“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构建应遵循“目标导向”原则,模式各要素的选择、运行都应围绕目标展开,总而言之,模式的构建须掌控住“双边联动”的正确航向。

(3)促成“交互发展”

“交互”一词较多地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在教育领域的远程教育中也较为常见,主要研究在互联网平台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以及人与人的交流。当然,交互的本意可理解为互动,尤其强调双方面的互动。在社会学领域中,有专家认为互动即人际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互相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3]。本研究的“双边联动”强调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人际互动”,无论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还是中小学校、教师研训机构,在其追求发展的进程中,交流与互动不仅可以扩展思路,而且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合作共赢。在“双边联动”中的交互是多元化的,即教师与教师的交互、教师与教研员的交互、教研组与教研组的交互、学校与学校的交互、学校与个体的交互、教研组与个体的交互等等。因此,“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构建还应遵循“交互发展”原则,创建交互情境,指导交互行为,更好地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发展。

3.逻辑分析与要素选择

基于前面对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应然职责的分析,区域教师研训机构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基层中小学校,而中小学校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为核心职责,因此,本研究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这是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边联动”是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双边”指向行动的两个主体,即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行动主体选择行动媒介,提炼行动路径。按照行动的流程性以及系统的内在逻辑,“双边联动”的行动模式在明确了目标与主体之后,首先应理清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之间的关系,基于教师区域研训机构的教研、科研、培训三大优势职能以及中小学校的核心职能,提炼出开展“双边联动”的媒介和路径,这是“双边联动”的核心内容。而如何将这一核心内容在实践中运行起来,需要设计“双边联动”具体的运行方式,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机制。除此之外,“双边联动”开展的效果如何,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需要对“双边联动”进行评价,实施前的评价可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可提供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调控;实施完成后的评价可得出结论,提炼成果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因此,以整体推进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充分发挥区域教师研训机构职能为前提,以联动教研、联动科研、联动培训为抓手,以实现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互助共进,交互发展为核心,是构建“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行动模式的基本思路。基于这样的逻辑,“双边联动”的行动模式应包含六大基本要素,即联动目标、联动主体、联动载体、联动路径、联动机制、联动评价。

4.模式构建

基于以上思路,本研究围绕联动目标、联动主体、联动载体、联动路径、联动机制、联动评价六大基本要素,细化各要素包含的内容,构建出“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如图1所示。

联动目标是“双边联动”开展的目的,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最终目标。通过加强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的联合行动,建立以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为联动主体的合作团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在联动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促使区域教师研训机构改进工作,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实现双方合作共嬴的协同局面,从整体上提高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

联动主体是“双边联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实施者,具体是指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本研究将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联动共同体,使研训员与基层中小学教师主动地参与“联动”,共同针对中小学提升教育质量的诉求以及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发展现状开展“双边联动”,改变研训员与中小学教师被动地交流与合作、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互动未尽的现实状况。

联动载体是开展“双边联动”的媒介,具体围绕“三课”即课堂、课程、课题展开。课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课堂环境营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师的情感表达与学生的交流等都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课堂理念;课程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的课程观、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等都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课题能促使教师进行专业阅读,引发教师自主反思并开展课堂实践,引导教师形成互助团队等,可以说课题研究是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三课”基本涵盖了教师研训机构与一线教师关联的核心要素。

联动路径是开展“双边联动”的实施路线和核心内容,具体是指联动教研模块、联动科研模块、联动培训模块。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思想汇报年第一季度字范文(精选4篇)
  • 下一篇:关于拟人句()(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