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教育专业知识(精选8篇)

时间: 2024-02-28 栏目:申请报告

教育专业知识篇1

教师岗位职责

1、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及各项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参与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3、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理解、掌握教学大纲和德育纲要,制订本学科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钻研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认真写好教案。

4、上好每一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恰当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讲解、示范准确,讲究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5、根据学科、年级特点,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热忱帮助后进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认真组织与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培训学科竞赛队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力争使学生在区级以上各项竞赛中获奖。

6、关心了解本学科的教改信息和科研动向,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7、认真履行《教师师德规范》等学校一切规章制度。

8、按教材要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搞好各类学生培训,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学校文艺活动;组织好文艺汇演和各种文艺比赛,活跃师生生活。

9、服从学校分工,认真扎实地完成兼任课的教学任务。

10、不断学习提高,做一专多能的教师,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专业知识篇2

基础教育常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之乐

在学校里,你也能看到那些沉静的,“我和谁也不争”的学生.他们爱的是“学”,而不是“比”和“争”。争强好胜的学生,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无聊的争夺。一些教师没有智慧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之美,却试图诱导学生“你追我赶”以制造个人教学“实绩”。我总是担心“金牌争夺战”被移用到教育界来。学校可不是斗兽场。

二十多年前的一次校运动会,跑3000米,到了最后两圈,学生、老师站在跑道边,齐声高喊:“加油!加油!”我站在跑道另一处,对每个跑过的学生喊的是“慢慢跑,听我的,慢慢跑”。有老师学生不理解,问:“你什么意思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也没有。学生健康重要,明明已经精疲力竭了,当然要放慢速度,“加”什么“油”?难道他是一台机器?我不会让学生这样去拼命,来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增加一行字。

基础教育常识:教师应该少一点功利意识

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有教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考不到的,可以不看”、“这本教辅对考试有利,全做完”。如果总是和儿童谈“利”,他会丧失学习的趣味。无梦的儿童,没有朋友,只有对手;没有合作,只有竞争;没有高尚的追求,只有利益;没有快乐,只有“成功”……

教学中能不能少一点功利意识呢?这一代教师的目光能不能看得稍微远一些呢?

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多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后来人的财富。教育教学如果一味追求“成功”,其过程必将印上“利益”的钤记。

教育专业知识篇3

基础教育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好很重要

有个学生能说出校园里90种树木花卉的名称,让我感到惊讶。校园里不是每种植物都有说明牌,那这位学生是怎样弄清植物名称的呢?他为什么会想到去弄清,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了知识呢?听生物教师谈起,他能记住的“90种树木花卉的名称”,并非教科书知识,考试也从未涉及,这就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了。在应试教育下,“不考不教,不考不学”已成为很多学校的常态,能说出校园里90种树木花卉名称的文科学生,太少。

学生有自己的爱好,不但生活充实,也有自信。他用自己的时间去解惑,以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从这个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比教科书更有用。

基础教育常识:让一丝不苟成为习惯

上课时,我拿出几本学生练习册,让大家看质量问题,书脊封胶不牢,散开了。学生说,质量问题多呢,某科教科书有脱页,新水笔才用了一小截就不流利,面包袋上的保质期随便印,食堂饭菜规格不统一……我和学生一起感慨,如果每个人都认真一些,何至于有这些问题。“小事”,可以看出习惯和品质;只有让一丝不苟成为习惯,“品质”才能融化在生活中。

下一周的作业,绝大部分学生做得很认真,谁也不想让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谁也不想让老师认为他是那种走上社会就鬼混胡来的人。

基础教育常识: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世界观

庸俗的价值观使一些青年学生过早社会化。

1984年,一次上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讲到刘和珍不顾生病去参加请愿,有个男生脱口而出“找死啊”,举座愕然——课堂上有这样的学生,让我“出离愤怒”。三年后再次教到这儿,我心里暗想:这回不至于了吧。没想到课堂的历史悲剧竟然重演,又有个男生说了句“找死啊”!我不得不停下来,讲了三年前的“一模一样”,而现在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生气了,因为这样的现实,时时刻刻在提醒我,教育不能培养“无恶意的闲人”。

学生人在课堂,身后有个影响他的“社会”。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和亲友共处时是怎样看这个世界的,也许教师需要知道。

现在他到了课堂上,我未必能改造他,甚至对他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但我有责任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另一种姿态活着,有人用生命写诗,有人用热血浇灌理想;你也可以为吃馒头而活,但你不能践踏高尚和美丽。

教育专业知识篇4

教育理念的格言最新

1)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作者:马克思

2)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作者:爱因斯坦

3)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作者:格林西安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者:书摘

5)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作者:陶行知

7)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8)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作者:(清)张履祥

9)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作者:马卡连柯

10)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11)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作者:斯宾塞

1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作者:陶行知

13)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者:毛泽东

14)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15)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作者:赫尔巴特

教育专业知识篇5

教育资格证知识点

重点知识点汇总: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主要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的决定因素。

(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赞成的片面性。

(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劳动者实现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

在当代,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日益密切。就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和应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网络教育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同时也在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义务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这是因为:①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要。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二)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其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

5、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三)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选择,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的作用:

(一)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二)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材。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三)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材、言论、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现实力量。

(四)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首先,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其次,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也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一定的特色。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专业知识篇6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教育专业知识篇7

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16、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17、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18、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0、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专业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教育工作者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专业知识篇8

基础教育常识:每个阶段各有特殊的生命价值

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理解不可能是一样的。人们鼓吹“成功”、“成才”,期望“成长”,然而人们也许忘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不一定要用这些来衡量,况且每个阶段各有其特殊的生命价值,教师不要以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加速成长”。

童年,应当无忧无虑,睁大眼睛尽情地欣赏世界。有人说,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我想说的是:这个年龄也是可以出点麻烦的年龄。如果中国的孩子个个循规蹈矩,按长辈们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一切,包括众所周知的不正确的事,不能有自由的思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创造性吗?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每个阶段“达标”才算“教得好”?

教育不是办奥运,教学更不是团体操,评价学生不应该只用一把尺子。

基础教育常识:少别只顾“教”,却忘了“学”

“少上一节课当真有什么不得了的后果?”我在学校提出这样的问题,绝大部分老师同意我的判断,甚至有人认为“少上20节也不一定会出问题”。

曾有个班,对某科教师的教学反映很不好,这个老师不认真备课,上课照教参读,作业不批不改不讲评,教学评估,这名任课老师平均分“不及格”。但这个班考试成绩却并不差。学生毕业参加学校的调研会,直言不讳,说:“考得不错,是靠同学们努力;也许是指望不上老师了,所以我们班的自学能力比较强。”

这个例子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不能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觉和自学,但从中可以看到,学生素养的形成未必靠教师,也未必依赖课堂。目前中小学“重教轻学”倾向很严重,一是对教师要求过高,百般挑剔,二是课时过多,忽略了“学”。在教师职业水准不高的情况下,学生学习会出现困难;而教师力能胜任的状态下,学生往往也会缺乏主动性,过于依赖课堂和教师。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精选8篇)
  • 下一篇:商铺租赁合同(精选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