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改革开放史党课集合(精选8篇)

时间: 2024-02-03 栏目:申请报告

改革开放史党课篇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上关心关注中国的人士不禁要问:这些巨大的成就和变化究竟是怎样取得的?只要回顾一下40年来走过的历程,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过去40年,靠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大踏步走在时代前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骄傲自豪、信心百倍。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靠什么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就是靠科学的指导思想,靠党的思想领导。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下进行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制定出一系列大政方针,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着眼发展大局,制定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不断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战略,并且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刻也离不开党的政治领导。

三、我们党坚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针对实践的需要和出现的矛盾,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部署,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农村改革起步,逐步拓展到企业改革、市场改革、教育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各个领域,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各方面重大决策和部署,坚决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与新的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扩大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等方式,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xx大以来,改革开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多个领域改革方案,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改革难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七大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扩大引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APEC、G20、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世界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突破了改革开放中的重重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四、我们党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在风浪中前进的。改革开放40年来,曾出现了许许多多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挑战,我们党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处变不惊,果断应对,成功化解了危机,战胜了挑战。1989年,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平息了政治风波,维护了大局稳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们党顶住了压力和冲击,牢牢站稳脚跟,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让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传导到中国的企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党沉着应对,采取多方面有效举措,克服了负面冲击,稳定了国内市场,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罕见雨雪冰冻灾害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把千难万险踩在脚下,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只要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够克难制胜、化险为夷,任何激流险滩都阻挡不了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我们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顶梁柱、主心骨、掌舵人。

五、我们党以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造福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坚持党的领导,最终目的是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目标取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改革开放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出台每一项政策、作出每一项决策,都要充分考虑能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会不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计划规划,都要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推进每一项工作,都要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更欢迎。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事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六、我们党以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好改革开放,就必须把自身建设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xx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下大气力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推动发展、促进改革、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着眼点,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史党课篇2

12月30日下午,变速箱部第一党支部及第二党支部开展了四史学习教育之改革开放史主题党课活动。党课由变速箱部第一党支部书记、部门总监方伟荣同志主讲。鉴于疫情的影响,本次党课采用了小范围线下会议加蜜蜂线上会议相结合的形式,在战役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了党员的参与度。

首先,方总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随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市场化视野等方面,方总着重阐述了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巨大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球化开放。使我国从一个农业国成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

党课的最后,方总回顾了上汽集团和上汽乘用车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一代又一代自主研发的变速箱从学习模仿逐渐到齐头并进,继而引领潮流,确保了一款又一款新车型的持续热销。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够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用实际行动推动上汽自主品牌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史党课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篇4

根据领导的指示要求和这次学习班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这一主题与大家作个交流。应该说,我们机关对理论学习是重视的,一直抓得比较紧,各项制度落实也比较好,各级在这方面也都下了不少功夫、投入了不少精力。但是为什么对有些人就没有起到作用,我们理论学习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同志进行了一些探讨,总的感到,无论是组织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在抓理论学习上都还存在不小差距。从个人层面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表现:一是装点门面。有的把理论学习当成一般性工作、一般性任务,图图形式、走走过场、装装样子,抄一抄、背一背,其实内心并不想学,把学习当作镀金,重包装轻武装,学用两张皮。二是被动应付。有的对政治学习、理论武装不感兴趣,认为理论学习是空的、虚的,感觉离自己工作比较远,学不学一个样、学不学无所谓,把学习当成累赘和负担,甚至有抵触情绪。但迫于形势和组织压力,又不得不学,于是消极被动、应付差事,实际上并没有入脑入心。三是浅尝辄止。有的心浮气躁、静不下来,学不进去、钻不进去,只满足于了解基本概念,没有掌握精髓要义,没有转化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干部考核个人述职的时候,讲问题第一条往往都是理论学习方面有差距,总感觉讲其他问题太尖锐,讲理论学习不损面子、无伤大雅,仿佛成了光荣的缺点。存在以上问题,从根子上讲,还是我们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摆上位、摆到位。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单位主要领导、党委支部书记,都是抓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今天借这个机会,从为什么学、怎么学好二个方面,谈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讲一讲为什么学的问题

一是明辨是非的现实需要。《之江新语》中有一篇文章《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讲的就是明辨是非与理论学习的关系。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一些杂音噪音甚嚣尘上,一些错误和消极的思想观念也渗入了。在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理论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容易发生偏差,导致信仰缺失、思想滑坡,背离党的宗旨甚至走向违法乱纪的歧途。周永康、令计划之流,没能随着职务的提升而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栽了跟头。这些都应验了一句话: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在大风大浪之中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关键时刻不迷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兴趣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二是修身做人的现实需要。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主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就会蒙上灰尘、产生霉菌、长满杂草。反思我们发生的系列腐败问题,有组织管教缺位、执纪不严、监督不力等方面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总开关跳了闸,正确的三观没有立起来,以至于防线失守、道德沦丧、肆意妄为。实践证明,思想腐败问题不解决,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会屡禁不止,在所难免。我们看了很多贪官的《忏悔录》,发现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这些人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最后落得个悲惨的晚年,实在令人叹息。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周总理说过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确实意味深长。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学习也是一生一世的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涵养人品官德、纯净心灵家园,把人生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正确定位的理性基础上,冲破迷茫、抵御诱惑,拒绝腐蚀,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坚守做人底线,永葆政治本色。

第二,讲一讲怎么学好的问题

一是勤于思考。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我们一些同志,学了不少,但想的不多,悟得更少,在学习上患了消化不良症,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效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道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学是基础,思是关键。思考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思考是把书本上有益的养分转化为自己能力素质的过程,只有常思考、常总结,学习才能有收获,思想才能进步,工作才能创新。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的接受、简单的背记,没有思考,再好的理论也难以吸收和消化。党员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强,必须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成系统的、感性的东西变成理性的,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独立、科学的判断。

二是注重交流。过去常讲,读书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对的,因为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静,需要沉下心来潜心学习。但还有一句讲学习的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理解,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分别讲的是学习的两个环节。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的时候要静,但是光静还不行,还要转化到动,第二个环节也就是要善于交流。在当今时代,对党员干部来讲,理论学习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就像我们打球有球友、登山有驴友、看戏有票友,理论学习也要有书友。古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面讲的就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意思。有位哲学家也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要在潜心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自己身边的领导、同事、专家的交流,共同钻研,共同提高,达到1+1﹥2的学习效果。

改革开放史党课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也意味着,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举措。

如今,身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我时常会思考,我应该如何为人民做贡献?我该如何保持先锋带头作用?该如何帮助身边的人。在看了十九大后,我有了新的想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面努力:

首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习形式,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

第二,树立宗旨意识,走群众路线。一是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用群众的观点推动工作,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利益诉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或及时反馈。

第三,加强廉洁自律。提高自警、自省、自律意识。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节约观念。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是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史党课篇6

40年的艰苦奋斗是一曲曲撼动人心的旋律;40年的改革历程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40年砥砺奋进,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弹指一挥间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辉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回顾风雨兼程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中国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比1949年低18斤,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低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同步追求分好的问题,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40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水平。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在竞相加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大大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40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40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四十年风云激荡,旧貌换新颜。四十年间,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勤劳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用热血和奉献,用拼搏和汗水,在神州大地织出了锦绣篇章。

一座座破败的小村落,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一辆辆破旧的自行车,变成了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一片片破旧的砖瓦屋,变成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一把把简易的大锄头,变成了自动高效的生产机械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秀。

今年,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卧薪尝胆,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四十年奋发图强,中华儿女谱写了诗章;四十年砥砺前行,神州大地丰收了硕果;四十年携手并进,改革开放播下了希望。

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还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去追逐,去实现,让我们携手并肩,去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未来的四十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奇迹惊现,必现。

改革开放史党课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改革开放史党课篇8

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欢迎外国友人欢迎词(精选3篇)
  • 下一篇:思政课教学设计集合(精选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