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好作文推荐(精选5篇)

时间: 2024-03-26 栏目:申请报告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树木,还有低矮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实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草,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非交*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共同点有根茎叶,有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作用是梳理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2.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

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

1.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

(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

(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0分钟)

(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

(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

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

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

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

(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2.学生补充。

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

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5.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

6.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板书:互相转化热量)

四、课后拓展(预设4分钟)

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

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篇4

【教材分析】

《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

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

2.学生汇报:用水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往里面倒水,可以吗?为什么?”“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所以,我们说:水可以占据空间”

4.(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5.学生汇报:有,空气

6.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1.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2.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试一试!学生活动

3.师: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为什么?

生:纸没湿,因为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师: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现象?松开手以后呢?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

5.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学生活动

6.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湿了。

7.师:为什么?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引领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

(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

1.出示小视频(在老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2.师提问: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3.实验验证:师出示有橡胶塞的漏斗,提问: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流到锥形瓶中吗?为什么?

4.小组讨论、汇报。

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占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5.教师演示,追问:为什么水流不到锥形瓶中?

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占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6.师:有办法使水流进去吗?为什么这样做?

生:把橡皮泥拿开,这样就可以使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可以从锥形瓶的口流出来,水就可以流进锥形瓶里了。

师:为什么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吹气球比赛

1.出示图片:“猜猜谁会赢?”(小个子同学只是一个气球,大个子同学用的是气球口套住矿泉水瓶的气球)

2.提问: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

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4.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

学生汇报想法,实践、汇报。

5.小结:(1)空气占据空间。(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

[设计意图: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利用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

2.出示注射器

师:将抽满空气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然后用力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如果这是我再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怎样呢?

学生活动,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注射器里的空气长度变短,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松开推活塞的手后,活塞被空气推出,说明压缩空气有弹力。

4.师:试着说说“漏斗的秘密”活动中为什么会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变大呢?

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漏斗里装满了水,由于水的重力,将锥形瓶里的空气给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有一点点水会进入到锥形瓶里。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气球只会有一点点变大。

[设计意图:借助注射器内空气柱长短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建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活动概念。]

五、运用与拓展

师: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压缩空气有哪些用途吗?

[设计意图:把“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看各种充气拱门、车胎打气,体会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空气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篇5

【教材分析】

《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上学习了“克”,知道了克的概念和1克有多重。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发展最近区,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学生能够感知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能用电子秤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二、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简易平衡尺的变化,发现空气有质量。

2.通过测量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空气质量很轻。

三、科学态度:

1.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探究兴趣。

2.敢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3.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交流、接纳别人的意见。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实验,重复验证知道空气有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回形针

学生材料: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电子秤、记录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分别装有石头、1升的矿泉水和空气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贴上标签)

1.教师:孩子们,老师准备了3个塑料袋,里面都装了什么?1号石头、2号矿泉水、3号空气(将石头和矿泉水拿出来让学生掂一掂)

2.师: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他们的什么不一样?

3.师:科学上称为质量。

4.师:你们能将3号袋里的空气拿出来掂一掂吗?(不能)

5.师: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想要抓住空气需要借助容器。

6.师:石头和矿泉水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师:猜一猜,说出你的理由。

7.师: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板书课题,在旁边贴一个问号)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质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空气有质量的欲望。]

二、感知空气有质量

1.师: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介绍材料)学生介绍,师重点介绍简易平衡尺。

2.师:这个装置叫简易平衡尺。主干是铁架台,上面有一根木棍,木棍的两端可以挂物体。和跷跷板的原理一样,重一端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向上翘起。在使用前要使平衡尺保持水平,没有保持平衡,可以使用调节螺帽。

3.师:孩子们,猜一猜这2个气球是用来干嘛的?(装空气)

4.师:你们怎样把空气装进去?(将气球充大)

5.师:我们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而且不要把气充得太足,以免气球爆炸。我们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

6.师:你们是想2个都装,还是只装一个,为什么?

第一种:只装一个,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

7.师:怎样来验证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你们有好方法吗?(学生思考)

8.师:现在我们将这两个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再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2个气球,它们有什么特点?

9.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10.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又做什么?

(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现象)

11.师:我们来回忆一下,用这些器材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生复述)

12.师:现在我们就根据大家讨论的方案,动手实验。(演示实验)

(师逐步引出完整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复述就行,注意事项要简明扼要)

13.师:为什么挂了充了气的气球一端的平衡尺向下倾斜?

14.师:我们知道这就像座跷跷板一样,重的那一端就向下倾斜。现在说明这端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会增加?(因为加入了空气,增加的质量就是空气的质量。)

15.师:也就是说空气有质量。第二种:2个都装。

16.师:有小朋友希望两个气球都装空气,我们也做了这个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右边的气球被刺破,里面的空气慢慢释放出来,它就变轻了。平衡尺由平衡变为倾斜)

17.师:这也说明空气有质量。(将板书中的问号取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让学生直观感知空气有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三、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出示皮球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有质量,那你猜猜,这个皮球中的空气有多重呢?(学生猜)

2.师:到底有多重呢?现在我们将皮球中的空气称出来。

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电子秤。我们要正确使用这个好朋友,请认真看它的使用方法。

播放使用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录制视频插入)

在使用电子秤时我们应该注意哪几点?

(在录制电子称的使用方法时,称量的物体选择约1克的)

3.师:现在我们要用电子秤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要求:(1)每个小组先称出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

(2)给皮球加气。称出加气后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汇报

4.师:质量是否增加了?

5.师:质量增加说明了什么?

我们还发现质量增加的非常少,说明空气非常轻。

6.师:孩子们你们通过自己探究证明了空气有质量,并能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你们太棒了。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17世纪,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他是怎样证明的呢?请看科学书第6页。

7.师: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出示1升的矿泉水瓶和3枚回形针)空气有质量,但很轻。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知道空气有质量,而且很轻。介绍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很严谨的。]

四、收获

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这节课的知识点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板书设计】

2.空气有质量

空气有质量很轻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学校后勤工作年终工作总结集合(精选3篇)
  • 下一篇:书记员工作总结范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